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人物对话 正文

车展对话上海汽车品牌及产品规划部刘涛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汽车之家 对话] 在2011年广州国际车展上,上海汽车乘用车有限公司品牌与产品规划总监刘涛接受了汽车之家总编刘涛的对话,以下是此次对话实录。

  车评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2011年广州车展报道现场。今天我们特别荣幸邀请到了上海汽车乘用车有限公司品牌与产品规划总监刘涛接受我们汽车之家的对话。刘总,您好!

  刘涛:您好!汽车之家的网友大家好!

汽车之家

  车评人:今年上海汽车针对W5和MG3这两款新车分别做了“丈量之旅”和“为爱冲动”这样的主题活动,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从传播效果来看,您觉得W5和MG3这两款车的市场销量走势乃至品牌的提升是否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刘涛:肯定是有的。我们设计丈量一系列的主题,丈量有很多主题,我们最近在丈量西藏、丈量黄河,可能未来还会有更多丈量的维度。对于MG3来讲更多是以爱冲动为主题的活动。

  从这两款车的定位来说,MG3这款车主要定位于都市的、年轻的驾驶者,刚刚毕业的,基本上“80后”为主,他们的生活也比较新潮,他们对时尚、对未来都是非常敏感,这样一群人总的感觉就是比较感性,而且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对自己能力各方面都是很有信心,所以我们针对这些年轻族群设计了“为爱冲动”的主题。W5的目标客户更多是一些相对更成熟的客户,不是像MG3客户那么年轻的。他们可能更多地是看重车他带给他们深层次的价值,尤其是像W5这样跨领域的专业SUV可以很大地扩展它的行驶范围,因为跨领域的专业SUV可以征服很坏的路况、可以征服很高的海拔,也可以征服非常大的坡度等等,一系列的车的性能给了他们想像的空间,所以丈量是一个非常好的关健词。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有那么多值得去的地方,虽然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去过,但是W5它给了你一个可能,给了你去边疆,去一般轿车去不到的地方,即使去了一部分,没有去全部,W5也会给你带来一种心灵的共鸣,所以W5丈量的维度接下来会在中国选择文化的、历史的各个方面的丈量主题。

  这两款车的销量还是不错的,MG3基本稳定在月销3000台左右,因为这款车目前只有两厢版,一个两厢小车,我们定价也相对偏高一点,月均销量3000多台我们认为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市场表现。W5目前的销量相对来讲要低于MG3,一个月大概在1000台左右。现在我们的主要瓶颈还是在产能上,因为这款车它的车身结构对车身零部件和底盘要求比较高,而且现在有一部分核心零部件还是进口的,目前主要受制于我们的产能这个量没有放出来。我们现在手上拿到的潜客订单非常准确的数据已经是8200多个,定金订单也有七八百个,我们现在内部是赶紧加班加点,想把这个产能提上去。

  车评人:目前对于W5的销量制约更多是基于产能,后续我们除了加班加点以外,从零部件供应商体系这一块是不是也有空间去提升W5这款车的生产效率?

  刘涛:肯定的。现在有一些关键零部件还是进口,但我们也启动了国产化的一些工作。本身W5还面临一个小小的问题,W5的工厂正在准备搬迁,可能在年底和春节之前就完成这个搬迁。在这个当中大概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可能产能更加低,中间大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会停产,我们会率先把库存先做上去,尽量满足我们的市场需求,因为这款车的确大家需求还是非常旺盛,比我们想像的需求还要更高一些,所以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赶紧调整生产的步伐。

汽车之家

  车评人:我们注意到W5这款车相对比较硬派SUV的作风,可能针对于其他竞争对手它的卖点比较鲜明,从销量区域也可以发现一点,W5目前主要销售区域是在西北、西南市场,后续是不是会针对沿海城市乃至北上广深这些城市有一些发力的动作?

  刘涛:因为W5上市时间不是很长,按照目前销售地区的分布,的确现在西北、西南比较多一些,包括中原、东北地区比较多。实际上在江浙一带,在山东、广东基本上销量也还是不错,因为这是一款跨领域的专业SUV,但是这辆车的舒适性和城市驾驶性能也是不错的,虽然它跟我们的一些竞争对手相比感觉车身尺寸很大,底盘也比较高,相对看上去更加越野一点,但实际上在城市中的驾驶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们在区域的推广,第一阶段的推广当中并没有说只是针对长三角或者针对西北地区。

  车评人:刘总,可以看到目前中国乘用车细分市场里,SUV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针对SUV这样一个细分市场的潜力发展空间,后续除了W5以外,我们是不是还有一些尺寸更小的车型规划?

  刘涛:肯定的。大家知道SUV这两年增长数据是非常惊人的,我们去年整个销量增长40%多,而SUV是80%的增长,SUV基本上从07年以后年均增长率一般都是轿车增长里的2到3倍,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所以你说得非常正确,除了W5,我们其实已经启动了另外两款中等型SUV的研发工作,这两款车的研发现在已经进入了造型设计的后期了,应该会在2013年到2014年以后跟公众见面。

  车评人:如果从尺寸上看的话,应该相对于W5更加紧凑一些。

  刘涛:肯定的,更加偏城市性一些。

  车评人:刘总,这次广州车展现场我们非常高兴见到上海汽车为我们带来了荣威350,并且装配了一套新人际交互系统叫iVoka,除了这款车以外,也能够在展台上看到一款基于MG6车系推出的一款Magnette升级版汽车,针对这两款新车能不能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刘涛:其实350在今年8月份做了一个很小的改款,实际上整个350的前脸造型、车身侧面造型包括内饰的一些细节都得到非常明显的品质提升。这次到广州来的重头戏是我们的350 iVoka语音云驾驶系统。我们内部是这样来理解的,从2010年4月23日InkaNet在北京发布以后,我们其实已经进入了1.0版本、2.0版本、2.4版本,昨天发布的iVoka是3.0版本中的重要项目。正像您说的一样,这种人机交互系统跟我们原来1.0、2.0、2.4版本是一个巨大的阶跃式的升级,我们也是借鉴比如Intel芯片命名的规则,刚开始可能是286、386、486,后面随着芯片技术的提升,有一个阶跃式运算的提升,再往后可能是奔腾,我们也是借鉴这样一种命名方法,可以给我们的3.0版本一个专署名字,来显它在语音交互方面的优势。我们相信这款iVoka智能语音云驾驶系统一定会对我们的InkaNet本身的用户体验和InkaNet本身的销量产生更好的帮助。

  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们2011年到目前为止350销量的结构,非常荣幸可以看到,因为350装载了InkaNet,我们这款车的热度以及潜客的聚集能力因为InkaNet大大提升。而且从1月份到10月份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350装InkaNet的比例在40%以上,而且比较核心的经销商,相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苏州、杭州、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的选装比例在80%以上,还有个别经销商做得特别好,比如我们一家苏州经销商350销量100%都装载InkaNet。随着iVoka的推出,也随着明年2月份或者3月份正式推出InkaNet用户的商用,我们相信明年InkaNet和350的销量还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车评人:除了350新车以外,也在现场看到MG6也推出了一款新车型,这样一款车型相对于之前的普通款车型,它的升级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涛:MG因为已经有86年的历史,而且MG6在今年欧洲版已经在英国上市,到目前为止市场反馈还是非常良好的。我们也研读MG的历史,历史上曾经有一款非常城规的Magnette车型,这款车型当时非常成功,我们也借MG6在英国的上市机会,为中国的市场定制了一款MG6 Magnette版本,来纪念历史上这款成功的车型。它主要一些变化是在外形的轮毂,我们还是采用一种高抛光的精铸的17寸轮毂,我们在内饰的缝线、头枕的细节调教方面做了一些升级,在外形方面感觉相对来讲更小一点,在操控方面的升级应该是更加明显一些。

  车评人:刚才您也谈到了今年上海汽车作为自主品牌一件跨时代的事情,MG6的英国版回到英国市场进行发布,我不知道这样一款车在回到英国以后,英国本地的消费者对于这款车型的认知度是怎么的?

  刘涛: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英国市场上也了一些小的调研,因为销量目前还不大,但是买了MG6的车主对这款车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这款车大家都知道它跟荣威550共平台,荣威550的平台大家也知道,历史上是从罗孚的平台衍生出来的,它天生的操控性和动力性就是相当不错的。我们回到英国之后,对这款车跟我们国内版MG6做了很多调整,主要是在操控方面,包括行驶系统方面,主要是轮胎和悬挂跟国内版MG6相比更加硬朗一些。我们自己也在英国买过这辆英国版的MG6,操控性我觉得可能比我们国内版还要略高一筹,毕竟英国人对悬挂的需求比中国人要来得硬,我们也是适应英国市场的需求。我们觉得这款车在英国未来的发展还是相当不错的,现在刚刚上市时间不长,属于一个热身阶段,接下来我觉得这个销量还是会明显提升。

  车评人:就像您刚才说的,可能新车到了英国本土市场之后,用户也是有一些观望心态在里面,其实作为MG品牌本身,它是一个英国品牌,用户对这个品牌的认知已经非常成熟了,对于MG6这样一个品牌下的产品,在中国制造,然后返回到英国本土进行销售,他们是不是也会内心有一些质疑或者疑问在里面?

  刘涛:可能多少会有一点,但是总的来讲,这款车无论从研发还是从制造,大家都讲全球化,其实你只要遵循英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遵循英国产品的标准和要求,其实在哪儿制造一点儿都不重要,只要你满足统一的全球标准,如果中国制造出来的产品完全能够满足英国的标准,那么在中国制造和英国制造是一样的。其实这款车最后的组装是在英国工厂里,从理论上讲我们也是从英国下线,在这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小的担心,但是目前为止应该说总体反馈还是比较正面的,英国的消费者并没有对这款车从中国出口到英国,再组装好投向英国市场有很大的抱怨。

  车评人:MG6在英国本土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推广和销售,从您终端的分析数据上,是不是可以看到英国市场本土车型与车型之间的竞争与国内还是有些差异。

  刘涛:肯定不一样的,而且这种差异非常大,下次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把我们海外专门负责MG6营销的老总请过来和你们一起聊一下,我只了解比较粗浅的东西。这款车在英国的定位叫C1这个细分市场,主要是跟福克斯这样的车型去竞争。在英国的定价我觉得还是比较科学,也是比较合理的。

  我想多讲一下iVoka系统,它满足了消费者在驾驶方面的几个需求,一方面这是一个真正的主动安全的概念。很多人都很熟悉安吉星和G-book,也有越来越人熟悉了InkaNet,我们做了一些内部的比较,觉得安吉星和G-book在安防救援能力方面非常不错,我们也觉得这是InkaNet必须要完成的一个功能,因为InkaNet1.0当时上市的时候是没有救援功能的,我们会在3.0上面配备和安吉星和G-book同样的救援能力。

  出了事故救援的这种思路总归是被动的,严格来说还是一种被动安全。我们一直在思索,与其出了事故快速施救,大家都在比施救的速度,还不如就真正地通过一些手段降低你出事故的概率,这是真正的主动安全。基于这个方面,我们就研发了iVoka。大家都是开车的,开车的时候眼睛、手脚、耳朵、鼻子都会被驾驶所占用。很多人争论说鼻子好象没有被占用,我觉得也占用了,万一制动盘烧掉了,或者说异常磨损了,你肯定闻到,但不管怎么说,只有嘴巴还空着。在这种情况下,语音和机器设备的交互是开车当中最最安全的一种交互方法。交通数据也告诉我们,基本上65%的交通事故是驾驶员分心导致的,这65%当中74%是打电话导致。中国是一个效率社会,谁都不愿意车上的那一点儿时间,一定要打电话、发短信,所以事故比例很高,中国目前还是全球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以这个方面我们也觉得非常重要。第三个方面是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消费者在未来的五年规划里,到2015年期末,我们有一个数据,65%的购车者是80后、90后。现在90后还算是孩子,还没大学毕业,他们就是随着互联网成长的,接下来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粘滞度最强的客户。我们也一直想,他们对汽车未来联网和车内的智能交互功能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基于这三方面的考虑,iVoka在两年多以前就启动研发了,很多人觉得研发一辆车很复杂,基本上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实际上iVoka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也用了两年多的研发时间,我们投入了400多名工程师。这400多名工程师有汽车方面的专家,我们还需要语音方面的工程师,我们还需要噪声方面的工程师,是一个非常跨公司、跨部门的团队。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征服了很多车内的复杂噪声环境、行驶环境、震动环境所带来的语音识别能力的降低,我们两个在车里面聊天的话,肯定语音清晰度也会差一些,我们想办法把这个噪声滤掉,把你想说的话留出来,再接下来把你想说的话要理解,到底你要做什么样的功能。这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必须一步一步去教育、培训我们的语言模型。这个过程挺有意思,我们觉得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这是我们的一个研发背景。

汽车之家

  从功能上来讲,iVoka目前是这样的,它主要可以做到的功能有以下几点:首先我们有非常好的IVR(互动式语音应答),你可以直接按一个键,可以说“明天北京天气怎么样”,你也可以说“明天北京下不下雨”,它都可以理解你想问天气;你也可以问股票,你可以说代码,你也可以说这个股票的名字;你也可以查询航班,这个航班是实时信息,并不是说预计起飞时间,可能告诉你现在航班在天上还是已经准备落地了,这是IVR的功能。另外,我们对车内的交互也是相当不错的,我们现在可以直接允许我们的驾驶员跟机器设备进行语音交互,你说我要听广播,它马上启动收音机,而且你也不用去设置这个频率,你可以直接说FM103.9,直接你设定好。你也可以直接说音乐,或者说随便点几首,只要跟音乐有关的东西。比方说有一万种说法,我们至少可以听懂一千种,大致是这样一个比例。然后音乐也可以自动启动,你甚至可以设置自己的频道,你可以控制它,说“进入某一个频道”,你也可以直接跟他说“我点播《海阔天空》”,马上就可以点播出来。这方面我觉得是非常人性化的一种体验。

  另外非常重要的是iVoka和InkaNet3.0,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把Canbus的数据连通到我们的设备当中去,也就是说这个车门、灯光、油量、温度等等一系列跟行驶有关的数据已经全部输入我们InkaNet的平台了。一旦进入InkaNet的平台之后,就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可以玩,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出一个小的应用,比如在线的节油大赛,这个非常有意思。我们原来公司搞一个节油大赛,你得把客户请过来,在一个场地里或者一个城市里,大家发一辆车,加固定量的油,你去跑,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又耗神,我们现在完全可以通过InkaNet,它知道你油量,也知道你踩油门的速率和习惯,它也知道你换挡的频率。而且我可以规定比如明天早上8点开始,有谁需要参加这个节油大赛,我们有奖品,很多人报名,在我们的设备上就可以报名,甚至可以通过语音来报名。报好名之后明天早上8点到12点这段时间,我们看谁开的距离长,谁开的油耗省,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当中监控这辆车所有的油量、油门、换挡等一系列信息,我在12点05的时候可能就把这个数据直接拉出来,已经评出名次了。这种模式可以想像是一种非常智能化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在未来会非常有意思。  
 
  车评人:您刚才谈到两点,一点是语音识别,我觉得从您刚才的描述来看,iVoka用了这样的一套语音识别系统,跟我们之前常规对语音识别系统的理解完全不一样,因为之前那种更多是信息录入,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转化,我们这个可能在识别智能方面有一些核心技术的突破,不知道这样的核心技术是我们上海汽车自己独力研发的吗?

  刘涛:是的,是我们上海汽车主导独立研发的,当然我们也引入了很多这方面的专业公司和专业人才。信息录入是一种最简单的,比如说把声音录进去,做了一个语音控制,这是语音技术里面最最基本的东西。为什么现在不可以做得非常智能,像我们iVoka这么智能,主要是受制于设备和硬件。它这个识别是在本地机完成,本地机在车载的硬件当中800兆已经属于很高了,它的运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识别很有限的语音命令。现在iVoka的理念完全颠覆了这样一种传统思路,它完全基于后台的数据和云计算,这个一点都不夸张。

  我们车上的设备它只是非常好地把你的声音收进去,你的声音很快就通过我们的3G互联网的联通模块上传到我们后台,其实语音这个识别是在后台完成的,不是本地机,800兆来算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的后台有1600个服务器,6000个CPU在算你这句话,非常适合车载这种功况的语言识别模型,这个模型目前已经有600万中国各地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语言每天在对它进行训练。语言就像一个小孩一样,小孩一学话的过程当中,总是从一个单词到两个单词,到句子,理解了这句话,再理解那句话,他肯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为什么用那么长的时间去研发,由于不断地训练这个语言模型,让它越来越智能,让它越来越能听懂更多的意思。现在我们也非常高兴地可以说iVoka是目前在车载语音交互方面最领先的系统。

  车评人:就像您刚才谈到,如此庞大的一个数据运算对于使用者的网络资费是不是要求也比较苛刻?

  刘涛: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用微信,微信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包括米聊等等,把你的声音压缩成一个非常小的数据单元,3G的移动互联网传到网上,再传到你需要的目标那边去。这个数据量进行数据压缩之后是非常小的,微信现在是60秒,它的数据量非常小,而且通过移动互联网的传输也非常快。一般人在车内说一句话的时间是非常短,大概只有几秒钟,最多10秒钟,你要让它帮你做一件事情,比如查一个航班,比如听某一首歌,大概两到三秒钟就可以完成了,这个数据量非常少,它的确需要用到流量,准确说是要用到资费,但是这个资费非常低。大家知道,一兆只有几毛钱人民币,一兆大概可以传输好几千的语音命令,所以足够用了。

  车评人:也就是说资费不会是一个瓶颈。

  刘涛:不会是一个瓶颈。

  车评人:刚才您也谈到另外一点,通过车载的Canbus总线技术跟iVoka的这套进行连接,未来基于这样的一个连接,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使用,是不是可以实现远程车辆控制的车厢?

  刘涛:我们首先还没有想到车辆控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车辆诊断。我们至少可以在第一步做到车辆万一发生状况,报警灯亮了,或者你感觉到一个异响,在这种情况下,车身都是有车身控制单元,有车身错误代码的控制单元,如果我们的系统监测到你的胎压有点问题,或者发动机有点问题,这个信号是通过代码的形式传到我们的后台。我们这个设备本来是有3G通讯模块的,我可能一个短信过来,如果比较紧急的话一个电话打过来,告诉车主说你现在有一个什么小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很严重,你慢慢开,速度不要太快,开到我们4S店检查一下。如果发现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可能会影响安全,他就会马上建议你说,车主,你千万现在不要再开了,马上靠边停车,我们现在马上可以安排人来拖,到我们4S店去修,这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主动性的的关怀。这样往往也会很大幅度地降低事故比例,因为毕竟中国现在很多人还是不太懂车。

  另外,有了Canbus,它如果能够跟我们的InkaNet系统做一个非常好的互动,还是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可以做。比如我们马上准备做一个小软件,很快就可以跟我们的车主见面。就是一个加油站的小应用。现在中国加油站已经有一些民营加油站,价格便宜一些,但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然而通过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和服务后台很容易知道。我们也知道,车主的油量表,快要加油了,当然车上也会提醒你加油,但我们是这样提醒的:先生,您这个车油已经不多了,您大约还能开多少公里。根据你的驾驶习惯,每个人可以开的公里数不一样,因为后台有车主的数据,所以我知道车主的驾驶情况,有的人油门踩得比较重,剩了5升油他只能开50公里,如果有的人开很轻柔的,可能还可以开多20公里,不太一样,首先这是第一个人性化的关怀。第二我会告诉他说,先生您马上要加油了,您附近有几家加油站,哪家是最便宜的。我如果把后台关于加油站在便利上的数据也整合进来的话,我甚至可以告诉我的车主说,哪个加油站的服务态度是最好的,哪个加油站是有便利店的。这样的一种复合式的、把你想要的信息打包推送给你,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交互体验。应该说一个驾驶员在油快用光的情况下,如果把刚才说的这些信息推送给他,他是非常欢迎的,这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体验。

  车评人:说到最后,更多是基于传统的人们对于车辆本身的需求,结合信息获取的这样一个新习惯,两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提供一个更好的服务。

  刘涛:是的。

  车评人:刘总,刚才您提到了服务,我们知道近几年各大车系在售后服务方面纷纷发力,今年8月份上海汽车出了一个创新服务新产品叫“宅捷修”,想问一下这个服务产品相对于比如说别克旗下的关怀主题,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别?

  刘涛:“宅捷修”是我们一个售后服务新品牌,它也是在我们售后服务尊荣体验整个大框架的要求下创新的一种服务品牌。“宅捷修”有一个小故事和大家分享,我的上司蒋总说到一件事,我们80年代的时候,大家买一台电视机,这台电视机坏了,你要去修它,你是驮着电视机在自行车后头,驮到一个卖电视机的地方,或者说上海有一个商场专门修电器的,你去修。可是到了90年代以后,你再买电视机,如果坏了你会这样吗?肯定不会,一定是上门维修。这是一种理念和时代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就在想,现在汽车为什么不能上门维修?现在家里的电器,都可以进行上门维修,为什么车不可以?这就是一个灵感的来源。

  灵感来了以后要落地和实施还不是那么简单。要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大,虽然荣威现在品牌和合资品牌相对来比还是相对偏弱势,但我们的客户保有量已经40万了,可是我们和一些大的合资企业相比我们的保有量还是偏低,就算这样我们也已经有40万的车主,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这样的一种服务范围和覆盖度是非常广的。你说我想上门维修,这句话说得容易,但是想落地真的不容易。接下来我们做了很多的研究,主要做了很多的精算,我们要看我们目前的网络有没有这样的辐射能力,因为你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你承诺多长时间之内一定要赶到家里给你维修。我们也充分评估了我们在三四线市场尤其相对偏远地方的网络覆盖程度是不是能够胜任这样一个任务。另外,这个东西是一个成本,我们做了很多的计算,我们的销售顾问上门维修一次肯定有要带什么样的零件,要带什么样的工具,而且“宅捷修”出去的形象跟我们的品牌很有关系,我不能开一个有点破的车,我们要定制“宅捷修”的车辆和维修装备。这方面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测试之后发现的确需要比较大的成本,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品牌、我们的客户都需要这个服务,尤其过去五到六年荣威的第一批客户对荣威品牌非常支持,我们也想给他们一种非常好的客户体验和回馈。

  为了实际性操作,我们做了比较充分的肯定之后,最终决定要推出“宅捷修”。到目前为止大概推出3个月,反馈是相当不错的。两方面的反馈,一方面从媒体角度来反馈,我们也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宅捷修”就像当年彩电从你骑着车去商场维修转化到后来上门维修一样,我们觉得“宅捷修”是汽车售后服务领域划时代的变化,既是一种服务理念的变化,又是一种非常大的客户体验的升级。另外一个反馈来自于我们的消费者,现在“宅捷修”的热线相当热,到目前为止有将近1000个的出诊案例,出去上门给消费者把车修好。很多时候你也不是修车,你可能只是做一个保养,你可能不愿意去4S店,我可以把所有保养的东西带到你家里,可能半个小时就给你修好或者保养好。到目前为止,这1000多个成功“宅捷修”的案例评价非常高,满意度非常高。我的维修人员和维修车到你家楼下,为你提供非常专业的服务,这本身由于一个非常贴心的服务。

  车评人:对。刘总,现在很多用户在汽车售后养护这一块是一个非常大的成本支出,我们经常去4S店保养,可能费用产生两方面,一个是工费,一个是材料费,类似于“宅捷修”这样的一个平台,因为要上门,对于成本这一块要求是比较高的。不知道用户是不是会算一笔账,我自己买车去4S店,到你到我家里来上门做服务,这个成本是不是有差异?

  刘涛:我们做过很多精算,成本肯定会有差异的。但是为什么说上海汽车愿意为了这个差异去服务我们的消费者,实际上就是我们上海汽车自己承担了当中一大部分的费用,经销商可能也会承担一小部分的费用,到了客户手上,最后在结算这次费用的过程当中,他所需要承担的费用是相当低的。也就是说,你去4S店做一次保养和我上门给你做一次保养,这个费用差异并不大。我们也做过计算这个差异是多少消费者可以接受。而且我们上海汽车作为主机厂做一些费用的补贴,经销商也做一些费用的补贴,对于消费者将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可以接受的价格。

汽车之家

   车评人:通过实际用户体验的反馈来看,他们是能够接受这个差异的?

  刘涛:完全能够接受。

  车评人:通过实际用户体验的反馈来看,他们是能够接受这个差异的?

  刘涛:完全能够接受。

  车评人:刘总,之前我们得到一个消息,说上海汽车可能在明年4月份会推一款新的中高级车型,并且这款车型有消息说是基于通用旗下的车型平台打造出来的,不知道现在针对于这样一款新车,目前的研发进度乃至试生产进度是怎样的?

  刘涛:我们研发进度还是非常顺利的,这款车是我们750的下一代车型,现在车型命名仍然没有最后确定,这款车也是基于上海通用、美国通用全球最先进的长轴版开发的。目前这款车的试制试验工作非常顺利,我们会在明年的上半年投放市场。

  车评人:目前B级中高端细分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纷纷争这块市场,对于这样一款新车,我们这边对于它的市场表现有没有一个预期?

  刘涛:销量方面的预期我觉得不是最重要的吧,相对来讲这款维持荣威品牌中高端的定位可能比销量还更重要一些。

  车评人:好,最后再次感谢刘总接受我们汽车之家的对话。

  刘涛:感谢各位网友,谢谢!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点击进入:2011广州车展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