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改装/赛事 F1 正文

绝不妥协!F1车队指令下的"抗旨不从"者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法拉利将在三周内就“德国大奖赛施加车队指令是否违反比赛规则”面临世界赛车运动理事会的最终裁决。F1从2002赛季起开始实施“禁止车队指令”规则。此前,这种现象在F1赛场并不鲜见,但并不总能成功。以下是三位面对车队指令“抗旨不从”的车手,对菲利普-马萨来说,这些故事应该值得思考。

汽车之家

  卡洛斯-瑞特曼、迪迪埃-皮罗尼、勒内-阿诺
  卡洛斯-瑞特曼 1981巴西大奖赛
  比赛回合:2/15
  此前积分:琼斯—9(第一),瑞特曼—6(第二)

  1981赛季发生在巴西大奖赛的情况很简单。两辆威廉姆斯从第一圈开始就领跑比赛,卡洛斯-瑞特曼排在第一位,阿兰-琼斯第二位。根据瑞特曼的合同,如果两辆威廉姆斯赛车在比赛中双双领先,瑞特曼要让琼斯取得冠军胜利。两人在上一赛季就交换过排位,琼斯获得了当时的年度总冠军。

汽车之家

  那个年代,维修站与车手之间并未建立起无线电联系,车队在维修站向瑞特曼展示了一张写有“琼斯—瑞特”字样的板子——在1981年,这其实就相当于一个隐晦的、告诉他“队友比你快”的无线电信息。尼尔-奥特利当时拿着这块板子,弗兰克-威廉姆斯几次告诉他出示字板,指引两位车手交换位置。

  威廉姆斯二号车手卡洛斯-瑞特曼

  但是,即将迎来30岁生日和主场大奖赛的瑞特曼决定另行一套。几星期前他已经在长滩丢掉了一次胜利,让琼斯登顶,这一次,他想为自己保住冠军。

汽车之家

  莫里斯-汉密尔顿2009年出版了《威廉姆斯》一书,曾在这支车队工作的彼得-温莎通过这本书,向人们透露了更多有关1981赛季威廉姆斯车队指令的内情。

  他说:“1979赛季,在蒙扎站比赛到来之前,卡洛斯和吉尔斯-维伦纽夫进行了一次长谈。他告诉吉尔斯永远不要把世界锦标赛当儿戏。‘如果有机会取胜,就拿下它。你并不是总有很多机会,为什么要把胜利让给乔迪?压根儿就不要想这样的事。’然而,吉尔斯还是这样做了。后来,1982赛季,他在比利时遭遇事故丧命。这件事让卡洛斯很是心烦意乱:吉尔斯把1979赛季的世界冠军让给了乔迪,然后就死了。”

  帐篷里的威廉姆斯赛车

  “那时,1981赛季,吉尔斯当时还在。我认为卡洛斯是这么想的,‘好吧,我永远也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有机会赢世界冠军,我肯定要拿下它。’他知道1981赛季对自己是个重要的机会。”

汽车之家

  瑞特曼最终以微弱劣势落后于尼尔森-皮奎特,在最后一场大奖赛丢掉了那个赛季的世界冠军头衔。巴西大奖赛的“抗旨不从”让他和琼斯变成了劲敌。

  迪迪埃-皮罗尼 1982圣马力诺大奖赛
  比赛回合:4/16
  此前积分:皮罗尼—1(第十二),维伦纽夫—0

  接下来这个出了错的车队指令注定要成为最臭名昭著的一例,它引发了悲惨的后果。

  圣马力诺大奖赛临近结束时,法拉利车手维伦纽夫和迪迪埃-皮罗尼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然而,对于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法拉利来说,伊莫拉赛道大量不仅长、而且需要全力以赴的赛段使油耗成了他们深切关心的问题。两辆赛车在发车前都加满了油,当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退赛时,法拉利向车手出示了写着“减速”的板子,示意他们减速。

  皮罗尼驾驶的法拉利赛车

  维伦纽夫认为车队的这一举动是在示意他们保持当前的排位,他适当地做了减速,结果却被队友猛超。反应过来后,维伦纽夫追平了皮罗尼的圈速,重新夺回了领跑优势。他再次减速,每圈用时比上一圈多三秒左右,皮罗尼再次飞速超过了他。被激怒的维伦纽夫在倒数第二圈再度夺回领先,但皮罗尼还是在最后一圈超过了他并将优势保持到了终点。

汽车之家

  维伦纽夫内心翻腾不止。由于车队最初拒绝支持他对比赛的描述,这股情绪未能得到很好的排解。直到两天以后,法拉利才召开新闻发布会证实了维伦纽夫对这场大奖赛的说法。但这对消除两位车手恶化的敌对情绪来说太晚了。维伦纽夫发誓,永远不会再和皮罗尼说话。

  吉尔斯-维伦纽夫(1950.1.18.-1982.5.8)资料图
  在随后的比利时大奖赛,左尔德赛道,排位赛,维伦纽夫在试图打破皮罗尼的圈速时,与一辆比他慢的赛车相撞,葬送了32岁的年轻生命。

  勒内-阿诺 1982法国大奖赛
  比赛回合:11/16
  此前积分:普罗斯特—19(第五),阿诺—4(第十六)

  法拉利的灾难性经历没能阻止对手——包括雷诺——向他们的车手施加车队指令。1981赛季发生在瑞德曼身上的一切时隔一年又在雷诺重演,勒内-阿诺对车队指令置若罔闻。

  阿诺从1979赛季起进入雷诺效力,但他发现自己在车队中的地位受到了普罗斯特的威胁,后者是在1981赛季才加入车队的。1982赛季后半段,阿诺已有两年没赢过分站冠军了。七月末的主场大奖赛给他带来结束一连串失败的机遇,法国人决定拿下它。

  1981赛季的雷诺赛车

  正赛日,持有20秒领先优势的阿诺一再忽略车队方面发出的让车指令,最终如愿获得了法国大奖赛的冠军奖杯。赛后,指控从四面八方传来:车队高管声称,阿诺有义务将胜利让给普罗斯特,但却没有这样做;普罗斯特则认为他们地位平等,违约就要走人。

  这么看,阿诺在1982赛季后离开雷诺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个故事还有个有趣的尾声,普罗斯特当晚把车开进加油站后,服务员错把他当成了阿诺,还上前祝贺他打败了“小样儿”的普罗斯特。

汽车之家

  很可能还有更多的车队指令因为未遭曝光而被人们忽略。车队指令也不仅仅只在正赛日才会上演——2007赛季匈牙利排位赛上的那一幕也很出名,刘易斯-汉密尔顿对“让车阿隆索”的车队指令不理不睬,导致了随后各种各样的内部分歧。

  2007匈牙利排位赛,汉密尔顿没有服从车队的让车指令

  您怎样看待这些面对车队指令“抗旨不从”的车手呢?他们保护自己的利益完全正确?把个人置于团队之上很自私?欢迎在评论里分享您的观点。

文章标签: 汽车赛事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