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自建工厂两条腿走路
早在2017年9月份,小鹏汽车与海马汽车达成合作,后者将代工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小鹏G3车型。当时,双方签署的合作期限为4年,年产能为5万台。
实际上,在2017年5月初,小鹏汽车就已经对外宣布要在肇庆自建工厂,该工厂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整车项目拟用地3000亩,其中一期用地600亩,投资达到40亿元。从时间节点来看,小鹏在很早的时候就有自建工厂的打算,代工+自建工厂两条腿走路的方案显然会更加稳健一些。
小批量交付不可避免
蔚来汽车的李斌近些天来连续受到媒体以及业内的口诛笔伐,原因就是车型量产交付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在几天前,就交付一事,小鹏还发布朋友圈与李斌打赌,小鹏表示规模交付比产品发布的难度要大得多,至于年底蔚来能否顺利交付,还是让我们等到那个时候再做结论。不过我们从这一事件中能够看到何小鹏认为大批量的交付在现阶段颇有难度,这是否也预示着年底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也不会很多呢?
无论是小鹏汽车、蔚来汽车,还是威马汽车、奇点汽车等新创车企,交付无法如期而至已经成为了普遍面临的问题。在我看来,就如前文所说,受到买方市场的影响,电动车市场真正的爆发点还没有到来,所以小批量的交付也在情理当中。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6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41.2万辆,同比增长111.6%。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达到25.9万辆,同比增长达到95.9%。虽然增幅明显,但是纯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在2017年2887.9万台的销量相比,还是冰山一角。
在造车这条路上,何小鹏从一开始就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他一直认为慢就是快,体系建好,建立大量自研的团队是根本,今天所想的可能要后天才会做出来,要有耐心的做,而不是做在风口中做急功近利的事。
新创车企需要高端品牌吗?
纵观汽车品牌历史,多品牌战略的玩法已经被各大车企运用得炉火纯青,在中国品牌方面,很多车企也利用不同的产品定位形成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当何小鹏被问到小鹏汽车是否需要一个高端品牌的时候,别毫不迟疑地否决了。何小鹏表示,从不知道数据的价值,到知道数据的价值,再到被少数数据判断错误的价值,以及到了解更多数字的综合价值,是需要经过不同的阶段的,如果要去考虑一个新的品类,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所有特点之后再去考虑,而不是现在。
总结:
小鹏汽车这个新创车企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拘一格,力图在全新的领域进行尝试,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用车体验。从何小鹏本人来说,他更看重的是互联网、自动驾驶和AI智能。这点与区块链技术在汽车领域的摸索和研发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家都在躺着石头过河,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
从年内即将量产交付的小鹏G3来看,车顶摄像头和太空舱是这款车最大的两处亮点,如果这款车能够按期交付,小鹏汽车将兑现之前的承诺,成功进入完成交付的新创车企行列,从而向新的阶段迈进。(图/文 汽车之家 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