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整车 正文

频繁造假 日本汽车产业已危在旦夕?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汽车之家 行业]  11.4万项造假数据,波及10多家车企,时间跨度达20年。一家制动企业,就这样让日本制造再次蒙尘。

汽车之家

  这已非日本汽车行业首例造假案——日产造假、三菱造假、神户制钢造假、日本东丽造假、高田杀人气囊……Made in Japan,金字招牌,正在坍塌。日本汽车制造业,危矣?

“日本制造”怎么了?

  长久以来,日本制造都被冠以“工匠精神”的美誉。对于连续出现的造假事件,一位七十多岁的日本工匠回应,“我们这代人努力几十年,打造的日本制造口碑,真希望还能够维持下去。”

  六年来,日本汽车制造领域以几乎每年一起大案的频率,不断刷新消费者认知。从整车到零部件,甚至上游原材料,造假事件层出不穷。

汽车之家

  这一系列丑闻,大多并非个人所控,而是从上至下的系统性作案。日产检测造假事件中,平时使用无资质的检测员参与车辆出厂检测,正式迎检时则换上有资质的质检员,几乎成为内部的潜规则。

  神户制钢造假亦是如此,由于交货时间急迫,为了赶上进度生产,不惜以造假为代价。“只要仔细审查,几乎全都有问题,但是交货紧急,我们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位参与审查的员工如此透露。

  令人震惊的是,造假时间跨度如此之长。曙光制动器11.4万项质检数据是篡改或编造而来,占总数据近六成。造假行为可追溯到2001年,时间跨度长达20年。高田杀人气囊事件,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露出苗头;神户制钢造假至少10年以上;三菱材料数据造假在20年前已是家常便饭;东丽轮胎篡改补强剂与帘线质量数据长达8年。

  这些造假者们,似乎尚未感到愧疚。曙光制动器供应的产品中,约5000例未能通过质量标准,但他们认为,“问题零部件并不会导致安全问题。”东丽株式会社社长日觉昭广的回答更不客气,若非迫于神户制钢数据造假事件的压力,他们并不打算公布造假的实情。

  而今,日本造假已不是汽车行业“专享”。

汽车之家

  建筑行业:旭化成建材公司,施工前擅自篡改基础数据,导致日本的大楼出现倾斜,这是日本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事件。

  制药行业:小林化工承认违规操作,在治疗脚癣的口服抗真菌药中,原本应该加入的一种主要成分被替换成睡眠诱导剂成分,危害服用者健康。

  核电领域:福岛核电站,超期服役并篡改安全记录,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家电行业:东芝严重亏损,连年财务数据造假;索尼被怀疑财报造假,以及销售数据造假。

  造假、道歉,再造假的恶性循环,成为一个产业的某种习惯?

为何从巅峰坠落?

  从二战废墟中发展起来的日本工业,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战后,他们用自己擅长的造物技能,改善本国人生活,又以稳健的发展步伐,获得世界认可。

汽车之家

  日本精密加工研究所所长汤之上隆,也是《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一书的作者。他总结了日本成功产业的共有特征:以高度技术集成、需求高延续性的制造产业为核心。

  也就是说,日本的强项是那些需要将多个组件或技术组合在一起,即综合性集成,并且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以形成竞争力的产业。

  日本汽车制造业完全满足上述标准。甚至有人一度评价,日本汽车制造的发展史,就是日本工业制造的成长史。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鼎盛时期,日本汽车制造业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1990年,日本以1349万辆汽车生产量,创下本国历史新高。

汽车之家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句源于上世纪80年的广告语,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然而,物极必反,顶峰之后,“日本制造神话”逐步祛魅,呈现衰落的迹象。根据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数据显示,日本制造业的世界排名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1名逐步下滑,进入21世纪后降到20多位,在2018年位居25名。

  另据制造业“财富世界500强”的统计,日本上榜企业1996年为99家,2006年后减少至70家,2016年后仅剩52家,2019年继续下滑至约27家,尤其是日本电气机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

汽车之家

  而今,日本汽车制造业人设逐渐崩塌,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归因?环境、人才、经营、文化皆有影响。

  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时代下,制造企业竞争环境巨变,以往依靠产业集聚、技术积累发展的经营模式也需要求变,这也意味着,日本引以为傲的“精益求精”“现场工作效率”方式难以继续发挥优势。这让不少日本制造企业难以适应。

  人才短缺也让日本制造业面临窘境。日产检测造假,背后最直观的原因便是人手不够。日本帝国数据库的调查显示,劳动力不足已成为影响日本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整车及零部件零售业劳动力短缺企业占比高达65.7%。

  日本制造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也成为制肘。日本一直缺乏创新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日本公司内部,也缺少快速而有效的决策机制。负累重重的日本制造业,难以大象转身,研发更是投入大、效率低。

  2019年,日本在汽车制造领域的投资规模(占GDP比率)位居首位,但与之相连的研发效率和利润率却不高。初步统计,日本制造企业利润了一般在3%以下,神户制钢的钢材部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汽车之家

  另一层面,倒颇有争议,日本“忠”文化或是造假事件的渊薮。日本企业文化中,十分讲究忠诚,无论是非对错,都要无条件忠于企业。那么,在层级分明的日本企业中,即使集体有组织的造假,大量员工也会持服从的态度,这无疑为造假提供了天然土壤。

日本汽车制造业危矣?

  尽管造假风气“盛行”,但日本制造业的内在强大仍不可忽视。

  数十年的积累之后,日本制造已经沉淀出雄厚的技术实力,首先体现在难以绕开的专利。目前,日本核心科技专利数量世界第一,拥有80%以上的占有率。一些日本制造企业仅依靠专利费,就能很“滋润”。

  其次,日本制造业中的零部件板块,依旧十分强大。以半导体为例,一部iPhone手机,30%利润来自日本元器件。当前的汽车领域,亦是难以脱离日本半导体供应商,比如大众ID.4的E3架构就有瑞萨电子的身影。

  再则,日本汽车制造业拥有成熟的供应体系。以丰田汽车为例,大多数汽车组件由体系内的二级供应商提供,二级供应商下面还有三级、四级供应商。这套供应体系相当完整。

汽车之家

  不过,当我们以长远视角和文化视角,来探讨日本汽车制造业的时候,其中埋藏的危机已经浮现。

  如此造假,会让日本汽车制造业与消费市场逐步割裂。短期来看,日本汽车行业造假似乎无伤大雅,甚至部分极端观点认为,即使造假,日本制造的产品质量仍强过竞争者。但是长期造假,对消费者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是持续性的,最终会引起质变。

  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才是一个产业长盛不衰的源动力。早期日本制造业正是与消费者有着深刻的互动,才走向辉煌。未来如果与消费市场割裂,强大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没有配套出口,更无法灵敏地掌握消费者最新偏好,产业链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

  从更深层面来看,日本制造业危机的根源,是日本文化基因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本能冲突。日本尊崇的效忠、内敛的文化特性,对于颠覆式的创新理念,是难以容忍的。如今,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日本制造这块金字招牌,成色有些不足了。

汽车之家

编辑总结:

  现如今,日本制造业的后续动力在哪里?这是一个关乎日本制造业未来的大命题。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产业的未来方向,美国生出特斯拉这样的新兴科技企业,中国则涌现出蔚来、理想、小鹏这样的互联网背景的新造车企业,而日本面对这些进击的新势力,步伐明显有些变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文/汽车之家 李争光)

频繁造假 日本汽车产业已危在旦夕? 汽车之家
查看同类文章:
行业视角
整车
产业报道
更多精彩内容:
新能源
文章标签: 行业视角 整车 产业报道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