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实录(一)
建立中国设计中心的目的
在全球化市场下,各个品牌在全球不同地方都建立设计中心,奔驰的中国设计中心是最早将重要的设计中心建立在中国的豪华品牌。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奔驰中国设计中心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奔驰设计中心工作是怎么分工,还有,中国设计中心成立两年来,主要工作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所关心的。
布雷先生表示:“奔驰目前共拥有5个设计中心,分别设立在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中国,现在是全球化的市场,每个设计中心可以让奔驰更深的了解这些区域内消费者的习惯,从而让未来的设计更贴近这些区域消费者。虽然和其他设计中心国家不同,但都有统一的工作,就是原汁原味的奔驰设计项目。在每个新项目执行之前,如何能满足和贴近用户的需求,是每个设计工作室首要的工作任务,这也是中国设计中心设立的原因和主要的工作。除此之外,一些常规的工作必不可少,像参与奔驰S-CLASS、A-CLASS的设计中,同时,与中国的核心汽车企业,像比亚迪这样的车企合作一些项目。中国设计中心建立的两年时间里都是在做这些方面的工作。”
『奔驰中国设计中心团队介绍,从左至右』
因地而异,如何“皆大欢喜”?
中国设计中心建立的两年来,调研、整车的设计,始终与德国总部的步调保持一致。但是,不同设计中心的沟通和方案是如何选定的。如果有一个项目需要全球设计中心同时进行,不同的设计中心汲取当地文化后会有不同的风格,怎么去满足全球消费者的喜好和设计中心之间的竞争会是个问题。
“这个不用担心,肯定会有竞争的,这种内部竞争可以让设计师们更有竞争性,也更有动力去做出更好的产品。每个设计中心都会有自己的方案,最后选出的设计方案中会融入其他地区设计中心方案的优点,将不同的风格进行融合,从而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喜好。举个例子,smart fortwo设计方案来自美国工作室,因为美国的情况是很多人驾驶一辆大车,所以我们觉得需要一辆经济化小车满足额外的需求。但是在日本,一个小型车居多的国家,我们却设计出一款很大的车——迈巴赫,这就是设计中有趣的事。而在中国,我们看见80%的车辆是电动化的,比如,自行车与摩托车等,所以,我们会与比亚迪合作,设计制造未来的新能源车型。
中日两国购车用户的差异
他说起日本的这一段,我想起布雷设计生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日本度过的,建立日本设计中心、服务过三菱、斯巴鲁等日本车企。而如今,他来到中国,又在中国土地上建立奔驰的设计中心。所以,我们想知道,中日两国的消费者的不同点,还有日本消费者购车的喜好。
“中国和日本有着相似的发展经历,只不过,中国汽车市场目前更像是早期的日本。现在是不同的,但没那么的不同,日本消费者也像中国消费者一样看重乘坐和驾驶的舒适性,喜欢先进的技术和科技配备。相比之下,日本消费者可能更理性,成熟一些,也更重视车辆的细节与质量的部分。
“不过,日本的年轻人觉得车辆的使用成本太高,车价、燃油费用、停车费用等会消耗掉很多金钱,所以日本的年轻人多数只会在周末开车。举个例子,在东京,如果你的公司有停车位,那还好,你可以停放在公司里,但是如果公司没有停车位,那将变成一件麻烦的事情,你只能停到别的地方,然后再乘坐地铁上班。而且,日本的年轻人更愿意将开销放在旅行或其他地方,这就是日本的改变,与中国不一样的地方。像日本的问题在美国和欧洲都显现出来,巴黎比在日本更贵更复杂,东京每个建筑下方都有专门的停车场,而巴黎却像博物馆一样,这就是老城区麻烦的地方。”
“而在中国,很多人买的是第一辆车,但是,油价会越来越贵,而且一辆车在城市里,每天能行驶200公里已经很了不起。按照行驶里程来说,未来电动汽车在中国非常有市场。另外一个方面是,中国没有很长的汽车历史,所以容易接受新的形式,像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都已经反映这种现象了,唯一的困难是中国的制造商还在学习如何制造高质量的产品。 相对来说,日本与欧洲的市场就没有中国那么大,虽然日本和欧洲的技术领先一些,但没有中国市场那么开明。”
『腾势概念车的油泥模型,新能源是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
BENZ FOR CHINA=NO!
看来,奔驰在中国设立设计中心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更准确掌握中国消费者购车心理与喜好。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我们都有疑问,奔驰中国设计中心未来是否会专为中国的用户设计一部“BENZ FOR CHINA”的专属车型。
布雷先生摇摇头,接着说:“不会这么去做,主要任务是还是做典型的德国车,宣传奔驰的造车理念,这也是中国消费者为什么要去买纯正德国车的原因,因为奔驰有一定的造车理念,消费者喜欢这个理念才会去买这个车。但是,中国的市场是极为特殊的,未来可能会延伸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但目前要做的是,将设计方案尽可能贴近中国消费者,也能贴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设计中心会在这的原因。
『布雷先生的设计生涯几乎都献给了奔驰』
中国消费者的关注
假如有一天,奔驰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专为中国市场推出一款奔驰车,这款产品会出现哪些消费者喜欢的元素。
“会从中国市场考虑,产品必须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内饰,像奔驰的S-CLASS,它在中国的客户是40-50岁的,这在欧洲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在欧洲购买S-CLASS的消费者年龄是60岁以上的。欧洲用户更多的是驾驶这款车,但是在中国市场,车主喜欢有司机去开这个车,然后自己去后排享受,所以更看重乘坐的舒适性,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理念和风格。未来,S-CLASS会照顾中国车主的需求,平衡驾驶者和乘坐者。还有一点,德国的高速公路是没有时速限制的,所以S-CLASS可以高速驾驶,感受发动机强劲的动力。但是,它在中国,即使是V12的奔驰S600,更多是炫耀的资本和标签,基本没有发挥动力潜力的机会,这也会给以后车的设计产生一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