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悦A30/致尚XT
[汽车之家 技术] 虽然成都车展的规模尚不能和北京、上海等老牌大型国际车展相比,但以成都为代表的西南市场由于消费能力惊人,如今已经成为了汽车厂商的必争之地,因此选择在成都车展首发或上市的新车也与日俱增,相信新车的消息这些天您一定看了不少,不过在选定一辆心仪的爱车之前,我们建议您也一定要考察一下它的下盘功夫,看看它的腿脚能否跟得上您那颗飞翔的心。
● 自主品牌篇
自主品牌如今已经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它们在提供了相对亲民的价格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相比于几年前的产品,如今的自主车型大多有了一副姣好的面容,这也令它们的竞争力大增。在这次车展中,我们挑选了几款将要上市的自主新车,带您看一看它们外表之下的另一面。
★ 江淮和悦A30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扭转梁
和悦A30是江淮汽车即将上市的一款小型车,外形设计灵动讨喜,车内空间相对合理,前麦弗逊+后扭转梁的悬架配置也在意料之中。
前后悬架都采用了钢铁材质,并使用了塑料油箱,尽管底盘整体看起来稍显简陋,但以它的价位来看,表现合乎情理。
点评:
和悦A30的底盘设计从形式到材料都相当传统,符合它的车型和市场定位,是否能够获得成功还要看定价如何。
★ 长安致尚XT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扭转梁
致尚XT可谓是长安集团寄予重望的一款战略车型,欧洲设计中心的加入使得这款紧凑型小车看起来国际范儿十足,不过底盘设置并没有外观那么惊艳,总体来说算得上不过不失。与几乎所有紧凑型车一样,致尚XT的前悬架采用了麦弗逊式结构,简单、轻便是它的特点。
长安给致尚XT匹配了一套纵臂扭转梁后悬架,减振器与弹簧分离的设计注重的是空间利用的最大化,这对于一款两厢车来说无可厚非。
点评:
致尚XT并没有采用独立式后悬架设计,不过在试驾过程中悬架的实际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只是相对于“自主品牌中最美”的外表来讲略显平淡了一些。
长城C50/景逸X5/吉奥星朗
★ 长城C50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双横臂
C50在今年完成了一次改款,主要内容在于外观的变化,不过新的外观是否比老款更加适合消费者的口味,现在还很难下结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C50的底盘方面还是基本维持了原来的设定,前悬架依旧是麦弗逊形式,并没有太多亮点。
C50采用了双横臂式独立后悬架,摆臂与车身直接相连,理论上在振动控制和刚性方面相比带有副车架的车型要逊色一些。在做工方面,C50使用隔音涂层的部位相对较少。此外,C50选用了塑料材质油箱。
点评:
C50的机械设定并未随着改款而发生变化,后独立悬架也是广大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
★ 风行景逸X5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多连杆
景逸X5是风行汽车推出的一款紧凑型SUV,虽然依旧有着景逸的名字,但是比普通版的景逸看起来野性了许多,显然风行也想借“X5”在SUV横行的国内市场中分一杯羹。
景逸X5的前悬架是毫无意外地麦弗逊结构,而后悬架采用了多连杆式独立式结构,而其中的亮点则是采用了一根铝合金材质的上控制臂,这无疑会增加一些成本,同时也可以降低一部分簧下质量。不过底盘的整体表现并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景逸X5的操控性与舒适性如何,只有试了才知道。
铝合金材质的控制臂在这个价位的自主品牌车型中并不常见,这也可以算是景逸X5底盘细节中的一个亮点。
点评:
多连杆式后悬架使景逸X5有了一个不错的硬件基础,但这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始。
★ 广汽吉奥星朗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
星朗是广汽吉奥推出的一款定位于小型MPV的车型,从外观来看与NV200有些相似,那么它底盘的机械结构是否也是如此呢?
从上面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星朗的前悬架采用了麦弗逊形式,而钢板弹簧式后悬架也与NV200如出一辙。
点评:
作为一款身材并不夸张的MPV,星朗看中的是NV200的市场,而钢板弹簧式后悬架意味着它不仅可以载人,拉货同样也是一名好手。
新威驰/风迪思/301
● 合资车型篇
不论从车型数量还是关注程度来看,合资车型都是历届车展中的明星,这其中有直接引进国产的车型,也有针对中国市场特别设计的车型,相信下面我们挑选出来的这些新车中一定有您所关注的。
★ 一汽丰田新威驰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扭转梁
作为丰田在中国的第一款轿车产品,曾经代号为“T-1"的威驰已经被广大中国消费者所熟知,新一代的威驰沿用了丰田最新的设计语言,相对于前一代来说,看起来更加犀利也更加动感。
尽管外观已经全面更新,但在底盘方面上,新威驰依旧比较传统。前麦弗逊后扭转梁的形式称得上是小型车的标准配置,虽然并不出彩,但稳定耐用才是丰田车型的真谛。
点评:没有太多亮点,也没有明显缺点,丰田几十年都是这样经营它的家用车型的。
★ 东南三菱风迪思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多连杆
“风迪思”这个名字叫起来并不顺口,而看起来毫无激情的它其实有着一个标榜运动的同胞兄弟——翼神。除了外貌和内饰的不同,风迪思与翼神基本上如出一辙,比如底盘。
在紧凑型车这一级别中,采用后多连杆结构的车型并不占大多数,风迪思和它的兄弟翼神便是其中之一,想想翼神的“核辐射进化版”LANCER EVOLUTION,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点评:
有人觉得风迪思的外观有点儿“面”,这说明它并不是给你准备的,但当你驾驶翼神的时候也不要随便欺负开着风迪思的居家男人。
★ 东风标致301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扭转梁
301是PSA集团针对紧凑级家用轿车市场设计的一款车型,它看起来有点像508,但悬架结构方面还是表现出了法国人的坚持:前麦弗逊+后扭转梁。
点评:
都说调校扭转梁是法国人的专长,所以它又出现了。
新爱丽舍/朗境/国产DS5
★ 东风雪铁龙新爱丽舍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扭转梁
由于同属PSA集团的关系,所以新爱丽舍与上一页的301其实都是同平台的产物,所以在结构方面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前麦弗逊式与后扭转梁式的搭配在本文中出现了无数次,真不知道我今天夜里会不会梦到它们。
点评:
不要认为在新爱丽舍和标致301之间抉择是一件很难的事——闭着眼睛随便选一辆就好了。
★ 上海大众朗境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扭转梁
不仅仅是法国车,大众对于麦弗逊和扭转梁这对“黄金组合”也情有独钟,它们出现在朗逸的最新衍生车型——朗境上面并没有什么意外。什么?你还不了解朗境?那么让我来告诉你吧:朗逸的两厢版本叫做朗行,而朗行的cross版本就叫朗境。不信?看看朗境车身侧面的英文吧:Cross Lavida。
点评:
加了外观套件看起来更加有野味儿的朗行是什么?答案:还是朗行。底盘也如是。
★ 长安谛艾仕DS5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扭转梁
雪铁龙的高端品牌DS如今通过长安集团实现了国产化,而价格也确实降低了一些。是的,它的悬架结构还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这个组合放在中型车级别中确实显得有点特立独行了,不过更加特立独行的其实是它的样子。
点评:
都说法国人把扭转梁玩儿得出神入化,所以我并不认为这会是DS5在市场中最大的障碍,真正阻碍消费者为它埋单的原因,我想依旧会是那过于前卫的外观。
新锐志/速派/新E级
★ 丰田新锐志
悬架结构:前双叉臂 后多连杆
在国内20万元级别的中型车中,V6发动机和前置后驱使锐志独树一帜,也是其拥有出色口碑的原因。而这一次的小改款使它看起来更加运动,也更加前卫了。
由于平台并没有改变,所以在底盘悬架方面,新锐志与现售版本并没有区别。前双叉臂+多连杆的组合理论上可以带来很好地操控感受和性能,事实上,现售版本的锐志开起来还是更加偏向了舒适性。在材质方面,采用了铝合金材质的转向节,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同时降低簧下质量。
多连杆式后悬架与现售车款相同,材质的选择上依旧是传统的钢材。
点评:
锐志的改变很成功,视觉上又一次提升了运动感,而底盘悬架方面维持了现有的水平。
★ 斯柯达速派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多连杆
斯柯达似乎与消费者玩了个文字游戏,而从昊锐到速派的变化,似乎表示着厂商的某种期待。不过在底盘悬架方面,两者之间就没有这样的改变了。
点评:不论是昊锐还是速派,它们都有着相同的下盘结构,这意味着你买的更大程度上仅仅是一个新名字而已。
★ 北京奔驰E级
悬架结构:前多连杆 后多连杆
告别了多年的“四眼”形象,中期改款的W212奔驰E级看起就好像脱胎换骨一般。不过国产E级并没有搭配国外版本的2.0T发动机,实在有些遗憾。在底盘悬架方面,前后多连杆的结构带来的是奔驰标志性的舒适,至少改款前的版本是这样的。
E级使用了很多铝合金材质的控制臂来进行减重,包括前悬架的前后控制臂,以及后悬架的上控制臂和上摆臂都是如此。
点评:
作为一次中期改款,E级的变化更多地表现在外观上,但这已经给人们带来足够多的新鲜感了。
野帝/国产帕杰罗/杰德
★ 斯柯达野帝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多连杆
其实Yeti是一款很让人期待的SUV,不过最近它的心情可能不是很好,因为它的中文名字在编辑部已经成为了笑柄。不过“野帝”这个名字似乎预示着它想要在野外称帝的决心,那下盘功夫还真的是很重要的。
前麦弗逊和后多连杆的组合是目前很多城市SUV的选择,野帝也是如此,不过比轿车略高的离地间隙还是可以允许它再烂路上稍微撒点野的。
这是一辆四驱版本的野帝,采用多片离合器结构的限滑差速器,总体来说不论从悬架还是四驱系统来看,野帝还是更适合在铺装道路上行驶。
点评:
除了名字比较野,其它方面还是一款城市SUV。
★ 广汽三菱帕杰罗·劲畅
悬架结构:前双横臂 后整体桥
说过了名字野的,下面来看看底子野的。带有大梁的非承载式车身注定了帕杰罗·劲畅更加具有野性味道,而前双横臂+后整体桥的悬架结构更是证明了其下盘功夫了得。
整体桥式后悬架承载能力和强度更高,通常只出现在专业的越野车上,再加上非承载式车身,你就可以猜到这辆车最适合出没于什么场合了。
点评:
非承载式车身和整体桥式后悬架是帕杰罗·劲畅底盘最大的特点,这样的车你还会选择两驱版本吗?
★ 东风本田杰德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双横臂
我们对杰德的分类是MPV,而且是一辆很漂亮的MPV。脱胎于思域平台的它有着更加实用的空间,同时在操控方面相信也会留有思域的影子。
在前悬架方面,杰德与思域区别不大,麦弗逊式结构常见于紧凑级轿车;在后悬架方面,思域是采用减振器和弹簧分离的设计,而杰德是一体式设计。
点评:
我们曾经对杰德进行过试驾,在驾驶感受方面的结论是:悬架的舒适性不错,能很好的吸收路面震动,但是底盘噪音稍大了一些。
相关阅读:
年轻家庭新宠 试驾本田杰德1.8L六座版
//www.autohome.com.cn/drive/201307/581134.html
K5混动/3系旅行/新揽胜运动版
● 进口车型篇
在此次成都车展上进口新车发布并不是很多,不过还是有一些受到大家关注的新车亮相,而我下面为您挑选的这三款新车便是其中的亮点。
★ 起亚K5 hybrid
悬架结构:前麦弗逊 后多连杆
东风悦达起亚K5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车型,彼得·希瑞尔的设计团队赋予了K5科技感极强的外观,深得“外貌协会”成员们的喜爱。而这辆进口K5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它的混合动力系统。不仅如此,这辆混合动力K5有望在不久后国产,与混合动力凯美瑞进行拼杀。
虽然动力系统有所不同,但在底盘悬架的结构上并无太大区别,依旧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结构,这也是目前中型车常见的底盘结构,但在材质方面,这辆混合动力版本的K5使用了铝合金材质的前后下摆臂。
点评:
显然底盘并不是K5 Hybrid最大的革新,更加出色的燃油效率才是它的卖点。
★ 宝马3系旅行版
悬架结构:前改进式麦弗逊 后五连杆
旅行车的感念在国内越来越热,宝马也终于在继推出5系旅行版之后将更加适合家庭使用的3系旅行版带到了中国,很多人对它十分期待,而它在底盘方面也与轿车版3系保持了一致。
3系旅行版采用了与轿车版相同的双球节减震支柱前悬架,就本质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在麦弗逊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前悬架结构。
在后悬架方面,依然采用了多连杆(五连杆)式结构,但与三厢版本不同的是,旅行版车型在后桥处增加了强化车身的杆件。
点评:
旅行版的3系在底盘结构方面与轿车版本差异不大,但在细节方面有所调整。
★ 路虎揽胜运动版
悬架结构:前双叉臂 后多连杆
新一代揽胜运动版可以称得上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于不再使用发现平台,它不再是一辆披着揽胜外衣的发现,而是一辆名副其实的更加运动化的揽胜。同时,它依旧是一辆路虎,依然可以带你去野外撒野。
新揽胜运动版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并且使用了空气悬架系统,令它可以在运动、舒适与野外状态下随意切换。此外,不仅是车身采用了铝制材料,在悬架方面,铝合金材料也为揽胜运动版进一步减轻了体重。
点评:
强大的底盘结构使的新款揽胜运动版更加全能,它不仅可以穿越泥泞,更可以在赛道上狂奔,而唯一令人担心的也许就是那套空气悬架的可靠性。
编辑总结:
至此,我们为您点评了在成都车展上市的20余款新车的底盘悬架结构,相信您在看过之后心中也会有自己的评判。不过一辆车开起来如何,结构设计只是它的基础,而调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您想知道这些车的真实驾驶感受,以及更加详尽的底盘技术解析,还请您继续关注汽车之家,我们会在未来为您呈现。(文/图 汽车之家 张戈)
相关阅读:
更多科技底盘解析文章
http://www.autohome.com.cn/3685/0/1/conjunc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