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汽车生活 正文

令人心驰神往 世界9大越野圣地盘点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分页浏览模式
1

美国卢比肯小道

  [汽车之家 汽车生活]  有这么一条路,它并非不想四通八达,平坦宽阔,只是大自然的力量让它们变得崎岖不平,富有挑战性,人们称之为OFFROAD。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并非不屑于惬意的行驶在铺装路面上,他们只是勇于挑战自我,并乐于享受这份“征服自然”的喜悦。对于他们来说,OFF ROADING(越野)是种生活方式。

汽车之家


注:本文中罗列的九大越野圣地全部为原创自发总结,难免会有遗漏或不准确的情况出现,文章排名不分先后,旨在分享越野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结论仅供娱乐,并不代表官方观点。如有任何建议,欢迎大家留言与我们交流。


卢比肯小道Rubicon Trail---看似平静的越野天堂

基本信息:

汽车之家

  卢比肯小道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埃尔多拉多县,内华达山脉一侧,西邻著名的太浩湖,往东130公里则是萨克拉门托市,小道全长共计35.4公里(22英里)。根据道路状况不同,卢比肯小道被分为普通道路与越野道路两部分,其中较为平坦的道路被称为温特沃斯泉之路,而越野部分则被称为麦肯尼-卢比肯泉水之路。

卢比肯小道概览:

汽车之家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卢比肯小道有相当一部分路段为普通道路,因此进入卢比肯小道也并不困难,温特沃斯泉与伦恩湖两处均有可以进入卢比肯小道的入口,在此之前,Gerle小溪周围同样可以进入卢比肯小道。如果你想省点力气,那么可以从路程相对较短的伦恩湖出发,那样的话你将面对的第一个挑战便是一个形如碗状的花岗岩山谷。据了解,在2005年前,从这里进入卢比肯小道还会有个被称为“看门人”的障碍,只不过由于此后卢比肯小道路线调整,这个障碍物被移开了。

汽车之家

  成功通过第一个不算难的考验,之后沿着埃利斯小溪蜿蜒向前的道路会令人心情舒畅,这里令人欣喜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这里的道路相对平缓,更是因为这里的原生态景观异常秀丽。由于人迹罕至,因此这里的地质地貌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清新的空气也在告诉人们这里是尚未被污染的“净地”。

汽车之家

  随后,你和你的越野车会遇上一个名叫Walker Hill的障碍,这里主要考验的是车辆的攀爬、跨越能力,对车辆的离地间隙、通过性以及四驱系统性能有着颇高的挑战性,当然,对车辆的驾驶者而言,这也不是块“好啃的骨头”。

汽车之家

  而当你费劲千辛万苦通过Walker Hill后,很快便会碰上下个具有挑战性的特殊路段,这个路段有个俏皮的名字:“Soup Bowl”(汤碗)。这里的地形以造型各异的怪石为主,不仅地势高低起伏,还经常会有或圆润或尖锐的岩石出现,对车辆轮胎的抓地力及底盘高度等越野性能都是个不小的挑战,走过这里的确要像端着汤碗走路一样小心翼翼。

  千万别以为通过这里就能喘口气了,堪称卢比肯小道中最困难的部分“小闸门”此时正在等待着前来挑战的人。小闸门所在的区域距离蜘蛛湖很近,由于这里经常需要开闸放水,也被当地人称为洗矿槽或“盒子”。要想绕过小闸门同样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不过无论是那一条,都是对车辆及驾驶员的极大考验。

汽车之家

  至此,卢比肯小道路线已经过半,不过后面的道路却同样并不轻松。“小水闸”之后的第一个障碍路段便是一座名为“百万美金”的山坡,这座山由复杂陡峭的岩礁路面组成,对于车辆的稳定性是个考验,不过这个障碍点也在2012年7月15日被关闭,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难度相当的山间小路。

汽车之家

  通过这里大约半英里后,这条卢比肯小道再次分为两条支线,其中一条是遍布花岗岩的石板小路,人们称之为印度小道,另一条路则需要穿越老水闸。短暂的分离后,两条路汇合成一条通往巴克岛湖的小路,这条道路仍是以花岗岩材质的石板路为主。

汽车之家

  走过这条路便是达卢比肯河大桥与卢比肯营地,整条卢比肯小道中观赏景色、停车休息的好地方。这里不仅有留给人们安营扎寨的大块草坪,甚至还有可供运送物资直升飞机停靠的停机坪。不仅如此,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越野爱好者们还会齐聚于此,在这里举办烧烤晚会或者其他的娱乐节目,宽敞的空间足以容纳成百上千人露营以及最多500台越野车同时停放。

  到达营地后说明已经完成了卢比肯小道绝大部分的行程,穿过营地再向西走是凯迪拉克山,这里地势比较平缓,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险峻,不过它的一大特点便是道路中暴露着无数的树根,并且道路非常狭窄,需要小心通过。经过这里需要攀爬一个角度相对陡峭的山坡,这个山坡的另一面是一处水流湍急的瀑布。成功爬上山坡后,越野爱好者们一般会稍事休息,之后前往塔霍湖,完成卢比肯小道的穿越。

汽车之家

  至此,常规意义上的卢比肯小道便已经走完,此后由于到达卢比肯小道的越野爱好者越来越多,许多其他更具挑战性的线路被开发出来,在此我们不做过多介绍。其实卢比肯小道的道路算不上多么险峻,没有怪石嶙峋的紧张气氛,也没有纵横泥泞的苦苦纠缠,卢比肯小道看上去并没有那样“越野”,但看似平静的卢比肯小道却并没有那么好征服。

  卢比肯小道地貌以花岗岩为主,在潮湿的环境下,花岗岩材质上会有一层薄薄的水膜,致使花岗岩表面非常光滑,湿滑的路面会消耗车辆大量的动力及扭矩,而狭窄蜿蜒的道路又迫使驾驶员不得不一次次踩下刹车,这些自然条件对车辆的公路性能、越野性能及稳定性、耐用性无疑是全方位的考验,而Jeep也曾声称他们旗下生产的牧马人是唯一能轻松穿越卢比肯小道的原厂未经过改装的车型,不仅如此,他们还自信的将一款牧马人车型命名为罗宾汉(卢比肯)。

2

美国狮子背

狮子背The Lion back---陡坡之王

基本信息:

汽车之家

  “狮子背”是一条岩石山脊的别名,坐落于拱石国家公园的入口处,位于美国西部犹他州的摩押小城东部,是无数越野车迷心中的“陡坡之王”。与卢比肯小道相比,狮子背只能算是个“小山坡儿”,同样也是我们今天盘点的线路中最短的,但是千万别小看这个“袖珍”越野圣地,它可是无数越野迷们的天堂。

狮子背概览:

汽车之家

  狮子背位于摩押小城东部1.4英里处,之所以得名狮子背,还要说它堪称奇观的地形特征。狮子背整条山脊绵延数里,山顶到山脚下的垂直距离超过200米。最令人称奇的是,这座山从山顶开始便以30°至35°的角度向下倾斜,并且在距离地面15米时角度突然扭转,以40°至45°的极限角度与地面接触。整条山脊不仅陡峭险峻,伫立在荒漠中的它还酷似一只雄狮侧卧在地面上,而那条被无数越野爱好者奉为圣地的攀爬线路便是这头狮子的“后背”。

汽车之家

  由于越野爱好者们往来非常频繁,狮子背地区还曾建起了面积颇大的越野营地,搭帐篷、聚餐,看着一个个越野悍将冲上陡坡,相信一定是个有意思的经历。不过好景不长,据了解,这片露营地与狮子背在前些年已经被某商人收购,目前不再对公众开放了,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与您分享狮子背的乐趣。

汽车之家

  从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出狮子背的攀爬线路异常陡峭,上山路线虽然在无数越野爱好者的“开发”下变得愈发清晰,但光滑的路面也会对车辆及驾驶者造成不小的麻烦。上山的路线宽度大约在8至10米左右,山脚部分右侧是墙壁,左侧是悬崖,而到了接近山顶时,道路左右便都是上百米的悬崖峭壁,最陡峭时攀爬角度甚至接近了70°。在这里越野的一个最重要法则就是谨慎,否则很有可能会掉落山下,造成严重后果。

汽车之家

  小心翼翼爬上山顶后,这趟狮子背越野之旅只能算是完成了60%,挑战者需要从山顶5点钟方向走向9点钟方向掉头返回,如此陡峭的山势在车内几乎看不到下山的路,所以下山前一般会有人下车指导车辆前进,但经验丰富的越野爱好者则往往选择凭感觉办事儿。

汽车之家

  下山看似容易,实际是对车辆制动系统、驾驶员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手动挡车型可以挂入一挡,利用发动机牵引力有效控制车速,避免自动挡车型那样需要一直踩刹车,导致刹车片热衰减或刹车失灵的状况出现。

汽车之家

  有资料表明,几年前曾有一台雪佛兰K-5 Blazer四驱越野车下坡时刹车失灵,在距离地面30英尺(约9.14米)时失控滚落地面,好在此前车辆速度与高度均不高,这次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车辆受损较为严重。此后关于这次事故的视频大量在网络上流传,人们也对狮子背又多了一份敬畏。

汽车之家

  平心而论,几乎任何一台拥有四驱系统的车都能够完成狮子背的挑战,那么这里被无数越野迷奉为圣地的意义又何在呢?其实狮子背考验的是驾驶员与车辆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以及越野挑战者的耐心与细心,这个长度仅有几百米的陡坡,经验丰富、驾驶技能优异的越野者只需3.5-5分钟便可爬到山顶,而对于初来乍到,或是不够胆大的人来说,每块石头都可以耽误你一个上午的时间,并且稍有不慎很有可能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想轻松爬上狮子的脊背?可没那么容易。

3

美国摩押小城

摩押小城(Moab)——无限制级热爱

基本信息:

  摩押(Moab)是美国犹他州格兰德县的县治。它地处盐湖城东南233英里(374公里)和丹佛西方354英里(569公里)的地方,离开70号州际公路和美国191号公路以及犹他州128号公路交界处不远。

汽车之家

  作为美国西部犹他州境内的一座城市,摩押城的经济发展算不上优秀,但这里却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以及足以吸引全世界越野爱好者的自然越野场地。围绕科罗拉多高原中部而建的摩押小城周围集中了五个国家公园,我们刚刚介绍过的狮子背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摩押小城概况:

汽车之家

  简单的说,摩押小城如今在越野爱好者心目中的无上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所处的科罗拉多高原,这个美国的唯一一个沙漠高原东起科罗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西部,包括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的绝大部分,西起内华达州南部,中间则是科罗拉多河穿流而过。

汽车之家

  经过科罗拉多河数百万年的冲刷,这片区域逐渐形成了以岩石及岩层为主的荒凉地貌,巨大的峡谷与陡峭的山脊似乎告诉人们这是片不太友好的不毛之地,也正是因此,这里同时也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壮美景观,红褐色的岩层如画卷一般在人们面前铺开,造型各异的峡谷群更能让人真切的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汽车之家

  这样的地貌条件想发展经济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摩押小城工业、农业基础几乎为零,然而凭借着独一无二的诱人美景,摩押小镇似乎也拥有了无穷的号召力,每年往来于此的游人、越野爱好者不计其数,摩押小城也早已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的圣地。

汽车之家

  摩押小城附近很大一片区域均可作为越野场地使用,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这些场地可以满足处于不同阶段越野爱好者们的需求,从两驱SUV便可轻松穿越的“观光路线”到为专业越野爱好者准备的高难度挑战项目,摩押小城就像是个越野嘉年华,即使你无法自驾到此也无妨,多达几十款SUV或硬派越野车型均可供你租用。

  摩押小城越野场地及路线众多,我们无法一一描述,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选取其中一条难易结合的线路进行介绍,仅供参考。

  摩押小城线路 
地名路线长度越野路段长度所需时间难度
Chicken Comers 87公里69公里3.5小时较难
Gemini Bridges77公里23公里2.5小时容易
Poison Spider Mesa58公里26公里4小时
Moab Rim 24公里11公里1.5小时非常难

Chicken Comers(鸡角) 

汽车之家

  这条路线的第一个越野路段直译为“鸡角”,地处科罗拉多大峡谷内,主要项目便是爬上凯恩泉背斜层,并沿科罗拉多河岸边行驶一段距离,这段越野路段的终点便是高于科罗拉多河400英尺的美国死马点国家公园附近。首个越野路段整体难度并不低,可以说一上来就给了大家一个“下马威”。

Gemini Bridges(双子座的桥梁)

汽车之家

  紧接着是一条贯穿于美国191公路与313公路之间的小道,这条路并不险要,也没有怪石“捣乱”,难度相对较低。与此同时,这条路上的自然景观却异常吸引眼球,其中最壮观的就是一处双拱形桥梁,它被称为“双子座”,不仅如此,这条小道一边还是公牛峡谷的一侧山脊。这段路走起来相对轻松,是摩押小城典型的观光路段。

Poison Spider Mesa(毒蜘蛛之路)

汽车之家

  轻松惬意的观光路段结束后,迎接越野爱好者们的将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毒蜘蛛之路是处在科罗拉多河以北、摩押山谷以西的一处越野路段,广阔的岩石地貌雄伟壮观,而纵横其中的拉萨尔山脉则使这里更具吸引力。此处越野路段一部分为疏松的砂岩路面,这种路况对轮胎抓地力及扭矩的输出是个不小的考验。

Moab Rim(摩押小道)

  战胜了颇具挑战性的毒蜘蛛,爱好者们将会迎来这条线路的终极挑战——摩押小道。这条路线需要沿着科罗拉多河南面的岩层攀爬,最终到达一条可以俯瞰摩押小镇的山脊上。不仅如此,站在这里西班牙谷、拉萨尔山脉的壮丽景观同样可以尽收眼底,这处越野路段由于有一段未经开发的荒野路段,因此对车辆及驾驶员的要求相对较高,不过成功完成挑战后看到的景色定会让人大呼过瘾。

汽车之家

  至此,这条摩押小道路线便全部完成,返回路线相对较为平坦,只是在靠近岩石圆顶时需要在一段又长又陡的沙丘上行驶,对车辆的制动系统、四驱性能以及驾驶员的驾驶技巧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是沙地,所以处在下坡状态中的驾驶员很难看清前方路况,这便会造成车辆陷入沙地或是没有选择正确的“着陆”区域,导致接近角度不足,车辆前杠受损。

  很多人都认为,越野的最高境界是征服更加险峻、更具挑战性的路线,而摩押小城嶙峋的巨石却并不这么想,在摩押,那些看上去色彩鲜艳、表面光滑的岩石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可怕,也没有想象中那样险峻,这里考验的是挑战者们的心理素质与同伴间的相互配合与信任,与那些追求极限恐怖的越野不同,摩押向人们传递的更多是对古典越野精神的崇敬。

4

Baja California/坎宁牧道

Baja California——美式重口味

基本信息:

汽车之家

  看到California的字样,也许不少朋友会认为这仍然是在美国,的确,这个地处下加利福尼亚的越野圣地离美国不远,但从法律上说,它是墨西哥的领土。California前怪异的字母“Baja”是西班牙语“下”的意思,当地人习惯将Baja发音为“巴哈”。

Baja California概况:

汽车之家

  在众多美国越野爱好者心目中,Baja就是极限沙漠越野的代名词,的确,Baja的广袤沙漠及其优异的越野条件吸引了世界范围内无数越野爱好者的关注,在他们心目中,这个地处墨西哥与美国交界处的沙漠地带就是他们心中的达喀尔,换句话说,或许Baja的魅力在某些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达喀尔对人们的吸引。

汽车之家

  美国的越野车文化起源于其久远的汽车工业及汽车运动历史,地处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的Baja也深受影响,在人们看来,这里的越野场地比其他地方的更加狂野、极限,也更具挑战性。的确,相比起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摩押小城,Baja注重的是挑战驾驶技术与越野方式的极限。

汽车之家

  这点从极具特色的越野车中便能看出端倪,在Baja,Buggy和皮卡是两种最受欢迎的车型,其中疯狂注重越野性能的Buggy赛车更是风靡。所谓Buggy便是一种后轮驱动的专用沙漠赛车,凭借其灵活的转弯变线能力可以在沙漠中自如穿行。

  也许您会问两驱车怎么成了沙漠越野赛车?Buggy告诉能够您穿越沙漠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四驱系统,灵活的后驱钢管赛车加上出色的技术同样可以征服这里。

汽车之家

  这些便是典型的Buggy沙漠赛车,它的车架完全由钢管组成,车体则采用了轻量化的玻璃纤维材质,这便充分保证了这种车型的轻量化与灵活性。除去轻量化的车身设计,Buggy还采用了后置发动机及双叉臂独立悬架。车身前轻后重不平衡的重心配比与便于沙丘滑行的底部设计都是专为Baja严酷的越野环境而生的。

  由于世界各地越野爱好者来到Baja,因此各种改装越野车也是层出不穷,从换装大马力发动机到重新定制车架、车桥、悬架等车辆主要组成部分,疯狂的Baja催生着无数疯狂的越野爱好者、越野车的诞生,Baja的越野项目也变得越来越“重口味”。

汽车之家

  与摩押小镇类似,Baja这片区域同样拥有可供攀爬或穿越的多条越野路线,无论是细软的沙丘还是坚硬的岩石,都是对车辆、车手的极大挑战。也正是因此,Baja这个名字也逐渐成为了一项知名度极高的越野赛事简称——Baja 1000越野赛。

汽车之家

  Baja 1000越野赛诞生于1967年,每年11月的第三周数以万计的越野爱好者便聚集在墨西哥Baja California,该赛事包括Baja 500、圣菲利普250等诸多级别,每个级别的比赛均由不同类型的赛车参加。第一届比赛于1967年10月31日在Baja California的Tijuana开始,终点则被设在了Baja的拉巴斯,赛程长度849英里(1366公里),当时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赛车成绩为27小时38分。

汽车之家

  此后Baja 1000赛事逐渐被人们知晓,Baja这片区域的越野文化也随之水涨船高。近些年无论是参加Baja越野车比赛,还是单纯进行越野挑战的越野车几乎无一例外的全部都是定制车型,赛会对车辆的改装限制也极其宽松,基本只局限在保证安全的范畴,随着众多性能恐怖的越野机器被打造出来,Baja也逐渐成了挑战越野路线及车辆性能极限的试炼场。

澳大利亚坎宁牧道(Canning Stock Route)

基本信息:

汽车之家

  坎宁牧道位于澳大利亚中部,横穿荒漠的路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考验耐力、也最偏远的穿越路线,它起自澳大利亚西部金伯利地区的Halls Creek,最终到达Wiluna中西部地区,全长1150英里(约185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最远的穿越越野线路。

坎宁牧道概况:

汽车之家

  提起坎宁牧道,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坎宁牧道起初并不是用来进行赛车运动的。当时的澳大利亚由于道路通行受阻,牛肉贸易长期被生活在西部的牛仔们垄断,肆意提价的行为更是屡禁不止,为了打破西部牛仔对牛肉贸易的垄断,澳大利亚政府于1906年派阿尔弗雷德·坎宁开辟一条能够纵贯澳大利亚南北的路线,经过长期调查研究,长度接近2000公里的坎宁小道于1910年诞生了。

汽车之家

  由于20世纪初期澳大利亚工业条件有限,当时修建的坎宁牧道存在着不少质量问题,到了上世纪30年代,坎宁牧道曾一度停止使用,经过几年的修复,坎宁牧道于1939年恢复通车,并一直使用至今。现在,坎宁牧道是四驱越野车的天堂,更有少数狂热的穿越爱好者徒步或骑行穿越。

汽车之家

  坎宁牧道地势不算险峻,也并非需要考验车辆多么强大的越野性能,普通的四驱车型基本都可以顺利通过,不过这里有它自己的特色。首先,长达1850公里的穿越路线需要充足的后勤支援,对越野团队的后勤保障是个严峻的挑战;其次坎宁牧道路况以荒漠为主,经常会遭遇沙暴、强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除此之外,穿越坎宁牧道的路上会路过9个使用不同语言的部落,能否在必要的时候寻得他们的帮助,就要看您的本事了。

汽车之家

  1968年,世界上第一次有人驾车完成了穿越坎宁牧道全部路线的壮举,而在1972年,几个新西兰人则更为疯狂,他们决定徒步穿越坎宁牧道。而名为Murray Rankin,John和Peter Waterfall的三人则使用自制的自行车及手推车踏上了穿越坎宁牧道的征程,尽管这次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却让穿越坎宁牧道成为了当时越野爱好者们最热衷的项目。

汽车之家

  1977年,第一个穿越坎宁牧道的商业旅游成功完成,8年后,一台沙滩摩托与一台两轮驱动的雪铁龙2CV轿车同样顺利穿越。2004年,Kate Leeming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骑自行车完成穿越的挑战者,随后在2005年,Jakub Postrzygacz再次独自骑行,历时33天成功穿越坎宁牧道,此后穿越坎宁牧道的越野爱好者更是络绎不绝,这里也逐渐成为越野爱好者们放松身心、挑战自我的越野圣地。

汽车之家

  通过简要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坎宁牧道并非是一条遍布荆棘、挑战极限的越野线路,途中也并没有多少需要强大越野性能的路段,它的更大意义在于考验越野爱好者们的相互配合意识以及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另外,由于坎宁牧道并不险要,穿越者们可以尽情欣赏途中风光,更能够接触到与众不同的澳大利亚土著文化。

5

马来西亚丁加奴州/我国N39

马来西亚丁加奴州——来自热带雨林的试炼

基本信息:

汽车之家

  这条越野线路位于马来西亚丁加奴州,自1997年开始,这条线路便在马来西亚华人黄仁安的经营下变为了一项雨林越野挑战赛,该项赛事以纯正的越野穿越赛为传统,旨在追溯汽车运动的本源,也正是因此,这项对车辆、驾驶员均有超高要求的雨林越野赛事并非像如今某些赛事一样偏重商业化,而马来西亚极端的越野环境也逐渐扬名海外,成为越野爱好者们日思夜想的圣地。

丁加奴州越野线路概况:

汽车之家

  尽管马来西亚丁加奴州的越野线路早已被无数越野爱好者所熟知,但它依然保持了自己特有的原始风貌。由于热带雨林的特殊地理风貌,沙土混合着雨水形成了这里特有的泥浆路,加之高低起伏的地势变化,因此它对车辆的通过性能要求非常高。

汽车之家

  也正是因此,对车辆通过性以及脱困性能的重度改装便成了这项赛事的入门标准,升高底盘、加装护板这样的改装只能算是小儿科,来到丁加奴州的越野车一般都会对发动机进行重新调教,加装差速锁并在车身前后装备拖车钩、固定各种用于脱困的螺栓。一般来说,这些车身上的螺栓与挂钩需要车手自己进行换装,以加强车手与赛车的默契与融合度。

汽车之家

  在全球越野车产量被SUV车型极度挤压的今天,许多越野厂商均停止了新车的研发生产,但它们对于越野赛事的投入却并没有减少,马来西亚丁加奴州雨林越野的另一大魅力便是不对车辆的使用年限做任何限制,因此在这条越野线路上我们经常能够见到一个品牌“多代同堂”竞技的场面。

汽车之家

  穿行在马来西亚茂密的热带雨林中,车手与车队会遇到许多不可预知的状况,即使再专业、经验再丰富的团队也不能保证在所有路段均万无一失。这也就造就了丁加奴州雨林越野的不确定性,在其他汽车赛事中常见的“垄断”情形更是完全不会出现,在这里,随机应变的脱困能力远比所谓的经验与金钱来的实用。

汽车之家

  由于丁加奴州地形非常复杂,泥浆路、水路、岩石路段混杂的情况让车队不得不选择兼具通过性与安全性的越野车,因此诸如Buggy这样的纯粹越野车便不适合这样的道路条件,在这里,经过重度改装的路虎发现系列、丰田兰德酷路泽、三菱帕杰罗以及Jeep牧马人才是主角。

汽车之家

  望着一眼看不到边的绿色,走在遍布砂石、泥浆与坑洼的道路上,来到马来西亚丁加奴州越野的挑战者们也许真的会改变自己对自然的看法。或许在摩押小城、卢比肯小道上这些挑战者能够体会到征服自然的乐趣,但在这里,他们更像是在大自然面前奋力求生,如果不使出全身解数,很可能会瞬间溃败在大自然脚下。

穿越塔克拉玛干——N39

基本信息:

  众所周知,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76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沙漠,也是我国第一大沙漠。我们今天所讲的这条越野线路便是沿北纬39度线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命之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N39。

N39概况:

汽车之家

  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族语中意为“被遗弃的故乡”,更被许多人称为“死亡之海”、“生命禁区”。这条横贯沙漠的N39直线长度在850-900公里左右,但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复杂的沙漠环境,往往穿越队伍需要迂回1500公里左右。

汽车之家

  谈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复杂环境,相信不少朋友都有所耳闻,它不仅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同时也是全球面积最大的流动性沙丘沙漠,这样可流动性的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之间,表面呈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等等,本来在沙漠中行进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移动沙丘无疑更给穿越增加了难度。

汽车之家

  除去复杂的地形,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同样是对挑战者的一大考验,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夏季温度可达67摄氏度,昼夜温差更是相差40度以上,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简而言之,大多数时间塔克拉玛干沙漠其实就像是一个大蒸笼。

  这样严酷的气候条件下,人走在上面就像是在蒸桑拿。一般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稳定的时期是11-12月,风沙相对较小,沙丘移动速度缓慢,并且气温较低,沙内水分不易蒸发,但冬季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又难免遭遇寒冷,且每次穿行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因此想轻松穿越沙漠可谓难上加难。

汽车之家

  近些年不少专家学者证实,其实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并非毫无生气的“死亡之地”,由于地处塔里木盆地腹地,因此塔里木盆地内流水系多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虽然由于蒸发过快等不利因素,部分水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内部断流,但沙漠中还是存在着不少可以补充水分的“绿洲”,这对穿行N39的挑战者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汽车之家

  其实谈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少朋友就已经能够想到,与其说这是一条考验越野技术、经验的线路,倒不如说这是考察团队协作能力、后勤保障团队的“耐力赛”。在这里,穿行者们并不需要完成难度多高的越野项目,也不需要争分夺秒力争第一,他们要做的只是全身而退,从无边无际的沙漠中走出来。

N39历史:

  N39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一个多世纪前的1895年,当时来自瑞典的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他的团队沿着北纬39度线行进,试图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但由于对困难的估计不足,他和他的队伍只行进了300公里便由于干渴和迷路几乎死光了所有队员和骆驼,侥幸逃生的只有两人。从那以后,N39的名字便被众多考古学家、探险家与越野爱好者所熟知。

  此后,英国考古探险家斯坦因及日本僧侣又先后在上世纪90年代初造访塔克拉玛干沙漠,只不过势单力薄的他们并未强行进行穿越,只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考察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初,塔克拉玛干沙漠再度成为中外探险者们议论的焦点,1991年中美沙漠探险队曾耗时53天沿沙漠南缘线路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但由于越野线路过分靠近沙漠边缘,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此后日本大学生探险队的尝试也以失败而告终。

  1993年10月,中英联合探险队在相对充足的后勤供给条件下历时60天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了被普遍认可的人类首次成功穿越。

汽车之家

  2004年1月23日,中日联合探险队以骑骆驼及徒步的方式沿古老的北纬39度路线由西向东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全程迂回距离超过1500公里,历时73天成功穿越,成为第一支按照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设想的北纬39度线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队伍。

汽车之家

  近些年,随着有关N39线路报道的不断增多,不少民间越野爱好者也开始自发进行有组织的驾车穿越活动。不少朋友会认为驾车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相对于徒步或是骑骆驼穿行真是好太多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松软的沙丘和一望无际的沙漠上行驶,以某种角度来说,一台车甚至不如一头骆驼。

6

加拿大育空/我国墨脱

北极冰盖上的行者——育空

基本信息:

汽车之家

  “育空”是加拿大西北部育空地区的简称,这个区域位于北极圈内,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拥有了世界罕有的独特道路形态——冰路。

育空地区概况:

  在此之前让我们先为大家解释何谓冰路,所谓冰路自然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标准道路,也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冰冻路面”,这种道路只存在于极地等极少数常年冰冻地区,是专门在冰面上开辟的通行路线。

汽车之家

  加拿大北部的育空便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此类特殊“公路”的地区之一,也是最适合越野爱好者前来旅游、探险的地方。作为专业的冰路旅行目的地,育空当地为越野爱好者们提供的条件非常完善,不仅可以在当地租用各式各样的四驱越野车,还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汽车之家

  育空地区内共有三条冰路旅行线路,分别为北克朗戴河公路(North Klondike Highway),加拿大境内最北端的Dempster公路(Dempster Highway)和麦肯兹河冰路(MacKenzie River Ice Road),其中Dempster由于最靠北面,因此温度最低、气候最恶劣,而麦肯兹河冰路则以景色最为秀丽而闻名。

汽车之家

  尽管地处北极圈附近,但育空地区也并非常年冰封,夏季育空地区的冰层厚度及坚固程度均不足以支撑开辟冰路,只有到冬季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当地运输部门便开始严密监控冰层情况,当冰面达到合适的厚度及温度时,当地路政部门会先沿路进行考察,最后用专门的车辆对冰路进行清理及加固作业,当路面通过承载测试后,这段“安全”的冰路才可以向公众开放。

汽车之家

  也就是说,如果您想来一次北极圈冰路上的越野体验,想过去“避暑”是不大可能的,您需要面对的是最为严酷的寒冬。在育空地区的官方网站上会定期发布当年和历史的冰路情况以及各个地区冰路开放时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录查看。http://www.gov.yk.ca/

汽车之家

  不仅如此,刚才我们提到的“安全”路面也仅仅是相对于普通冰面而言,即使冰路达到了规定厚度,这些本质是液体的公路同样是危机四伏,不仅光滑的冰面对车辆抓地力及驾驶技巧是个不小的挑战,冰面间随时变化的裂隙同样令行驶其上的越野爱好者们提心吊胆。

  也正是因此,为了充分保证冰路上行驶车辆的安全,当地相关部门还专门制定了详细的冰情监测及遇险处置方案,并规定冰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不得超过30公里/小时,每台车的重量也有着严格限制。一旦政府方面查出有车辆存在违反制度的行为,将会对其进行巨额罚款等严苛的惩罚措施。

  另外,当地政府同样建议到育空的越野爱好者们尽量使用四轮驱动的越野车,要知道车辆在这里行驶就像是人穿着冰刀在水冰上行走,不管怎么说,四脚着地都比两轮驱动要强多了。

汽车之家

  从严格意义上说,育空地区的冰路驾驶并不能算是纯粹的越野活动,它更大的意义在于体验在极地行走的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极限。行走在满眼白色的北极圈中,伴着车轮与冰面接触的咯咯声,前方的任何一个小变化都足以让本就紧绷的神经不敢怠慢,尽管当地政府会尽力保证您的人身安全,相信亲身体验后,育空定将是人生难忘的经历。

神秘的人间天堂——林芝-墨脱穿越线路

基本信息:

汽车之家

  墨脱位于我国西藏地区东南角,地势南低北高,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属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山川河谷地带,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墨脱“一词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过去墨脱也称“白玛岗”,有“莲花圣地”之意。今天我们与大家的分享的便是林芝-通麦-波密-嘎隆拉雪山-墨脱县城的穿越路线。

林芝-墨脱穿越线路概况

汽车之家

  在扎墨公路全线贯通前,想从林芝驾车进入墨脱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墨脱西北东三面被喜马拉雅山与岗日嘎布山阻隔,雅鲁藏布大峡谷以及帕隆藏布峡谷则从一侧将其分割。由于墨脱极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这里是我国最后一个既不通车也不通邮的地方,就在两年前,人力背夫还是这里唯一的运输方式,而生活在这里的门巴人则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汽车之家

  进入墨脱需要翻越4000米以上的雪山隘口,穿越各种害虫出没的原始森林,并且随时可能遭遇雪崩、暴雨、塌方等自然灾害,不过也正是如此险峻的环境与世间罕见的美景,吸引着无数探险者与越野爱好者不断尝试。

  在我国开始整修墨脱地区公路前,通往墨脱的古道共有四条:一由米林县派区翻多雄拉至墨脱;二由波密县大兴越金珠拉至墨脱;三由波密县翻索瓦拉至墨脱;四沿帕隆藏布、雅鲁藏布至墨脱。 不过无论哪条土路都不能满足驾车通行的需求,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条初具雏形的公路修成后,才陆续有人驾驶汽车到达了墨脱。

汽车之家

  尽管林芝到墨脱县城的直线距离并不长,但由于地理条件所限,从林芝前往墨脱需要绕行318国道,途径通麦,到达波密后转入修建并不完善的“毛路”继续向前,此后翻越嘎隆拉山、穿越热带雨林地带,最终到达墨脱。毫不夸张的说,在墨脱公路贯通前,这里是我国最难行走的穿越路线之一,由于当地气候条件恶劣,因此一年中只有秋季是可以陆陆续续直接开车从波密到墨脱县城的,如果冬季进入墨脱赶上大雪封山,那么再想出去可就得等到第二年3月份了......

汽车之家

  阻隔在墨脱面前的最大障碍便是这座嘎隆拉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迎风坡,受印度洋气候影响,这座山的气候多变,加之地质构造复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在这里,嘎隆拉山被称作“神山”,而隧道未打通前想要驾车进入墨脱就必须要翻越这座犹如绝地一般的神山。

汽车之家

  那个时候走在这条山路上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越野拉力赛,只不过它的获胜标准不是用时最短,而是是否能够全身而退。公路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峭壁,另一侧是可能随时塌方的高山巨石,脚下则是无尽的搓板路、砂石路,并且山路上有些弯角需要倒车才能顺利拐过,这也为穿越之旅又增添了一份危险。

汽车之家

  翻过嘎隆拉山后,烂泥路成了主角,周边的环境也立即从皑皑雪山变成了原始森林,此时穿越者们还不能肆意陶醉于身边的美景,因为脚下的路虽然没有雪山上那样艰险,却也随时都有陷车、打滑的危险。在这里,丰田兰德酷路泽、Jeep牧马人以及三菱帕杰罗之类的硬派越野车才是主角,整个穿越路线虽然仅有100公里左右,但仅单程耗时往往都要在12小时以上,不过尽管路上如此艰难困苦,其间的美景依然足以吸引人们接踵而至。

汽车之家

  随着2010年12月15日嘎隆拉隧道的贯成通车,林芝-墨脱的穿越路线一下子变得简单了许多,到这里感受高原之美的游客、越野爱好者也是逐渐增多。走在崎岖坑洼的道路上,贪婪欣赏着身边随处可见的美景,或是穿行在长达3310米的嘎隆拉隧道中,感叹人与大自然的博弈,墨脱的吸引力远不止景色秀美那样简单。

总结:

  局限于资料及个人经历的限制,我们这次仅为大家搜罗了世界比较知名的九大越野圣地,对这些越野圣地的认知也仅限于初级阶段,旨在与您共同分享越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也许我们无法亲身体验摩押小城的玩乐精神、Baja California的重口味、丁加奴州的雨林求生以及育空的极地穿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怀揣着对这些圣地的向往,寻找属于自己的越野天堂。(文/图 汽车之家 陈雷)

文章标签: 汽车生活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分页浏览模式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