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技术体验 正文

全是黑科技和狠活儿!探秘大陆TechShow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文章导航
分页浏览模式
1

L4级自动驾驶卡车2027年量产

  [汽车之家 技术]  说来也奇怪,造轮胎的企业多少都有点“不务正业”,米其林就属于其中之一。而另外一家靠轮胎起家的德国企业,仅凭一己之力就能举办一个堪比车展的小型展会,你是不会觉得有点离谱呢?它就是本次的主角——大陆集团。6月中旬,我们受邀前往德国的美茵河畔,参加他们在法兰克福举办的Continental TechShow 2023。看看这家152岁高龄的德企在历经3年疫情之后,又积攒了哪些不一样的黑科技?

汽车之家

○啥是TechShow?

  简单来说,Continental TechShow是大陆集团自家的一次技术展示会。通常来说是跟随慕尼黑车展(IAA)的举办节奏,每两年举办一次。在每界TechShow上,大陆集团都会用很多还没发布的技术和产品招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车企和媒体。

汽车之家

  除了媒体阵容强大之外,大陆集团各个事业群的高层也同样没有缺席。他们都带来了各自管辖范围内的最新技术进行展示。内容涵盖了从轮胎技术、材料技术、制动系统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不同产品。

汽车之家

  接下来就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看看大陆集团这回又整出了哪些好活。

○毫米波尚能饭否?

  此次TechShow上首先吸引我的是一辆赫然写着Radar Vision的宝马X5。在这个没有激光雷达似乎就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的年代,倔强的大陆工程师似乎想用技术力证明——毫米波雷达的潜力仍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

汽车之家

  据工程师介绍,这台测试车总计搭载了9颗毫米波雷达。除了常规位置外工程师还在左右B柱下方各布置了1颗正侧面的毫米波雷达,后方保险杠共布置了2颗后向毫米波雷达。虽然工程师没有详细说明具体型号,但我们通过车内外的一些细节还是判断出了他们所用的产品——6颗SRR630和3颗LSR620。

汽车之家

  LSR620是大陆集团第六代长距离4D毫米波雷达,可以布置在车辆的正前方或是正后方,用于远距离的障碍物检测。目前这款产品公开的参数信息较少,只知道它的探测距离很可能超过250米,这个距离已经不逊于一些激光雷达产品了。

汽车之家

  这套系统演示的主要是依靠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融合方案来替代传统车上的超声波传感器。工程师将车辆驶入一个停车场内,可以通过后方的屏幕清晰感受到,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各司其职,共同建立了一套周围环境的三维视觉。摄像头负责分辨周围都是什么东西,而毫米波雷达则负责判断这些东西到底在什么位置。

汽车之家

  这套感知系统仍在非常早期的开发阶段,工程师们只是给我们展示了硬件的识别能力,并没有制作实际的功能演示(比如泊车或是自动驾驶)。它不仅具备毫米波雷达的能力,同时也能兼容超声波传感器的能力,实际上,未来搭载第六代毫米波雷达的车型,甚至可以取消超声波传感器。

汽车之家

  可能有人会觉得9颗毫米波雷达成本并不低啊,别忘了这只是一台测试车。真到了量产阶段,通过一定的优化,没准可以再减少两颗毫米波雷达。如果5-7颗毫米波加4颗摄像头就能实现L2级驾驶辅助以及自动泊车等功能的话,那不仅是成本高低的问题,硬件布置上的复杂度也降低了,对于车企来说可是喜闻乐见。

○更加细腻的自动泊车

  自动泊车并不是什么新鲜技术,目前市售车型里标配这项功能的也不在少数。但大陆的工程师轴劲儿上来了谁也拦不住,愣是把一个已经很稀松平常的功能再次提升了细节体验。

汽车之家

  它甚至为不同类型的应用场景设置了不同的停泊方式。用户可以手动选择是倒车泊入还是车头泊入。虽然中国市场用户大多都喜欢车尾倒入,但对于西方用户来说,很多人比较喜欢车头。因为车头扎进车位之后,从后备厢拿放物品会更加方便一些,尤其是那些喜欢去超市大批量采购生活用品的人。

汽车之家

  当被问及这套系统到底能识别哪类车位时,工程师告诉我“都可以”。不管是有车的还是没车的,垂直横向还是斜向的,它都能轻松停进去。

汽车之家

  除此之外,像什么通过环视摄像头重建3D场景和透明地盘之类的,目前国内的不少新车都已经有类似的技术了,咱们就不多费口舌。当然只看图文不够直观,我也找来了官方拍摄的一段宣传视频,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套自动泊车的细节之处。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2027即将交付的L4级自动驾驶卡车?

  在这么一个不太大的测试场里,停着一辆“擎天柱”是非常扎眼的,更何况它还戴了一个奇怪的小帽沿。

汽车之家

  之所以选择卡车,主要就是因为重型拖挂卡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环境相对简单,条件可控性强。只需要在主要城市附近的高速公路旁设立大型仓储物流中心,就可以让这些大家伙们一直在高速上马不停蹄的行驶。

汽车之家

  众所周知,美国的油价低车价也低,道路宽阔不太堵车,所以占据大量成本制约老板们赚钱效率的根源就是司机。美国联邦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对卡车司机的工作时间进行了严格规定:每日连续工作不得超过14小时,其中驾驶最多11小时;其他工作如卸货最多3小时。一旦被发现“加班”会面临巨额罚款。当然,美国卡车司机的收入也相当之高,但即使是这样这个岗位仍然面临大量空缺,运力不足的情况非常常见。如果这些司机能被任劳任怨的机器部分或者全部替代,物流公司的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说是“资本家狂喜”了。

汽车之家

  大陆工程师告诉我们目前他们用一颗MEMS长距离激光雷达加两颗补盲激光雷达,搭配双目摄像头就可以实现高速公路上的自动驾驶需求。是否需要添加其他传感器来进行功能上的补充或是冗余,那就是车企们需要考量的东西了。

汽车之家

  工程师表示,如若客户需要,可以更换其他雷达供应商。他们卖的是整体解决方案,并非某一个零部件,这也是Tier1最擅长的部分。

2

轮胎/HUD/散热片多种技术齐开花

○乘用车L4级自动驾驶体验

  看完商用车的L4,自然少不了乘用车的技术展示。此次体验的两台测试车分别展示了两个用例:失效冗余和城市融合感知。

汽车之家

  目前他们制作的演示内容是当车辆的L2驾驶辅助功能失效之后,这套系统可以把车停在路上并打开双闪提醒后方车辆。不过工程师反复强调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基础用例,时间有限只能先弄一个简单的给大家小刀喇屁股——开开眼儿。

汽车之家

  硬件方面,工程师告诉我这套L4失效冗余系统所有传感器都使用的是这台宝马X5自带的传感器,而关键的部分是他们用了合作伙伴安霸(Ambarella)的产品,毕竟大陆自己仍然是不设计芯片的。这种冗余功能最主要的要求就是高效稳定,这恰好是在安全领域耕耘多年的安霸所擅长的。

汽车之家

  具体是如何体验这项失效冗余功能的,一两句话有点说不太清。大家不妨看看下面这段视频,看完就明白了。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另一台测试车从外表来看就知道肯定不只是冗余那么简单了,事实上这是一套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融合感知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

汽车之家

  而在实际体验方面,这套系统和其他开发中的L4整体区别并不算太大。在大陆集团办公区域内环绕一周,可以识别横穿行人,也能感知到前方路边停靠的车辆。稍作等待然后慢速绕开障碍继续行驶。

汽车之家

  除此之外,这套自动驾驶算法在感知到静止车辆时会考虑借用对向车道绕开。如果此时刚好对向车道有车驶来,它也能感知到并停车等待,确认无车后再借道绕行。

汽车之家

  为了各位能有“亲临现场”一般的感觉,我又找大陆官方要来了这套L4自动驾驶测试的官方视频,大家可以从各个角度感受一下它的能力。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SportContact 7性能体验

  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只是近些年大陆集团重点研发的一个方向,老车迷一定知道轮胎才是他们的立足之本。此次活动自然也是少不了轮胎部分的产品展示。

汽车之家

《变废为宝 大陆集团发布全新可持续轮胎》

  而在高端产品线上,大陆还通过AB对比的方式秀了一下目前最强高性能轮胎系列——SportContact 7的湿地制动性能。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马牌SportContact 7的湿地制动成绩只有24米,说不定比很多家用属性轮胎的干地制动成绩都好。而作为对照组,Austone SP-701的成绩则为31米。

汽车之家

  可以说,马牌SportContact 7在各个不同方面都超越了上一代产品。如果各位观众老爷车库里的高性能车有需要换胎的,不妨可以了解了解。

○用HUD替代屏幕?

  此次大陆集团的Techshow活动其实更像是一次小型的“展会”,外场有各种动态项目,室内同样也有静态展示环节。

汽车之家

  之所以要把HUD设计成这样,目的是为了让车内仪表台上可以少布置或者不布置屏幕,形成更加干净的内饰氛围。

汽车之家

  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这块区域会影响驾驶视线,实际上工程师们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之所以做三个HUD,目的就是为了替代传统的中控屏和仪表盘。少了这些屏幕,仪表台的高度也会下降不少,此消彼长之下整体的视线高度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

汽车之家

  至于成本方面,官方表示车企可以根据产品的定位来选择不同的组合,三块HUD主要是为了能力展示,如果车辆定位偏向入门级,那么两块HUD甚至一块HUD的也是可行的。

○木纹仪表台上的隐藏触控屏?

  上面的Scenic View HUD确实效果不错,不过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该如何和这块屏幕交互呢?如果你也有了这样的疑惑,那下面这个技术没准会和它成为“绝佳搭档”。

汽车之家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在我看来,这套隐藏式触控技术真正有施展空间的地方就是和上面的Scenic View HUD显示方案相结合。省去屏幕的同时不影响屏幕交互,还能解放汽车内饰设计的禁锢,让设计师有放飞设计思路的可能性,一举多得。如果未来的某一天各位在量产车上看到了这种组合,别忘了回来这篇文章给我点个赞。

○柔性散热片技术

  本次大陆集团展示的新技术不光有炫酷的屏幕,考虑到当下汽车产品越来越强的算力需求,他们也在研究如何能更好的给车内的计算单元进行散热。

汽车之家

  这个散热片可以被布置在两个计算单元的中间。当冷却液流过散热片时就能快速将计算单元产生的巨大热量带走。

汽车之家

  之所以会研发这样的冷却技术也和大陆集团在HPC(高性能计算单元)上的研发投入分不开。为了能让飞速迭代的座舱常用常新,他们设计了允许多片堆叠使用的可插拔计算单元。当座舱需要跟随需求提升自身的性能时,可以在不改变架构的情况下单独替换一片或是多片计算单元,实现硬件升级。

○写在最后

  疫情三年让大陆集团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刻,对于这家老牌Tier1供应商来说,如今全球的行业情况已经和三年前大相径庭。如何应对逐渐严苛的法律法规和车企用户不断提出的全新需求,是他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汽车之家

  诚然,大陆的产品战线拉的很长。即使几年前剥离了动力总成事业群,仍然是供应商队伍里产品覆盖相当广的几家之一。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确实抗风险能力更强,但过多的篮子数量也容易让每个单独业务获得的资源投入变稀薄。好在,随着这次TechShow的圆满落幕,我们也看到了大陆集团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路径——由软件定义的更可持续的未来出行。(图/文 汽车之家 杨鹏)

向编辑杨鹏-编辑提问
文章标签: 新鲜技术解读
文章导航
分页浏览模式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