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二:资金链
2018年,汽车行业充斥着各种“倒闭传闻”,这里面包括车企、共享汽车运营商甚至是汽车媒体。融资是解决一切问题最好的办法,而制造问题的核心原因也是因为“资金链”的短路。
■ 车企:奇点汽车的“销声匿迹”
奇点汽车从2018年4月的北京车展后,突然在行业内“消失了”。而就在年前,业内曝出了其公司停发工资、资金不足等负面传闻曝出后,奇点汽车并未对此做出官方回复,只有奇点汽车市场部对于媒体的问询简单表达了“目前发展顺利、全力准备量产”的态度,奇点汽车CEO沈海寅也未对此发声,低调异常。不过就在12月26日下午,安徽省铜陵经开区突然发布一则公告,明确表示会“全面推进奇点汽车项目建设力争取得实效”。
而就在奇点汽车资金难题的消息曝出后,汽车之家获悉沈海寅前往铜陵与当地政府开会洽谈,目前看来,铜陵经开区的这则公告显然是双方“谈判”的结果,这也侧面表现出了奇点汽车现阶段确实存在一些过渡难题。显然,为了让奇点汽车从舆论风波和经营现状中突围,铜陵经开区已经从“幕后”到“前台”,参与到奇点汽车的实际运营中,这其中必然会涉及到更多资金、资源和人力的投入;而作为“回报”,奇点汽车将“独角兽”资质装入安徽奇点公司,并会争取时机促进后者上市,带动铜陵市汽车产业的发展。
『奇点iS6』
当汽车之家向奇点汽车方面询问最新动态时,后者希望可以被给予更多的时间。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新造车企业的窗口期正在不断收窄,奇点汽车未来究竟如何,其被注入巨大希望的奇点iS6的表现也许会是决定性的。
■ 运营商:共享汽车走进了“死胡同”
很多事,做好了叫“效率”,做不好叫“心急”,但“慢工出细活”终归是没错的,放在任何行业任何产品上都如是。而很多中国企业的做事态度都表现出了“急于求成”,就像从2015年开始突然刮起的“共享”风波一样,过去两年的时间里,这里面所有的参与者都有着“一夜暴富”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带来了扭曲的市场,“共享”概念坚持到今天,这其中的泡沫到底有多大?
『TOGO途歌办公室中退押金的用户 图片来自:汽车头条』
和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的运营成本将成几何式增长,甚至有人夸张的说道,10辆汽车的运营资金已经足以推进一个三线城市的共享单车覆盖了。高成本的施压本应让共享汽车市场的成长速度更平稳也更谨慎,但实际情况却背驰而行。很多初创企业急于吸引资本的关注,冒着各种风险进行了品牌打造,完全不顾市场的评价。途歌,它也许又是一个共享出行的“殉道者”,但却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年前,共享出行平台TOGO途歌和ofo共享单车一样遭遇了“押金退还”问题,很多用户来到了位于北京嘉泰国际大厦的途歌总部办公室,现场工作人员却仅保证每天给15个用户退押金。根据此前报道,有用户早在3个月前就已经申请退押金,但后台却迟迟未处理,很多用户也不愿意相信,这个已经存在3年多、给自己的出行带来方便的租车平台,很可能要倒下了。
『用户垫付维修费用未被报销』
从高调宣布获得融资到“四面楚歌”的状态,途歌在今年9月出现了“不发工资”、“押金不退”、“车变少”等问题接连被曝出。官方人员曾回应:“无法退押金不属实,一切都很正常,车少是有可能的,因为正在安装免费加油等全新系统,小部分车辆会临时调度后再上线”。但随着事态发展,负面消息接连不断,途歌可能成为有一个共享汽车行业的“牺牲者”。
但共享汽车如此庞大的市场必然有它的存在价值。汽车在向电气化和共享化发展的道路上,前者先创造技术变革,然后利用后者创造价值,共享仍然是以“高效化”最为运转的根本,它提效了传统汽车或者传统运营方式的弊端,并且真正实现汽车在智能时代的转型,没有人会放弃这条路,但这条路肯定很远且走的很慢。
目前一些企业在技术储备上,为共享出行业务做规划的正确方式也有很多,包括建立大数据平台,用户行为分析以及完善的车辆维护系统等等,先做好运营体制在培养市场良性成长才能不断建立用户信心。有了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面对成本的巨大施压,面对市场的信心不足,目前已经在出现衰退的共享汽车品牌们,下一步该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