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试驾评测 其他媒体转载 正文

悬挂也减配?劳恩斯酷派双麦弗逊揭秘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3、官方回应否认笔者猜测

  带着上述疑问,笔者拨通了现代汽车中国本部的客服电话,并经由工作人员转接至其产品部相关人士。

  记者:在劳恩斯酷派的官方手册中,我们发现在前悬架的结构上,现代使用了“双麦弗逊”的名称,请问这种悬架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与传统麦弗逊式悬架有什么差异?

  回应:双麦弗逊应该是在传统麦弗逊结构上增加了连杆,具体的技术细节我个人也不是很清楚。

  记者:我们对比了它和劳恩斯的五连杆前悬架,发现在下摆臂的结构部分二者几乎相同,那么劳恩斯酷派的双麦弗逊是否是在劳恩斯五连杆的基础上,去掉连杆后全新调教而来?

  回应:虽然我没有对比过两者的悬架,但是一款成熟的产品肯定不可能简单的去掉几根连杆便上市销售的,一定是针对它的市场定位作相应开发设计的。

  记者:那么“双麦弗逊”是针对劳恩斯酷派的定位全新设计开发的吗?

  回应:是全新设计的。

  虽然我们得到了否定的回应,但是产品部职员对产品性能的不甚了解,令我们对于这个回应的可信程度大打折扣。而至此,就追寻上述疑问的结果我们也已了然于心,对于我们这些无法参与到实车设计当中的“门外汉”而言,涉及性能调教中技术减配与否的问题,也许将是一个解不开的迷。

  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我想对于技术减配与否的探究仍在其次,实车上市后现有结构带来的性能表现应该才是购车的关键。而抛开其出身这个尚未解开的迷,并不妨碍我们对这种特殊悬架性能的了解,何况,事实上它并不“特殊”:

四、“双麦弗逊”并不特殊,与宝马1、3系前悬架如出一辙

  众所周知,在“性能轿车”领域中,宝马的后驱技术以及底盘调教功底均属上乘。而诞生自其E90平台的宝马1、3系车型,使用的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悬架组合同样为人们津津乐道,其中,宝马将麦弗逊悬架的传统A臂改进为连杆的设计,则再次体现了其在对于提升后驱车操控精度上的创新。而这个中文仍然被宝马称为“麦弗逊”结构的悬架形式,正是劳恩斯酷派“全新设计”的“双麦弗逊”。

  “双麦弗逊”实际结构与宝马1、3系“麦弗逊”一致: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而结合宝马1系的前麦弗逊悬架结构来看,无论是在转向节处的双支点设计,或是双连杆布局的几何结构上,劳恩斯酷派的“前麦弗逊”结构均与之基本相同。而这种悬架结构的特点,便是前文提及的,将传统麦弗逊的单一A字下摆臂,改为了具有两支点的双连杆设计。而宝马1、3系前悬架“Double pivot strut type”(双支点支柱形式)的英文名称,则将这一悬架特点表述的更为直接。

“改良式麦弗逊”性能不俗,劳恩斯酷派细节设计尚存差距:

汽车之家

  而双连杆、双支点的麦弗逊结构,很好的继承了传统麦弗逊悬架结构简单、节省空间的优点,更加便于前置后驱这种传动结构较为复杂车型的前桥区域布置,另外,相较粗重的A字臂,重量较轻的双连杆,对于车身发生侧倾时的控制响应要更加快捷灵敏。同时,两支点的变化也使得两连杆抑制车轮跳动的过程中互不干涉,将车轮各个定位参数的变化控制在了更小的范围内,从而提升了由此影响到的车身稳定性。

汽车之家

  另外,宝马设计师还通过增加车身下方的横向稳定杆,以及采用全铝合金悬架材质来增强悬架的整体强度,有效的解决了改良后悬架刚性稍差,横向力承受有限的结构弱点,同时,大幅减轻的前悬重量,也很好的有助于实现其50:50的前后轴荷比重,进一步提升了后驱车的操控性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宝马1系采用的麦弗逊悬架中,上连杆的异形设计匠心独运,相较于平直的连杆,其在横向作用力的化解上更为彻底,同时具有“扭转”效果的特性,使其能够更好的控制由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轮前后跳动,对于操控性的追求,也在此细节设计调教中得以体现,而这恰恰是劳恩斯酷派所欠缺的。

汽车之家

  而由此累及的劳恩斯酷派55:45的前后轴荷比,相较宝马,显然距后驱车的完美比例仍有一段距离。

总结:

  至此,“具有双支点、双连杆结构的改良麦弗逊式悬架”的解读,已然将“双麦弗逊”的面纱揭开。虽然我们未能将其“是否减配于五连杆结构”的身世追溯清楚,但是,将此结构成熟运用于后驱车型的宝马1、3系,无疑增强了我们对这款“变种悬架”在结构可靠性上的信任。但是细节设计上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底盘调教功力,仍然让我们对劳恩斯酷派的实际操控性能保留意见,而待后期我们真正驾驶体验过后,再为您作深入评测。

共3页<>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