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个厂商对于电动车的态度
『雷克萨斯LF-30』
『马自达MX-30』
日本的汽车厂商对于向市场投放纯电动产品似乎一直都保持着较为保守的态度,从本次车展上我们能非常明显的看到,尽管各大厂商对于“Open Future”都有着相近的理解,但就推出电动车产品的积极程度还是存在差异。在这其中,例如雷克萨斯和马自达等品牌在本次车展上对于电动车市场的反应算是较为积极的,雷克萨斯在本届车展上发布了LF-30概念车,新车的“L”代表雷克萨斯,“F”代表了未来(future),而“30”则代表品牌成立30周年,新车的推出彰显了雷克萨斯的电气化愿景,同时雷克萨斯也将在广州车展带来一款全新的电动量产车。与此同时,马自达也在本届车展上发布了马自达MX-30,新车是一款采用纯电动力的SUV车型。但首发车型是一台左舵欧洲版本,也就是说即便在日本本土进行全球首发的这台马自达,它的主要市场根本日本本土,而是面向欧洲市场,甚至这款车型将在2020年率先在欧洲上市。结合上面说到的在欧洲车展首发的本田e,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这些日本本土厂商在电动化方面的进程,而这些电动化产品似乎并不是为了日本市场而生。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在全球市场开始转向电动化的同时,日本本土可能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铃木HANARE概念车』
『大发ICO ICO』
除此之外,由于更加脱离于现实,因此车展上多数的概念车同样采用纯电的驱动方式。但并不要认为概念车就是“雨我无瓜”了,通过本次车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部分品牌将电动化与自动化的概念融入了“高效出行的移动座舱”这一载具形式,例如铃木HANARE概念车、大发ICO ICO概念车以及丰田e-4me、Ultra-compact BEV business Concept概念车等。电动车+自动驾驶座舱的结合,或许就是日系品牌对于未来出行方式的理解。
『三菱MI-TECH』
而与此同时,有些品牌对于电动化却依旧保持了相对保守的态度。例如本次车展上的本田,它们本次车展最重点的车型当然是全新一代飞度,但除此之外展台上摆放的唯一电动汽车只有今年已经在海外首发的本田e车型,本田在发布会上也表示未来将主要推动的是名为e:HEV的混合动力系统。与本田较为相似的还有三菱,本次三菱发布了MI-TECH概念车,该车采用燃气轮机为电池提供电力,并由四个车轮的电机提供动力。这样的设计使得四个车轮可以独立运转,为这辆SUV车型提供更好的越野性能,但增程式混动动力总成的使用使得三菱在本次车展上并没有纯电车型。
● 日系性能车的生存现状
『斯巴鲁WRX(参数|询价) STI EJ2O Final Edition』
说完了天马行空的概念车,我们继续说说车迷们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日系性能车。众所周知,在上世纪9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系性能车如今已走向了没落,除了少数还在延续的品牌和车型外,曾经那些经典的JDM性能车如今已沦为情怀。那么在本次车展上,我们还能看到哪些品牌的性能车型呢?我认为这其中最有情怀的,还要当属斯巴鲁WRX STI EJ20 Final Edition。作为最后一批搭载代号为EJ20的2.0T水平对置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新车将限量555台发售。同时本次车展斯巴鲁也没有带来新的概念车型,除了重点展示的LEVORG原型车和早已亮相多次的VIZIV Adrenaline概念车外,其余均是量产车型,这也使得斯巴鲁展台上去十分“怀旧”了。
『日产GT-R 50周年纪念版』
而其他品牌方面,日产本次车展展出了2019款GT-R Nismo、GT-R 50周年纪念版和370Z 50周年纪念版车型,但这三款车均是在4月的2019纽约车展上首发,而这次仅为它们在本土的正式亮相。自1969年代号KPGC10的第一代日产Skyline GT-R推出以来,到目前的第六代车型已经过去50个年头,但十分有趣的是本代GT-R于2007年首次推出,至今已有12年历史,在整个车系历史中占到了接近1/4,而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370Z上,这夸张的更新换代周期似乎也同样见证了JDM性能车的衰落。
『本田NSX』
除此之外,本田展台的性能车仅有NSX一款;铃木为全新速翼特;大发展出了Copen GR Sport;三菱、马自达和雷克萨斯均没有新的或近期推出性能车。由此可见,日系性能车的没落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各日本品牌中性能车大多已经没有了延续。其原因一方面可以归结为日本本土汽车市场本身的没落,同时在曾经被人们所追崇的性能车文化也随着汽车这一产物角色的改变而逐渐消散,这不免令人感到唏嘘。
● 来看车展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在展馆现场,我们也看到了以虚拟人物形象为主题的车展海报,本届东京车展的宣传大使是日本著名的虚拟偶像Kizuna AI(昵称:爱酱)。官方之所以用虚拟人物作为“吉祥物”,想必也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来看展,但现场的实际情况却依旧是年长者居多。当然也许是由于公众第一天是周五的原因,到场参观的人虽然不少,但多数是看上去有一些年龄的,有不少看上去像是40-50岁区间。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认为,老龄化严重的日本社会有着较大比例年长者人群,同时目前的年轻人对于车辆也没有太多兴趣,高昂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也进一步使得他们对汽车望而却步。
为了验证上述的推论,我在日本期间收集部分本地人群对于汽车的看法。尽管样本数量只有几人,但这几位年龄在25岁左右的年轻人几乎一致的表示并不会考虑买车。尽管购买新车并不算很贵,但为了购车需要的税费、车位费用、后期使用费用等均是需要考虑的内容,加之它们本身对于车辆的需求不大,在东京工作去任何地方都有公共交通可以乘坐,因此买车就成为了一件十分不必要的事。此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在日华人也表示,尽管自己因为偏爱日系文化而在日本购买了一辆二手JDM性能车,但如果需要去东京城区办事也不会很愿意开车。这样看来,对汽车本身的兴趣、用车成本等都成为了日本年轻人是否关注汽车的消极条件,这也就导致了近些年日本汽车市场以及汽车文化的逐渐衰落。
全文总结:
作为由“世界汽车工业国际协会”认定及国际社会普遍所公认的五大车展之一,东京车展向我们展示了汽车界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使得我们对汽车有了更加丰富的认知。尽管本届东京车展在阵容上并不能算得上强大,但也确实很好地诠释了“Open Future”这一主旨,即各大厂商对于未来的思考和理解。在本次车展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等是各大厂商较为推崇的概念——诸如日产、三菱等品牌将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系统更多的运用到了量产车型上,而铃木、大发等则展示了更加先进的自动座舱类概念车。本次车展看点最多的还当属丰田,从单人智能座舱到多人出行的概念MPV、从自动化货运载具到智能公共交通,甚至是e-RACER这样的虚拟概念赛车,都让我们看到了丰田对于未来智能化和电动化的理念。
但话说回来,由于日本市场的特殊性,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日本市场和全球车市之间的隔阂,这也导致了本次车展参展商数量的问题。同时,目前日本本国的年轻人对汽车的关注也在逐渐减弱,一方面在于他们本身对于汽车没有特别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对于汽车缺乏实际需求,这导致了日本汽车市场和汽车文化的逐步衰落。综合看来,本届东京车展所发布的概念、理念等确实向我们揭示了更加智能的未来。因此,日本汽车制造商向世界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概念,但对于它们的本国市场来说,消费者对于汽车逐渐冷漠的态度又会导致怎样的未来呢?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做回答。好了,本期《车展观察》到这里就结束了,关于东京车展和日本汽车您有什么观点要表达呢?欢迎各位网友在评论区积极讨论,我们下期再见。(文/汽车之家 马艾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