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设计殿堂 正文

为未来培养人才 对话清华大学王波教授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 对话王波教授,设计创新的重要性!

  在谈到汽车设计学习阶段,设计的创新与设计的表达,哪一个更重要时。王波教授的观念了当而直接:“创新更为重要!不管在哪个阶段,创新一定比表达更重要。我认识很多大师级的人物,图画的很一般,但是他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将创新思想表达出来,这就足够了。另外,在一个市场细分的情况下,尤其是国外的设计公司,比如你画图特别好,你就可以专门从事做画图的工作。而我们国家缺的是创新,不缺表达,画图虽然是一项能力但不能凌驾于设计创新之上,所以我们教授的课程都是围绕着如何创新而进行的。

  他对设计创新继续提出了肯定:“设计创新的价值应该提至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设计最核心的地方就在于设计价值,设计价值很大一部分上取决于创新的能力。在工作中,设计表达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设计师最难挑战自己的是创新能力。比如克里斯·班戈,创新能力一流,但是二十年后你让他再做一个和当初一样好的设计,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这种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且还需要勇气放弃以前固定思维里的东西。所以,教学体系中创新是我们的核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纯学美术出来的,但并不阻碍他们将会是高水平的设计师,我们只要抓住创新的核心,技能、技法是可以积累的。”

  虽然工程系的学生没有美术的基础,但是在训练之后就能形成非凡的能力。在这里教学,你必须抓住清华学生的特点:学习能力特别强,告诉他方法、工具,他自然就能从中找到诀窍,让他自己去分析,不断的训练,基本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是学习的过程的展示,比如拿一辆真车放在院子里写生,绘画练习是造型的基础,最开始是二维,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将会运用三维,对三维形态的语意需要有一些基础的了解,这个基础就是在绘画练习中锻炼出来。在训练完成后,完成汽车设计与工程方法的训练,我会将10-18个学生分成几组来完成教师的安排。例如,我给第一组学生命题为奥迪概念车,第二组学生为宝马SUV,第三组可能就是2060年未来交通工具,总共有3-4组,小组间的工作大家肯定会有竞争,大家做方案然后慢慢的挑选。在方案确定之后再分工,内饰、外形设计的分工,主要锻炼一个团队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发现教学方法自然就形成了,明白汽车设计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以后到了车企的设计中心便能很快融入这样的气氛中。

  通过这些训练,清华大学这些年学生获得了无数大奖。2004年,朱睿去斯图加特参加大赛获得大奖,这辆车从外形到内饰都是朱睿做的,而且他还比其他的参赛选手年龄要小一些,所以参与这样的大赛很不容易。当时克里斯·班戈、马丁·史密斯,尤其是班戈,对朱睿的设计非常感兴趣。比如这个汽车设计为山城而应用,如何在山城重庆保持一个水平的状态,这已不简单的是一个设计的问题,结构、悬挂的变化在车辆工程系学生身上也是容易实现的,而纯艺术的学生这方面就会略微弱一些。

  首届CCTV汽车设计大赛我们也参加了,这是一场全华人的大赛,我们当时送出11件作品参赛,最后入围10件参加决赛,而入围决赛的10位选手没有空手而归。最后大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业余组等都是我们获得的,基本做到了包揽。近年,我们依旧鼓励学生们参赛,由于国内赛制的种种原因,我比较推荐学生参加国外的设计大赛。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也会和其他院校进行合作。比如,前段时间在美国和Art Center做的一个workshop,还有考文垂大学和皇家艺术学院。我们有不少学生都在这里继续读书,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制作,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大概情况。

■ 对话王波教授,设计师的创新建立在工程了解之上!

  在大致了解了清华大学车辆工程系的情况后,我想请王波教授聊聊国内设计现状,他有些激动,带了些批评:“当前国内的汽车行业的设计师其实对工程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与工程师之间没有多少合作。但是在国外,设计师与工程师是旗鼓相当,就算有讨论过激的情况出现,也呈现出好的结果。但是在国内,设计师的力量很微弱,几乎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办法与工程师有共同的语言,工程师根本就不会听你的,也就无法合作下去。通过这些年与车企的合作我发现,如果你了解了工程的方面的知识,而你又是设计师的身份,你可以用工程师的语言让工程师接受你的想法,工程师才会听你的建议,这样设计师更多的想法才会在产品中体现出来。

  只有你将更多的设计内容在产品中体现出来,逐渐才会对这个行业有所影响,有影响之后你才能去探讨下一步,让更多的设计体现出来,再去体现出设计策略,整合市场,研究消费者,这一切就逐渐的展开了,越来越接近国外成熟的设计做法。因为,设计是一项策略与研究的工作,前期必须做一些生活形态的调查。

  对于不断涌出的“拷贝”设计我只想说:“设计师本身能力就有问题,还有一个是企业的问题。不管怎么说,设计师不可能永远没有创新,企业不愿意去做创新,希望你做一些可以跑量的项目,所以“拷贝”会一直做下去。久而久之,设计师就形成习惯,在干过一段时间拷贝后,就会习以为常,创新能力就会退化掉。另外,目前我国几乎每一所高校都有工业设计专业,但是这个专业逐渐饱和,这个专业的教师水平也值得堪忧。

■ 编辑点评:

  这篇文章的开头我没想让它变得沉重。真的,要是在早几年,我绝对会随诸位媒体老师的风潮,批判自主品牌的汽车设计。但现在不会,从这届北京车展上我们很欣慰的看到,“自主设计”不再是一句嘹亮的口号。车展上有那么多需要表扬的自主品牌,虽然还很稚嫩,但需要我们像对自己孩子一样,不断为其鼓励加油,容纳它之前的错误,看到它未来能带给的希望。

  嗯,话多反而令人生厌,适可而止吧。再回到这篇文章,以后每一期设计院校系列我们都会与任课教师去对话,因为教师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些设计观念才形成孩子们的未来。这一次与王波教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清华大学是如何培育未来汽车设计人才,以及他对设计师技能的一些看法,希望能让您了解中国汽车设计培养的模式。一名年轻汽车设计师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是什么?我记得是他反复提到的两个字:创新!(文/图/摄 汽车之家 张然)

■ 如果您对汽车设计教育有见解与议论,欢迎微博上讨论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830778950

文章标签: 设计师访谈
共4页<>
文章导航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