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车型:日产GT-R 2009款 基本型
——铝合金后防撞梁
在很多豪华轿车,特别是一些欧洲车型上,经常可以看到铝合金防撞梁,R35也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标准的吸能盒加螺栓连接的方式,同时在防撞梁与车身之间预留出一块较大的溃缩空间。
相关车型:日产GT-R 2009款 基本型
● 底盘细节
——注重车底气流的梳理
流经车底的气流往往会对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诸多不稳定的因素,那么合理的对气流进行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R35通过安装大面积的护板来对底盘部件进行遮盖,这样可以防止凹凸不平的车底所产生的乱流以及升力。

车头处的护板为树脂材质,考虑到较高的排气管温度,车辆尾部采用了一块碳纤维材质的护板。在变速箱的下部则使用一块钢材质护板,这种设计应该是为了给发热量较大的变速箱提供散热。

——高强度车身和管状副车架确保车身刚性
第六代GT-R已经彻底脱离了原先的Skyline车系而使用了一套全新的底盘系统。这套底盘在欧洲进行研发和调校,同样为了承载超过500马力的动力输出,原厂R35的车身以及底盘在刚性上就十分出色,即使800马力也不在话下,所以你会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可以让你觉得需要安装底盘强化部件的必要。
车架作为车身结构的延伸,可以起到连接悬挂和承托动力总成的作用。R35的前副车架为管状钢制结构,并通过6个点与车身固定,相比普通车辆4个固定点的连接方式,R35在车头部位无疑拥有更高的机械强度。

由于采用了四驱系统以及变速箱后置的设计,R35的车身中部同样拥有一个较大的倒U型凹槽来布置传动轴和排气系统,这显然对车身的刚性是不利的。所以原厂的R35就在车底的中央通道上布置了前、中、后三道加强件来补足这种结构设计所造成的车身强度不足的问题。


来到车尾,后副车架与前副车架可谓遥相呼应,同样粗壮的管状钢质结构以及6点固定方式,使车尾也拥有出色的车身刚性。
R35原厂的高刚性车身恰好反映了欧洲对车辆扎实的车身以及硬朗底盘的设计趋向。但是有一点不得不说,巨大的钢质前、后副车架以及各种强化部件不可避免的导致R35的体重飙升。超过1.7吨的整备质量也使其成为历代GT-R车型中最“心宽体胖”的一位,而车重也是这代GT-R的一大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