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行业政策 正文

深评:车市迎6大转机 企业如何借势自救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文章导航
分页浏览模式
1

疫情之下,引发车市连锁反应

  [汽车之家 深评]  2019年国内汽车产销规模分别是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继2018年以来连续第二年出现负增长。2020年开年之初又逢疫情冲击,展望全年,已举步维艰的汽车产业会否在冲击之下一蹶不振?是否应出台针对性援助政策/举措?冲击之余是否危机与机遇并存?车企又应采取何等策略转危机为先机?相关问题,我们一起来细细解析。

汽车之家


  本期行业评论员——智电汽车专家团,由一群拥有汽车专业硕、博士学历,十年以上汽车产业工作经验,分布在高校、汽车行业协会、零部件公司、主机厂、咨询公司等不同产业环节链条上的资深人士组建。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升级之际,向更多的人分享汽车产业的新科技。

  本文作者:胡玉峰,先后从事汽车电控开发、整车试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咨询等工作,曾参与国家863重大项目、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工程院“汽车强国战略”等10余项重大研究/行动,擅长汽车产业评论分析与政策解析。


30s快速了解核心论点:

★疫情对汽车产业的冲击力度不可小觑,一季度行业产销量将下挫30%以上。
★疫情并非绝对负面冲击,也随之带来新增量、新机遇、新变革。
★考虑到时间和经济的缓冲性,新增量将在三季度得到彻底释放,部分细分市场迎来重大利好的同时,车企必须提早准备。
★综合利弊考虑,应出台适当力度政策/举措对汽车产业进行援助,但力度不宜过大,以免透支。
★通过疫情,车企应从应急机制、产能布局、产品研发、创新营销四大方面着力建设,变危机为先机,建立先发优势。


一、疫情引发车市连锁反应

  从最新的数据可以判明,疫情迅猛增长的势头已经被控制住。在此期间,各地将根据形势分步、分阶段的解除控制手段,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在5月份将全面恢复生产、交通、物流、金融等正常秩序,汽车产业受到的疫情冲击也会全面解除。基于此判断,我们可以进一步预估各领域的冲击力度。

  首先是销售端,1季度全国销量同比预计下滑30%以上。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20年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44.4万辆和161.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9%和27.1%,同比分别下降27.6%和20.2%。鉴于2月份各地的严控态势和4S店人流量情况,极有可能进一步下滑,3月份或有所收窄。综合来看,1季度平均同比下滑30%只低不高,结合往年情形来看,全季度汽车销量难超500万辆、乘用车销量难超450万辆。

汽车之家

 『数据源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必须注意的是,1季度需求压抑不会在2季度大幅释放,很可能滞后到3、4季度。虽然1季度约有100—150万辆左右的汽车需求被临时抑制,但这一需求并不会在2季度得到迅速释放。这里面的原因有二:一是2季度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公共密集场所仍有一定排斥心理,4S店能不去仍会选择不去,但这个因素相对较小,约占20%;二是1季度大部分行业均未正常满产复工,各行各业收入明显减薄,非强烈刚需的消费者短期内会改变购置特别是换购的比例,将资金留作它用,而在3季度甚至4季度才会在前期新增收入的情况下,挪动资金购车,这个因素约占80%。简单点讲,疫情压制的汽车需求会有释放延滞性,这一点各界必须充分重视。

汽车之家

   产品方面,短期新能源反弹速度更快,中长期高油耗传统车承压更大。在疫情期间乃至疫情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消费者由于封锁期间的使用认知(部分城市/加油站曾短暂停止普通民众加油服务),将更加偏向于选购低油耗车型,高油耗车型将受到一定程度摒弃。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依靠限号、限牌政策保障,购车成为强烈刚需,同时一部分消费者会更积极的转向新能源车型,以在特殊时期“有备无患”,因此2、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反弹速度将超过传统燃油车。

不同动力类型车辆销售情况
类型2019年1月销量2020年2月销量销量变化
纯电动7217530494-57.7%
插电式混动1900012484-34.3%
新能源合计9117542978-52.9%
传统燃油车合计19298251571022-18.6%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在生产端,企业面临复工防护、供应链、资金流三大考验,其中资金流最为窒息。在复工防护方面,目前大多数车企虽已开始复工,但长达1个月的停产将带来明显的账面核算压力,而且复工所需的防护物资(口罩、消毒液)和防护条件(工位之间的安全距离)也会对企业生产提出严峻考验。在供应链方面,受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停工1-1.5个月的影响,整车企业面临库存零部件消耗殆尽、产线间歇性停线的风险。

  特别是湖北(武汉)作为全国汽零重镇,拥有1300余家汽零企业,部分汽零企业甚至掌握了全国的零部件配套份额,由此来看,未来2-3个月全国整车企业间歇性停线将呈常态化。与前两者相比,更重要的是资金流,特别是零部件企业,由于“先供货后付款、账期3-6个月算早的”采购特征,零部件企业能否熬过这几个月,确实非常难说。

汽车之家

  从长远来看,全球汽车制造商重新评估国产汽零配套地位将带来深远影响。由于中国全球制造工厂的地位,全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已达600亿美元规模,已开始向美、日、德、韩等主要国家输出大量零部件(含外资独资、合资、自主)。此次疫情爆发引起的零部件断供将引起国外车企的高度重视,高利润、主力车型大概率会制定Plan B计划,用以防止单一供应来源所产生的风险。因此从长远来看,汽零出口业务也将承受一定压力,而且压力持续时间比国内市场更久。

零部件企业受影响产能分布情况
企业所在地年产能配套主机厂
马勒湖北武汉空气滤芯器200万件神龙、通用、福特、东风本田、东风日产
伟巴斯特湖北武汉汽车天窗200万套神龙汽车、上汽通用、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众泰
康明斯湖北13万台发动机华菱、郑州宇通、厦门金龙、柳工机器等
德尔福派克电气湖北荆州40万套汽车线束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长安福特
佛吉亚湖北武汉座椅骨架40余万套、座椅20余万套神龙汽车、东风乘用车、雷诺汽车、东风本田
法雷奥TFE湖北武汉汽车前端模块约11万台东风本田、东风日产
襄阳轴承湖北襄阳轴承7000万套一汽、东风汽车、柳汽、合汽、江淮汽车
骆驼股份湖北襄阳铅酸电池2800万KV/Ah,锂离子电池11亿Wh东风、江铃、长安、大众、起亚、长城、吉利等
李尔湖北武汉100万套座椅滑轨、120万件调角器、500万件冲压件、50万件座椅总成、30万件座椅骨架附件东风汽车等
湖北森鑫湖北十堰针织胶管自动线约2500万、模压胶管自动线1500万、硅胶车间约1000万、高压软管约50万只东风汽车、华菱重汽、武汉扬子江等
胜驰新能源湖北襄阳40万组车用动力电池组、6亿支锂电芯及零部件东风汽车等
宏玛达轮毂湖北枣阳轮毂300万只东风汽车等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总体来看,不管是前端的零部件企业,还是中端的整车制造厂,乃至后端的销售网络,产业链上中下游均会面临强力的冲击,如果一定要量化,考虑到疫情的持续时间,这个平均冲击力度约为2个月(相当于彻底停摆2个月),因此需要3-6个月来逐渐缓冲和消化疫情冲击力度

2

危中有机,建言政企应对之道

二、凡事有利弊,疫情并非绝对利空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既然冲击力度约为2个月停摆时间,那以中国汽车产业至今为止建立的完备体系,就不可能在这次疫情冲击下彻底崩塌,这是必须要认清的基本逻辑线。然后我们要在这个基本逻辑线上,客观认清疫情带来的利弊,而非一味地悲观。

  疫情带来的第一个利好,是间歇性发挥优胜劣汰功能。截止2019年底,中国一共拥有百家生产资质的乘用车企业,1600余家登记在册的专用车企业,超过10万家大小不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近3万家汽车经销商,全产业规划产能超过6000万辆。这些数字放到全世界汽车工业来看,都是臃肿的、冗余的,必须要进行精简。而疫情的出现,将间歇性发挥优胜劣汰作用,加速清除处于低端落后的行业角色,进一步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效应,为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提供刺激要素。

各国汽车产业情况
国家中国美国日本德国
2019年汽车销量2576.9万辆1710万辆519.5万辆360万辆
注册乘用车企业数量112家42家21家22家
注册专用车企业数量1600余家NA129家NA
汽车经销商数量28738家16708家NA7600余家
已有产能约5000万辆近2000万辆约1000万辆约600万辆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疫情带来的第二个利好,是新增200万辆以上的购车需求。实际上,即便不采用千人汽车保有量这一指标进行衡量,按照人均GDP-家庭汽车保有量这一指标对照主要国家,中国汽车保有量峰值仍然有2-3亿辆的缺口,因此存在巨大的新增潜在购车需求。而本次疫情的出现和公共交通的感染风险,将促使部分潜在需求提前转化为意向需求,从而带来新增订单。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9年1-10月我国36大中心城市发送旅客总量统计数据为样本,日均公交+地铁+网约车+出租车等非私家车出行的人次是1.83亿次,按人均日搭载交通工具6次估算,至少有3000万人有可能需要购买1000万辆私家车(3人/家庭),再按照1/5的经济购买实力筛选,最少也有200万辆新增购车需求出现。

汽车之家

『数据源自:界面』

  必须进一步指出,新增200万辆需求将主要集中在10万元内,最大利好小型SUV、经济型紧凑轿车。客观的讲,这新增的200万辆购车需求是在疫情刺激下提前释放的需求,定位是特殊时期避免公共出行,再考虑到主要群体的经济实力,200万辆购车需求将主要集中在10万元以内,因此小型SUV、经济型紧凑轿车将受到最大利好,相关车企应该提前布局,重点在该市场做好“类N95”概念,以抢夺客户资源。

2019年1-12月10万元内小型SUV及紧凑型轿车销量排名
排名小型SUV官方售价2019年销量排名紧凑型轿车官方售价2019年销量
1宝骏5105.58-8.28万1582011朗逸9.99-15.89万526291
2长安CS356.39-8.79万1417012轩逸9.98-14.30万462598
3缤越7.98-12.98万1363253宝来9.88-15.60万333528
4名爵ZS7.88-11.28万1047934桑塔纳8.69-11.18万255836
5远景X35.29-6.89万949355帝豪6.98-9.88万186436
6传祺GS37.38-11.38万726076凌派9.98-13.98万154053
7劲客9.98-13.88万477857科鲁泽8.99-11.99万132488
8荣威RX36.98-11.08万394188荣威i56.89-11.59万128395
9瑞虎35.99-7.99万353159悦动7.99-11.59万92031
10BEIJING-X34.99-9.59万2287610艾瑞泽GX7.49-11.39万72531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疫情带来的第三个利好,是加快中高端新能源汽车消费接受度。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进一步讲,在国内能源供应长期呈现“油品集中供应、电力分散供应”的情形下,新能源汽车在特殊时期可以呈现出比燃油车更加便捷的使用属性。虽然补贴下滑、配套环境仍不成熟等等原因限制,但新能源汽车在国民消费者的接受度上一定会得到明显提升。

  疫情带来的第四个利好,是倒逼线上营销、数字营销加快进程。随着国内汽车降本压力的加大和5G信息化手段的增强,“线上引流+中心体验+郊区销售”的模式本身就将成为未来营销大趋势。在本次疫情的刺激下,车企、经销商将进一步加快线上营销、数字营销的力度,云看车等新形式引流手段受到高度重视和引用。因此本次疫情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加快了中国汽车营销的数字化进程,甚至,这将是一次车企和经销商划分格局的“分水岭”。

汽车线上营销措施一览
企业部分线上营销手段
一汽-大众门户网站平台提供“看车倾心”线上VR智能展厅、部分经销商提供线上讲车在线、“JETTA捷达”App中开启便捷购车“免疫通道”
上汽大众力推“云展厅”、“云购车”、“云服务”,消费者可以在线上与购车顾问沟通,视频看车;同时,还支持线上用车解答、下订、投保、经融信贷等线上服务
一汽丰田开放线上智能展厅,通过微信、电话为客户打造了一对一“无外界接触”的私人购车服务,还可线上办理车贷
广汽丰田用户可以通过广汽丰田官网、丰云行App、VR网络销售店等途径,在线了解新车信息、预约试驾、长租/短租用车、预约保养、支付定金以及线上贷款审批等
长安汽车六大“安”心计划(即安心看车、安心展厅、安心试驾、安心购车、安心用车以及安心服务)。消费者可线上看车,并为消费者代办所有购车手续等一条龙服务
上汽通用五菱提供菱菱邦用户之家微信公众号、菱菱邦App、天猫五菱宝骏官方旗舰店、京东五菱宝骏汽车官方旗舰店等指定线上渠道预定优惠,通过菱菱邦App推出线上选车、购车服务
广汽本田PC端、手机WAP端全面支持VR看车
吉利汽车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官方商城三大渠道同步提供线上购车优惠方案
奔驰微信公众号提供“限时购车新方案”
别克推出eBuick线上商城和天猫旗舰店,eBuick线上商城内部含有新车展厅、金融服务、认证二手车、售后服务、商品商城等多种选项
上汽乘用车除官方商城外,高管试水在线看车、在线展厅、上门试驾等“零接触”的线上看购车服务,微信小程序也接入名爵品牌购车服务
宝马微信小程序推出BMW实车互动平台,消费者会通过视频的形式与客服人员进行通话
汽车经销商广汇等开启线上4S店,通过汽车之家等建立VR展厅,可进行看车选车、谈价、车贷方案计算等多种服务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这里需要重点表明,线上营销重点在于引流而非下单,切忌颠倒主次。不管如何建设线上营销,只要汽车消费不能成为冲动消费,作为大宗商品的汽车就不可能通过线上体验直接获得主要订单,主要订单来源仍然是线下,线上只是引流和辅助下单功能。在未来的汽车营销体系中,线上、中心体验店、郊区销售服务店三者将各司其职,车企和经销商千万不能主次颠倒,以线上订单作为主体目标进行建设,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汽车之家

  疫情带来的第五个利好,是二手车交易。对于中高端汽车产品拥有者,在疫情结束后将尽快更换一辆健康防护效果车辆更好的汽车,而被置换的现有产品将会快速流入市场,增加成交量;同时,对于1000万潜在购车意向需求中经济实力稍弱的消费者,选购一辆价格便宜的二手车先行代步也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刚需。因此,即便当前二手车市场惨淡至极,部分尾部角色甚至已经开始出局,但从下半年的形势来看,熬过寒冬的二手车商特别是大型二手车电商将享有一波短暂的福利。

  疫情带来的第六个利好,是第三方检测认证和汽车空滤配套商实际上,目前国内只有推荐性的汽车空滤标准,也缺乏强制性的汽车空气净化防毒标准,因此在疫情结束后,相关标准的制订必然提上日程,而标准的出台将利好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而借助标准建立的“健康认证”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车企青睐,毕竟对于消费者而言,有总比没有强。

   基于标准法规→OEM主机厂→汽车空滤配套商的传导,也会让汽车空滤配套商开发出效果更好、附加值更高的空滤系统(含滤芯等Tie2、Tier3供应商)。

汽车之家

  总体来看,行业优胜劣汰下,疫情并非一味带来负面效果而是利弊皆存,但新增量、新机遇、新变革,只会留给熬存下来的头部企业和提前正确动作的企业,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

三、政策需出手,但准度比力度更重要

  不管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汽车产业这一次遭受冲击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那政策端是否应该出台措施进行救市呢?在笔者看来,汽车产业贵为制造业重心、占GDP比值已近10%,从战略层面考虑,出台帮扶政策很有必要,但问题是怎么出?

  第一,不要用猛药、力度不能过大。前文已经分析指出,汽车当前的需求只是被暂时抑制,而非消除,后期会有弥补甚至还有新增量进入,因此出台力度过大的政策举措(比如购置税减半、新能源汽车补贴不退坡等),反而是过度透支未来需求,不符合当前中国汽车产销进入平稳落地的阶段性特征,也不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节奏。

  第二,政策举措要有准度,重点是在资金上帮助优质车企度过难关。实际上,目前国家和地方均已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来帮助包含汽车行业在内的制造业共度难关,包括暂缓公积金缴纳、减免社保缴纳、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水电气成本减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等。但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最重要的是资金上进行借贷支持、维持企业现金流,具体的做法可以是组织各地发改委、经信委、商委、银保监会共同摸底辖区内企业资金紧缺程度,对优质企业进行定向紧急资金输血,强烈建议力避一视同仁的信贷发放。

汽车之家

  第三,建议重点放开限购限牌城市管控力度,快速补强短期消费缺失。对于北上广深等限购限牌城市,可以在现有政策下适当放松管控力度,比如临时增加新能源汽车指标数量、临时增加10万元内私家车购买指标等,时间截止到5月底,可以立即有效的救市,而且不会过度透支需求。

  第四,政策可以重点考虑二手车市场,提高二手车交易活跃度。疫情结束后,二手车交易繁荣活跃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新车销量,促进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议二手车交易政策上做出定向举动,比如降低二手车增值税、优化二手车过户程序等。

四、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自救比援助更重要

  无论如何,抗击疫情冲击的主动权还是在企业自己手中,不能过多期冀外界援助,因此笔者做以下建议:

  (一)整车企业首要做好财务预算控制和解决。汽车整车制造商主要还是“拉式生产”,2月、3月的市场订单急速下滑,将导致资金回笼规模、回笼速度大幅削弱,整车企业必须尽快做好财务预算控制和应对方案。国企可以申请上级主管单位提前划拨资金应对不测,私企要加大信贷、金融市场等筹融资力度。

  (二)整车企业必须做好重点经营风险点预判和应对设计。由于整车企业的产业链居中位置,因此面临的不可控风险点因素将是最多的一个环节,既有零部件断供风险、也有内部人员隔离风险,还面临售后端的服务风险,因此整车企业必须对相关重大风险点进行一一识别预判,RMS(风险管理系统)强度必须提高等级,并制定好相应的应对策略,防止风险点暴露后的影响波及。

  (三)整车企业必须重视关键产品的布局落子。小型SUV、经济型紧凑轿车将是今年下半年200万辆量级的增量空间,原有10万元内产品线的企业,现在就要立即做好产品调整,重点防范10—12万元级产品下探,围绕市场需求尽快推出小改款或者增配款。可以说,谁能在这个增量市场上出彩,全年的成绩一定飘红。

  (四)整车企业必须负起责任,讲求利益共同体而非独善其身。对于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有能力的整车企业应该尽快启动结算程序、提前支付货款,甚至还可以临时改变交易方式,采用“预付部分、交货结清、小额保证”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的供应商度过难关,建立类似日本的整零协同关系;同时,整车企业应对经销商采取“降低库存、降低任务、以销定采、金融扶持”的两降两扶策略,否则经销商压力过大退网,最终损失的大头仍然是车企自身。

汽车之家

  (五)整车企业短期内必须释放一波多元化营销+提高促销力度。线上商城、VR看车、网上4S展厅、微信公众号、App、短视频营销、网络在线等应该最快速度建立起来,并通过垂直网站引流;引流之后还必须提前锁定客户,比如同城送车试驾、线上意向金减免金融服务费、成交有礼(口罩等)、无接触交付等,避免客户被提前抢夺。

  对于零部件企业和汽车经销商而言,就没有别的好办法了,全力降低成本、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已经比任何问题都重要,先别关心能不能挣钱,这时节活下去就是最大的胜利。真心希望优秀的企业、有信心的企业能够咬紧牙关、策略得当,提前冲出困局,迎接春天的太阳。胜利,属于聪明的坚持者。(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胡玉峰)

向编辑行业评论员提问
文章标签: 深评问道
文章导航
分页浏览模式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