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与内饰设计
前面我们介绍了比较多的ID.3诞生背景信息,相信大家能够感受到这款车对于大众的特殊意义。或许您已经对它产生兴趣,接下来编辑将带着大家从外观造型到内饰设计以及性能配置,详细的去了解一下这款车。
大灯的设计比较犀利,周围一圈黑色烟熏造型让前脸看起来比较酷炫。虽然这台车的定位并不算多高,但能够明显感觉到大众对于它所倾注的“小心思”还是不少的,就比如当车主解锁车辆时,这台车可以展现出比较有仪式感的迎宾灯效果。
车身侧面的线条较为简约干练,A柱的三角窗面积很大,大众有意强化了前排乘客的视野感受。值得一提的是,汽车之家德国特约编辑Juergen Zoellter曾经在这款车发布之前就抢先试驾了原型车,具体的试驾内容请点击链接(传送门:从引领到跟随 全球抢先试驾大众ID.3)查看。在它试驾的过程中,发现该车A柱三角窗的位置在行驶时会有比较明显的噪音,不知道在量产版车型上该问题是否得到了改进,汽车之家也将在拿到实车后做进一步测试。
总的来说,ID.3的外观与以往大众家族化的设计语言发生了明显变化,整体趋于更年轻时尚的造型,不过这不影响我们能够在马路上轻松认出这是一辆大众汽车,因为它的整体外形与高尔夫还是保持了比较高的相似度。
或许会有人担心这样的仪表设计会不会影响驾驶员获取信息,从官方发布的行驶界面图片来看,它主要通过三个模块分别显示车辆辅助驾驶状态、行驶信息以及导航信息,非常简洁直观。只是由于体积小,它无法给您传统的指针仪表造型,但我们真的需要吗?
这项配置相比传统的抬头显示能够在前风挡上投射出更大尺寸的画面,因此它不仅能够显示实时车速、道路限速,还能根据导航信息通过AR方式显示行进路线指引。
另外值得一提的设计是在仪表台与前风挡玻璃的交汇位置,大众还为ID.3设计了一条贯穿式的灯带,它就像蔚来中控台中间位置的Nomy机器人一样,是乘客与车辆人机交互的窗口,当驾驶员呼喊口令激活语音助手时,这里会闪烁;当导航显示车辆该转弯时,这条光带也会动态提示你方向。
ID.3的全景天窗尺寸很大,能够带来非常不错的视野。或许您从图片中看出它没有遮阳帘设计,不过不要担心,天窗玻璃有防辐射涂层设计,可以阻隔阳光的热量。不过这项配置在国外为选装,不知道进入国内后会不会成为标配。
总的来说,ID.3的内饰设计展现出了明显的年轻化取向,从实际表现上来看也的确做的不错,而AR HUD、全景天窗以及作为选配的Beats音响等配置则增强了该车的使用体验。我们还发现这款车并未强调豪华感的营造,这也预示着该内饰设计有着较强的成本控制,如果能够最终体现在价格上面,相信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是件好事。
◆动力与质保
大众ID.3信息汇总 | |||
版本 | 电池容量(kWh) | WLTP续航里程(km) | 峰值充电功率 (交流/直流) |
基础版(非官方命名) | 45 | 330 | 7.2kW/50kW |
1ST版 | 58 | 420 | 11kW/100kW |
长续航版(非官方命名) | 77 | 550 | 11kW/125kW |
在充电方面,首批使用58kWh电池容量的ID.3 1ST可以使用11kW交流充电桩,直流快充的最大功率可以支持到100kW,而77kWh容量版本的车型能够实现11kW交流充电的同时,还拥有125kW的直流快充能力;基础版的45kWh容量版本只能实现7.2kW的交流充电功率,其直流快充的最大功率为50kW,不过可以选装100kW的直流充电机。
◆总结:前路危机四伏
大众现任CEO赫伯特·迪斯在业内有一个绰号,叫“成本杀手”,就是他善于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从而尽可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作为一款定位并不高的紧凑型车,ID.3想要成功无疑需要非常良好的成本控制。根据迪斯的说法,这款车的成本将比e-Golf降低近四成,这或许意味着它的定价将会十分亲民。
不过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国内的智能电动车造车新势力们,都不会眼瞅着传统车企转型成功。它们会以灵活的产品策略、价格战以及更高的产品附加值来与转型中的传统车企激烈战斗,就像手机行业的小米、魅族、OPPO等。因此即便大众解决了软件问题,如期将ID.3上市,该车的很多配置可能也很难匹及同级别国产车型。大众汽车现在只是握住了进入智能电动车领域的门钥匙,但未来依然前途未卜。究竟手机行业变革的历史会不会在汽车行业再次上演,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图/文 汽车之家 胡永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