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驱动、智能为先
在过去,我们介绍的大部分新技术都是以硬件为基础的,但未来的汽车技术竞争很可能打的是软件战。比亚迪e平台3.0秉承智能为先的开发理念,采用了全新的电子电器架构和操作系统(名为“BYD OS”),可以支持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提升各功能模块的响应速度。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域控制器死机了,会导致一系列的功能失效,这对于车辆安全来说是致命的。比亚迪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全新的电子电器架构上加入了功能冗余和软硬件失效应对策略。第一目标当然是做到不死机,万一死机了系统也有相应的策略来应对,从而确保车辆安全。
上面提到的车载操作系统BYD OS可以实现软硬件解耦。用人话说就是,顶层应用软件和底层硬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操作系统和硬件驱动程序是应用软件和底层硬件之间的桥梁,是让它们能够协同工作的关键。
说白了,软硬件解耦的好处就是能够在保持硬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升级实现功能的完善、优化或升级;或者保持软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硬件进行更换或升级来提升性能。软硬件解耦可适应智能化的迭代开发并实现整车的持续自进化。
如e平台3.0将开放车辆纵向控制和横向控制相关软件接口,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商通过这些接口来控制车辆,可以让车辆的自动加减速和转向操作更自然,更接近人类驾驶员,让车辆的智能驾驶功能体验走上新的台阶。
● 性能与高效并举
在燃油车时代,虽然节能减排也是主流路线,但性能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有着无可抗拒的诱惑力。谁会在乎一台0-100km/h只需2.85s的法拉利488的油耗表现呢?起跑线上全油门干就完了!但到了新能源车时代,消费者的口味越来越刁钻了,节能和高性能都要。
e平台3.0的旗舰车型的0-100km/h加速时间将会缩短至2.9秒,与传统燃油超跑比拼不再是天荒夜谈。
该热泵技术实际上是在车上搭载一个全新的热管理系统来对三电系统和空调系统进行综合温控。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综合温控系统会采用冷媒来对电池进行温控,相比传统的冷却液,冷媒的热交换效率更高。而电机和电控的冷却依然会采用冷却液来实现。在热管理系统中,冷媒和冷却液能够实现可控式热交换,从而实现热量的按需传递。
同时,e平台3.0电控单元将采用全新一代的SiC功率半导体原件,这种原件目前已在汉车型上首次采用。SiC功率半导体原件的使用让电控单元功率密度提升近30%,电控最高效率达99.7%。高集成度和新半导体原件的采用,使得基于e平台3.0的车型可比同级竞品的百公里电耗低10%。所有技术优势叠加后,采用刀片电池的e平台3.0车型将能够实现1000km的续航里程。如果这一切如期而至,比亚迪将成为世界上首个采用磷酸铁锂体系电池实现1000km续航的车企。
目前国家规定了充电桩充电电流上限为250A,据此估算,比亚迪这套800V高压闪充技术至少能够让车辆的充电功率达到200kW。目前已有部分车企发布了搭载100kWh容量电池包的车型,利用比亚迪这种800V高压快充技术对这种100kWh电池包充电,从30%电量充电至80%只需约15分钟时间,能够大大提升用户充电时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