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胎依旧是冬季首选
[汽车之家 用车宝典] 似乎从用车诞生以来,我们每年都在和大家聊关于冬季驾驶的话题,但能涉及实战经验分享的却几乎没有。这不,这次我单车自驾前往东北参与穿越活动,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再谈冬季驾驶,和上一期内容略有不同,这次咱不纸上谈兵YY说车,一切都依照我此行的实际经历和环境来一步步的分享,说不定某些细节还会颠覆你的以往认知呢。
凌晨4点赶路:又痛快又凄凉
《上回我们说到了行前的准备》,某个周四的早上四点,带着没做完的梦,我从床上爬了起来,紧锣密鼓的收拾一下就跑到楼下和我的搭档山药君汇合,这趟穿越之旅,他将作为我的搭档,一起和我完成这趟旅行。对于北京这种首堵城市来讲,越早出发就意味着可以提早出京,否则后果不敢设想……
出门儿这事儿就不用多说了,就俩关键点:早出门确实省时间,匀速90-110km/h,两个小时抵达塞罕坝,算是很夸张的了,还有一点就是刚过沈阳,临近长春的时候,油品变成了E92#的乙醇汽油,从实际表现来看,似乎确实要比无铅汽油消耗的更快,起步时的窜劲儿小一点,不仔细感受差异不大,对于无铅和乙醇,有没有石油界的朋友给解读一下的?
除此之外,因为今年东北下雪晚,我们并没有赶上高速上结冰下雪的情况,所以即便我使用的是窄尺寸的MT胎,也没有在路途中出现任何的打滑或者风险,这点其实挺庆幸的,如果您选择在春节期间返乡,建议提前了解路况,及时对车辆的轮胎做出调整,以应付高速上的湿滑,毕竟每年春节期间因为高速路结冰而发生的百车相撞屡见不鲜。
冬季行驶关键点:依旧克服附着力
无论你是开什么样的车子,在冬季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低温和降雪带来的附着力挑战:路面结冰和积雪都会让我们的车辆动态出现问题,如何利用自身的驾驶技术结合车辆特性,在低附着力路面控制好车辆的姿态,不去打破那个临界点,就成了冬季驾驶的核心!
对于道路结冰或者有一定的积雪来讲,尤其是压瓷实的冰雪混合路面,慢慢开一定是不对的!对于低附着力路面来讲,把握好方向和油门刹车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前,我就养成了喜欢原地给一脚油的习惯,就是为了感受一下地面的附着力。
对于大部分车主来讲,在有积雪的城市行车,合理控制车速,缓速拐弯,不在弯中制动或猛打方向,这基本就是铁律。一昧的求慢,反而可能会出现滑动或者失控,毕竟还是让要车子保持一定的牵引力。当然了,如果你有一台四驱车型,那自然对于操作的门槛会低很多很多。
不装防滑链/我会放气!
冬季行驶关键点:灯光使用有讲究
在寒冷的东北,我们一行人从长春出发一路向南,驶向了穿越的起点:长白山地区,这其中我们遭遇了大雾区域,视线非常不好,而且还伴有飘雪的情况,酷似寂静岭一般的高速路上,应该如何善用我们的灯光,做到警示和提示作用,我很想和大家借此探讨一番。
冬季行驶关键点:油门刹车打配合
把油门刹车比喻作纵向的力,方向盘的控制比喻作横向力,这样有利于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对于车辆控制的技巧,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的东北地区,让纵向和横向都不突破临界,这可是技术活儿。
雪地驾驶:就和打太极一样/讲究个顺势而为
即将进入深山老林:窄胎还不挂防滑链?又能耐了……
编辑有话说:技巧为上+打好太极
山里的长安小面包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虽然说冰雪驾驶,四驱、冬季胎、防滑链都很重要,但人人四驱显然是不现实的,对于很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讲,经常跑山里,早就对这里的路况和下雪后的情况了若指掌,也没有那么多装备,其实只要掌握好速度,把好方向盘,再结合适当的油门刹车配合,始终不去突破附着力,一样可以在冰雪路面跑得游刃有余。
冰雪驾驶并不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儿,就像你去滑雪一般,掌握技巧,装备得当,一样可以获得无穷的乐趣,我们不希望制作一期似乎看起来很爽很野的内容,而是希望当你在看完这些内容后,经过练习和尝试,可以自己开车出去野出去爽。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我相信在我们的网友和车主中,一定有更厉害的高手和更富经验的朋友,希望你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和见解,让更多的人不再惧怕冰雪,可以享受冰雪出行带来的美景,咱们下期见!(文/图 汽车之家 任博 协助拍摄:张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