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资讯] 第79届勒芒24小时耐力赛将于6月11日-12日在位于法国勒芒的拉-萨特赛道举行,本届比赛的最大看点无疑是奥迪与标致两大厂商之间的巅峰对决,但勒芒传奇车——Mazda 787B的赛前表演也是绝对不容错过的精彩环节。Mazda 787B是迄今为止唯一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折桂的日系车,也是第一辆搭载转子发动机的勒芒参赛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Mazda 787B的辉煌历史。
回顾1991年第59届勒芒24小时耐力赛,在44辆赛车参与的比赛中,最终只有12辆完成了比赛。在与保时捷、奔驰、捷豹等众多强大对手的竞争中,3辆马自达赛车全部跻身前10名,其中55号车马自达787B以黑马的姿态一举夺魁。
马自达的三台赛车分别排在第19、23和30位起跑。比赛开始后,55号赛车速度飞快,在首次进入维修区前的第12圈,一度上升到第三名。比赛进行到1/4,奔驰车队占据了前三名。55号马自达赛车在第89圈超越捷豹升至第四。比赛进入中段,32号奔驰赛车首先出现故障掉队。55号马自达赛车在第175圈超过了35号捷豹,排名上升到第三。
比赛过半,31号奔驰赛车出现驱动系统故障掉队,55号马自达赛车顺势升到第二。比赛进入后半程,55号马自达赛车距离领先的奔驰1号车还有4圈的差距。最后3小时,奔驰1号车因发动机过热进入维修区抢修,55号马自达赛车因此上升到首位。最终,55号赛车以领先第二名捷豹XJR-12两圈的巨大优势夺冠。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汽联希望减少车队的参赛成本以及降低车速,而转子发动机虽然具备重量轻、结构简单、能实现发动机的高转速、大功率、有助于合理分配整车前后载荷、降低车身重心、有助于提高整车操控性等先天优势,但其扭矩低、高油耗、存在偏心振动、对发动机的材料、润滑、冷却和密封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且制造成本也相当高昂,因此在新的动力规则中被禁止使用。
当时,有传言称1990年是允许转子发动机赛车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最后一年,因此为了赢得胜利,马自达在当年聘请了有过六次勒芒赛事夺冠经验的车手Jacky Ickx做顾问,并将富有F1经验的车手招入旗下。马自达共派出两辆787和一辆767B赛车参赛,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两辆787赛车都因机械故障退出比赛,另一辆767B赛车也出现了多次故障,最终仅获得第20名。
1991年,动力规则有了大幅调整,新的C组3.5L规则正式实施,原有的C组、C2组和GTP组被整合为C1和C2两个组别。C1组规定参赛车型必须使用排气量低于3.5升的活塞式自然吸气发动机,但对燃油使用量没有限制;而C2组在排气量上没有限制,转子发动机也能参赛,但规定了燃油使用量上限。
马自达参加的是C2组比赛,这个组别从1992年起被国际汽联取消,因此1991年是第13次参赛的转子发动机最后一次挑战勒芒24小时耐力赛。马自达在当年共投入了两辆787B赛车和一辆787赛车,均搭载了R26B型4转子自然进气发动机。三辆赛车分别以第一、第六和第八的成绩完赛,为转子发动机的勒芒生涯画下完美句号。
今年距离Mazda 787B在勒芒夺冠,已过去了整整二十年的光阴。为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主办方邀请马自达,携当年的冠军车重返拉-萨森赛道参加表演。据悉,为参加今年的勒芒表演赛,Mazda 787B冠军车自1991年夺冠之后,首次接受了大规模的修复整备。
该车此前一直由马自达总公司博物馆进行保管和展示。此次,曾参加当年勒芒耐力赛的现役马自达员工与马自达E&T的工程师在马自达总部联手实施了针对这款赛车的调校。除了公司内部测试车手之外,往年曾与马自达车队签约的车手片山义美、从野孝司、寺田阳次郎等车手也参与了赛道测试以确认车辆性能。
按照计划,在正赛前一天Mazda 787B将按照惯例参加勒芒市内举行的车手巡游,并将从比赛鸣枪之前的两个半小时开始,驶上拉-萨森赛道进行表演。参加本次二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除1991年获奖车手Johnny Herbert外,还有长期担任马自达车手的David Kennedy、Pierre Dieudonne等原马自达车队相关人员。
虽然Mazda 787B并不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勒芒赛车,但在对手的赛车纷纷出现故障时,它却以稳定的可靠性坚持到最后,而勒芒24小时耐力赛最考验的正是赛车的可靠性。纵观勒芒比赛历史,前58届的冠军均被欧美车手垄断。1991年是日本厂商第一次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胜出,这足以奠定Mazda 787B在日本赛车史上的传奇地位。(编译/汽车之家 章宁)
相关文章阅读
F1加拿大站首次设置两段可调尾翼使用区
http://www.autohome.com.cn/sport/201106/22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