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设计殿堂] 从1990年加州尔湾成立的德国以外的第一个设计中心开始,到2011年7月,奔驰在北京建立了全球第五个设计中心。这一次,我们来到奔驰的设计中心,对话到奔驰年轻的设计师张自然(Nature.Zhang),自然之前曾服务过PSA技术中心,对于中国汽车设计有很深的见解。我们就smart e-scooter概念车、给学生建议、中国设计、家族设计等几个方面问题做出讨论。
■ 点击下文链接了解奔驰设计中心与设计师的工作
层层打开奔驰门!揭秘奔驰设计师工作
//www.autohome.com.cn/tech/190001/299456.html
『汽车之家对话奔驰设计师张自然』
首先是关于smart e-scooter概念车问题
汽车之家:smart e-scooter概念车传递理念是未来奔驰的概念设计要更多融入自然界一些形态,更加贴近自然世界的事物?
张自然:自然界的形体非常流动,具有雕塑感与运动感。第一,我想把smart e-scooter概念车做的很优雅,因为设想的是它不可能跑的很快,当它速度达到30km/h就很危险。所以这款车并不需要做的非常运动,但是要带有运动的感觉,兼顾着优雅元素。
像奔驰车型也是有一种动感姿态,但时刻能体现出它的优雅。设计它的灵感不仅来源于自然界,设计师思考设计的时候都会从各个方面提取灵感。比如自然界猎豹的姿态、树叶的形状,风洞实验其实也是向自然界获取灵感,像风速的流动就形成最终风洞的实验。最后,再去做车的设计,包括奔驰未来非常经典的鸥翼,也是自然界的一种灵感。但是,我们考虑如何更好的提取灵感,然后把灵感发挥融入到产品中去,而不是直接把造型搬过来。因为汽车是静态的物品,要从静态去感觉它动态的感觉。
『奔驰设计中心设计师张自然接受汽车之家独家对话』
汽车之家:在smart e-scooter概念车设计之初您是否也遇到过难题,在设计过程中您是如何解决的?
张自然:设计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解决方式,尤其是开始创意的时候。只有通过不断的去画、去提炼、去想象,直到它慢慢的成型。它并不像解数学方程式,通过公式就能求出答案。比如,e-scooter必须考虑到smart品牌的形象,还要考虑到e-scooter两轮车的形态如何在平衡感与动感中取舍。
汽车之家:汽车设计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一门很高深的工程学,看上去比较枯燥一点?
张自然:你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你不断的在创造,心里会有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尤其是前期创意的阶段。有时候它并不完善,所以不要害怕将不完善、幼稚的想法表现出来。然后你会发现,有些地方会很有意思。对于设计师来说,就要去尝试不同的风格。
汽车之家:以smart为例,我们看到很多厂商都推出自己的urban概念,也就是城市的概念。但是在中国,目前主流的认知仍然是喜欢"大车"。作为本土的设计师,你觉得国人能够接受小巧的城市车的理念吗?
张自然:我觉得非常没有问题,我自己开的就是smart,非常的方便、节油。我也开过大车,突然换大车我会觉得不适应,在城市里停车并不好找地方。由于国内早期没有小车的概念,当使用后会感觉的到它优越性。然后就会形成口碑去传播,慢慢的就会去接受。对于奔驰前景设计中心来说,就是要将新的设计理念引进或者提出来向大众传播。
『中国的奔驰设计中心里现代建筑模型』
汽车之家:奔驰中国设计中心团队主要的工作是前期调研吗?您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介绍一下吗?
张自然:我们现在整车设计都在做。我每天早上要检查e-mail是否有重要的信件,关于设计、工程的反馈等。早上9点钟上班我会去下Car and News网站,看看最新车型的发布,看收集车型的信息,然后慢慢进入工作状态。如果有新的项目就要开始去构思,前期我们有一个计划表,记录每个节点需做的事情。工作时,我会放一些喜欢的音乐,去咖啡机边泡杯咖啡,翻阅最新的杂志,时尚、家居、科学类的信息,都将会形成非常有用的灵感。设计之所以称之为设计,因为前期创造性的重要,后期慢慢的就进入工程的状态,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汽车设计是介于工程与艺术之间。
当然,我所有的时间并不只有工作,当我在路上开车时,远处一缕阳光打过来,有着绚丽的色彩,与街道的强烈搭配,我喜欢这个时候。在开车的时候我偶尔去听一些固定音乐电台,工作时喜欢听舒缓的音乐。其实我们在工作时都会有音乐的播放器,每个人都会分享各自喜欢的音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画图的风格也不一样,设计师应该非常谦虚,吸收别人好的地方。比如我不喜欢重金属,但我也愿意去听那些音乐,去做尝试,因为音乐的节凑对于车的线条的紧张与松弛感,非常有帮助,,有时候听到一首歌非常有感觉,画出来的东西也就更贴近那种感觉。
布雷先生也鼓励我们走出去,对于工作有用的事情他允许我们走出去,寻找灵感和新材质。可以去798,艺术家现在也在设计,他们的构图、色彩等都非常值得学习。
『他给年轻设计师和高校学生工作、学业上的指点』
汽车之家:之前您所在的PSA中国设计中心应该是知名中国设计师最多的一家,比如龚冯友、杜宝南。未来奔驰中国设计中心是否也会像PSA,现在中国奔驰设计中心这个比例有多少?
张自然:最近我们也有新的年轻设计进来,团队在不断的扩大。我觉得我们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团队,有马来西亚、台湾、菲律宾的设计师,布雷先生是法国人,还有日本的模型师。我们这边总共有三个团队,包括数模团队、设计团队、油泥模型团队,这也是整车设计最必不可缺的三个阶段。
汽车之家:能否给那些还在高校里学习工业设计的师弟师妹们一些学业上的指点,他们可能还不理解汽车设计的意义,如果以后做这一行,他需要做哪些准备??
张自然:首先必须需要有兴趣,尤其是工作之后,设计师并不像学生时代想的那么完美,完全的天马行空。有时候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你会和工程师去纠结一毫米。有时候就是不断的改一条线,会觉得会枯燥。我觉得画图和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还有汽车里必须要考虑到功能的想法和创新的想法,它不仅只是一个造型。尤其是对不同的国家来说,对美国、日本、欧洲,中国,要考虑到它的地域性,包括人群的使用习惯。
『神秘的汽车设计师用什么工具工作?我们已详细解析』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设不同区域的设计中心,因为现在是全球化的市场,全球化是一种趋势,这款车型在世界范围内都要销售,自汇集各区域审美后,这款车可能70%都可以接受。在这个基础之上,要考虑到家族与品牌的形象,还有就是非常区域化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于一款车来说会有部分改动,为了不同市场消费者的喜好。包括材质、色彩、人机方面。像中国人比较喜欢高科技,比如中央大屏幕,日本人更喜欢细化的小东西,美国人喜欢马力强劲的车型。
『他推荐几本汽车设计类杂志给汽车之家的网友』
汽车之家:您认为在学习阶段,哪方面更重要,是设计的创新,还是手绘表达?
张自然:这两个方面都必不可少,基本功就是敲门砖,想法或是创新能力是未来发展的平台。
汽车之家:做汽车设计至今,有没有令你肃然起敬的大师和作品,能谈谈您喜欢的原因吗?
张自然:比如和田智先生,奥迪的日本设计师,一个亚洲人在欧洲能获得成功是非常了不起的,它把亚洲的设计审美融入新奥迪A5里。另外就是布雷先生,创立日本的工作室,像迈巴赫这样一个豪华品牌,布雷先生将它做的很成功。还有我的师兄张帆,在德国做的奔驰A CONCEPT概念车,这是一件令人尊敬的作品。
我个人觉得,每一款成功车型的背后都是充满艰辛的,这些设计师都是非常值得去被尊敬的,他们经过一轮轮的竞争,经过枯燥的修改与调整,车型最终做出来,非常的艰辛。想要做这一行,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一种坚持的心态。
『smart e-scooter概念车设计效果图』
第三是关于中国设计的问题
汽车之家:您怎样理解中国的汽车设计?很多人抱怨现在中国的汽车设计没有自己的风格,这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汽车设计还是刚刚开始的缘故?
张自然:我希望能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吧,设计是不可能再短时间内就做出非常创新的内容,必须去沉淀。国内这几年经济发展特别快,如果说能静下心来沉淀几年,或许有不一样的东西。中国几千年文化,背后是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去挖掘的。我们如何把他们应用到产品中去,是需要思考,如果没有沉淀,产品会有些生硬。
汽车之家:抛出时间的因素,国内的设计行业和国外差距有多大?主要差别在哪里?
张自然:我觉得是态度,一种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
『smart e-scooter概念车的方案』
最后是关于家族设计的问题
汽车之家:我想知道的是,您对“家族设计”的看法,比如风格一致的大众,还有千变万化的丰田,您认为孰优孰略?
张自然:我觉得他们跟企业的战略方针是有关系,并不是说想保留就保留,想改就改,尤其是欧洲车企家族观念更强一些,在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家族元素已被多数人认知,欧洲人比较喜欢在同一风格上不断精炼。而日本和韩国的车企,更贴近潮流市场化一些,更喜欢变革。像奔驰也是在变革进化,这届日内瓦车展将会有奔驰最新的车型,到时你可以看到它的变化。
汽车之家:您认为,家族设计会使设计变得更简单吗?举个例子,它能否让产品的设计周期变得更短?又或者从负面来看会不会限制设计师的创新呢?
张自然:它并会缩短它的生产周期,一个东西很完美了,你要将它变的更完美,是非常难的事情。比如,一条线细微的变化就能带来不同的感观。还有除了造型,就是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科技给人带来的便利性,设计师考虑不光是外形本身,还有里面的功能。比如苹果手机,要考虑到如何融入车内的控制系统的设计,不单单是造型。
汽车之家:您认为,怎样的一款车才能算是设计出色的作品? 或者说您认为优秀汽车设计的标准是什么?
『结束对话后意外参观奥利弗·布雷先生办公室,期待下次再会』
张自然:第一眼就是造型,造型是否没有别扭的地方,是否优雅、动感,还有就是根据不同的车型,跑车运动型更强,MPV需要更有实用性。另一方面要从功能上去考虑,比如坐的舒适性、安全性,两个方面结合好在一起就是非常好的车,因为车不仅仅是艺术品,它需要给人提供良好的使用性能。
汽车之家:最后一个问题,一款车从商品概念提出来,到设计到最后的量产投放,至少要2到3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设计出来的车子,应当是符合三年以后甚至更远人们审美和需求的产品,也就是需要一个设计师拥有前瞻和预测的眼光,怎么去前瞻?
张自然:我们中国奔驰设计中心叫做前景设计中心,做的事情不仅是2、3年甚至是10多年之后,像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写的很多事情其实也没见过,但是很多都实现了。科技的发展会带来一些改变,我觉得设计师就应该拥有去变革的态度,要考虑如何能让生活更便利。假如我是使用者,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让生活更便利。
『最后,张自然给汽车之家网友与想做这一行的朋友寄语』
我觉得设计师是很开放的,可以从建筑、自然界其他等方面,可以激发你的想法。就是要有很锐利的想法,时时刻刻不要忘记你的工作是让生活更美好。设计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我觉得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多多少少要把这根弦放在脑中。(对话:汽车之家 张然/范鑫)
■ 如果您对汽车设计有见解与已论,欢迎微博上讨论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830778950
范鑫的微博:http://weibo.com/fxiry
奔驰设计师张自然微博:http://weibo.com/u/193074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