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技术讲堂 正文

背后的巨人:驰骋百年的马牌(大陆)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 在战争中成为大陆“救世主”的美国轮胎企业

  身为德国最大的轮胎制造商,就不可避免的经历一战和二战。纳粹政府曾为大陆集团带来过利好的政策、便利的条件,但也一度将其推向破产的边缘。

——拯救大陆集团之一战

  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夜之间大陆所面临的状况大不相同。由于战争,公司被迫生产军用设备,又遣散了其海外的销售子公司。而与此同时,之前忽略的橡胶种植园这一弊病就凸显了出来,由于生产急迫但物资短缺,大陆集团不得不开始投入到再生橡胶与合成橡胶的研究之中。

汽车之家

  战后,德国的经济波动极其严重,战争摧毁了早先繁荣的汽车工业,因此,即使大陆集团又投入了商业轮胎的生产并恢复了贸易,仍无法带领公司摆脱困境。面对这一现状,当时的大陆集团做出了一个相当有魄力的决定,与自己的竞争对手——美国第四大轮胎公司Goodrich(古德里奇)合作。1920年,古德里奇正式持有大陆25%的股份,时任古德里奇高管的Bertram G. Work(伯特伦·沃克)也在不久之后成为大陆集团的执行董事。

汽车之家

  而这一看似疯狂的决定却为大陆带来了极大的价值。美国的轮胎制造企业掌握有相当多设计和工艺方面的优质技术,这些资源为大陆后来突破性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公司成立 50 周年之际,大陆集团成为第一家将帘布轮胎引入欧洲市场的公司,但事实上,这种低压轮胎当时已经开始在美国流行。

汽车之家

  同样因为古德里奇的加入,大陆集团开始在轮胎橡胶中添加炭黑和美国标准的添加剂,创造了轮胎的标志色黑色。此外,大陆还通过大批量采用美国的轮胎制造机器来提升生产效率,逐步实现生产工艺现代化。

汽车之家

——拯救大陆集团之二战

  历史总是相似的,在二战前,大陆集团也迎来了相当繁荣的一段时间。那时,纳粹政府为了促进德国经济、降低失业率,鼓励汽车制造业以及进出口贸易,使得德国轮胎的总产量在1934到1938年之间翻了一番。

汽车之家

  大陆集团继续升级着自己的轮胎工艺。1935-1940年,装有马牌轮胎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和欧盟车队在欧洲赛车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连续四次在德国大奖赛、四次在北非的黎波里大赛、三次在意大利大赛获得冠军。

汽车之家

  随着二战的爆发,这一欣欣向荣的景象戛然而止,大陆再次投入了军事制造中。同时,由于纳粹奴役了大量的犹太人作为大陆的劳动力,在战争期间,它的工厂被盟军看作了集中攻击的目标,遭到了炮弹的严重破坏。

汽车之家

  战争对大陆集团的整个产业都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尽管在战后,英国政府重视它的发展,在第一时间恢复了生产,但大陆却很难从战争的过度消耗中走出来。面对这一现状,它不得不再一次求助于美国企业。

汽车之家

  1948-1954年,大陆先后与美国通用轮胎和固特异轮胎签署了协议,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在美国企业的帮助下,大陆集团在技术和机械制造方面获得提升,平安度过了危机。

文章标签: 基础知识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