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地区消费群体的购车/用车理念
☆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及以下占比最高
同样是在变身销售的那几天,我发现了一个现象,不少购车的家庭都选择了金融贷款这一政策。通过闲聊得知,其不仅仅是因为选择金融政策能够得到丰富的礼品和优惠,更多的是因为年收入较低,并不能凑出全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儿刚刚结婚的年轻夫妇,女生在家待业,男生职业是企业司机,因为公司不景气,再加上个人原因,让其这几年的年收入仅仅维持在二至三万元左右。其为了提升家庭生活品质,准备兼职网约车,才考虑贷款买台新车去网约车平台注册。
从大数据来看,西南地区消费群体家庭年收入10万及以下在整体数据中最高,占比为57.46%,而其余的11-20万、21-30万、31-40万、41-50万以及50万以上分别占比为36.42%、4.55%、0.63%、0.78%以及0.16%。此外,全国消费群体家庭年收入有所变化,其分别占比为52.69%、38.58%、5.93%、1.14%、1.16%、0.50%。
之所以西南地区10万元及以下指数高于全国,该现象主要因为存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或增长乏力的地区,如昭通市、雅安市、巴中市、甘孜自治州等。相比之下,全国地区涵盖太多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如上海、北京等。总的来说,看似枯燥的数据显示,却能反馈出该市场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由于10万元及以下的家庭占比更多,结合西南地区部分省市多样化路况等地理环境因素,导致消费者更加看重车辆的实用性以及性价比。
☆油耗/能耗、质量、安全性成为购车主要考虑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发现准备购买10-15万SUV车型的消费群体更偏向于年轻人,但通过沟通得知,其基本以家庭因素为主导,在选择车型的时候主要考虑油耗、质量、安全性以及价格。而本该能够彰显年轻人张扬个性的外观、动力等方面并不是他们的主要考虑因素。
从数据上我们也能看到,西南地区消费群体购车考虑因素以油耗/能耗、质量、安全性占比最高,分别为59.03%、53.69%、51.18%,而配置、空间、外观、动力性、售后以及舒适性占比也基本在20%-30%左右。
该消费群体对于续航里程、品牌、国别、售前服务、充电便利性并不是很关注,占比仅为个位数。占比低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10-15万元的SUV基本是各家品牌都在争夺的重要市场,例如一些热销车型的售前服务有可能不会太热情,但由于市场行情所致,钟情于这款车型的消费者大多数也都选择对此“视而不见”。
很有意思的是,当我们看到全国消费群体购车考虑占比时发现,似乎准备购买10-15万元左右SUV的消费群体基本站在了一个战壕里,对于购车关注点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即便有顺序变化,也大多是因为小数点后数值的微小波动而发生的改变。
☆上下班通勤、短途郊游、长途自驾成为主要购车用途
此前在店里与捷途销售闲聊得知,在云南昆明有很多年轻人不满当地的薪资水平选择去其他城市务工,凭借努力赚取到一年的工资之后,赶上春节来临之前给自己添置一台新车,这样既能够把年货拉回家,又能在亲朋面前涨涨面子。
在消费群体购车主要用途方面,西南地区消费群体主要以上下班通勤、短途郊游、长途自驾以及接送老人或孩子为主要用车场景,分别占比为56.20%、44.11%、36.89%以及30.61%。这也十分符合我们上述所说的这个价格维度的消费群体,基本是家庭的中流砥柱,需要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同时要保证工作的稳定。因此对购物休闲、展现个性和品味等方面的需求较弱,占比也要相对低一些。
说完西南地区再看下全国各省市综合数据,该数据与上述购车关注点类似,由于价格区间以及消费群体的固定,因此在数据层面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 看完西南地区以及全国各省市消费群体的声音之后,您再听听编辑的声音
此次我们通过调查和大数据梳理看到,西南地区打算购买10-15万元SUV车型的消费群体和全国打算购买这类车型的消费群体还是非常像的。油耗、质量、安全性、性价比是想要涉及这个领域的厂家所应关注的关键要素。
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范围的扩大,西南地区也体现出来一些特殊性,比如全国消费群体与西南地区消费群体在收入、拥车、年龄占比等方面就存在一些不同。
通过对10-15万SUV消费群体多维度的数据占比来看,一款车能否取得市场上的成功,并不在于 “大而全”,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消费者主要诉求,逐一击破。在我们上述的分析过程中,能够清晰的看出,消费者对于这个价位的SUV主要需求基本围绕在上下班通勤、远途近途郊游,但对于“面子需求”就弱很多。正所谓“各谋其政,各有其用”,10-15万元的SUV如果想要拿下消费者,尽其所能在“出行”需求方面做到最好,就是完成市场使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最后,新闻组全新系列选题——《潜店行动》的第一期算是正式完结了。希望这四篇文章能够以一个全新视角让您看到汽车圈里那些“买家”不清楚的事。同时,也希望我们挖掘出的经销商猫腻,能够给您提个醒,在未来购车、用车的时候巧妙避开。未来,我们将“潜”往更多品牌经销商,挖掘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新鲜事。(数据来源:汽车之家行业大数据组;文/汽车之家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