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技术体验 正文

安全带插扣终结者 体验零压迫感安全带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汽车之家 技术体验]  国人不喜欢系安全带的“习俗”,除了安全意识淡薄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系上它会有束缚感,不舒服。而这次我所体验的安全带新技术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在紧急时刻,它依然可以为乘员提供最大的保护。

汽车之家

  这项名为“零压迫感智能安全带”的技术由中沃沃龙汽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开发,该技术在世界尚属首例,我想正是国人对安全带的漠视,才极大地推动了它的问世。特别是对于那些通过使用安全带插扣来“蒙骗”车辆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的朋友来说,也许他们会从此放弃这种做法。

汽车之家

  零压迫感智能安全带共有四大特点,下面我来一一进行解读。

零压迫感

  这项技术是在传统安全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升级的。从外观上看,其与普通安全带并无二致,织带的材质也同样为没有弹性的涤纶,而其之所以能实现无压迫感的玄机就在于安全带的收卷器和卡扣。

汽车之家

  由于涉及技术保密的原因,此次技术人员并没有向我们展示收卷器的具体结构,不过这套系统的功能是完全依靠机械装置来实现的,只需将这个神秘的机构安置在普通安全带的收卷器内即可实现相应的功能。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通过对比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零压迫感安全带的特殊之处:在系好安全带后,用手稍稍的将安全带再多释放一些,放手后传统安全带会自动收回并始终保持勒紧的状态,而零压迫感安全带则可以保持释放的状态,正是这种松弛和自由,使乘员不会产生任何束缚和压迫感。

汽车之家

  由于通过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多释放安全带往往并不科学,所以这套安全带机构在卡扣的位置设计了一个小装置,它可以用来完成多释放安全带的步骤。具体操作时只需将它向下压,这样它会带着安全带向外释放,松手后,卡扣会恢复到原位,安全带就可以保持在松弛的状态了。

紧急预紧

  为了营造出无压迫感的状态,必然会导致安全带与身体之间存在着间隙,但是这在事故中会降低安全带本应起到的束缚作用。技术人员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该装置在碰撞最开始的那一刻,安全带便可迅速恢复到正常勒紧的状态,也就是说回到普通安全带应有的状态,然后乘员在身体向前冲的过程中,安全带再发挥其自身束缚乘员躯体的作用。

汽车之家

  此外,车辆在急转弯、遇到颠簸路段、急刹车等情况时安全带也会迅速收紧。我想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机械装置无法分辨出是碰撞、颠簸还是其它什么情况,只要外部条件达到设计的阈值,安全带就会迅速收紧,收紧后乘员可以再次释放安全带,使其保持放松的状态。

阻尼缓冲

  现在很多安全带都有一个限力的功能,其通常被称为“限力式安全带”。由于碰撞发生时,出于惯性,人的身体会前冲,安全带用来限制人的身体移动。这样在高速情况下,安全带的这种束缚和压迫往往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特别是与安全带接触的身体部位,如锁骨和一些内脏器官等。

汽车之家

  在此基础上,一些公司开发出带有气囊装置的安全带。碰撞发生时,安全带就像一个气囊来缓冲对乘员的强大压迫,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等原因,目前它还没有被推向市场。

汽车之家

  这套零压迫感智能安全带系统在不影响传统“限力式安全带”的基础上,可以在勒紧的极限状态下,再多释放25mm,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至于为什么是25mm,这是经过大量试验验证的,这个数值太大起不到束缚作用,太少起不到缓冲阻尼的作用。

机械智能

  所谓的机械智能,就是指该装置完全通过机械的方式来实现以上所有的功能。对于喜欢机械的我来说,我一直觉得通过机械的手段来满足一些复杂的设计需求是充满魅力的。

  机械装置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可靠性相对较高,在电子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车辆制动系统依然采用机械装置就是很好的例子(ABS仅起到相关辅助作用,其失效后不影响刹车)。根据目前国际通行的安全带检测标准,一个安全带必须要经得起十一万次的标准检测。根据技术人员的介绍,目前该产品在内部已经按照标准通过检测,但是还没有拿到国家部门进行相应的安全认证。

  由于该安全带的装置为纯机械结构,所以无论其使用的是金属还是塑料以及其它任何材质,都要遵守着热胀冷缩的物理定律。由于核心结构的零部件十分精密,这就需要在任何环境下都要确保其可靠性,因为这事关人命安全。技术人员也说到,该产品已经安装在一辆沃尔沃轿车上,并在漠河进行了低温可靠性试验且完全没有问题,目前正在进行70℃的高温环境模式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

量产计划和面向的市场

  目前该产品还在进行最后的可靠性试验和相关验证,预计于今年7月正式推向市场,而该产品主要是通过代工的方式来实现批量生产。未来该产品主要面向两个渠道:一是各大主机厂;第二是通过与4S店或者上门服务的形式来实现产品的后期加装。而根据测试,后期加装这套安全带系统的时间成本只需20分钟左右。前面提到,当车辆遇到颠簸,急转弯等情况时,安全带就会收紧,如果后期通过加装的方式就可以对这套收紧机构的敏感度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人士的需求,但其调整的极限依然要满足安全带应有的作用。

汽车之家

  目前这套产品预估的价格在600—1200元之间,当实现大规模量产后,价格区间将会进一步下探。

总结:

  体验下来,唯一觉得还不太满意的就是该机构相对比较敏感,也就是说当乘员因为一些动作而碰到安全带时就有可能导致其收回,我想对于其敏感度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其实这套产品对我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为面对传统安全带的束缚,我表示毫无压力,但是对于更多安全意识淡薄且不愿意被安全带束缚的人们来说,可谓意义重大,所以说这个产品非常符合当前的中国国情,特别是对于那些以驾驶营运车辆为生计的朋友来说更是福音,也希望该产品的推出可以让更多人在上车后都可以主动的系上这最后的“救命绳索”。(文/汽车之家 冯景毅)

相关链接: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技术很难懂?汽车设计太遥远?谁说的?这些内容也可以很有趣!

汽车之家

>>想了解更多汽车知识成为达人?一起去汽车之家科技看看!<<

文章标签: 安全技术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