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系车之鉴与中国品牌的毫毛斧柯
早期的中国品牌常常被冠以“山寨、模仿、抄袭”的评语,但谁没有这样的阶段呢?曾经的韩国车设计也一样是糟糕得不行,没有任何自己设计风格,最典型的例子:起亚曾经的旗舰轿车欧菲莱斯,也是有各种模仿的痕迹。再来看之后的起亚K7(凯尊),你能想象这是同一个世纪的产品吗?
韩国人是怎么做到的?同样是吸纳国外大牌设计师,不用我说,相信大家也知道他的名字——彼得·希瑞尔,他曾服务于大众、奥迪,跳槽起亚时被誉为欧洲三大设计师之一。韩国人在人才方面的开放程度远比中国人高,正如彼得·希瑞尔能够攀爬到现代起亚集团副总裁&起亚汽车总裁的位置,而一个设计师做到车企老大的逆袭故事在中国几乎是难以上演的。
现代起亚品牌在设计上的崛起,不单单是对国际人才的吸纳,其自身也非常注重国内设计人才的培养,早在2001年韩国人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成立了“Korea Institute of Design Promotion”也就是振兴韩国设计院这样一个机构,政府大力支持对设计人才的培养,鼓励他们走出去学习。开花结果后,甚至丰田、奔驰、宾利这样的大牌车企内也常常出现韩国设计师的身影,韩国车的全球销量也突飞猛进。
现代起亚集团推出新车的步伐相比其它合资品牌来说并不慢,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又带来三款新车:起亚NP、起亚斯汀格、现代ENCINO,甚至还计划明年将氢燃料电池车带到中国。
韩国人还为讨好国内消费者而打造了多款中国专属的车型,如现款的现代瑞纳、悦纳、悦动、ix35等等(起亚NP同样也为“中国特供车”),即便如此,依旧难以抵挡销量下滑的洪水猛兽。那么凭三款新车就能拯救韩系车的尴尬销量吗?结果很难说。
韩系车问题是什么,前面我们提到它受到了“上下夹击”的境遇,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日新月异,中国车企不断冲击着韩系车的主战场——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级别,再到20万元级别,消费者买一辆韩系车理由还有多少呢?
除此之外,近几个月来韩系车纷纷降价来提升销售额,起亚KX3、KX5的优惠幅度分别达到了4.09万元和4.2万元;虽然现代ix25优惠幅度达到了1.9万元,但今年的月销量也基本只有三四千台(10月份国内销量4688台,仅为前两年的一半水平)。总之,降价肯定不是一件长久的解决方案。
韩系车必须要紧随潮流,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产品力,才能避免被中国品牌碾压。当然,这也给中国品牌提前敲响了警钟,汽车不仅要长得漂亮,还要以其它方面的附加值来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才能不被后来者赶超!
面对不及格的成绩单,韩国人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为了深入把握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最近起亚在汽车设计方面开始高薪挖角了解中国市场的人才,原长城设计总监皮埃尔(Pierre Leclerq)和PSA中国设计中心总监桑恩(Oleg Son)先后加入起亚,两位“中国通”的加盟告诉我们,韩国人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扭转中国市场的颓势。
与此同时,皮埃尔的跳槽也就暴露出了中国品牌车企的一个问题——对设计人才的掌控能力不够,“请神容易,留神难”,皮埃尔这样的人物出走长城,一定会对品牌造成不小影响。未来哈弗、WEY的设计将何去何从,难免带来很多人的担忧和揣测。有消息称,长城内部并不是只有皮埃尔这样一组设计团队,还有日产跳槽过去的设计团队。
不管长城新的设计团队水平如何,假如中国车企留不住人才,频繁换帅,设计语言也随之频繁变化,对企业长久发展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如何吸纳人才并让他们扎根在自己的阵地,或许是未来中国品牌都要思考的事情。
总结:
今天韩系车在中国遭遇的寒流,相信未来的中国品牌也很可能会遇到,颜值提升后,如何抓准消费者不断变换的口味?如何从设计上来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都是大家需要时刻思考的问题。目前,我们能够感受到韩国人面对危机已经开始有大动作了,通过各方面措施来改变自己。总的来说,中国品牌在向上走的过程中还算顺利,但一定不能懈怠或者掉以轻心。未来中韩车企谁会占领先机还真不一定!你又看好谁呢?(文/图 汽车之家 夏志猛;车型销量数值来自于达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