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源 设计经理
对于奥迪Q7(参数|询价)的变化,造型设计师朱源觉得是理所当然。80后接触车辆已经进入了新世纪,此时正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市场,中国市场开始充分竞争的时代,再加上网络时代信息高速流通,这一代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远超上一代人。新一代社会精英对于车的理解和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充分的市场竞争,让年青一代的用户,更倾向于让车辆来取悦和满足自己的需求。此外,中国女性地位在世界各国中排名靠前,独立女性精英相对较多,而奥迪的女性车主比例也比较高,所以驾驭感和体积感方面,要考虑的就要更多一些。
越来越强调消费获得感
那么,为什么奥迪Q7的造型不再那么简约了?是放弃了德味儿了吗?并不是,仍然是用户需求发生了变化。或者说,用户的口味被“养刁了”。
这不是个坏事儿,正是因此各大国际车企以及中国品牌的充分竞争,促使汽车产品竞争白热化,大家各出奇招。近30年我们赶上了韩国汽车崛起,韩系车依靠出色的造型设计和丰富的配置堆料,迅速打出了一片市场。中国车企非常善于学习先进经验,于是我们就看到各大中国品牌的汽车产品一个赛一个配置高,仅从纸面配置来看,完全碾压同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合资品牌车型。
为了强调看得见的优势点和产品特征,从而让奥迪Q7的车主们更有“钱花到位”的感觉,奥迪选择了更为夸张的造型,让车辆看起来更加不好惹。
或许很多人觉得其实中期改款Q7的造型并没有很夸张,这要看和谁比。目前市场上竞争激烈,要想获得用户,就得给予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获得关注,所以我们看到市面上的车型越来越前卫、浮夸。这种风潮的兴起,某种程度上还要感谢近五六年来新创车企的市场探索。新创车企为了快速获得市场,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设计上下功夫,新车企没有历史包袱又是电动车,于是就敢于设计非常激进的造型,以此来凸显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从而获得用户关注。
新创车企的这一举动确实为自己带来了关注度甚至订单,但同样探索和培育了中国消费者的审美接受度,让传统车企看到,原来激进一点儿的风险没那么大,于是众多车企纷纷跟进,一如当年奥迪大嘴造型所引领的风潮。
朱源在意柯那设计公司的感受更加明显,以往接到中国车企的设计需求基本上是大气、豪华等比较传统的风格,但是大约2015年之后,越来越多的车企客户提出了个性、张扬的设计需求。
中国车企能够高度采用激进设计,一方面是本身品牌设计历史并不深厚,而且就算使用也往往是在新品牌车型上。像奥迪Q7这样的高端品牌的旗舰车型,一方面定位高,一方面有历史传承和庞大的老用户,并不适合也不需要过于放飞自我,毕竟市场的审美方向从来不是容易准确和及时观察到的。
当然,奥迪Q7主要是在前脸进行了较为激进的设计尝试,但更多的是通过强调精致感、配置存在感来加强用户的消费获得感。
说到精致感,一辆庞大的SUV显得臃肿笨重是正常,但臃肿笨重肯定与精致感是对立的。那么如何在保留力量感的同时,来获得精致感?
灯的设计和功能成为奥迪这些年来的重要标签和产品点,新款Q7可选装矩阵LED技术的激光大灯,顶配款则标配该功能。但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一配置,而是连普通款的大灯造型也变得有些不一样,看起来更加复杂。
朱源说,其实大灯的设计比想象中要难。大灯的设计正常要一年时间,作为一个零部件,在整个车辆的设计研发周期(一般4-5年)中所跨越周期算是非常长的。因为大灯总成的制造较为复杂,而且与其接触的其他部件非常多,大灯造型稍有调整,整个前脸/尾部的造型和结构参数就得跟着改动,所以在设计时需要慎之又慎,一旦冻结造型就基本不可能再改动。此外,灯具供应商(海拉等)往往比较强势,尤其是面对订单量少且技术整合能力弱的主机厂,所以能把灯玩出花的车企确实需要雄厚的实力和技术底蕴。
在灯方面,朱源讲了一个反直觉的事实:超级跑车的大灯反而设计得极其简单。因为订单量太少,要是为了这三瓜俩枣的订单量专门开模,高昂的成本会让超跑车企赔得底儿朝天,所以超跑的大灯总成有的甚至是在现成的型号中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