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运营组
高级主编:范鑫(点击进入编辑博客)
车型:钱江贝纳利 BN600
对于摩托车的喜爱,要归功于小时候院子角落里那台绿色的“挎斗”摩托车,它被大人们叫做“废铁”,却被我们叫做“战车”。在我们那个年代,这家伙虽然瘪了胎、碎了灯、掉了漆、生了锈......但却是男孩子们必争的玩具。
而那部叫做《虎口脱险》的喜剧电影,就成了我的摩托车“启蒙之作”,正是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一辆三轮摩托车行驶起来是什么样子,这样一来,当我扶着车把骑上那辆“战车”时,我就知道该在脑海中虚构怎样的画面和声音,然后,闭上眼睛,让自己和这台“战车”在想象中一起飞驰起来。长大后,我才知道,那辆角落里的“战车”原来叫长江750。
● 购车经历
男孩子天生就是机械的俘虏,初中之后,我就迷上了构造更为复杂的汽车,并一直在了解汽车的道路上狂奔着,小时候对摩托车的痴迷已渐渐淡化。一转眼已成家,去年媳妇生了孩子,突然觉得一辆车不够用了,又没有第二个购车指标,这时候,买摩托车的同事们给了我一个好建议,来辆摩托车吧!这就是我买摩托车最初的出发点:代步、通勤,仅此而已。
虽然作为汽车编辑,天天在做的事情就是帮助消费者理性消费,但在选择摩托车这件事情上,完全是被感性所主导,要满足代步的需求,从实用性、功能性还有价格上来看,买辆踏板其实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但感性却让我一定要买辆跨骑车,虚荣心使然吧,真到了自己要买一辆的时候,小时候对摩托车的憧憬就全部涌上来了。
买摩托车最难做的是家里人的工作,妻子对于摩托车这种交通工具毫无信任和安全感可言,我只能软磨硬泡,让她慢慢相信骑行的安全性其实90%以上都决定于在驾驶者本身,结合这么多年稳健的开车风格,终于让她安了心,对于买车,她只剩下一个嘱咐:买个安全点的。
从有买车的打算开始,到增驾,一直到最后刷卡提车,前后大概有一年的时间,这期间开始重新积淀自己对摩托车的认知,预算也从最初的两万一直升到四万,最后,我选了一辆国产大排:钱江贝纳利BN600(以下简称BN600),是黄龙600(BJ600GS,以下简称黄龙600)的欧版车型,包牌价格4.6万元。买来之后加装了防摔胶、GPS防盗器和诸如油箱鱼骨贴之类的装饰。为什么买这辆车?除了对国产大排性价比的认同外,更多的是感性消费,4缸发动机的声音实在让人欲罢不能。
● 用车体会
很多车友说,我们买到的所谓欧版和真正出口欧洲的版本在配置上完全是两码事,我们买到的更像是一台外观升级的黄龙600,就目前的信息来看,我们国内买到的应该是“BN600i”,而真正出口欧洲的应当是“BN600R”,二者在官网所描述的配件供应商方面有不少差别,比如制动系统、前叉、后减振器等等。下面,我就自己的这台“BN600”和大家分享下使用体会。
外观上,全新的油箱护罩和水箱两侧的护板让BN600看起来身形更加健硕,不过裸露的排气管和空荡荡的底部看起来比较单薄,如果底部能够增加一些护板,相信车辆的整体感会更加出色。BN600使用了新的后摇臂,而车架、前叉、脚撑、后弹簧等位置的颜色也与黄龙不同(我的车是红色弹簧,和黄龙600一样),与黄龙600车主交流中,得到的评价是BN600的倾角、排气都做了重新调校,制动也做了调整,之前低速转向沉、高转速破音、制动“软”的问题都得到了改进。
从我骑行的感受来和大家说说BN600,先评价下动力吧,这台四缸机在低转速时扭矩输出差点力道,再加上约220公斤的自重和我90公斤的体重,负担不小。因此在刚买车的时候起步总是不太习惯,在堵车时候1挡低速行驶还熄过火,习惯了3000rpm左右起步就好多了。日常骑行时,这台最大输出82马力(60千瓦)的发动机满足我这样的新手已经是绰绰有余,它完成0-100km/h的加速仅需要5秒左右。
产品手册上标注的“设计最高时速”是185km/h,而官网上的最高车速已经标到了218km/h,实际上,在论坛的车主里也已经有很多人征服过超过200km/h的时速了。(上路行驶请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不要超速。),我想说的是,显然185km/h这个数字和车辆的性能毫无关系。
BN600和黄龙600在坐姿上并没有什么差别,800mm左右的坐高和稍宽的坐垫让1.8米高的我两腿刚好勉强能全脚掌着地,遇到斜坡之类的地方要停车时心里还挺没底的。
这部车骑行起来的上身比较前倾,骑行姿势看起来会更加“战斗”一些。握上车把后上肢总有那么点较着劲的感觉,没有骑普通跨骑车那么自然,时间稍微长点就会觉得累,需要自己在行驶中频繁的调整自己的姿势缓解疲劳,当然,这种疲劳也可能是因为我是新手,还没掌握骑乘时身体和四肢力量分配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