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丰田 凌尚
[汽车之家 初步海选] 就在前几天,乘联会公布了2021年6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情况,其中轿车份额虽然同比和环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但仍以76.7万辆的成绩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具体销量情况>>>请戳<<<),且不出预料的是,轩逸、朗逸、卡罗拉、雷凌等老牌紧凑型车选手销量名列前茅。不过本文我们将带大家把视线稍稍转一转,认识一些并不那么“热门”,但是仍然值得考虑的大空间、高性价比紧凑型车。
◆ 广汽丰田 凌尚
指导价:14.88万-15.88万
首先是广汽丰田的新产品-凌尚,这是基于TNGA架构打造的一款新车,定位比自家的雷凌稍高,主打家用大空间。它正式亮相于2020年的广州车展,2021年6月初正式上市,共有两款细分配置,指导价分别为14.88万和15.88万,下文我们用高配来为大家做展示。
凌尚的外观设计有比较明显的丰田车特点,尤其是前包围多层次横条格栅的处理,会不会让你联想起更高级别的凯美瑞甚至亚洲龙?而大灯上带钩的造型又不显得过于中庸无趣,给前脸增添一丝凶狠的表情。
外观方面我觉得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尾灯为卤素光源,现在看来确实有些落伍。凌尚的车长在紧凑型车中不算长,但是轴距达到了2750mm,如果你没什么概念的话我换个说法,这个数据比速腾还要长上19mm。
凌尚目前只有两款配置车型,所以选择起来相对简单,如果不是预算特别紧张的话,我非常建议你多花1万元买15.88万的高配,像真皮方向盘、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以及9英寸中控屏都是它的专属,这些会让车内的高级感得到很好的保证。选择低配也不用慌,常用的自动大灯、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天窗、自动空调乃至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等都是全系标配,便利性没打折扣。
既然轴距参数同级领先,那么具体到乘坐空间来看怎么样呢?以身高175cm的体验者作为参考,在前排保持他合适坐姿的情况下,后排还能有超过两拳的腿部空间,作为家用车来说这是完全能令人满意的。另外后排座椅支持比例放倒,美中不足是放倒后不是一个底面完全纯平的空间,稍稍影响特定情况下的实用性。
凌尚全系只有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搭配模拟10挡的CVT变速箱这一种动力总成,这台发动机最大功率171马力,峰值扭矩205牛·米,拥有40%的热效率,在很多丰田车型上都有应用。悬架则是前麦弗逊式、后多连杆式的四轮独立结构。
◆ 小结:
虽然相差着级别,但从动力配备和实际空间体验上我们能看出来,凌尚是在向凯美瑞看齐的,这就让那些想花小钱办大事儿的朋友有更合适的选择了。比较遗憾的是,我们目前还没对凌尚进行过动态评测,不过这里可以做个预告,很快凌尚的试驾文章就会发布,感兴趣的朋友千万别忘了持续关注我们的报道。
广汽本田 凌派
◆ 广汽本田 凌派
指导价:9.98万-16.98万
凌派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计的产品,初代车型于2013年6月上市,而在2018年9月它进行了换代,并在2020年6月迎来了锐·混动车型的加入,本文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这台混动版的凌派。
从前脸大面积的镀铬装饰,你就不难看出来这是专门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的产品,不过随着审美大潮的起起落落,目前凌派的设计已经不算是主流的,大亮条稍显用力过猛。其他方面,这台混动版凌派和普通燃油版的差别不算大,主要体现在一些混动专属标识和轮圈造型上。整体车身尺寸在同级别车型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内饰设计同样和普通燃油版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整体给人感觉层次分明,稳重大气,各个功能分区清晰合理,便于日常使用。7英寸的仪表显示屏看上去较为精致,这台混动车型能够展示动力输出状态;中控屏为8英寸,集成了Honda CONNECT 2.0智能互联系统和CarLife,不支持CarPlay。
这台专门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车型,肯定充分了解我们对一台车乘坐空间的需求,而从身高184cm体验者的体验结果来看,凌派在空间上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凌派全系后排座椅不能放倒,并且混动版车型需要放置电池的原因,后备厢深度不如燃油版,但是底板下方仍然有容积可观的隐藏空间,算是对车主的慰藉吧。
凌派锐·混动搭载的是本田1.5L第三代i-MM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这套系统是首次出现在中国市场上。由于起步和低速区间行驶完全依靠电力驱动,所以此时行驶质感和纯电动车无异,动力响应快,且平顺安静。即便需要发动机介入,过程也几乎无感,在运动模式下,还能够带来畅快的加速体验。经过我们实测,凌派锐·混动的油耗为4.4L/100km,表现优秀。
◆ 小结:
凌派锐·混动的目标对手很清晰,就是雷凌和卡罗拉的双擎版,就顶配车型来看,凌派锐·混动要稍贵一些,在配置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凌派有着更大空间以及更低的实测油耗表现,对于空间和燃油经济性有较高要求的朋友,这台车会是更合适的选择,前提是得能接受那张闪闪发光的前脸。
上汽大众斯柯达 明锐PRO
◆ 上汽大众斯柯达 明锐PRO
指导价:12.49万-15.79万
明锐入华销售已14年有余,但近年来明锐乃至斯柯达的销量都算不上优秀,显然这种局面是需要被扭转的,而全新的明锐PRO正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向我们走来。
明锐PRO的整体造型和我们之前在海外试驾的明锐RS保持了极高的相似度,锐利的造型和细节修饰风格都是斯柯达惯用的设计基调,而像前包围、轮圈以及后备厢盖上小鸭尾造型的扰流板,运用了非常年轻化的处理方式。
虽然是大众集团旗下的产品,但是明锐PRO的内饰设计有自己的特色,悬浮式的中控屏搭配展翼式的中控台造型,看上去就和车身侧面给人的感觉一样舒展。明锐PRO共推出了四款车型,我的建议是在顶配和次顶配之间进行选择,全液晶仪表、12.1英寸中控屏、双温区自动空调以及前排座椅加热和通风都配齐了,用车体验会好很多。
像明锐PRO这样的大号紧凑型车,乘坐空间是完全不用担心的,以文中身高173cm的体验者的体验情况来看,满足四人出行非常轻松。而明锐PRO在空间方面最引人关注的点则在后备厢,常规容积表现不俗,就不多赘述了,最重要的是它掀背式的打开方式,在同级别中很少见,再加上规整的内部造型,放置大件物品非常方便。
1.4T发动机搭配7挡双离合变速箱是大众集团车型上的“常客”,说它是黄金动力总成一点儿也不为过。整套动力中低速工况下轻盈有力,响应迅速,拥堵路况的走走停停也能从容应对;而深踩油门,车辆再加速能力也不容小觑,身手算得上敏捷。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相比上一代车型是一大提升,滤振表现出色并且支撑性也值得肯定。
◆ 小结:
车友之间有句俗话叫“真正懂车的人都选了斯柯达”,虽是一句笑谈但也从侧面印证了该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能以更加亲民的价格买到和大众品牌使用相同硬件的产品,或许也是个明智的选择。就明锐PRO而言,15.79万买一台“黄金动力”大号德系掀背紧凑型车的顶配,唯一阻碍你这么做的,可能就是品牌了吧。
北京现代 伊兰特
◆ 北京现代 伊兰特
指导价:9.98万-14.18万
当第七代伊兰特出现在我们面前时,相信很多和我年龄差不多的85后都会感慨时光的飞逝,我们一同经历了这个车系在名称上从伊兰特到悦动、朗动、领动再回到伊兰特的这个轮回,而它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略显木讷的少年。
第七代伊兰特的造型打破了我们对它的固有认知,整体造型见棱见角,尤其是前脸,凶悍的眼神加上咧开的大嘴,颇具进攻性。车尾的立体感更强,1.4T车型还在后备厢盖上引入了黑色小扰流板,再加上单边双出的外露式排气布局,运动感营造到位。伊兰特的车长4680mm,轴距2720mm,在同级车型中不算大个子,那么它的空间表现会很局促吗?
全新伊兰特的内饰设计同样大胆,全液晶仪表和中控屏形成了一个夹角,环绕着驾驶座椅。中央地台副驾驶那侧还设置了一个扶手,作用应该是让副驾的她在你炫耀驾驶技术时不至于花容失色。总而言之,整个中控设计兼具了运动感和科技感,但需要提升的是细节做工和用料。你所看到的双10.25英寸屏幕,并不是全系标配,但是覆盖了一半以上的车型,12.38万元以上级别就都是标配了。
看到这个空间表现,大家应该不会失望吧,体验者身高178cm,坐在后排的腿部空间有两拳多;但是由于车身造型的原因,后排头部空间有些局促。后备厢的容积表现不错,但是只有两个排量的顶配车型后排座椅才支持后座比例放倒,计划购买中低配的朋友,后备厢实用性需要考虑在内。
1.4T车型的绝对动力不错,起步时不会觉得乏力,但是出于平顺性的考虑,这个阶段油门对于右脚的细微动作不是很敏感。超过100km/h速度下的再加速,也能明显感受到车子在拽着你走,动力充沛但称不上暴力。悬架结构前麦弗逊式、后扭力梁式,主观感受是路面细碎振动稍显明显,但悬架行程较长,挺适合走烂路。面对连续的弯道,在濒临极限时,车身会有轻微的横摆。总之这是一台挺舒服的车,但别指望拿它当玩具。
◆ 小结:
全新伊兰特以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式重新回归,时尚、运动、动力轻快是几个主要的关键词,并且在空间上也做到了令人基本满意的状态。韩系车最近几年的销量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所以从价格配置上你能看到伊兰特的诚意,那些追求个性以及性价比的年轻消费者,这台车或许正适合你们。
● 全文总结:
本文为大家介绍了四款海外品牌紧凑型车,它们都有着不错的性价比,而且各具特点:凌尚轴距长、空间大,凌派锐·混动燃油经济性高,明锐PRO掀背的后备厢好看又实用,伊兰特的颜值同级领先,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应该都能从中选到合适自己的那款。总而言之,那些销量高的车型必然有其成功的理由,选它们不会出大错,但其实也大可不必为了别人的眼光随大流,厘清自己需求选出的车才是最适合的。(文/图 汽车之家 洪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