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技术体验 正文

未来智能座舱长什么样 延锋发布XiM25展车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延锋最早起源于一家木模制造作坊,后来进入汽车行业,成为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到2024年延锋已经有将近88年的历史,今年最新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排名中,延锋位列全球第15位。

延锋有多个事业部,包括内饰、座椅、被动安全、座舱电子、车门及外饰。这五部分前几十年都是各自发展,每个板块基本上都位列行业前三。为了保持持续性,延锋也在积极改变。

汽车之家

随着Z世代的崛起,他们对汽车的理解已然发生变化,从原先的代步工具转变为移动的私人空间。能融合露营、小憩、观影、游戏等高互动性的个性化智能出行体验成为他们的新期待。伴随着汽车应用场景的融合,内饰已不单单是纯粹的内饰,为此,延锋在XiM25上首次应用FUILD SPACE这一全新设计理念,完美解决新生代生活方式的出行需求。通过升级与智能相连的用户交互,注入与科技相融的设计美学,打造从身到心的舒适出行体验。

汽车之家

与智能相连的用户交互

汽车之家

在飞速变化的时代,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不仅限于交通工具,他们对更加智能化、富有互动性的出行体验心向往之。

在XiM25上,通过超宽全景立体平视显示,延锋创造性地将超清悬浮影像技术与内饰光学表面融合,横跨两根A柱之间的超宽显示屏背投到更舒适的视线位置,进一步提升虚实结合的视觉交互体验。

ClickRim™模块化方向盘展现新意。延锋采用了模块化概念,设计可自动包裹的连接件,实现方向盘自动包覆。方向盘包含专有的自对准外壳和电气连接系统,同时预装离手检测和加热模块,大幅降低了方向盘产品的整体复杂性。而且该工艺支持多种包覆材料选择,为每个方向盘节省约三分之二的传统生产时间,可以显著提高方向盘装配的效率。

延锋独有的“婉风”出风口技术,能模拟自然风,搭配特殊叶片结构设计和高性价比的电机组合,其吹出的气流风速以正弦曲线线性变化,带来波浪状起伏的风感,让驾乘者在车内也能如沐春风。同时,超窄自然风电动出风口可以与座舱功能性灯光技术相结合,实现更直观的交互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XiM25搭配厘米级定位的超宽带数字钥匙,搭载数字钥匙的移动设备在接近车辆3米范围时可自动解锁车门,可以自动判断位置精准控制不同车门的开闭与迎宾。该数字钥匙不仅能为多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还支持多场景同时使用。

与身心相拥的舒适体验

汽车之家

安全感与舒适感,一直是汽车消费者的关注重点。近年来,人们对驾乘过程中的舒适体验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也对多场景下多种模式的座椅调整寄予厚望。

延锋的一揽子座椅集成安全解决方案,展现其特有的座椅及主被动安全集成优势。在XiM25上,SafeUnit™ 座椅集成安全技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该方案围绕座椅骨架由多种创新部件构成,包括Pre-Crash座椅快速回复、座椅随动机构、座椅集成安全带、坐垫气囊及头套式安全气囊,旨在发生正面、侧面、小偏置碰撞及翻滚事故时,对从标准坐姿到大角度躺倒各个正向姿态下的乘员提供全方位保护。

汽车之家

延锋的随动天幕长滑动机构,可根据各类车型的车顶造型曲线完美适配,1520 mm的超长滑动距离能覆盖整个车顶,搭配包括超宽显示屏在内的多种尺寸显示屏,并实现屏幕前后58.5°旋转。该机构的应用,让顶棚屏兼顾前后排乘客需求成为可能。

汽车之家

可侧向旋转的自适应零重力座椅,技术亦可圈可点。凭借创新的座椅移动机构及静音无刷电机,前排座椅可90°侧向旋转并长行程滑动,适用于L2~L3级别自动驾驶状态下各种新型使用场景。

汽车之家

此外,无论是完全躺平还是半躺倒,配合精心调节的浮动式腿托,驾乘者都可以享受座舱内的家居体验。延锋在座椅表面和发泡之间加入填充超柔软PES丝绵的悬浮层,为乘员提供极佳的透气及包裹性能,特有的蓬松感使人仿佛悬浮于空中。后排座椅完全展开后可变成长度接近2 m的超大尺寸床,打造极致的车内休憩体验。

与科技相融的设计美学

如今的消费者,对汽车的外观和内饰设计有着独特的审美喜好,也希望座舱能融合设计美学,彰显独特品味与个性。

XiM25的仿贝母纹理超薄光导膜组,借由车规级光学膜片自带的微纳光学纹理,可呈现奢华感及精致感。通过厚度仅5 mm的超薄光导膜组,实现多层高分辨率的纹理效果叠加,与传统导光板相比厚度减少80%,打光结构总成体积减少50%。

汽车之家

延锋全新推出的ecoSkin® Lux内饰表面,采用可回收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可应用于汽车座舱内绝大多数内饰可视面,其细腻的手感纹理和定制化的多色组合方案呈现高级感。同时,mini-LED直显与超大面积的嵌饰板相融,结合透光表面和柔性显示技术,能在复杂曲面上实现清晰的显示效果及动态灯效。

整舱悬浮氛围灯光亦是XiM25的亮点,其采用LED灯珠全隐藏式的灯光布局方案,在项目早期开发阶段即使用自研灯光软件进行数字模拟,通过对二次光学的理解和开发,完全复刻设计师想象中的光型特征,达成所想即所见。

值得称道的是,XiM25位于后排座椅中央的触控面板,用户交互界面可随时隐藏,能化解座舱多屏化趋势带来的审美疲劳及光污染。延锋大胆应用Heytech™ 随隐触控面板,融合塑料曲面盖板与触控反馈技术,实现特殊造型及自定义功能,令内饰与电子显示无缝融合。

汽车之家

XiM25智能座舱不仅延续了延锋惯有的技术创新思路,更展现了延锋对Z世代群体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正如延锋首席技术官倪嘉文提到的,“我们相信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消费群体的结构变化,我们的创新也必须契合新生代消费群体的需求。XiM25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我们期待与用户一起,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共同开启智能出行的新时代。”

对话延锋首席技术官

在体验过XiM25智能座舱之后,我们对延锋国际首席技术官、技术中心总经理倪嘉文先生进行了采访,探究了延锋和智能座舱的未来。

汽车之家

问题1:刚才介绍了很多创新技术,现在市场的反馈怎么样?

XiM25展车的展示刚开始,明年我们计划去欧洲,我们是真正地瞄准下一代。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是下一代可量产的,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实施性。

问题2:现如今,智能座舱都是大屏、零重力座椅,延锋如何帮助客户做出差异化?

过去,座舱里有大屏、语音控制、手势控制就是智能座舱,但延锋是第一个将智能座舱延伸到整个座舱,包括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可变场景等,而不只是一块显示屏。

说到趋同,其实延锋从来没有趋同过,我们完全改变了车内的使用场景。很多场景都有长滑轨,现在的量产车中,95%以上用的是延锋的长滑轨,这是延锋智能座舱场景变化的特点。

XiM25智能座舱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完全不一样的显示屏结构,天幕屏和星空顶、遮阳帘结合在一起,对于MPV和SUV车型而言,这几乎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加上灯光技术的改进,延锋一定会引领智能座舱的下一个时代。

引领座舱的变革,不仅要有场景,还要有基础技术来实施,所有点结合起来,形成了延锋的创新,这是延锋的优势。

问题3:如何看待舱驾一体的未来趋势?

我也同意舱驾一体会是一种趋势,这就带来了新机会,例如零重力座椅的碰撞安全,延锋做了两千多次有限元分析,有大量的数据。

我们的创新研究不会停,还要做下一代更安全的汽车,这些都会造就新的模式,促成新的合作。我们的产品将来一定会有舱驾合作。

问题4: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全栈自研,自研智能座舱,您怎么看?

就像所有人都做ADAS,后来只有几家留下来了。并不是说延锋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但我们是最具备智能座舱竞争力的企业,无论是座舱里面的所有物理件,还是整个场景的大数据我们都有,这是支撑延锋对整个座舱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具备全部技术对每家整车厂来说都是挑战,我觉得将来自动驾驶一定会回到两三个系统,像今天的手机一样,可以有各个品牌,但主要的操作系统就是苹果、安卓、华为。延锋的座舱在国内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我们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占比,这是支撑我们做座舱开发的基础。

问题5:现在新能源车更新换代非常快,基本是一年一代,对于传统零部件厂商而言,如何协调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加快的问题?

周期就是一年,一年是以用户的需求为节拍,不以厂商的意志为转移,必须跟上这个节拍。我们走两条路,一个是加快开发流程,我们的流程做了很大的改变,和以前的开发流程完全不一样,现在有战略供应商、协同供应商,大家都在一个生态圈,拿到业务,大家同步启动,按照流程,把30个月缩短到15个月。

另一方面是平台化产品。验证技术安全至少要两年,所以我们要做平台化,这样才能加快开发进度,否则成本吃不消、时间也吃不消。

延锋用两条路来适应当下的研发周期问题,加快是一条路,平台化是一条路。

问题6:现在我们这个行业特别卷,降本需求也是非常高。我们一方面做研发需要投入,一方面又要满足车企降本的要求,如何平衡?

行业确实特别“卷”,要抗过去,但是需要明白怎么“卷”。单纯“卷”价格就是缺少办法,我们要有对冲的概念。用卷技术来对冲,别人做不出来,延锋能做,技术的领先性绝对是一种对冲。

刚才提到开发进度,别人耗时两年,我只需要一年半,这也是一种对冲。我们有很多方法,而不是纯粹陪市场打价格战。价格战永远有更低的,它的盈利模式已不再是产品盈利,而且,卷价格做不出新技术。

>>此文章为厂商供稿,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