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他的A3(1)
[汽车之家 初步海选] 上一期《编辑开什么车》上线之后,引来的反响那是相当“热烈”,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大家对于各位汽车编辑的选择,还是抱有一定好奇心的。那这期,我们就继续来揭秘,汽车之家编辑们都开的是什么车。这期的主题是:紧凑型两厢车,看看两厢车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甚至买了一辆又一辆...
特此说明:上一篇《运动中型车篇》发完之后,有的网友有疑问,照片上的车都挂着“试”字车牌,是不是都是厂家的试驾车啊?实际上挂这个车牌只是单纯为了遮挡住车辆原本的号牌,保护个人隐私,并没有其它意思,文中出现的车100%是编辑自己的车。另外,厂家的试驾车通常都是最新款,几乎不会有旧款。
● 周易和他的奥迪A3
新浪微博:@EasonZHOUY
各位好,我是周易,汽车之家车闻团队的编辑,91年生人,水瓶座怪咖,性格有点儿闷骚,喜欢看动漫、美剧,爱好收藏车模、健身、旅游。
『奔驰A级、高尔夫GTI』
这辆奥迪A3是2015年底左右买的,车型是2014款 Sportback 35 TFSI 自动舒适型,当时还看了奔驰A级、高尔夫GTI。没买奔驰A级是因为这个车不改装的话,外观过于平淡,但是自己又没有心思跟精力去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偶尔会开车带着家人或者朋友去短途自驾游,但是A级后排没有空调出风口,对于后排乘客有点儿“残忍”,所以PASS了。
高尔夫GTI说起来有点儿意思了,我跟我媳妇儿都挺喜欢这个车的,但是不巧的是,去了两次4S店,估计当时销售心情不好,所以服务态度实在是不敢恭维,所以就直接PASS了。没办法,第一印象给的太次了。外观部分最满意的地方,就是这辆车整体的线条。我个人感觉,它的设计在这个级别里算的上是较为出众的了,而且日间行车灯非常具有识别性,天儿快擦黑的时候,远处一看特有神。
刚买完新车,总感觉少点儿什么,去家附近的汽车美容店贴了个黑顶子,弄了个行李架,确实颜值有所提升。过几天又想把后面字儿全扣了,弄个素“屁股”,没想到赶上一个手潮的美容师傅,用塑料板直接撬,咔吧一声,字儿掉了顺便带下了一绿豆大小的漆,当时这个心疼…简单处理好,又把字儿给弄回去了。事后想想就是自己闲的…
外观最不满意的地方,没有无钥匙进入跟无钥匙启动,但是在门把手还开了个槽,看上去非常的不和谐,当时还特地问了下销售,说全系没有,所以对于此设计,感到万分无奈。还有就是排气,简简单单的两根“钢管儿”看着略显廉价,还特显脏,就不能给配个“镀铬”排气管什么的么?
内饰大体上都挺满意的,使用了这么长时间,我觉得座椅的腰部支撑很舒服,而且这车还配备了电子手刹、驻停、发动机启停等设备,日常通勤能够放松下脚。同时多媒体系统用着还行,虽说没有什么互联系统(CarPlay之类的),但是也够用。还有就是空调,十分给力,冬天开着,热的不成不成的,夏天开着一会儿就能迅速把车里温度降下来。
周易和他的A3(2)
不满意的地方是没有配备自动大灯、自动雨刷、蓝牙,没有USB接口、倒车影像。哪怕没有自动大灯、自动雨刷我都忍了,但是没有配备蓝牙确实挺坑的,行驶过程中接打电话不方便,而且还不能用蓝牙在线听歌,再加上不支持USB,听歌只能提前下载好,存储在SD卡里面或者买CD,确实有点儿不符合当下潮流。此外对于一些特殊场地,没有倒车影像的时候,还是挺心塞的,不过还能将就。
空间何储物空间方面不是这辆A3的强项,两个杯架我一般一个放转接电源什么的,还剩一个我放了个空气净化器,这样一来前排中间这个区域就几乎没什么储物空间了,手机没地儿放,有时候看的导航什么的不太方便。后排空间一般吧,虽然平时坐人的次数不多,但有时带老人出门,上下车还是稍微有些不方便。
当时提车后很高兴,那会儿路上两厢版A3也确实很少,刚买完就开着它在京沈高速跑了一圈。我觉得这车开着还真挺好的,1.4T的发动机,动力随给随有,爆发力足够,在日常超车完全够用,反正我觉得动力挺充沛的。但是对于早晚高峰堵车的时候,这个双离合变速箱就频繁的刷存在感了,一股子一股子的顿挫,让你起急。不过它最大一个优点就是省油,日常驾驶,平均油耗6.5L/100km左右,这点我非常满意。
● 将来准备换一辆什么样的车?
下一辆是什么车,我现阶段还没有很明确的目标。不过,目前跟媳妇儿试驾了福特Mustang觉得还行,主要因为媳妇儿喜欢,外观好看,动力也够, 最重要的是价格比较还算能接受,等攒够钱的时候她要还喜欢,就换。
刘冠宇和他的高尔夫7(1)
● 刘冠宇和他的一汽-大众高尔夫7
新浪微博:@刘冠宇-
大家好,我是刘冠宇,汽车之家产品运营组的90后编辑,标准的钢炮迷,标准的小车控,梦想就是买一台真正意义上的钢炮,至少在马路上不能丢了尊严的那种(哈哈,开个玩笑,切记一定不要在马路上飙车哦)。
我的车是2016款的高尔夫1.4TSI 25周年纪念版 ,说来也巧,此前我刚刚入手了一辆2016款的奔驰A200,紧接着就中签了,所以才有的这辆车,按常理说这次应该去选一辆三厢轿车或者SUV,然而考虑我实际的日常用车需求,所谓的大空间和通过性对我来说意义真的不大,思量再三之后,还是把目标锁定为两厢轿车,尽管确实是买重样了,但也没觉得多后悔。
在确定了大致范围之后,就进入了漫长的选购过程,像什么二手的MINI COOPER S (1.6T)、二手的宝马118i(1.6T)都进入过我的视线,但到最后都是由于没能找到车况满意的车而放弃。至于新车方面,我也曾考虑过标致308S和马自达昂克赛拉,前者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那个极其特别的小尺寸方向盘,在量产车中确实很少见,但实际驾驶过后我还是不能接受一台3缸车,尽管它的这台1.2THP发动机已经做得非常不错。而昂克赛拉对我来说是最不能忘怀的,除了聪明的动力匹配,出色的底盘调校也让我迷恋不已,最后放弃的原因是因为2.0L顶配的价格超出了预算。后来看高尔夫,只是偶然间发现了有这么一款25周年纪念版的车型,具体了解后觉得性价比的确还不错,而且优惠也要比昂克赛拉大不少,所以就立马交定金了,提车时候的感觉就是赚到了。
我的这台高尔夫是25周年纪念版,外观部分我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它采用了一组氙气大灯,比普通版车型中低配的黄色大碗卤素灯实在是漂亮太多了,尤其是从中网处一直延伸至灯组内的镀铬亮条让这台车的前脸看起来整体感更强。
当然了,最不满意的也来自这个大灯组,没错,就是这个黄色的卤素日间行车灯,真的太掉档次了,尤其是与高尔夫GTI和高尔夫R上面的那个U型日行灯比起来,视觉效果真的差太多了。
25周年纪念版相比于普通舒适版多了3000块钱,但却多了很多配置,首先外观上就有好多特别的地方,比如前面提到的氙气大灯、不一样的轮圈、黑色后视镜壳什么的...车里也有很多专属的地方,一会说到车内的时候再介绍。
刘冠宇和他的高尔夫7(2)
内饰其实我挺满意的,虽然设计并不出彩,但用料和细节做工却是同级别中的佼佼者,至少比我的那台奔驰A200要讲究得多。多媒体系统反应速度挺快,虽然屏幕不大,也没有时下流行的CarPlay,但该有的功能都有了,而且真的没死机过!我看网上有很多车友都更换了基于安卓系统的10英寸大屏,但我觉得没太大必要,因为这种副厂件一是容易坏,二是显示界面真的太low了。
我觉得这车的空调不凉,周易说他那A3空调特别凉,还挺神奇的,都是MQB平台的产品,难道是给奥迪的配的空调要比给大众的好?另外还有就是前门板上用的是软质材料,到后门板就变成硬塑料了,我知道这是为了节省成本,但是还是让人心里有点不爽。
车里面也有很多跟普通版车型不一样的地方,像门上的饰板、安全带,还有一些缝线什么的,都是金色的,还挺有专属感的。另外我原来是开日系车的,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日系车的门拉手一般都是闪亮亮的镀铬的,但是德系车都是类似这种哑光的,用时间长了,镀铬的上面会出现很多细小的划痕,但是雾银的这种就不太容易发现。
还有一点,就是这车的座椅形状是跟GTI一样的,这还挺意外的,对于我这种比较瘦的身材来说,包裹性很不错,为此我还给它包了个“GTI同款”座套,原车座椅是真皮的,头枕上还有25周年的刺绣,而普通版是一般的织物座椅。至于空间这方面,我的身高是185cm,这台车在我调整好前排坐姿之后,后排的腿部空间为2拳,没错,不包含腿的情况下为2拳...
这辆车整体驾驶感受我还挺满意的,动力绝对够用,初段和中段的加速都比较迅猛,但超过110km/h之后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DQ200变速箱传动效率很高,换挡速度比现如今的DQ380要快,还是那句话,只要不堵车,它没任何问题。而且我对这辆车的油耗表现很满意,本身双离合传动效率高这一点很占优势,加之这代基于MQB平台的高尔夫轻量化做得也很出色,因此实际开下来,我的表显油耗为每百公里7L/100km,真实油耗则为7.3L/100km,要知道我一般的驾驶风格还是比较激进的。补充一点,没对比就没伤害,同样都是我开,同样的路段,奔驰A200的实际油耗接近11L/100km。
比较难接受的一点就是这台车的前后悬架表现有些分裂,过滤颠簸的时候也是前面很从容而后面很生硬,这点着实让我有些头疼,周易的那个多连杆后悬架的A3就完全不一样了,毕竟人家的调校工序肯定要比我这扭力梁要精细复杂的多。
● 将来准备换一辆什么样的车?
『MINI COOPER S、梅赛德斯-AMG A45』
我是个十足的钢炮控,所以下一辆车,我准备买辆年份近一些MINI COOPER S(2.0T),或者就直接AMG A45,只不过前提是得先赚到钱再说。
李佳和他的116i(1)
● 李佳和他的宝马116i
点击这里骚扰他:李佳的编辑博客
新浪微博:@日行千_里
我的车是2013款的宝马116i,是2016年初收的二手车。当时买车之前还考虑了奔驰B级,考虑B级是因为乘坐空间稍好,后排的舒适性要略好于1系,最后放弃是因为操控跟1系没法比,而且B级的二手车价格略贵。
外观部分,首先我觉得车灯太呆萌了,不如上一代(E87)和这代改款后那么凶,我这是低配,头灯是普通的“碗灯”,不是大家最熟悉的天使眼,我曾经也想换过,但是后来一查价格觉得有点贵,就先搁置了,另外在配置方面,这辆车没有无钥匙进入,轮圈也是16英寸的,但这不能怪人家配置低,毕竟钱没花到位。
顶箱算是我这车比较有特点的地方了,因为储物空间比较小,平时也老带孩子出去,所以就装了这么一个,顶箱里常放的就是儿童车和一把椅子,因为家里也没地儿放,就一直放顶箱里了。这顶箱真挺能装的,比我车后备厢都大,装时间长了就基本不会再卸下来了,因为确实非常实用,日常驾驶影响也不大,只不过在高速上不能超过110km/h,超过了就有点晃了。
我的后备厢经常是满载状态,里面大多还是儿童用品,所以说不装个顶箱真的不够用。另外我发现这辆车的漆面好像比较软,一些很轻微的擦蹭都会在漆面上留下痕迹。
李佳和他的116i(2)
宝马的内饰就不多说了,大家闭着眼都能知道,说说配置吧,我这辆车虽然没有定速巡航,但却带有限速功能,这是个很方便的功能,我几乎每天都要用,把限速开到80km/h,在环路上就不用担心超速了,今后换车,也还是会考虑有限速功能的。屏幕虽然是小屏,但是还是那句话,钱没花到位,也没什么可抱怨的,而且只要里面内容显示的清楚,这就足够了。
自动雨刷算是我这车上为数不多的自动配置了,但是它却不太好用,雨特大的时候动的特慢,雨小了,它开始表演了,所以下雨时候我都是手动控制。此外,自动启停工作时,车子的抖动有些明显,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关掉,除非在道路比较畅通的情况下才会开着。
我很喜欢这车的坐姿,车身的重心低,座椅坐姿也比较低,这种坐姿比较容易得到爱好驾驶的人的好感。不过乘坐空间确实很一般,我的个儿不算高,坐在后排的时候,腿部已经没剩多少空间了,要是个儿高的坐肯定得蜷着了。后座上还放了个安全座椅,那是我闺女的专座,前排座椅后面那些印子都是她踢的,可见这空间确实不大。
储物空间是这车的软肋,数量太少,前排手机没地方放,而且座椅跟中控地台中间的接缝略大,经常往里面掉东西,而且掉进去之后不容易拿出来。后排没有水杯槽,门板上没有,中央扶手也没有...所以我在副驾驶座头枕下面弄了两个挂钩,可以挂一些东西。
动力基本够用,高转速动力比较弱,平时比较常用的是2000-4000rpm,低速时动力响应相当不错,降挡积极动力传输也快,高速时降挡积极,然而提速不快。风噪控制尚可,我装了顶箱之后,110km/h以上时速,风噪比较大,不过这不怪车,胎噪控制很一般,有时会对车内听音乐有影响。
当初买这个车就是冲着它是后驱,操控好,所以配置什么的并不重要,转向相当精准,回馈力道也合适,乐趣有一些,两厢车在并线打轮的时候,车尾也不会有拖泥带水的感觉,而且在不同模式下,这辆车的表现有很大不同,平时带家人,我一般都会用ECO PRO,动力输出很柔,车里只有我自己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SPORT模式。
市区油耗不刻意省着开基本上在8.5L/100km,高速时7L/100km,极拥堵时不到10L/100km,还算满意,最后说说大家“喜闻乐见”的地方,我这车车龄也有几年了,也开始出现了渗油的情况,这几乎是宝马车的通病,后来在更换了气门油封之后就不再渗了。
● 将来准备换一辆什么样的车?
其实说到换车,因为这辆车刚买了不久,所以短期内应该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不过真是要换,可能我会考虑旅行车,在此之前,这辆116i会一直陪伴着我。
陈乐和他的博悦(1)
● 陈乐和他的菲亚特博悦
新浪微博:@沉的乐
大家好,我是陈乐,汽车之家视频组车评人,经常在视频里见面,大家可能对我都比较熟悉了,在这就不多介绍了。我的车是菲亚特博悦(2011款),2013年购入,手动天窗版(全系最顶配),其实这是我的第二辆博悦了,第一辆买了AMT运动版,结果那年北京7.21大雨,让水给泡了,后来实在觉得博悦这辆车很特别,再因为AMT太垃圾,又买了手动版本。有意思的是,手动版要比AMT版多出30马力,价格也要贵了几万。
『高尔夫、福克斯』
当时买第二辆车之前,看了高尔夫、福克斯,高尔夫当时因为全国都在加价,福克斯当时还没有完全换代,接受不了4AT,犹豫的时候,在外面路上又看见一辆博悦,后来发现其实心里还是挺喜欢这车的,所以最后还是它了。提第一辆的时候,因为是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所以激动的像是一只第一次吃磨牙棒的金毛;第二次提车的时候,就想知道这手动的150马力比之前的120马力能快多少。
外观都很满意,当时想的就是多开几年,所以外观选择了当时设计并不是很先锋的博悦,事实证明,确实耐看,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能感觉的这种设计风格是几年前的了,但是依旧好看。
这个四叶草标志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就是阿尔法·罗密欧Giulia QV上那个,我给我车上也贴了一个,正好也是红色的车身,看着还挺和谐的。
尾部很简约,很耐看,但是也有一些小细节,比如后备厢开关,把车标往里按就能解锁了,这里还是能看出一些意大利人的小心思,挺讨巧的。
陈乐和他的博悦(2)
内饰部分我觉得最满意的就是运动感的营造,小年轻嘛,追求的不就是“特别”两个字么,恰恰博悦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比如中控台朝向驾驶员倾斜啦,仿碳纤维装饰版啦,红色缝线啦等等,先不说性能如何,氛围首先给你营造到位。
博悦的车机是菲亚特和微软合作的,所以方向盘上会有个微软的标志,它支持语音指令控制,在当时来说算是挺前卫的科技了,我试过用它打电话,说号码识别率还挺高的,当然说中文不行,得说英语。还有一点我很满意的是这车的音响,虽然不带什么牌子,但是音质非常出色,我曾经跟某德系车的什么拿音响对比过一次,真的比那个强多了。这套多媒体系统曾经被我弄坏过一次,后来等了好久4S店才有配件,换上之后又让我不知道怎么给弄成意大利语的了,后来我在国外的博悦论坛里找着了英文包,这才给弄回来。现在这个机头时灵时不灵,不过如果意大利车上要没点儿小问题,那肯定是假货。
现在想想,这车的配置还真是挺丰富的,双区自动空调、涡轮压力表、还有很多气囊,可能放在来看,这些东西确实不新鲜,但是在这车刚出的那个年代,就算是很不错的水平了,何况是这个级别的车型。
前排的储物空间算是一般吧,这个杯架算是车上比较尴尬的一项配置了,它很窄、而且两个连在一起,想放两瓶水在里面是肯定不行的,要是类似脉动那样的粗瓶子,就一瓶都放不进去了,好在副驾驶座椅下面还有个储物格,实在不行可以把水放在这...手动挡车型把中央扶手取消了,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储物格,也有可能是怕换挡时候碍事吧,总之实用性有所下降。
对于我来说,坐在后排是比较受罪的,不过好在平时后排也没人坐,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异响,天窗遮阳帘经常传来异响,关闭的时候就响,打开就没事儿,导致我平时只能打开遮阳帘开车,这让我被太阳颜射的时候很尴尬!
大家总是认为意大利车的小毛病会很多,但其实我想要说一点,大概会超乎大家的意料,那就是它的稳定性,这辆车非常扛造,没错,意大利车抗造,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的确我这辆车没给我找过任何麻烦。
这辆手动挡的博悦,1.4T发动机有150马力(当时涡轮还没有普及,而且150马力放在当时这个级别已经很狂了),但是它的动力是属于那种中高转速发力的风格,低扭不行,略软,但是拉高转速之后你会发现它的乐趣,随之你也会发现它另一个优点,那就是作为一台四缸车,它的发动机和排气合奏出来的声音还是很动听的。
虽然是扭力梁后悬架,但是还是那句话,看怎么调校,在这方面,意大利人和法国人似乎从不会令人失望,这辆车开起来乐趣十足,虽然尾巴不像是多连杆那些竞争对手那么灵活,但是绝对不觉得“傻”,再加之车身尺寸,这辆车整体驾驶起来还是很有乐趣的,尤其是转向的手感,可以说在同级别里很有优势,不像是福克斯那么“贼”,又不至于高尔夫那么“木”。
通过这辆车,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时至今日经常联系那种,我觉得这是小众车的比较重要的一种魅力吧。在街上,碰到了开一样车的人,我们都会很友善的打招呼,如果方便,还会下车聊一聊。如果开高尔夫或者福克斯这么干的话,至少会造成拥堵吧。
● 将来准备换一辆什么样的车?
对于我的下一辆车,我觉得必须要仔细的考虑到用车的条件,我平时的用车就是一个人通勤代步上下班,所以我对于空间没需求,但是对于驾驶乐趣有需求,我喜欢听歌,对于音响也有需求,所以,未来我会瞄准一辆精致的动力好的有乐趣的小车。
●总结:
记得十年前,大家在说到两厢车的时候,还都有些不屑一顾,而厂家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推出了很多中国特供的三厢车型,现在回想一下,也是个挺有趣的现象。短短十年,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少了很多,这也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眼光正在逐渐放开,两厢车不再是小众的选择。这四位车主虽然选择两厢车的理由不尽相同,但通过交谈,我发现他们在选择之初,就没有考虑过三厢车。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很热爱驾驶,但空间不是刚需,对他们来说,两厢车既能兼顾一定实用性,同时少了那个“多余”的屁股后,操控也要比三厢车更加灵活,对于现阶段的他们来说,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这期的《编辑开什么车》就到这了,下一期的主题目前还没敲定,如果您有什么想看的,或者有什么问题、建议,都可以到我的编辑博客留言,我们将会继续为大家揭秘,汽车之家的编辑都选择了什么车,敬请关注。(文/图/摄 汽车之家 王泽石 周易 刘冠宇 李佳 陈乐)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