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设计殿堂 正文

炫丽的开始 汽车百年颜色变迁史(上)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分页浏览模式
1

马车时代的残留色彩

  [汽车之家 设计]  在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五颜六色的车在道路上川流不息,形成了一条条五彩斑斓的车流。然而在汽车尚未发明的一百多年前,人们对于汽车的颜色似乎并没有多少选择,百年后我们回首,看看汽车的颜色潮流是如何发展的。

汽车之家

马车时代的残留色彩

  现代时期汽车的诞生日被公认为是1886年1月29日,这一天德国人卡尔·本茨向德国专利局申请递交了汽车发明专利的申请,内燃机车开始成熟。这台世界上第一台汽车名为“奔驰专利1号车”,看起来颇为简陋,只有黑色(金属)、棕色(皮革)和黄色(木头),连外壳都没有。

汽车之家

  实际上当时仍是后马车时代。蒸汽车虽然早在18世纪就已出现,而19世纪就已经有了蒸汽公交车,但由于蒸汽机小型化难以突破,因此小型普通出行工具(小车)仍旧是马车的天下。

汽车之家

  内燃机逐渐成熟且汽车正式发明后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汽车只是在马车的基础上去掉了马而已,车体造型基本延续了马车的结构。高科技最初当然主要是供给上流社会,汽车的造型也就延续了高档马车的造型和颜色,所谓工厂其实也是作坊式的纯手工定制打造,想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因此汽车刚发明的20多年里就已经拥有诸多漂亮的颜色,车身之奢侈贵气绝对令你瞠目结舌。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轮胎的颜色也是个很重要的点。早期的轮胎是白色的,因为橡胶原料是白色。1910年百路驰(1990年被米其林收购)首次在轮胎中加入碳黑大大提高了轮胎的强度和耐用性,随后轮胎才成为黑色。不过对白色轮胎的审美被遗留下来,一些车的胎侧还是被漆成白色。轮胎有很多话题可以聊,不过本期主要讲车身颜色,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聊轮胎的颜色。

汽车之家

  1908年,福特推出T型车,并且将篷布换成了木制的车厢,开启了面向广大普通消费者售卖的平价车时代。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此时汽车仍然是富人的玩具,因此量产车最重要的自然要低价格,颜色并不重要,于是黑色成为了当时的主流色。

汽车之家

  1913年,随着福特开始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各个车企纷纷学习,但涂装成为限制产能的瓶颈。最初的油漆干燥周期需要50天,严重影响产能,最终福特使用了一种迅速干燥且价格低廉的涂料,其中又以黑色干得最快,涂装周期降低至1周。这样一来,生产周期降低,总成本自然就下降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福特采用几乎只生产黑色车的做法,凭借低廉的价格迅速抢占市场。亨利·福特曾说:“任何顾客可以将这辆车漆成任何他所愿意的颜色,只要它是黑色的。”

汽车之家

  要说这类量产车只有黑色吗?其实也不是,只有福特采取了如此极端的做法,在其他车企,客户只要愿意付钱仍然也能获得红色、绿色等车身颜色,但黑色的流行不仅在于价格。当时正处于工业大发展,火车、船等一些大型机械都是以黑色为主色调,黑色煤炭及其产生的雾霾是发达工业社会的象征,伦敦被称为“雾都”在特定时期其实也不完全是贬义。

汽车之家

  绅士们也将黑色作为庄重严肃的象征,和今天一样,当时即便是便宜的量产车,也不是当时的年轻人乃至普通家庭能够承担的,持有车辆的自然是以政府、企业和有经济实力的中老年为主,这些单位和群体基于身份和审美自然选择黑色,最不会错的选择。

汽车之家

  此时在大洋另一边的中国,根本没有任何汽车制造能力,直到1915年的上海才开了中国第一个涂料生产厂。在中国的轿车,同样无一例外是供给政府机构、大企业以及达官显贵。

汽车之家

  你或许能想象到,在上海十里洋场的街上,黝黑的车夫拉着人力车在路边奔跑,黑色锃亮的进口轿车在路中间耀武扬威。

2

张扬的20年代

放飞自我的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一战刚刚结束,欧美各国开始了经济高速发展,被美国人称为“咆哮的20年代”。经济繁荣后,人们就开始追求享受和品味,买车自然成为首选。这一时期是定制业务小车企的狂欢,在这个即将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汽车结构还没有成熟和标准化的时代,定制车企与客户们敢想敢干,搞出了相当多放飞自我的车。这个时期的汽车设计,也对世界艺术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汽车之家

  从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工业化和机械化,欧洲艺术界出现过三次艺术运动,依次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欧洲设计师们经历了抗拒、不反对也不接受、真香的心路历程。

汽车之家

  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机械工业生产,对手工业产生了巨大的打击,一些传统艺术家们无法与工业融合,企图逃避现实,于是兴起了工艺美术运动,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期望复兴以繁复花纹和色彩为主的设计。随着工业水平提升,新艺术运动兴起,仍然强调手工艺,倡导自然主义的曲线和色彩,但不反对工业化。到了20年代,在工业化的打击下,工艺美术运动大势已去,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开始意识到机械化生产已经是大势所趋,于是开始拥抱工业,从而产生了装饰艺术运动。

汽车之家

  在装饰艺术运动兴起的时期,汽车被视为科技和未来的象征,其造型和色彩被设计师们吸收,成为了装饰艺术的灵感。正所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装饰艺术风格也会反过来影响着汽车。

汽车之家

  20年代有一大批定制汽车公司,他们的汽车产品并不完全如今天所见到的是成品。当时的权贵富豪们可以从英国劳斯莱斯、法国德拉哈耶、美国杜森博格等公司购买底盘,然后从Hooper、Brewster、Figoni et Falaschi或Franay等车身制造商定制车身,获得自己喜欢的造型。这样的业务形式依然存在于在今天的高档商务车领域。

汽车之家

  装饰艺术运动从汽车汲取灵感,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的设计,毕竟高档汽车和艺术品的消费群体是高度重合的,从艺术品获得新审美风格的客户自然会把自己的诉求告诉定制车商。装饰艺术抛弃工艺美术和新艺术运动的典雅含蓄色彩,转而注重强烈对比色,尤其重视金属的原色。装饰图案以几何元素为主,并且喜欢使用黑檀木、皮革、贵金属等装饰。

汽车之家

  繁荣的定制化高档车,让20年代的老爷车拥有最具想象力的设计。我们会看到一派色彩缤纷的景象,其造型之大胆甚至荒谬能够让现在的我们震惊,而且其配色种类是无限的。

汽车之家

  面向普通中产消费者的车在这个时期也开始了变化。中产阶层也是战后经济繁荣的受益者,他们同样开始对满街的黑色车和单调的造型产生了厌倦,坚持黑色为主的福特在这一时期销量开始下滑。面对福特T型低价车的竞争,通用转向了关注品质,在1923年推出了一款双色搭配的普通家用车,内饰的用料也更讲究,上市后就获得了极大关注。

汽车之家

  尝到甜头后,通用汽车增设了“艺术与色彩部”,设计师哈利·厄尔成为通用汽车负责设计的副总裁,也是第一位专职汽车设计师。在此之前,美国汽车制造商们对汽车车身的外观并没有足够重视。通用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和哈利·厄尔商讨后还提出了毁誉参半的“有计划废止制”,也就是通过定期推出新造型和颜色,促使消费者更换车辆。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这一时期,众多车企的大多数量产车的颜色仍然偏传统,但好歹算是多样了起来,除了黑色,深栗色、蓝色、棕褐色、奶油色和墨绿色等也多了起来,也有少见的一些车型拥有红色车身。

3

大萧条的30年代和以战火中开启的40年代

以大萧条开启的30年代

  五光十色的定制车时代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迎来了大萧条(1929-1933),最初在美国,随后这场经济危机就蔓延到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1927年后,汽车工业开始急剧衰落,工业产值下降95%,富人们也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定制车公司失去大部分客户和市场,也遭到毁灭性打击,纷纷消失,所剩无几,而福特、通用等主打平价车的车企存活下来。

汽车之家

  富人的钱不好赚,艰难存活的车企们纷纷把目标转向规模更大的普通消费者,而大萧条导致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欲望降低,因此对于汽车的普遍要求是经济、耐用,颜色再一次不那么重要。街上很难再看到色彩艳丽的汽车,棕褐色和奶油色的车身颜色比例也有所下降,就连女性的裙子都变长变深色了。

汽车之家

  美国很快就撑过了大萧条,到了1934年经济就开始复苏,1935年美国汽车保有量就出现激增。也是在这个时期,螺旋桨飞机的广泛应用,飞机成为了最先进的象征,于是汽车设计师们开始把空气动力学概念使用在汽车上,流线型车开始出现,汽车终于开始看起来不像马车了。

汽车之家

  流线型与天空、科技联系在一起,天空元素的蓝色、白色的车开始多了起来。车企们也开始提供更多色调,这个时期消费者们已经可以获得不同色调的蓝色、绿色或红色的车身。

汽车之家

  流线型车身也大大影响了车体结构,最显著的是前后挡泥板开始与车身融为一体并且占据了巨大的视觉面积,甚至成为独立的视觉部分。这样的结构让很多公司开始推出更简洁的纯色车身,又或者以新的双色搭配方式,一般是主车身一个颜色,四个挡泥板又是一个颜色。

汽车之家

  30年代后期,汽车大众化在美国已经普及开来,欧洲才刚刚开始,这个时期有菲亚特500(1936)、大众甲壳虫(1937)和雪铁龙C2V(1939)这三款代表车座位国民车与美国车争夺市场。由于同样是面向普通消费者,所以最初这几款车的颜色以黑色、灰色和灰绿色为主,但没多久,二战打断了欧洲的汽车工业。

汽车之家

40年代的二战颜色

  大萧条基本波及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除了美国开始恢复,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仍然处在大萧条的阴影中,经济下滑,国民失业率严重,为了摆脱大萧条和转移社会矛盾,德、日、意等国家开始了对外扩张。

汽车之家

  讽刺的是,大萧条因二战的爆发而终结。二战爆发而开始的军备生产刺激了经济,尤其是美国,在参战后迅速摆脱了大萧条的残余影响。在本土作战的欧洲和亚洲国家却遭了秧。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40年代开端,欧洲已经战火纷飞,汽车工业基本上已经陷入停顿,但美国本土并未波及。此时的市面上却已经开始有了新的汽车风格——钢铁拼合木制外壳。1941年克莱斯勒打造了一款9座旅行车,车体采用黄黑两色,黄色则是采用木制外壳,

汽车之家

  美国车也开始在车身上使用大量镀铬装饰凸显科技感和豪华感,实际上30年代就已经有车型开始逐渐尝试,但在凯迪拉克1941年款Sixty Special的身上,大量镀铬成为了一大亮点。

汽车之家

  遗憾的是,“木壳”车和大镀铬车的的诞生时间不太对,推出的当年美国就参战了。在这场战争中各国拼上了国力,各参战国工业体系全力发动,美国汽车工业更是几乎全员参与战备,从1942年开始民用车生产几乎完全停止。在那个参战热情高涨的时期,美国街头时常有各种战争宣传活动、战争债券销售活动。原本每天早上开着私家车优哉游哉上班的美国人,在战时燃料和轮胎的限制供给下,只能挤公交或者拼车,因此街上的私家车少了很多。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战时各个车企纷纷转产军备,美国汽车工业在二战中生产的商品总值超过290亿美元,达到战争总产值的20%,前三名依次是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产品主要是是卡车,装甲车,轻型越野车和坦克,这些起码还算本行,但还有的是生产坦克、飞机、大炮等武器。在和平年代生产五颜六色汽车的,在战争时期的产品则变成军绿色或土黄色,并不时伴随着红黑色的爆炸。

汽车之家

小结:

  没有彩色照片的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更多来自彩色肖像油画和黑白照片,于是那个时代的车之炫丽和奢华,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导致我们大多以为那个时代的车只有黑色。但是回顾过往,车在早期主要是富人的工具和玩物,直到规模化大工业生产出平民车,才开启了“黑色时代”,而经济和战争等时代步伐,也给汽车的颜色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期我们是从19世纪末汽车发明开始讲到二战打响,下一期,我们将继续讲述汽车百年的颜色变迁,从战后的繁荣开始,敬请期待。(文/汽车之家 卫江鹏)

4

战后的短暂木头车时代

  [汽车之家 设计上一期我们聊到二战打断了各国的汽车工业,那么战后的汽车颜色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是否又会回到色彩缤纷的年代?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本期汽车百年颜色变迁史,我们继续来聊。

汽车之家

二战后的40到50年代

  战后一般是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对战胜国来说尤其如此,一战结束后就曾迎来经济高速发展,街上的汽车变得色彩缤纷,这一次是否如此?没错,二战后英美日等国都迎来了经济繁荣,但汽车并没有如想象中重新变得色彩缤纷。

汽车之家

  多年的战争投入让金属材料在战后仍然短缺,尤其是铝、钢等材料,这迫使汽车制造商开始致力于节省并寻找替代材料。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刺激经济而广泛修建了公路网络,在加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美国人生活的高度郊区化以及长途旅行需求。材料的短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影响了汽车的结构和设计风格。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在40年代后期流行起来的乡村风木制拼合风格车身。

汽车之家

  在汽车发明的早期,木制车身是基本配置,车企是将木材作为板材,用油漆刷上颜色。随着钢铁技术及产量的提高,汽车才开始使用钢铁,40年代后期开始流行的拼合木制车身也算是一种复古风格,这种将木纹色泽直接外露的方式则是呈现最接近自然的乡村生活气息,备受美国人青睐。

汽车之家

  复古木制车身是从克莱斯勒发起,同时期不少品牌都推出了各种木制车身车型,有的是像克莱斯勒一样只是用木材与金属嵌合,有的则干脆就是使用木材打造了整个车厢。复古木制车身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美国战后经济恢复并高速腾飞,很快就退出了市场。

汽车之家

  50年代,美国经济已经基本恢复,人们的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奢侈和流行文化上,再加上宽敞的公路环境,这一时期美国的汽车开始变得宽大豪华起来。最显著的就是开始出现了三厢车,也被称为“船型车”。所谓三厢车就是座舱、发动机舱和行李厢明显分三段,通过将乘客舱独立并与其他两个部分隔离,不但让车内形成了更为独立完整且宽敞的空间,也为各种装饰件提供了发挥的平台。

汽车之家

  在三厢车结构上,以往独立的挡泥板不见了,前翼子板、发动机盖和格栅形成了一个整体,两侧变成一个平滑的面,车体看起来更加简洁。这样的造型变化一方面源于对豪华享受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是喷气式飞机、航天火箭的造型元素融入汽车设计,很多车开始使用火箭尾或“鱼鳍”造型,使得这一时期出现了好多造型夸耀的汽车,可以说是汽车设计史上最奢华张扬的年代。

汽车之家

  挡泥板消失使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车体侧面看起来简洁了许多,只是这样看起来有些光秃秃的。这个时候受限于冲压技术和理念限制,还没有现在这样对腰线的广泛利用。于是,为了增加车体的视觉层次感和科技感,设计师们开始在车身上使用双色车漆以及大量镀铬装饰,车漆颜色也开始使用看起来比较奢华的颜色,也就是柔和的色彩,尤其是金色、象牙、珍珠及淡绿色。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再说大洋另一边的欧洲。美国本土只是物资短缺,欧洲却是被打得一塌糊涂,被打断的汽车工业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回复过来,真正重新发展起来实际上是在50-60年代。

汽车之家

  战前欧洲已经开始的国民车在战后重新启动,代表是大众甲壳虫、菲亚特500和雪铁龙2CV,基本上是在40年代末重新推出。很显然,这些结构简单、售价低廉的国民车是不要指望能有多么炫丽的色彩,灰色、黑色、墨绿色大行其道,极少量相对艳丽的颜色也主要是红色和黄色。

汽车之家

  50年代兴起的三厢车和航空航天科技元素同样影响到了欧洲汽车设计,于是简洁的双色搭配同样出现在欧洲车上。只不过欧洲限于城市交通环境和文化基础,汽车的设计的配色偏向于简洁,并不像美国那么夸张。

汽车之家

  欧洲车的双色或多色配色方案和美国不同,多是以纯色车身+纯色车顶两大色块的双色组合方式,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采用玻璃纤维车顶而导致的配色特点。有人认为这样的材料使用一方面是为了减重节能,一方面是因为战后材料短缺。即便是在车身上增加拼色,也是像菲亚特1100这样与车身部件融合的小面积配色。

汽车之家

  欧洲的豪车选择的是稳妥紧凑的设计思路,注重简单的奢华,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确实要比美国人高了一个境界,难怪英法人总是看不上美国人的审美。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一时期的欧洲豪车仍旧停留在三四十年代,显著特征是即便挡泥板被集成到车身上,但仍旧保留了其凸出的造型,当然还有前脸的巨大水箱格栅,即便到了1959年的捷豹MKIX依旧如此。倒是配色走向了纯色车身,色调则自然而然地偏向严肃沉稳的深色。

汽车之家

  这一时期设计师们的创造力天马行空,车漆的颜色设计也非常多彩,但也有失败的。当时道奇曾推出专为女性设计的车型,除了提供专门针对女性的伞桶和口红架,还提供了粉色车漆,配有粉红色的雨伞、粉红色的手提包和口红夹。

汽车之家

  遗憾的是道奇高估了女性群体消费能力、驾驶习惯和社会接受程度,这一款车彻底失败了。其他车企也从中获取了经验,几乎不会推出粉色的车型。

查看同类文章:
设计解码
更多精彩内容:
CES
新鲜技术解读
驾驶辅助系统体验
5

由大转小的60-70年代

由大转小的60-70年代

  进入60年代,火箭尾和鱼鳍设计风格逐渐退潮,汽车的造型逐渐走向简约流线,多色车身也就自然而然逐渐减少了,但是车顶与车身分色这种拼色设计却在很多车上保留下来,直到现在也有非常多车型采用这一设计。

汽车之家

  进入60年代,美国的奢华风越来越浓厚,这导致美国车的车体越来越大,甚至于出现了长度超过5米的full-size双门跑车这种大而不实用的车型,以至于1971年推出的雪佛兰impala车长已经达到5662mm,仿佛不够大就不是一辆完整的车。

汽车之家

  按我们现在的想法,一般是大车常用深色,小车常用艳色,前者是为了免得显臃肿,后者为了显大,但60年代的美国车恰好相反。这一时期的汽车设计特点是表达个性和奢侈,大体型、大马力的应用让很多跑车、轿跑车的造型都很大,同时为了更加显大,还采用了较浅的颜色。甚至于一些家轿都受此影响,庞大的车身却采用了容易显大的浅色车漆,好在色调普遍偏柔和。

汽车之家

  此时的欧洲车、日本车与庞大的美国车相比简直就是小矮人,但很多豪车为了美国市场,也推出了加长加宽的美规车,例如奔驰美规W114(E级)和后来的丰田皇冠皇家沙龙版。

汽车之家

  好景不长,1973年的石油危机给了美国大车们重重一击。大体格大马力的车自然就高油耗,暴涨的油价让美国人也扛不住了。于是大马力大车市场衰减,汽车尺寸开始缩减,经济型车开始受欢迎,更省油的日本车趁势崛起,在家用车细分市场将美国本土车打得溃不成军。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环保文化的兴起,美国人开始追求环保生活,至少是看上去的环保生活。政府推动重污染企业外迁,鼓励汽车走向省油和绿色排放,于是车企们和民众们开始青睐富有环保气质的色彩。“大地色系”在这一时期开始备受欢迎,所谓大地色系就是大自然中较为丰富呈现的颜色,包括橄榄绿、棕色、褐色或鹅卵石白色等。有美国网友表示,在70年代末,绿色和棕色车身最为流行。

汽车之家

金属漆流行

  60年代也是金属漆开始大规模流行的年代。所谓金属漆就是在漆基添加金属粉末,在光照下呈现出晶莹闪烁的光泽,漆面也更坚硬。金属漆虽然从30年代就开始使用,但60年代的大规模应用则是源于50年代铝粉的量产降价,车辆不再使用夸张造型,而是开始使用金属漆来强调高档感。

汽车之家

  60年代金属漆的色调开始增多,当时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是金属翠绿、天空蓝和绿松石等色泽,最重要的是,黄金色也因为金属漆的应用而第一次成为热门色。

汽车之家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此时尚未有合资车企,街上跑的汽车除了小批量进口车,最常见的是上海牌轿车和北京212越野车。

汽车之家

  由于当时只有政府、军队和国企等机关单位能够合法拥有车,所以车辆的颜色非常有限,212越野车几乎都是军绿色,轿车除了黑就是白,构成了70年代的中国汽车色彩。

6

80年代后走向单调

80年代

  进入80年代,随着车辆的造型更加现代主义,车辆的颜色反而开始走向传统,纯色车身越来越多。黑色和红色是这一时期比较受欢迎的颜色,此外银灰色、白色也比较多。这一时期的普通轿车看起来相对复古简约一些。

汽车之家

  80年代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开始大发展的时期,合资车企成立,私人购车限制也开始松动,,但主要是货车和微面,私人轿车极少。这个时期进口车与合资车都在市场上活跃,进口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菲亚特126P和丰田皇冠,合资车有桑塔纳、夏利和大发。

汽车之家

  菲亚特126P体型小,因此白色居多。丰田皇冠、桑塔纳则主要用于政府、商务用车,因此多为黑色、深蓝色,也有一部分深红色。大发多见于出租车等商用领域,因此黄色、白色、红色居多。夏利同样是红色、白色和黄色为主。

汽车之家

  80年代也是SUV诞生的年代,1984年第一款不带大梁的承载式车身Jeep切诺基诞生。这一类SUV开始受到美国乡村用户的青睐,在国内也是军警、厂矿、乡镇企业喜欢的车辆。而他们的颜色除了当时常见的纯色大地色系之外,双色搭配也在它们身上复苏。

汽车之家

  这一时期SUV的双色搭配以主车身+防护板结构为主,下部防护板部分多为黑色或银色,越野车的味道非常浓厚。

汽车之家

  到了90年代,以本田CR-V为代表的都市SUV出现,将轿车化的设计运用到SUV上来,下部防护板部分相对减少,且主要以不醒目的黑色为主,避免抢夺主体颜色的存在感。因此,都市SUV的车身颜色风格反倒与轿车走向一致。

汽车之家

  90年代,夏利、大发、桑塔纳仍旧行驶在中国的公路上,不过此时合资车企和进口车种类变多,合资以捷达、奥拓、标致505等车型为代表,主要有白色、棕色、深红色和黑色,进口车以皇冠、奥迪100为代表,走高档路线,以黑色为主。

汽车之家

色彩纷呈却又两极分化的21世纪

  进入2000年之后,信息时代的氛围越发浓厚,汽车上的半导体电子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多,汽车开始大量采用科技设备,车企也喜欢冠以“科技”标签。于是,代表高科技的银色和银灰色开始成为流行色,当然也包括金属色的大量应用。

汽车之家

  银色/银灰色除了被赋予的科技印象,自身所带有的醒目特征和耐脏属性也是让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原因。银色和银灰色的汽车反映了人们对于先进技术和实用的心理诉求。

汽车之家

  白色也越来越多,甚至于比以往都多。除了耐脏显大的属性之外,2000年之后开始兴起的新能源车也是影响颇多。电动汽车以白色居多,车企希望用白色体现清洁、无污染的产品印象,同时又是最容易被接受的色彩。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在我国,虽然民众可支配收入日渐提高,但是价格多在20万元以上的中级以上轿车/SUV的定位多偏重公务车、商务车。这部分购车群体的购车标准一般不考虑个性,同时中老年群体的消费观念比较保守,因此更容易接受日德偏中庸或严谨的设计风格,所以既能显得高档又不跳脱的黑色、深棕色车身仍然是主要选择。

汽车之家

  即便是普通民用车,选择白色、银色和黑色的也占到了大多数,这意味着即便是不像中国消费者这样追求“中庸”“稳妥”的欧美国家,同样更多选择了“稳妥”的颜色。这里有普遍审美的因素,也有车企的推动。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和百年前福特T型车一样,在大规模工业生产模式下,虽然已经开始采用机器人自动化喷漆车间,但更换颜色的成本反而增加了。处于成本考虑,车企自然更愿意推动消费者选择更普遍的颜色。

总结:

  自汽车诞生以来一百多年,汽车的颜色变迁史几乎是世界历史的颜色,繁荣时炫丽,战争时单调甚至停滞,然而到了更加繁荣的大工业化时代,颜色的选择越来越多,炫丽和格调等级越来越高,但公路的汽车颜色却越来越多的黑、白、银、灰。这样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工业批量生产的特点导致的,或许未来工业生产技术提高,涂装产线换色成本降低后,客户挑选和厂家推荐颜色不再受限于成本,随意挑选汽车颜色的后辈们应该会吐槽我们这个时代的单调吧。

向编辑卫江鹏提问
文章标签: 设计解码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分页浏览模式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