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行业动态 正文

起底“蔚小理”财报:揭秘盈亏背后逻辑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抠厂”理想赚钱有道 蔚来亟需降本增效

  其实蔚来的销售成本去年控制不少,单车减少了4.2万,这并不容易,但是其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营收)还是居于94.51%的高位,比2022年还上涨了5个百分点;小鹏更高,98.53%,比2022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两家如此高的销售成本率,盈利能力可想而知。

  李想曾经说过“对自己有几乎变态的成本和效率要求”,2022年理想的销售成本率是80.59%,已然是三家里最低的,2023年李想进一步将其控制到了77.8%,直接结果就是毛利率达到了22.2%的高值。

汽车之家

  此外,在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方面,理想也是最抠的,这笔费用一般主要包括门店租金、人力资源、市场推广、物流运输等开支。在营收超千亿元的情况下,理想的这笔成本不到100亿元,占比从上一年的12.51%下降至不到8%!反观蔚来和小鹏,都超过了20%。

  与2022年相比,小鹏这部分成本的占比下降了3.6个百分点,这得益于王凤英的改革,淘汰低效门店、合并销售战区、以及优化采购策略等等。但蔚来却从21.39%上涨至23.17%,开支高达129亿元。

  蔚来是三家车其中理想主义色彩最浓的,强调用户至上,营销也最舍得花钱,NIO House的租金和运维、NIO DAY的开支都是大手笔,这是蔚来守住品牌调性的策略。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强调性价比、价格战打的烽烟弥漫的情况下,这无疑会让蔚来的前行更加负重。

  2019年蔚来曾“进过ICU”,当时被冠以“年度最惨的人”的李斌就提出要“严控成本、提高效率”,2023年在公司内部信中也称“蔚来在效率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如今看来,,降本增效要落到实处啊!

■蔚来研发投入再超百亿 理想研发强度最低

  蔚来在研发上也最舍得投入,2023年又超百亿元,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达到24.15%,这个强度在整个汽车行业是鲜见的。蔚来已经不算初创企业了,基本“同岁”的理想,研发强度只有8.55%,2023年投入106亿元,小鹏投入52.8亿元,强度为17.2%。

  传统车企的研发强度一般是5%左右,新势力则一般在10%左右,特斯拉2023年是4.1%,比亚迪2022年为4.8%。

汽车之家

  从2016年起,蔚来在研发上的投入已超过430亿元,是新势力中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除了核心蔚来品牌,还有子品牌、电池、芯片、手机等业务的投入。不过在降本提效下,一些业务蔚来选择了延后或暂停。比如,电池业务虽然仍将进行内部研发,但生产将会委托外部;蔚来原打算2025年完成25个国家布局,但这个海外计划也被暂缓,李斌称“会先将欧洲投入的5个国家经营好”。

  理想之所以能以8.55%的研发强度驱动营收大幅增长,与其聪明的产品策略不无关系,已经上市的4个产品可以算是“套娃”,连李想自己都说“理想的车就是一款”。不过随着向纯电市场的切入,MEGA的开发上市,理想的研发投入也大幅增长了56%。

  理想和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都更多地强调了智能驾驶方面的投入。理想2023年下半年开始将“智能驾驶的技术领先”正式纳入公司核心战略目标,组建了千人规模的研发团队,无图版城市NOA将在今年二季度向全国所有城市开放。

  小鹏在2023年加大了对AI的投入,2024年将开展“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升级,计划年度智能研发投入35亿元,二季度将实现“AI大模型上车”,下半年其新车型XNGP硬件成本将下降50%,高阶智能化将加速普及。

  高额的研发投入有赖于各个公司的资金实力,蔚小理手里到底还有多少钱?

■现金流:三家都不差钱儿,但蔚来太激进

  根据各家财报,截至2023年末,理想的现金储备是1036.7亿元,是最有钱的;小鹏的现金储备额457亿元,再次回到了历史高位;蔚来现金储备573亿元,在年底还拿到了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的22亿美元的战略性股权投资。

  从在手现金规模看,三家公司都“不差钱儿”。

汽车之家

  不过,财报的资产负债表里还有更多的“秘密”,其中负债率和流动比率是两个重要指标。三家公司的负债率都比2022年提高了,理想和小鹏的负债率都在55%以上,蔚来则超过了70%。一般而言,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40%-60%的区间较为合适,低于45%的企业偏保守,较高的负债率也意味着公司较为激进。也看几个同行 2023 年Q3的负债率:比亚迪 77%,极氪 123%。

  流动比率则可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理解为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合理值在2左右。理想、蔚来、小鹏2023年的这一指标分别是1.57、1.22和1.51,也都算健康。不过综合两个指标看下来,蔚来的压力可能更大一些。

■2024年会怎样?道阻且长

  2024年三家公司都有新动作,理想进军纯电市场,小鹏将做第二品牌,蔚来甚至还在布局第三品牌,无疑,他们又都进入了新战场。

  2023年对于理想来说,可以说是赢麻了的一年,但是,下半年杀出个程咬金:华为。一个新问界M7来势凶猛以一打三,迅速抢占了理想的市场份额,理想2023年在增程式混动市场的份额是60.21%,2024年1月降到了36.34%上。随着深蓝、零跑、岚图、长安启源甚至仰望等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军增程式混动市场,理想独孤求败的局面不复存在。2024年开年,理想首个纯电产品MEGA上市,有些风波,既入江湖,风波在所难免。2024年的理想,恐怕要比2023年难一些。

理想汽车 理想MEGA 2024款 Ultra

『理想MEGA』

  蔚来讲了多年的第二品牌已经亮相,取名“乐道”,强调“持家”,价格下沉到20万-30万元的家用车市场,不过,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上这一区间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就15%,规模不大,而且Model 3、唐新能源、汉、海豹、极氪007、银河E8等都在这一区间,个个都是悍将,还有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想象空间的新手——小米SU7,也将正面交锋,所以蔚来下场,占上风并不容易。

  小鹏也要推出新品牌Mona,源于其与滴滴出行的战略合作,面向10万-15万元市场,后期会进入网约车市场。这个区间就更加凶险了,10万-20万元市场向来是汽车消费的兵家必争之地,别的不说,比亚迪就是靠这一市场确立了目前的霸主地位。在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中,各家已经打的快要头破血流了。不过,小鹏透露,新品牌会搭载小鹏高阶智能驾驶甚至无人驾驶系统,并有望成为爆款实现盈利,期待。

  作为首批造车新势力,蔚小理走过了近10年,是一众新势力中的佼佼者,他们曾经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产品定义和消费体验,是可贵的新生力量,在汽车功能上刷新了消费认知,并具有产品迭代、持续优化的能力,这正是他们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十年走来不容易,祝福他们都能继续进阶,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文/特邀作者 王静波)

向编辑彭斐提问
文章标签: 电动车车闻 行业视角
共2页<>
文章导航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