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领航测试介绍
[汽车之家 真场景智能评测] 智驾,今年汽车圈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趁着大模型技术的东风,各品牌的军备竞赛打得如火如荼。特别是最热点的城市领航辅助(也就是通常说的城市NOA/NCA)功能,说是三天一升级,五天一更新也毫不夸张。特斯拉前面来个FSD v12,华为后面就带来了的ADS 3.0,这边小米刚推送城市NOA,那边蔚来、理想、小鹏、智己,就排着队的发布无图全国开。面对眼花缭乱的软件迭代,和层出不穷的技术名词,相信大家都期待能有个通俗易懂的方式能把他们的优缺点讲明白。
本次的汽车之家智能实测季,我们就找来了三位人气选手摸底测验,力求给大家一个直观的结果,同时告诉大家怎么从辅助能力、可信赖度、交互友好度、场景应对和安全策略这五大维度来看懂领航辅助功能的疗效。
测试完成之后,城市智驾的飞速进步,给了我们十分深刻的印象,而侥幸能保住驾照,又让我们暂时松了一口气,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您且听我慢慢道来。
城市领航辅助测试车信息 | ||||
车型 | 智驾芯片 | 激光雷达 | 智驾版本 | |
问界M7 2024款 1.5T 智驾四驱Ultra版 5座 | 未公布 | 华为 192线 | ADS Pro V2.0 (2024.24.11A9K3T2KbZ8) | |
理想L6 2024款 Max | NVIDIA DRIVE Orin X*2 (508TOPS) | HESAI AT128 (128线) | V6.0.0 (AD Max 3.0) | |
小米SU7 2024款 800km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Max版 | NVIDIA DRIVE Orin X*2 (508TOPS) | HESAI AT128 (128线) | HyperOS 1.2.3 |
三位参赛选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久前焕新的问界M7 Ultra 、和他棋逢对手的理想L6 Max,以及努力站稳第一梯队的小米SU7 Max,三位大红人都是高算力带激光雷达的最强版本,并且OTA到了测试时已推送的最新系统。
从硬件搭配上来看,三车也算得上是心有灵犀。都选择全车11个摄像头加1个车顶激光雷达的布置方案,并且前向摄像头均为双目800万像素。其中小米和理想的智驾芯片(2颗Drive Orin X,共508 TOPS 算力)和激光雷达(禾赛科技 AT128)还是同款。问界的硬件详细参数虽然并未公开,不过据传与另外两车也在同一水准。
算力和硬件方面旗鼓相当,软件层面三家的思路也基本一致,问界和理想都已经切换到了不依赖高精地图导航的无图版本,并且喊出了全国都能开的口号,而小米在测试时还在使用参考部分高精地图信息的“轻图”方案(不过根据我们获得的信息,小米的无图城市智驾也已经开始了内测招募)。
这次测试的地点选择在了北京的亦庄经开区,路线全长35.4公里,由曲里拐弯的十六个途经点串联起环岛、掉头、施工、人车博弈等各种复杂场景。我们分别在夜间、平峰、晚高峰进行了三组测试,以对智驾系统的能力进行充分检验。
另外,为了更清晰的对比三车的表现,我们还邀请了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北京车网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他们管理着在此区域开展试验的自动驾驶车辆,有着先进的车端、路端监测设备,能够对测试全程车辆的动态、数据及表现进行云端捕捉记录,帮我们全方位还原三车在各场景下的状态。
三辆车的智驾选项各有不同,公平起见,我们统一选择自动化程度最高、最有效率的设置方式。其中小米和理想都开启了自主变道,问界则是打开了变道无需确认、敏捷变道以及通行效率优先,并且选择了默认的专注使用NCA选项(即ACC自适应巡航辅助为关闭的状态)。
同时为了排除路径的干扰,三车的导航路线和途经点选择也完全一致。不过这个环节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小状况,小米和理想都可以记忆带途经点的路线,而问界只能保存导航目的地,无法保留带途经点的历史路线,带来一些不便,希望以后可以升级一下。
整个测试过程状况百出,第一天的夜间测试遇到了降雨,给几辆车提前开启了Hard模式,三辆车的智驾在摸索路线中也遇到了不少急刹、压线的情况。
第二天的晚高峰车流混杂,挂车、三轮车又来轮番教育智驾系统怎么融入社会。不过在热闹和刺激之外,让我们用专业的视角来分析一下他们的差异。
覆盖率和接管情况
● 功能覆盖,问界仍占优势,理想不遑多让
对于城市领航智驾而言,最影响体验的指标无疑是覆盖度,也就是智驾功能的可以开启的里程占比,它的高低直接决定领航“能不能用”。
城市领航辅助可用里程占比 | |||
测试时段/车型 | 小米SU7 | 问界M7 | 理想L6 |
雨夜 | 78.2% | 99.2% | 97.5% |
平峰 | 85.9% | 98.9% | 98.9% |
晚高峰 | 85.9% | 99.2% | 99.2% |
这一项上,理想对问界紧追不舍,都在99%左右,距离100%只有一步之遥了。这两款车的智驾都用上了无高精地图方案,脑子灵活不挑路,领航基本全程都能开,即便在一些复杂路段短暂请求接管,当危险解除以后,领航马上就能恢复。从实测表现来看,全国都能开的宣传语,应该没什么水分。
而小米SU7由于暂时还在使用轻图方案,依旧需要一部分高精地图数据做参考。这就导致它的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在我们测试的时间点,小米的城市领航辅助只有包含北京在内的十座城市可用。测试中,它的开启里程也只有80%左右,断点比较多,有些影响使用体验。
有段特殊的路不在智驾覆盖范围内,让气氛有些尴尬:在路过小米工厂门口时,我们本期待着SU7来个衣锦还乡,然而NOA启动的提示音始终没能响起。
有意思的是,亦庄天街南侧的这段路,第一天晚上还无法开启领航,第二天白天我们再次路过时就可以了,帮助小米把开启里程提升了7.7个百分点。如此快速的反应,我们猜测要么是小米在夜间环境的发挥不好,要么就是它具备路线学习的能力,在第一遍经过之后快速分析,连夜消化了知识点。
接管频率也是关乎智驾体验的重要因素,接管越少,智驾体验就越流畅。这一项上,问界一马当先,三轮测试,平均接管为3.7次。理想要明显更多一些,平均接管达到6.7次,而小米的平均值达到10次,相对来说是最频繁的。细分接管类型会发现,三辆车都是因为领航功能断点导致的接管最多,并且都遇到了危险操作导致的驾驶员主动接管,小米和理想额外还有效率接管和违规接管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场景一个一个分析。
场景应对
● 场景应对三车各有亮点,但距离“0”接管的理想状态还有较大差距
先来还原一下让几辆车叫苦不迭的断点场景。
城市领航辅助接管次数 | |||
测试时段/车型 | 小米SU7 | 问界M7 | 理想L6 |
雨夜 | 9次 (7断点,1危险,1违法) | 4次 (3断点,1危险) | 8次 (7断点,1危险) |
平峰 | 11次 (9断点,1违法,1效率) | 4次 (4断点) | 5次 (4断点,1违法) |
晚高峰 | 10次 (9断点,1效率) | 3次 (3断点) | 7次 (3断点,4危险) |
平均接管次数 | 10次 | 3.7次 | 6.7次 |
备注:接管包含断点(降级或退出)接管、危险接管、违法接管、效率接管四类。 |
第一个是车多弯急的环岛,这类人开都得特别小心的路况,智驾处理不了也情有可原。在进入环岛前,问界选择了提前降级,毕竟大丈夫要能伸能屈,平安最重要。
理想同样申请接管,但在降级到LCC之后心有不甘,还会努力尝试通过,不过仅凭车道居中过弯,在路线处理上并不理想,最后仍需驾驶员接管。
小米前两次路过都选择提前降级,第三次硬撑到了最后,还是在到达环岛出口前退出了,功败垂成,不过这个放弃挑战的时机对驾驶员不太友好。
综合来看,三辆车不管降级与否,整个过环岛的过程都很磕磕绊绊,在各品牌把环岛场景做专门优化之前,选择自己驾驶可能是更好的方式。
另一个断点集中出现的场景是掉头,测试路线上共有两个掉头点,第一个掉头点在路口虚线位置,左边有绿化带,对车来说视野受限,还要注意对向来车,不太简单。
这一关只有相对老练的问界成功拿下一分,整个掉头的过程也很自信,而小米和理想都提前举手弃权,选择把这种场景交给驾驶员处理。
第二个掉头点在路中央黄虚线位置,得同时跟两个方向的来车博弈,情况也很复杂。在这,三家的智驾都选择明哲保身,要求手动接管。
最后的施工路口,也是日常开车常见的场景。四周的施工围挡把十字路口堵得严严实实,不仅画线模糊,大车多,还有红绿灯被遮挡和行车路线混乱的状况。可以说人自己来开不免左顾右盼,让车自动开更加是心惊胆战。
这个考点,按“图”索骥的小米直接弃考,问界也是三次尝试未果后,及时的知难而退。反倒是理想来了一把富贵险中求,第一遍弯弯扭扭的艰险通过之后,后两遍越来越轻车熟路,顺利的通过了这个路口。
安全表现
● 智驾安全意识强,常见风险能应对,但千万别赌他不会“走神儿”
覆盖率关乎能不能用,而安全与否决定了让人敢不敢用。坏消息是,三辆车都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小米在夜间直行路口遇到左转车时,出现了一次目中无车的往前冲,如果不是驾驶员火线接管,一场事故恐怕在所难免。
问界也有一次走错路,几乎冲进了桩桶围起的施工区域,给了测试员一点小小的震撼。
至于理想,显然还不够懂交通中的人情事故,遇到掉头车时强势前压,超车时即使空间不足也要硬上,让测试员不得不出手纠正。
三辆车时而出现像开碰碰车一样的松弛感,让我们对智驾不敢掉以轻心。所以这里我们得再提醒大家一句,智驾只是辅助,及时响应车机提醒,复杂环境多留个心眼儿,千万别大意。
当然从整体上看,险情只占极少数,绝大多数的紧急场景,比如这种经典的大车切入,三辆车都会及时进行减速避让,以保证人跟车都安然无恙。
在无保护的路口,智驾也会客客气气的礼让行人和两轮车。甚至遇到更复杂的突发情况,智驾还会做出一些让我们惊叹的神操作。小米在变道时遇到后方快速来车,丝滑地进行了闪避然后继续变道,问界在路上遇到翻越栅栏行人也进行了提前的预判躲闪。而理想对车道里的树枝和入侵车辆灵活绕行,表现同样相当的老司机。
可信赖度和驾驶效率
● 驾驶风格拟人有好处也有麻烦,可信赖度有待提升。
说完“能用”和“敢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好不好用。一个好用的智驾,做到遵纪守法应该不算太高的要求?很遗憾,只从测试的三辆车看,这个期待有点超标了。三辆车智驾风格的拟人之处,不仅在于我们前面提到的有预判能力,同时也体现在对道路规则的“灵活理解”上。
因为对交通场景的理解不充分,小米出现过多次不必要的压黄线行为。
问界由于对路口的预判不足,在黄灯最后一秒越过停止线,差点误闯了红灯。
而理想变道不及时,出现过在左转车道直行的状况。总之,领航辅助是拿捏住了扣驾驶证的分数,与行驶证无关这一点,让我们的测试员时不时的捏一把汗。综合来看,智驾的可信赖度仍不够高,在技术成熟以前,请大家珍爱驾照,谨慎领航,形势不对,尽早接管。
● 驾驶效率因车而异,问界速度已经可以与人开媲美
关于城市领航智驾,我们听到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开得太慢耽误事儿,不如人自己开。不过从我们的测试结果来看,这个特点并不那么绝对,而是因车而异。?
城市领航辅助驾驶测试用时 | |
车型 | 测试用时 |
问界M7 | 78 min |
理想L6 | 85 min |
小米SU7 | 90 min |
*雨夜测试时段用时 |
这三趟测试,效率最高的问界,实际用时和导航预估已经相差无几,速度比小米和理想明显快上一截。原因就在于问界的决策更果断,比如在直行路口,M7能利用好转瞬即逝的机会,切换到效率更高的车道,从而节省时间。
小米在不同路况下反差明显,堵车时SU7的反应谨小慎微,只要行车路线上有其他车辆就会保持等待,即使绿灯也不通行。但遇到路上没车时的SU7就相当的放飞自我了,会尽量按限速上限行驶。
它用时最长其实是被两个Bug卡住了。一是左右不分,NOA在遇到领航断点位置会优先把车并入最左侧车道,不巧我们几个断点都在右转和直行的路口,驾驶员只能从左转车道兜个圈子回到正路。
二是误认桩桶,我们在左转路口发现小米在绿灯之后也不通行,但同时NOA也并未退出,驾驶员踩油门确认,车依旧不移动。最终发现它把路中央的安全岛当作了桩桶障碍物,认为是被挡住了行驶路线。不过以上两个Bug都是在我们测试的1.2.3版本下发生的,在后续的推送中,它们应该已经被逐渐修复。
至于理想为什么没有问界快,可以看这个智驾的理想和人开的理想的路口起步对比,两车同时起步,NOA的加速显然过于柔和,所以每个路口都会被车流甩开。
另外在限速70km/h的路段,L6也只开到50km/h,为此也耽误了一些时间。
交互体验
● 语音反馈贴心,智驾交互到位。
智驾感受好不好,还有经常被忽略的一点,就是人与车之间的灵魂沟通到不到位,车提供的信息越精准,驾驶者的信心也就能越强。这一点上,三辆车都做的可圈可点。
比如在目标物识别上,小米对特殊车辆也做了标记,可以区分出救护车。
在遇到复杂情况时,问界会用语音和文字提示具体的操作,帮助驾驶员更快的理清状况。
另外理想提供了智驾灯的选项,开启NOA时可以点亮,让其他交通参与者可以更好的决策。
● 测试总结
做完这次测试,我们最深的体会就是,城市NOA真的不是“噱头”了,虽然还有种种不完美,但是它正越来越接近成为一个实用的功能。
那这一次谁算领先,谁是落后的呢?问界很强,理想很努力,小米进步也很快。就在我们测试结束后制作内容的这几天,小米就升级到了1.3.0版本,理想的6.1.0也进行了OTA推送。以现在智驾功能升级的速度,一两个月的版本更新,就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结论,只凭一次结果说谁好谁差,有点像打时间差的田忌赛马,话题很足,意义却有限。
对于正在选车买车的朋友,参考我们前面提到评价智驾的五大维度,实地去体验一下领航辅助功能,或许能更好的帮助到你。汽车之家实测季将会持续带来智驾领域的最新内容,后续我们还会有高速领航篇的内容,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下期再见。(编译 汽车之家 李建萌 摄 汽车之家摄影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