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整车 正文

煮酒论车丨轩逸超混电驱展示混动新思路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汽车之家 行业]  五六年前当人们说起混动时,总有一句调侃:混动有两种,一种叫丰田一种叫其他。这折射出丰田THS II在混动领域曾经的地位。时至今日,混动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在选择时,也不再奉行“丰田唯一”。相反,作为后来者的本田i-MMD和日产超混电驱显现出了更强的竞争力。也就是说,昔日“一统江湖”的混动以开始呈现出流派之争。

汽车之家

  那么,这种流派之争会持续下去吗?如果未来技术再次趋同,哪一个“流派”又更有可能成为新的趋势呢?超混电驱轩逸(参数|询价)或许能给大家展示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新思路。

代表车型及其感受

  在分析技术和趋势之前,我们先筛选三款可比车型来看看三种混动的实际表现。这三款车分别是雷凌智能电混双擎(以下简称雷凌双擎)、凌派锐·混动和超混电驱轩逸。

  一说到混动,传统认知第一反应就是省油。那到底谁更省呢?三款车的官方WLTC油耗由低到高分别是:超混电驱轩逸3.96升/百公里、雷凌双擎4.07升/百公里、凌派锐·混动4.8升/百公里。这个数据基本与车主的感受相当,即:丰田的THS属于意料之中的“确实省油”,而超混电驱轩逸则是出乎意料的“比丰田更省油”。

东风日产 轩逸 2023款 超混电驱 超豪华Ultra

『轩逸超混电驱』

  对此有人可能下意识觉得:正常啊,超混电驱轩逸的排量只有1.2L,更省油是应该的,但这也会以牺牲性能为代价。

  真的吗?这又涉及到另一个对于混动的重要关注点。即过去人们关注混动确实只在意省油与否,但近年来混动的性能优势、显著优于燃油车的驾驶特性越来越受到买车人的重视。

  然后我们再来看这三款车的加速性。根据汽车之家的测试数据,0-100km/h加速成绩由快到慢分别为凌派锐·混动8.53秒、超混电驱轩逸8.86秒、雷凌双擎9.65秒。可以看出,凌派锐·混动和超混电驱轩逸在这方面是不相伯仲的,成绩差异可能还与测试环境有关。而雷凌双擎则显现出比较明显的差距。要知道,这还是雷凌双擎刚刚推出新款,换装了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之后的结果。如果是老款雷凌双擎,这个成绩是11.79秒。

广汽丰田 雷凌 2023款 智能电混双擎 1.8L 运动版

『雷凌2023款 智能电混双擎』

  综合排序来看,在日系混动流派中,超混电驱轩逸代表的日产超混电驱技术的油耗明显更低,性能处于第一梯队,显现出比较强的优势。凌派锐·混动代表的本田i-MMD油耗垫底,但加速够强,综合评价应该算是居中。而之前被“封神”的丰田THS,即便是改进后的第五代,也只是油耗居中,加速明显垫底,综合表现似乎要输给两个后来者。

  数据如此,那么实际表现呢?由于这与车型架构、NVH工艺等很多因素有关,很难给出一个客观的排序。不过从编辑试驾的主观感受来看,超混电驱轩逸给人最大的体会就是更接近于纯电车型,这也与日产官宣的一些特性相符。我们一直有一个观点,即纯电驱动相比燃油驱动,有如计算机对应计算器——属于降维打击的级别。超混电驱轩逸更接近于纯电驱动,也就意味着在大多数驾驶者主观感受层面超混电驱轩逸能做到略胜一筹。

  那么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技术流派。那这三种技术流派的本质区别在哪?这种区别能充分解释以上这些实际表现层面的差异吗?

万变不离其宗:差异主要体现在“电驱比例”

  我们在说插电混动的时候,提到过“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插混介于燃油驱动和纯电驱动之间,那么电驱占比的不同也会导致产品特性的不同。同时也提出变速箱的差异会带来特性的差异,最终形成了流派的差异。

  此次讨论的混动都没有多挡位变速器,但它们在传动系统上却也存在差异。这个差异直接影响到混动技术的本质。这个本质同样也是:在驱动层面电驱的占比。

汽车之家

  我们先来看“鼻祖”丰田THS。很多人都对其E-CVT的结构津津乐道,并将其奉为丰田混动技术的核心。这个说法没错,但这更适用于THS诞生的年代。怎么讲?

  早期的电驱技术与当下是没有可比性的。再进一步说,主要是早期的动力电池技术,与当下没有可比性——包括安全性、放电特性以及成本等各方面。为此当时的丰田不得不采用能量密度低但在当时看来相对安全的镍氢电池。而基于镍氢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基本无法满足车辆全工况纯电驱动。

  于是,工程师就不得不绞尽脑汁让燃油动力与电机动力“混合”,以满足车辆驱动的要求。因此我们发现,时至今日,THS的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的工况占比仍然是非常大的。这也反过来说明,THS II的电驱占比相对较低。

  好在丰田的工程师确实厉害,将这两种动力的“混合”做得几近完美,所以依旧可以提供相当不错、优于燃油车的驾驶特性,以及其引以为傲的低油耗。也正是因为这套机构太过复杂,再加上丰田的专利保护,让无数厂商望而却步,成就了相当长时间内丰田THS在混动领域的“独霸天下”。

  或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从i-MMD到日产超混电驱这些后起之秀的混动技术,更多是受到了十多年前“增程式电动”的启发。当时有两个著名的代表车型,一个是雪佛兰的VOLT,另一个则是比亚迪的F3 DM。这两款增程式车型在当时市场表现看来都不成功,但原因并非原理不对,而是“生不逢时”——还是由于当时的电池技术不支持,影响了其实际表现。

汽车之家

  然而数年后的本田、日产却发现,伴随着电驱技术的发展,混动对于发动机直接驱动的需求越来越变得越来越低。一旦不需要发动机直驱,那丰田那套算法无比复杂的行星齿轮组E-CVT组合就变得可有可无。混动的技术壁垒,也就自然打破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i-MMD和日产超混电驱。

  您的感觉没错。虽然目前看,混动分成了THS、i-MMD和日产超混电驱三个流派,但相对而言,i-MMD和日产超混电驱的技术原理更为接近。即在绝大多数日常驾驶的工况下,它们的发动机都不参与直接驱动,而只是承担“发电机”的作用。

  所不同的是,i-MMD或许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仍无法彻底放弃发动机直接驱动。因此在高速行驶工况下,配备i-MMD的车型其实是燃油驱动的。

广汽本田 凌派 2020款 锐·混动 1.5L 锐·旗舰版

『凌派 锐·混动』

  唯有日产超混电驱,破天荒地彻底放弃了发动机直驱。任何工况下,发动机都只扮演发电机的角色。对应的结果前面陈述过了——油耗最低,性能也属于第一梯队。注意,这个性能可是在日产超混电驱配备1.2L发动机(增程器),而i-MMD对应1.5L发动机的情况下获得的。如果是1.5L的超混电驱对阵1.5L的i-MMD,结果可能又有不同。

  那么为什么日产要这么做,它更省油、性能更好技术上支持吗?如果支持,为何日产成了首个突破者呢?

超混电驱的核心亮点及日产的思维突破

  看起来,超混电驱彻底摒弃了变速器,发动机无需直接连通车轮,少了很多的传动机构,结构更简单、实现起来也更容易,然后居然效果还更好……有这等好事儿,这难道是日产真的被上帝眷顾了吗?

  其实不然。我们现在看这三种技术可能是这个结果,即日产的组合最聪明。但如果放眼到它们立项研发的时候,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里一个关键点,就是对电驱技术预判和前期研发投入的侧重点。

汽车之家

  前面所说超混电驱轩逸的实际表现更好,可不是因为它更简单。更大程度上,是它在电驱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更多。你可以理解为,丰田把心思都放在复杂的E-CVT上以及如何优化器算法等方面了,而日产则变得像纯电企业那样,把更多的资源如何放在提升电驱性能和效率上。

  很多人都看过超混电驱的资料,知道其电池模组30C的充放电能力。这才是性能的关键。对于非插电的混动技术来说,小容量的电池成为制约电驱性能最大的瓶颈(而非电机)。如何让电池组能够像超级电容那样快速的充放电成为了技术突破的核心。

  还有就是,有了强大的电驱作为后盾,可以彻底放弃发动机直驱以后,就可以让燃油动力工程师放开手脚地提高效率。因为他们再也不用考虑如何兼顾驾驶的平顺性、动力输出特性等等了。所有的设计诉求只围绕一个点:全程最高燃效。因此超混电驱轩逸的发动机的亮点可不只是最高燃效43%,而是它基本上全都在这个燃效工况下运转,因此才会有极致的低油耗。更有趣的是,这样设计发动机不仅不会增加成本,而且还可以让结构更简单、成本和轻量化都能做到更优。

汽车之家

  至此清晰了。当发现电驱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地解决混动技术的情况下,日产的思维更“激进”,步子迈得更大,直接将重心放在了提升电驱方面,并基于此而彻底放弃发动机直驱,以达到性能最优、油耗最低且综合成本更优化的结果。现在看,日产的此次押注显然是“赢大了”。

结论:

  分析至此,文章开头所提的问题,答案应该算是基本明确了。三种混动流派的差异,与燃油技术的流派差异不同。它更多体现出开发者对于电驱技术、以及舍弃燃油发动机直驱的态度的差异上。这两种态度放在十年前,很难判断谁对谁错,但放在十年后的当下,结果则变得清晰明了。除了以上所说的以外,超混电驱的这种结构还有一个好处,给未来留足了可能性,即便要升级为插电/增程式,同样会很简单。

  在日本,这项技术的竞争力之强已经有目共睹,日产也应该在中国市场加大普及力度和提升普及速度才对。当然我们也知道,继超混电驱轩逸之后,确实有一批超混电驱车型正在上市的路上。或许到那时,本文所说的混动流派之争的格局,才会变得更清晰、更明确吧!

汽车之家

向编辑行业评论员提问
文章标签: 行业视角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 轩逸 2020款 1.6L TOP CVT奢享版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12.08 42.32 7.90
    测试文章:销量王之战进入第二轮 轩逸对比卡罗拉
    评测编辑-陶懞轩:

    口碑决定销量,这句话放在轩逸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不管经历怎样的更迭换代,都无法抹去它们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它们从始至终都贯彻了均衡,家用,省油等词语。它们或许很难有一个特点能打动你,不过仔细想想,似乎也找不出什么恼人的硬伤。如果您比较留意舒适性的配置,轩逸是个不错的选择。

    评测编辑-张子仪:

    轩逸销量好的原因恐怕正是较低的油耗以及优秀的空间吧,这些因素刚好是这个价位购买群体最关心的实质性问题。至于加速、刹车这些硬核指标,它确实表现非常一般。

    评测编辑-林琦:

    口碑往往对销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日系在中型车以及紧凑型车市场表现都不赖,皮实耐用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产品力或许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好,但就是卖得好,想想也挺气人的。

  • 轩逸 2012款 1.6XL CVT豪华版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11.29 41.98 8.64
    测试文章:完全满足家用需求 测试新款轩逸1.6CVT
    评测编辑-梁巍:

    新轩逸是个标准的家庭范儿,不求动力不求操控,只求舒适安稳,所以我觉得1.6 CVT绝对是个黄金的组合,满足日常使用没有任何问题,性价比要比2.0CVT车型更高。

    评测编辑-胡正暘:

    没有ESP扣一分,开起来容易犯困扣一分,剩下来的八分是实打实的真心舒服。如果你在找代步车、买菜车、接送老婆孩子车、家用工具车,那就是它了。

    评测编辑-罗浩:

    首先新轩逸开起来一如既往的舒服,1.6L+CVT的动力表现也足以满足日常需求,另外空间和性价比的吸引力也让人难以抗拒,但最难以接受的是新轩逸竟然全系不配备ESP,在同级别中未免有些太说不过去了。

  • 轩逸 2012款 1.8XV CVT尊享版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10.68 40.02 8.05
    测试文章:舒适仍是杀手锏 测试2012款轩逸1.8CVT
    评测编辑-梁巍:

    新款车型换了一张更年轻的面孔,适应面更广了,全新的内饰也没有过去那么老气,而唯一没变的就是极其安逸舒适的驾驶风格,同级别舒适性方面的标杆产品,1.8L+CVT组合也够你在城市里游荡,何况价格还更低了,没有理由卖不好。

    评测编辑-胡正暘:

    在有限的预算里,驾驶与舒适从来都是对立的,轩逸几乎全盘放弃驾驶乐趣,换来同级别最具吸引力的舒适感受,加上优秀的油耗表现,讨人喜欢并不难。全系没有ESP很不够厚道,什么时候加上?

    评测编辑-罗浩:

    新轩逸是简单务实的车,注重人性化设计和舒适性,刹车和油耗表现不错,但在驾驶感受方面表现平平,其实最吸引人的还是实惠的价格。

  • 轩逸 2009款 1.6XE 自动舒适版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12.95 42.46 8.24
    测试文章:温馨舒适的家用代步车 测试日产轩逸1.6
    评测编辑-韩路:

    我喜欢轩逸的大沙发后座,真的非常非常舒服,过日子感觉的轿车是家用最好的诠释,这时候不比再苛刻要求性能,舒服就可以。

    评测编辑-王苦公:

    够大够舒服,不过除了空间和舒适性,没有别的什么亮点,主要是价格有点高。同等价位,能买到动力好的,能买到空间大的,要舒服的也有不少。

    评测编辑-孟庆嘉:

    虽说只有4AT,轩逸的动力性丝毫不会感觉太面,只不过在日常驾驶中,顿挫感要与2.0款的差距甚远,作为家用车,轩逸还是非常够格的,空间大,座椅舒适,储物丰富,对于我来说,除了它的大壳子其它都很满意。

  • 轩逸 2006款 2.0 XL天窗版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8.68 42.69 --
    测试文章:舒适的驾驶!评测东风日产轩逸2.0 XL
    评测编辑-韩路:

    超大的空间、沙发一样的后座,这是我对轩逸最深刻的印象。作为汽车之家接触到的第一款日产测试车,我们还比较满意,家居过日子的风格也给了我们不小的惊喜。只不过轩逸的操控也给了我们不小“惊喜”,很难忘那个柔软的以至于不能入桩的悬挂……

    评测编辑-王苦公:

    对于轩逸来说出色的内饰设计、精细做工和舒适的驾驶才是它的主要诉求。测试场并不适合它,在日常驾驶中2.0升的发动机配合CVT变速箱动力表现出色;但是不均匀的转向阻尼让我接受不了。

    评测编辑-孟庆嘉:

    轩逸的外型并没有它的性能和空间表现那么突出,又高又胖的车身几乎看不出它是蓝鸟的“后裔”;内部空间和后排座椅舒适度的表现非常好,不错的动力性能搭配CVT变速箱也是令人满意的,总的来说轩逸作为家庭用车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新文章
加载中

轩逸

指导价:10.86-17.49万
级别:紧凑型车
询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