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行业动态 正文

各自为盟之下 共享汽车谁来做更靠谱?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汽车之家 新闻]  当前,汽车市场正在向着电气化、智能化、轻量化、共享化四个方向快速转型,在这些全新的领域中,汽车产品也将会从设计、生产、应用等根本环节发生改变。而汽车共享化作为服务用户体验端的全新方式,目前来看是这四个领域中发展最为薄弱的部分。

  在目前汽车共享市场“鱼龙混杂”的环境下,互联网科技企业和传统汽车品牌都希望能够在市场初期阶段通过自身优势来占得先机。可事实上从第一批用户的体验反馈来看,两个不同领域的努力都没有获得显著的效果。面对这片看起来理想丰满的肥沃土地,究竟谁更有能力打开共享汽车时代的“潘多拉魔盒”?

汽车之家

  “共享经济”已经是连续霸占了互联网行业两年的关键热词,而共享单车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打造出了拥有稳定刚需的市场环境。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使用,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共享概念带来的便利性,而接下来必然会爆发的共享汽车市场,成为了新的兵家之地。

汽车之家

  根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和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指出,未来10年,中国共享汽车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45%左右,到2020年市值将超过90亿。同时到2025年,中国共享汽车租赁数量将高达60万辆,并且市场中每增加一辆共享汽车,将影响减少13辆汽车的购买行为。在这些数据支持下,政府方面也在不断加大力度支持共享汽车的发展,可眼前需要解决的是:究竟应该由谁来建立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

  在共享市场规则初步形成后,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加入到共享体系中,例如充电宝、移动设备等都成为了行业内的受益者。但与此同时,从租赁业务转型而来的汽车“共享”概念,却丝毫没有受到行业水涨船高的助力。回望过去一年,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处在举步维艰的状态。

汽车之家

  相比其他产品的共享模式,共享汽车运营商要想实现良性运营,线上平台、线下运营、资源整合、资金实力四个关键能力缺一不可,整个市场量级是完全无法与目前已有的共享经济体系所兼容。像上述的单车以及充电宝之类的产品,因为产品成本和服务成本的低廉,除了能够快速铺货实现市场规模之外,在成长过程中的其他环节也拥有着很高的容错率。在2016年共享单车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一家公司甚至只需要投入几十万的启动资金,就可以形成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的有效吸取。

汽车之家

  而对于共享汽车这个绝对的重资产行业而言,想要在这个领域站稳脚步,除了巨额的成本投入外,还需要极强的线上线下同步的架构搭建能力,这也让互联网企业和汽车品牌几乎同时涌入到了共享汽车市场中,并且都认为自身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一时间,两者在这个领域中形成了直面竞争关系。

●  互联网企业涉足共享汽车行业:

  优势:线上的服务能力;平台的构架搭建;互联网资源的融合;清晰的用户需求。

  劣势:依赖融资;市场占有率低;车辆采购成本难控制;线下服务体系成型慢。

  像开篇提到的,汽车共享化与其他三个技术发展领域相比,并非单纯的车机技术,共享化牵扯到了更多复杂的领域,比如社会公共资源的划分,周边产业链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的不断放行。除了技术本体之外,这一切相关的领域都将是决定共享汽车体系能否进入正轨的关键。这同时也体现出,共享汽车概念与早期的汽车租赁业务在模式上有着明显区别。

汽车之家

  而在涉及到的所有资源领域当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共享汽车几乎是完全依托于线上服务而形成的业务链。其不再依靠原先汽车租赁的线下模式,像提前预约、定点提车、现场押金之类的复杂操作也必须被淘汰,现在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把车辆开走,加上社会征信、便捷支付,违章查缴等针对线上用户体验的新要求,这些都是传统汽车租赁无法实现的,而这背后,则需要共享汽车服务拥有一套强大且可靠的线上服务架构来支持。

汽车之家

  显然互联网公司在这些方面拥有着更加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整体业务架构的搭建上,用户数据分析,线上资源整合,线上金融服务,这些关键环节都是科技公司走进“共享汽车”领域的先天优势和本钱。而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当共享汽车的服务框架实现后,车辆采购这个只需要“钱”就可以解决的事,则变成了简单问题。

  所以能够看到,目前很多打着“共享汽车”口号的运营企业,基本都是以互联网属性为主的公司,它们前期将主要成本都用于线上交易系统和服务体系的开发上, 如果初期推广获得成功,等融资到位后才会开始批量采购车辆,做第二阶段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准备。但如果效果不佳,获得不了进一步的融资,则及时闪人,整个过程的试错成本其实是非常低的,可一旦成功则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投资。

2017年共享汽车行业融资信息不完全统计
公司名称融资时间融资轮次融资金额投资机构
PonyCar

2017年3月

2017年6月

2017年11月

天使轮

B轮

C轮

5000万人民币

1.5亿人民币

2.5亿人民币

中致远汽车集团、国信基金、惠友资本、华夏幸福
首汽Gofun2017年11月A轮2.14亿人民币大众资本、奇瑞汽车
TOGO途歌2017年10月B轮2200万美元SIG海纳、真格基金
驾呗2017年12月A轮8000万美元苏大天宫、嘉鑫控股
京鱼出行2017年8月A轮2000万人民币金沙江资本、水木资本
巴歌出行

2017年3月

2017年7月

A轮

1000万人民币

2500万人民币

宝驾出行

知行创新、天使投资

小二租车

2017年2月

2017年8月

A轮

1000万人民币

3500万人民币

海创资本

长兴云海基金

一步用车2017年6月A轮1.35亿人民币多氟多集团
易开出行2017年11月A轮未知君丰资本
盼达用车2017年10月A轮1575万人民币力帆股份

  互联网公司习惯了快节奏的“融资烧钱”打法,并且屡试不爽。围绕概念来做产品目的并非是为了得到用户认可,而是要让投资商认可。但对于体量庞大的共享汽车市场,以此模式来击退对手、抢占市场份额显然没那么容易,一但出现资金链断裂,生死也就在一瞬之间。

  像在2016年盛极一时的友友用车,带着一身的互联网基因切入共享汽车领域,仅用了48天的时间就完成了iOS、Android双端正式版本的上线,并且由此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融资。之后,友友用车在北京快速投放运营车辆近300辆,瞬间在北京的共享汽车市场内站稳了脚跟,可与此同时,其也在极短的时间里就烧掉了所有的融资。而最终在2017年3月,友友用车宣布停止运营,原因则是因为没有了后续投资款项,所有的线下运营费用就成为一口沉重的黑锅,直到把自己拖死。

汽车之家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10月,中国注册运营分时租赁的企业数量已超370家,但实际有具体投放量运营的不过100多家,并且只有少数企业投放数量超1000辆,剩下大多数企业均不足500辆。而这些数据仅仅是官方提供,市场中真实的投放量可能会更少,个别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投放量总量都维持在两位数,完全谈不上用户覆盖率。而在所有的投放量中,77%的车辆都来源于车企背景的共享汽车公司。

汽车之家

  显然当前依靠建立线上体系来获得市场认可的互联网公司,在共享汽车领域的前景还很迷茫,虽然对于他们来讲有丰富的线上经验以及资源整合能力,让自己进入行业的成本会更低,但如果无法实现可靠的市场保有率,那么一切服务理念和体验对于用户来讲都是空谈。毕竟对于共享汽车这样一个需要线上线下同时成长的市场来讲,用车端的体验才是最终被用户所买账的。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互联网公司手握着的,也可能是将会扼杀自己的。

文章标签: 电动车车闻 企业动向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