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绕桩测试
首先两车转向回馈比较少,指向性倒是没问题,所以不太影响绕桩信心。A3两厢转向反应更快,活跃的车尾随着重心左右变化叠加的惯性开始逐渐外甩,帮着车头往弯里扎。并且后轮滑动起来的过程预知性强且渐进可控,想甩大一点就收收油门,玩大了就踩油门反打,乐趣十足。相反A3三厢的车尾调校的更加保守,绕桩时车尾总是安安稳稳地吸在地上,硬来的话,突破极限的过程也更突然、更夸张。所以A3两厢在调校上明显更注重驾驶乐趣。
● 麋鹿测试
假如说在运动性方面两厢、三厢车型会有着明显的差异,相信大部分人一定认同,但在麋鹿测试这样的安全测试中,它们依然会有明显差异吗?或许会有不少人产生疑问,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公布答案。
奥迪A3两厢在麋鹿测试中表现的依旧非常活跃,甚至活跃的有些过分。从A区进入B区时它表现的非常稳定,转向响应灵敏,路面信息回馈非常丰富,甚至连侧倾都不算大,这些都出乎我们意料。而当车进入B区后,由于过快的重心转移,左后轮会瞬间失去抓地力开始滑动,但在滑动初段电子辅助系统几乎没有介入,这也导致车尾的滑动越来越大。直至车尾出现较为夸张滑动姿态后,电子辅助系统才开始介入,但为时已晚,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滑动幅度以及车辆行驶轨迹。因此,我们不得不连续降低进桩速度,最终奥迪A3两厢的测试成绩定格在71.2km/h。
而奥迪A3三厢的整体表现都要比两厢车型稳定的多,大部分原因来自车尾的重量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却并没有过多的影响车头的转向响应,在从A区到B区的过程中,A3三厢的响应速度虽然略慢一些,但转向准确性以及侧倾都与两厢车型基本相同。
两车最大的差异全部体现在车辆进入B区后,虽然快速的重心转移也会打破三厢的左后轮抓地力,但车尾滑动的动态相对慢了很多,而且动态非常线性,这也给电子辅助系统的介入留出了充分空间,虽然介入的力度不及两厢那么大,但对车身姿态以及行驶轨迹的修正效果都不错,最终以74.8km/h的速度完成测试。
● 赛道测试
我们也对两辆车进行了赛道圈速测试,测试地点位于北京凯择赛车场,测试车手自然由汽车之家车队主力车手林琦担任。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林琦表示:在赛道测试中,两辆奥迪A3都有着非常稳定的表现,并且这种稳定对于大多数人都很友好,除了悬架调校外,身下这四条轮胎的抓地力也很不错。而更细微的差距基本就只有在快速的重心转移,也就是在连续的弯道中A3两厢的动态要更轻巧一些,三厢相对迟缓。动力系统与传动系统的匹配在这两款车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顺畅,变速箱齿比编排紧密,让车辆在大部分弯道的出弯时都有着不错的加速性能,并且升/降挡都很快,在5圈左右的测试中也没有出现热衰退导致的换挡迟缓。在测试中,唯一拖了后腿的只有制动系统,如果全力飞驰,两圈多就已经有较严重的热衰退现象,要知道测试当日气温为-6摄氏度,对于运动小车来说还有提升空间。最终两款车的圈速分别为:A3两厢:1:00.97 A3三厢:1:01.15
● 全文总结
其实在之前接触高尔夫8的时候就已经能明显感觉到大众集团重心的转移,曾经的拳头产品现在只能在电气化和智能化上有所建树,整车的动力系统和行驶机构并没有实质性进步。现在到了同平台的奥迪A3,感受依然如此。如果你开过老A3,那这两台新A3完全不需要任何的适应时间。
但是对于A3来说这或许也不是一件坏事,毕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市场验证,不出错就是最稳妥的选择。更何况消费者选择它就是因为它是一辆奥迪,一辆普通人消费得起的奥迪。这么看的话,未来在和1系三厢和奔驰A级的竞争中,它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文/图/摄 汽车之家 侯云峰、王晓辰、陶懞轩 视频/张博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