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赛事] 2011赛季的F1比赛已经进行了四站,红牛车队的维特尔包揽了全部四个杆位,并且取得了三个冠军和一个亚军的好成绩。笔者认为维特尔的强势开局,主要来自三方面的优势。其中最为重要的红牛RB7是目前赛道上最快的赛车,其次是巧妙的进站策略安排,此外维特尔对于新轮胎的快速适应能力也是他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
灵活前翼是红牛赛车空气动力优势的关键
如果说2010赛季的红牛RB6赛车已是火星车,那么今年的RB7赛车更是在一步步扩大着速度优势。在前四站比赛的大多数时间,维特尔都没有参与到与其他车手的较量中,凭借RB7的速度优势,他几乎在比赛开始阶段就已经稳操胜券。
“灵活”前翼是目前大部分F1车队公认红牛赛车在空气动力方面优势的关键。的确,灵活前翼是红牛赛车整个空气动力理念的核心,由于前翼是气流首先接触的部件,它可以影响60%-70%空气动力学的效果,而赛车的速度90%又是由空气动力学来决定的,当然其他部件的协调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红牛车队领队霍纳解释红牛赛车的前翼在比赛中比其它赛车更接近地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赛车斜率的不同。红牛赛车后悬挂设置的更高,在低速时空气动力重心更靠前,这能帮助赛车减少低速转弯时的转向不足。当赛车加速时,后悬挂压缩,下压力重心后移,使赛车在高速弯中更加稳定。
策略应变得当助维特尔四站三胜
红牛RB7赛车的速度优势非常明显,但在赛季之初他们却受到了KERS系统稳定性的困扰。在制定澳大利亚站策略时,红牛车队果断决定弃用KERS。维特尔以0.7秒的优势拿下杆位,出色的起步又帮助他迅速甩开对手,这对于之后完成所有的战术和保持领先优势至关重要。
马来西亚站红牛车队曾在三停或者四停的策略之间徘徊,比赛中根据情况变化,红牛告诉维特尔采用B计划,也就是三停策略,而发车失去很多位置的韦伯利用四停策略取得第4。同时,由于进站次数增多,维修区的工作效率显得更加重要,而红牛在这方面一直训练有素。
倍耐力轮胎耐磨性低的特性为今年的比赛增加了更多变数。在中国站比赛中采用两次进站的维特尔付出了沉痛代价,吸取教训的红牛车队在土耳其站中策略应变非常得当。在完美发车的前提下,维特尔迅速拉开与后车的差距,争取到足够的时间观察对手的策略并随之做出应对。
维特尔驾驶风格适应倍耐力轮胎特性
红牛车队的两位车手拥有同样优异的赛车,但维特尔目前的表现比韦伯更为优秀。红牛车队领队霍纳认为维特尔的驾驶风格,更能适应倍耐力轮胎的特性。在赛季前两站比赛中,两人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但最近两站他们的名次已经在逐渐接近。预计在后面的比赛中,两人将会展开激烈较量。但对于其他车手来说,想和拥有“火星车”的维特尔相抗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