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技术] 不管是能力越来越强的辅助驾驶,还是功能已经相当丰富的智能座舱,谈及汽车智能化,大部分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对于底盘的智能化,似乎还处于一种蛮荒未定的状态。怎么算智能底盘?为什么要做智能底盘?未来的智能底盘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在我们跟这家来自腓德烈斯哈芬的知名零部件供应商聊了聊之后,有了一些新发现。
靠给飞艇做传动系统起家的采埃孚,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凭借传动领域独步天下的技术实力,顺利转型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很多朋友认识这家公司,也都来自于那台经典的8AT变速箱。然而随着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变革浪潮不断拍打着行业,即使手头的变速箱订单依然火爆,采埃孚也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思考下一个一百年自己应该如何发展。
毕竟辅助驾驶的发展依赖于法规的完善和政策的引导,座舱又不是采埃孚所擅长的领域,并没有那么多的积累和前瞻研发,好在还有底盘这个大品类急需智能加持。
传统的企业做事讲究个名正言顺,谋定而后动。所以往往在一个大项目或者是大转型之前,先要对市场做出定义。到底什么是“智能底盘”?采埃孚亚太区汽车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工程副总裁何蔼(Alexander Hägele)详细讲解了他们的新战略——“底盘2.0”。
采埃孚的这套“底盘2.0”主要有五项技术成果,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和减振系统,都已经量产或者即将量产了。另外两项技术分别是,底盘智能传感器和cubiX,在本次的技术日沟通会上,采埃孚高层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转向柱:那我走?
其实早在几年前,我们就看到市面上有一些产品配备了线控解决方案。比如早期英菲尼迪QX50(参数|询价)上搭载的DAS系统,就是通过电线来传输转向信号。
比如在蔚来ET9上搭载的线控转向就来自采埃孚,此外官方透露,2026年梅赛德斯-奔驰即将在欧洲地区搭载同款线控转向系统。
很多朋友担心电信号传输会丢失路感反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在方向盘端设置了一套带扭矩反馈的手感模拟器。通过双蜗轮蜗杆技术,车辆能够对压过的路面进行真实反馈模拟,通过电机反向作用到方向盘上。在过滤掉令人不舒适的震动之余,保留了相当程度的路感。
费这么大劲,绝对不止是为了干掉那根转向柱。据官方介绍,这套系统是为了后续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落地做足准备。当条件合适时,车辆的方向盘可以完全收折回到仪表台内,进一步提升主驾驶位的乘坐空间。笔者认为除了给自动驾驶做准备之外,在驾驶坐姿匹配方面线控转向也更有优势。毕竟没有管柱的限制,车辆的方向盘的可调节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用来适配更多不同身材的驾驶者。
推不推油无所谓,反正都叫线控制动
和线控转向一样,制动系统在摆脱了传统硬件的桎梏之后,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自由度。无论是脚感的模拟,还是全自动驾驶状态下的踏板收纳,都是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你知道吗?线控制动和油底壳一样,也分干湿。这主要看系统是否依赖制动液传递制动力,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刹车油。
目前来看湿式依然是主流方案,毕竟安全冗余足够高,即使电机失效依然可以保留一部分制动能力。而干式线控制动除了重量更轻空间需求更小之外,在响应速度、环保属性以及维护成本方面也有天然优势。虽然整体成本更高一些,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替代湿式成为线控制动的主流方案。
采埃孚高层透露,中国市场、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都对线控制动技术有迫切的需求,但各个市场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中国市场更喜欢干式线控制动;欧洲则偏好湿式线控制动;美国地区因为皮卡车型风靡,大多选择混合线控制动。目前他们的线控制动系统在北美已经有了批量定点项目,不过官方并没有透露太多细节,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能看到量产车型陆续发布了。
从CDC®到sMOTION®
让采埃孚这个品牌响彻大江南北的不只是AT变速箱,半主动连续阻尼控制减振系统CDC®(下文简称CDC®)的成功同样功不可没。但在当下这个时代,被动调整阻尼即使够用,也不够聪明。行业认为,接下来消费者需要的是一套能够主动发力,调节车身姿态的减振器系统。所以采埃孚在CDC®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研发了全主动悬架系统 sMOTION®(下文简称sMOTION®)。
但想要主动发力,只通过阀显然无法做到,这时候就需要电控液压泵的加入了。电控液压泵可以接收车机大脑发送的电子信号,通过扭矩极大的电机将油液推入减振器,或是反向吸出油液,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对车身姿态的主动调整。
而在中国品牌很多车型上,主动减振器已经跟“路面预瞄”结合起来,实现了更有意思的“提前调节”。当车辆即将路过沟壑或者颠簸时,电机提前调节减振器位置,提升或者放低车轮的位置,最大程度上减缓路面波动对车内乘客的打扰。
采埃孚亚太区汽车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工程副总裁何蔼(Alexander Hägele)表示,2026年这款全新的减振器产品将会在采埃孚的中国工厂正式量产装车。
没数据,再好的底盘也智能不起来
在智能驾驶时代我们经常听到“感知、决策、执行”这三要素,对于底盘同样如此。执行端有了转向,制动,减振器这三大件,决策靠的是算力越来越强的计算平台,那么数据从何而来呢?采埃孚认为应该给传统的底盘硬件再加上一些“智能传感器”。
换句话说,它能更好的提供车辆运动的精确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实现除了常见的车身动态控制之外的一系列创新功能。采埃孚集团董事、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负责人彼得·霍得曼博士(Dr. Peter Holdmann)就和我们聊了一些未来的可能性。
从更大的维度思考,丰富的底盘数据甚至可以提供给云端的计算中心,通过AI模型进行细微的数据差异对比。这不仅能让系统了解车辆底盘的健康程度,甚至可以提前提醒消费者进店检查车辆,避免酿成更大的事故。
几个滑块拖一拖,调校就完成了?
在没有如此多数据的传统汽车时代,工程师们要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设计出一套标定方案,用来适配成百上千车主们行驶的完全不同的道路情况。但在科技加持之下,如今车辆本身能够获得的数据更加丰富,执行机构能调整的范围也愈发宽泛,这些都给车辆提供了无限可能。与此同时,也似乎给工程师们的调校带来了更加繁重的工作量。关于这一点,采埃孚也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软件技术。
“但和其他底盘域控有所不同的是,它更像是一个软件架构。根据车辆底盘上的零部件数量以及可控的智能零部件数量的不同,来灵活地选择底盘域控到底需要控制哪些零部件。直白的说,它是一个高度集成且有很大灵活度的软件产品。”
为了配合灵活的cubiX,采埃孚还配套研发了一个叫做cubiX标定助手的开发软件。这个标定助手可以使底盘的标定工程师从那些成千上万的参数当中解放出来,用图形化、可视化的方式让调校这个原本需要大量繁复工作的事情简单化。
可能有些朋友就会疑惑:如果调校变得这么简单,会不会出现大量车型开起来都“一个味儿”?同样的软件又是如何适配不同尺寸的汽车平台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彼得·霍得曼博士是这么回答的。
“这恰恰是cubiX标定助手所擅长的,它可以很快速地针对不同的车型,把底盘性能调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并且通过这个标定助手可以帮助车企建立各自的底盘DNA——一个独特有自己风格的底盘风格。过去这样的工作太繁琐太大量了,现在在标定助手上大量地运用了AI相关的算法,可以进一步地使得标定的过程变得更快、更智能。”
写在最后
在当下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里,每天都有汽车上下游企业随时可能倒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是技术研发的困境,还是资金断裂的风险,“活下去”成了很多企业不得不喊出来的口号。而短短2小时的沟通,让我清晰感觉到采埃孚这个站在汽车行业背后已逾百年的企业似乎正在经历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
德国人没有满足于过去在传统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积极拥抱变化,正视来自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们的挑战。这是过去很多欧洲老牌企业,尤其是零部件供应商所不具备的战略视野。他们选择了一条更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路线,或许过程中难免会经历坎坷和曲折,但只要方向没错,下一个爆发点也许就在不远的转角。(图文/汽车之家 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