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资讯] 在2008北京车展上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谜团,其中离我们最近的也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就是来自上海大众的朗逸,这款轿车的推出将会填补上海大众紧凑型轿车的市场空白,但是这款车型却有着谜一样的身世,而且这在我们做更细致的报道的时侯,另一个问题就浮出了水面:朗逸的平台问题。由于关于朗逸平台问题官方并没有明确表示,很多热心的朋友也曾经向我们咨询了关于朗逸的平台问题,所以这也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所以这次我和大家将对此时进行讨论,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在文章后面留言共同参与讨论。
我们在车展上面曾经专门询问过相关人士关于朗逸的平台问题,PQ35平台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答案,而在车展上面我们专门关注了一下朗逸的细节,其悬挂系统采用前麦弗逊后后部为半独立扭力梁悬挂(又称拖曳臂式悬挂),通过询问我们还知道了朗逸的车身采用激光焊接技术,这就让我们感到疑惑了,从悬挂特征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朗逸有很明显的PQ34平台的特征,而通过激光焊接这项关键技术又表明朗逸有PQ35的特征,这着实值得我们讨论一下朗逸离哪个更近一下。
既然我们此次讨论将围绕着“平台”这个关键字那么就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平台的概念,平台是指一款车的头部骨架的基础设计,也就是前舱壁(驾驶舱与机器舱的隔板)前的部分,包括转向机构、前悬挂和前车轴,它们的的相对位置关系一经确定,不能再变,否则相当于开发一个新平台,就大众集团而言,开发一个新平台的费用相当于40亿元人民币。所以有些消费者经常提到,买大众车其中一部分消费就是用在了买平台上面。而舱壁之后的结构,可因设计而改变,如拉长轴距、展宽轮距、变换后桥悬挂方式等。而大众对于自己的平台命名有着独特的解释,以PQ35平台为例,P表示平台、Q表示发动机横置(纵置的表示是“L”)、3表示A级车(也就是我们的紧凑型车)、5表示第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