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车功能及黑夜中的表现
● 机舱里的小发现
虽然没有对车辆进行拆解,不过仔细观察发动机舱,我还是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点。这一代福克斯在两侧翼子板的位置增加了碰撞吸能的结构,根据位置和形状,我推测是用来提升25%偏置碰撞成绩的,而上一代福克斯是没有类似设计的。
可以看到,这个加强件并不像传统的纵梁为平直的结构,而是带有一些弯曲,或许是为了车辆在遭受小重叠碰撞时,溃缩吸能的同时把车辆稍稍向另一侧挤压,顺势让车辆“滑”过去,就像打太极一样。不过这只是我的猜测,若真是如此,实属巧合。
上一代福克斯在美国IIHS机构的25%偏置碰撞的成绩为A(良好),在车身结构的子项中得分为M(及格)。这一代福克斯明显增强了主纵梁外侧的结构,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国内,这一代车型目前还没有经历过25%偏置碰撞,未来我们也可以关注一下这代福克斯的碰撞表现,应该不会比上一代差。
这一代福克斯的发动机ECU依然布置在左前轮拱罩的前方,这个传统从上上代福克斯流传至今,无论是在碰撞还是涉水,相信厂家都做过大量测试,这个设计能延续这么久,工程设计人员应该也有他们的考量吧。
● 安全设计的小细节
● 与思域、朗逸间的抉择
在上一期的结尾留下福克斯和思域、朗逸这种竞品,该如何选择的问题,我简单聊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这一代思域从造型上就带有强烈的运动、甚至是战斗气息,很合年轻人的口味,1.5T发动机的动力绝对值比福克斯要强,不过日常驾驶又不太能感受出这种差异。最重要的是,日本和欧洲两大派系对造车,特别是这种偏向运动的紧凑级车有不同的理解,而思域和福克斯就像两个阵营的代表,这也使得谁都无法打入对方的阵地。明白这一点,也就不难在二者间做出选择。朗逸作为一款中国特有的车型,如今也用上了大众最新的平台及技术,从主观角度出发,我个人对这种特供车型不感冒,相比福克斯和思域,朗逸就像白开水一样无色无味,不过随大流儿选它,肯定没毛病,毕竟销量高,从后期的保值率及维修保养的角度来看,都有一定的优势。
总结:
福克斯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也是最让我喜欢的,还是它出色的驾驶操控性及动力系统的良好匹配。我始终认为,机械品质是一款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是锦上添花的电子化、智能化的娱乐舒适性配置。当中国消费者在购买自己的第三、第四台,或者更多的车时,就会逐渐认识到这个机械品质的重要性,简单来说,就是顺手、好开,这也是为什么有着百年汽车文化的欧洲人会喜欢这台车的原因。在10-15万的价格区间中,福特提供了一台驾驶操控性优异的产品,让福克斯成为紧凑级市场中与众不同的存在。(文/汽车之家 冯景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