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缩水”?
[汽车之家 新车技术揭秘] 几天前,我收到了许久不联系的高中同学发来想要聚聚的微信。在聚会上,我们发现10年的时间令我们都发生了改变,曾经的班花校草已为人父母,后进生已成就了一番事业,有的人已经不知去向,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10年的时间,会令我们改变许多,对于一款车型而言,10年不曾换代意味着经典,也意味着会被淘汰。有这么一款车,10年之间不曾进行换代,现在,它——奥迪全新Q7(下文简称全新Q7)带着一丝我们熟悉的味道与些许陌生回来了。
● Q7=新家族化设计+轻量化设计
相比消息略显“闭塞”的2005年,10年后的今天,我们早已进入了一个被各种信息轰炸的时代。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了全新一代Q7的样子,如果您对它还比较陌生,不妨点击《科技豪华两不误 车展体验新一代奥迪Q7》温习下。不过,我相信大多数人对它的尺寸还没有更全面的概念,因此,整个车型的解读就从尺寸讲起吧。
全新Q7车身尺寸对比 | ||||
车型 | 长(mm) | 宽(mm) | 高(mm) | 轴距(mm) |
全新Q7 | 5052 | 1968 | 1741 | 2994 |
上一代Q7 | 5092 | 1992 | 1731 | 3013 |
宝马X5 | 4909 | 1938 | 1772 | 2933 |
奔驰M级 | 4839 | 1926 | 1758 | 2915 |
通过上面的对比表格,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上一代Q7在尺寸方面的优势。在这个新生事物大多讲求Plus的时代,全新Q7的长、宽、轴距却明显缩水。难道,对加长这个“中国特色”有着深刻理解的奥迪这次犯糊涂了?当然不是,车身尺寸的减小并不意味着驾乘空间的缩水,况且,轴距缩短理论上还会带来更优秀的操控性能。空想无益,驾驶感受方面的表现让我们一起期待不久之后的试驾报告吧。
-全新家族化设计
如果说尺寸上的变化无法第一时间被人感知到,那么整体造型设计的改变就容易观察的多。没错,如您所见,它披上了最新的奥迪家族化设计外衣。至于好看与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谈及奥迪品牌设计,那么进气格栅与灯组设计绝对不会被遗忘。在换代车型上,垂直的进气格栅也被横向进气格栅所取代,这也就意味着它成为了奥迪Q系列车型中第一款使用横向条纹进气格栅的车型。曾经开创Q系列竖向条纹的它,现在成为了第一个“反叛者”。
-大灯中的秘密
仅仅通过文字讲解照明系统方面的理论似乎有些枯燥,此前我们对同样装配了矩阵LED大灯的奥迪A8L进行过详细测试,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击《不是“外貌党” 新奥迪A8L大灯技术浅析》这里阅读。此外,下面这部视频更是一个活灵活现展示奥迪大灯实力的佳作。
空气动力学设计上,奥迪官方公布其风阻系数Cd值为0.32,相比上一代车型风阻系数Cd0.34更低,不过,还是惜败于风阻系数Cd为0.31的宝马X5。
摒弃“触摸屏”?
-全新Q7与“减肥”的故事
外观造型是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美丑与否全依个人“口味”。更多的惊喜,其实被奥迪藏在了这副外表之下——轻量化。如果让新老两代车型同时“站在”体重秤上,那么你会惊喜的观察到工程师为新车型“减肥”的效果。相比上一代车型,其减重达到325kg,这几乎等同于一头未成年的小象或者在音乐会上使用的三角钢琴的重量。
● Q7=简洁设计+实用优先
近些年来量产的车辆,内饰大都朝着简洁化的设计思路发展,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也不例外,具体造型、功能方面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进行过详解,在此不再赘述。不过全新Q7的内饰部分,有几个有趣的技术亮点,我还是想与您分享。
首先便是造型最明显的中控台,不过我们并不是要聊设计,而是想谈谈在这里面蕴含的设计思路。这两年以特斯拉和本田为首的部分车企开始热衷于使用触摸屏控制车内部分功能,从多媒体系统一直到空调系统“无一幸免”,仿佛这便是未来。
奥迪对于MMI系统也进行了一定的优化,从现场的实际体验看,导航目的地的添加、路线选择变的更为方便,并且支持原生的Android Auto服务等。关于这套系统,我们已经进行过详细解读,对其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击《支持Android Auto 抢先试全新Q7多媒体》阅读。光看文字描述比较枯燥,我们还为您拍摄了视频,建议您观看。
除了保持一成不变,奥迪的工程师也没忘记创新,在观看宣传片时,全新Q7内饰部分最吸引我的是平时不易被观察到的一个有趣的细节——脚部加热系统,奥迪将这项功能称之为Footwell temperature。
总的来说,新车型内饰部分的设计思路除了简洁化外,尽一切可能减轻驾驶者的疲劳感,提升安全性是其设计的中心思想。当然,这些系统都是辅助驾驶员的,常常开车走神的朋友,想要提升安全性还得长点心。
“熟悉”的动力总成?
● Q7=老伙伴新花样
-仍旧是那台3.0 TFSI?
此次换代车型目前一共公布了4种动力总成配置,分别是专为亚洲、北美市场推出的2.0 TFSI发动机,以及3.0 TFSI、3.0 TDI以及e-tron组合,与其搭档的是8速自动变速箱。
略感可惜的是,奥迪并未公布2.0 TFSI发动机详细数据,只表明其最大功率252马力,最大扭矩370N·m。究竟这个“小排量”的动力总成带给Q7怎样的驾驶感受,还需试驾车来到编辑部体验以后才能给出答案。
-冷车状态也能1秒钟吹热风?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动力总成外,在官方公布的资料中我们发现其为了减少空调系统的耗电使用了热泵系统,这也是第一个使用热泵的PHEV车型。
下面这张图就是目前内燃机空调暖风示意图,其源自发动机运转中产生的热量,车内空调器内的暖风水箱将这部分能量回收利用并通过鼓风机以及风道将其吹至车厢内,从而达到提供暖风的目的。那么,当冬季来临,发动机还未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时,我们只能挨冻吗?
其中一种解决方法是加装电加热棒、加热片,从而达到吹出暖风的效果。不过由于这类加热设备工作时需要耗费大量电能,因此会明显影响车辆续航里程,对于新能源车型来说,影响续航里程换来的配置似乎有些“划不来”。
除了上面提到的使用加热棒外,还有另一种解决方案,即通过电动压缩机与单独的冷凝器从而吹出暖风的热泵系统,全新Q7使用的便是这套系统。在这套系统中,电动压缩机肩负起了重要责任。电动压缩机将管路里的冷媒送进暖风用冷凝器进行压缩,随后冷媒会从气态变成液态,这个过程就会放热,达到产生热源的效果,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代替了通过冷却液循环送热的暖风水箱过程,其原理类似家用空调的热泵技术。
除了暖风系统,其还可以实现空调制冷,结构也与内燃机车空调制冷系统结构类似,制冷剂以低温状态进入到蒸发箱,致使其表面温度降低,在鼓风机的吹动下,冷气穿过空调风道直抵乘员舱内的各个出风口,与此同时,液态的制冷剂完成冷热交换并开始汽化,压力也会降低,随即,制冷剂向再次向压缩机方向流动。从压缩机中排出的制冷剂呈高温高压气体状态,随后它会进入到室外冷凝器。制冷剂在冷凝器中会逐渐由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过渡至低温低压的液体状态。随后制冷剂还需经过储液干燥罐、节流阀等完成整个“循环”。
因此,这套热泵系统的意义也就在于,即使是在数九寒冬,您进入爱车开启暖风系统后,也可在数秒内感受到空调吹出的暖风,不用再瑟瑟发抖的等着发动机达到合适的工作温度。瞧,技术并不总是冷冰冰的东西吧,它离我们的生活就是这么近。
隐藏亮点的底盘
● Q7=前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铝制材料+四轮转向
-结构变更
底盘方面,全新Q7的悬架和转向系统均有亮点。首先,如你所想,头顶奥迪Q系列旗舰车型光环的全新Q7采用了前、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为了减轻重量,您在这里也可以发现大量铝制材料的身影,这有助于降低簧下质量,理论上能够改善车辆操控感受。
下面这张图是上一代Q7的前悬架,可以清楚的看到其采用的是双叉臂式独立悬架,材质方面,全新Q7使用大量铝制部件算是一个延续传统的设定,不过在下控制臂的造型上,上一代车型有明显的“偷空”也就是轻量化设计,新车型上则没有观察到这个细节。
后悬架部分,虽然新老车型均为多连杆式独立悬架,但是控制臂的固定方式以及位置发生了改变,加之四轮转向系统的现身,令我们相信这样的改变可能是车型定位更为偏向城市铺装路面的结果。
-四轮转向
全文总结:
从2005年至现在,10年的时间里。人们见证了众多角色闪亮登场、离开舞台。作为奥迪Q系列旗舰的Q7却未曾发生大的改变。现在,奥迪将全新Q7带到了我们面前。它拥有着我们似曾相识的外观,以及那些隐藏在熟悉外表下的陌生变化。
可以说这次的换代,它再次将众多新技术武装至牙齿。虽然从外观造型上,它的进化并没有博得满堂彩,不过隐藏在这幅面容之下的是优秀的轻量化工程。通过多部位的“减肥”,其成功抛下了325kg的“赘肉”。
在动力总成系统中,3.0 TFSI与TDI发动机一同肩负起推动车辆的任务。虽然从数据上看,这台3.0 TFSI发动机没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工程团队通过优化发动机,最终在NEDC欧洲循环工况测试中,令它取得了优秀表现。而e-tron与quattro协同合作的PHEV车型再次将环保与性能完美结合。
依照奥迪重视中国市场的程度,相信不久以后,这台全新Q7就将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搭载2.0 TFSI发动机的它是否还能带给我们那种熟悉的味道,就要拭目以待了。(文/图 汽车之家 唐朝)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
解开领带去跋涉 百万级SUV底盘解析
//www.autohome.com.cn/tech/201306/559417.html
五年内量产上市 海外体验奥迪自动驾驶
http://www.autohome.com.cn/tech/201501/858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