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5:欧阳院士炮轰五边形 广汽高管反击竖中指
杀伤力:★★★
过瘾程度:存疑
被打脸指数:★★★★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能充满电,还很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术来讲,他一定是骗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期间的发言语惊四座。很显然,在他看来,动力电池是不存在“五边形”全能的,续航里程长、充电快就不可能便宜。
当时不少人都认为欧阳明高的发言是在针对广汽新能源,毕竟就在论坛开幕前一天,该企业才刚刚发布了广汽埃安全新动力电池科技的宣传海报,其中明确写明了“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8分钟可充满80%”以及“NEDC续航1000公里”等信息点。
然而在欧阳明高发言的时候,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就在台下坐着。转天,终于轮到他登台发言了,于是就有了下面一段火遍全网的回应。
“欧阳明高院士怎么说?又要1000公里(续航里程),又要快充,还要便宜是不可能的,大家忘了那个‘还要便宜’。我跟大家讲,今年的1000公里是肯定要出来的。”
单看这段文字,根本看不出什么问题,但要命就要命在手势。当说到“又要1000公里”“又要快充”“还要便宜是不可能的”三句话时,古惠南分别比划了1、2、3的手势。当大家以为他下一句话要比出4的时候,他却把大拇指和食指收了回去,留下一个孤零零的中指,微微颤抖地对着前方摄像头。
这张截图一下就火了,被全网疯传。事后,广汽埃安内部人士曾对媒体澄清,说古惠南只是在陈述事实,并没有表达出任何不满。古惠南当初进行了四点分论述,大家只把他第四点的手势进行截图报道,这是在歪曲事实。
这可以理解,毕竟古惠南后面的发言已经说明了,不要把运营推广的难题归结于技术不行。而且续航里程达到1008公里的AION LX Plus确实在2022年1月份上市了;毕竟古惠南的手势是从大拇指开始比的,第一、第二、第三都好完成,但一般人确实很难在完全弯曲小拇指的时候,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比出“4”的手势。
只可惜,第四点偏偏是个被国际上赋予了太多负面意义的中指。这让吃瓜群众们至今都搞不明白,当时的古惠南究竟是为了泄愤,还是纯粹的巧合。
这一炮,有点迷。
TOP 4:马斯克鄙视囤芯 特斯拉自力更生
杀伤力:★★★★★
过瘾程度:★★★
被打脸指数:☆
2021年,芯片短缺现象在全球集中爆发,曾有某车企为汽车之家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8月9日,因疫情导致的汽车产量损失已达585.3万辆,其中中国为112.2万辆。
重压之下,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利益,各大供应商、车企开启了一轮芯片抢购潮。其中最著名的梗就是东风集团董事长竺延风口中的“上海堵徐”:现在几乎所有车企的老总都蹲在上海(博世中国总部)要芯片,博世的老徐(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都要跳楼了。区别就是,有人在后边推他跳,有人是在下面接着他。
当然,这种现象不光中国有,海外肯定也少不了,只不过海外没有徐大全,也没有竺延风,大佬们究竟堵的是谁,外界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是看不惯的,尤其是汽车界中的清流——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他毫不客气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些公司超额订购微控制器,就好比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美国消费者囤积大量卫生纸一样。
当然,对于马斯克的炮轰,人们几乎已经免疫了,因为这位“钢铁侠”的开炮频率实在是太频繁了。翻开推特,你能找到马斯克的无数开炮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新冠病毒恐慌蠢透了” “解放美国,就现在”“今天特斯拉将违抗阿拉米达县禁令恢复生产,我会和所有人一起在现场,如果有人被逮捕,那个人只会是我”“新冠病毒就是一种感冒”等等。
对于这次“抢芯犹如抢厕纸论”,大家显然也没太在意,毕竟缺芯是个全球性的大事,难道你特斯拉不抢芯片还能保持产能?
答案来了,真能。在Q2季度特斯拉财报会上表示,该企业表示为避免缺芯造成的大面积停产,特斯拉正在使用“替代芯片”,这种方法已经让特斯拉在第二季度中持续保持了高水平交付。2021年全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注册销量650.14万辆,特斯拉交付量为93.57万辆,以碾压性的姿态夺得销量冠军。
这一炮,让人无可奈何。
TOP 3:曹德旺跨界开炮 新能源泡沫将破?
杀伤力:★★★★
过瘾程度:★★★★
被打脸指数:☆
低眉行事,怒目经商,这是外界对于曹德旺经商生涯的看法。拥有巨额财富的他,不断地捐款建中学、设助学金、资助灾区,还于去年宣布出资百亿办福耀科技大学。由此,曹德旺的声望不断走高。
而曹德旺此人,似乎也从不怕得罪人。在恒大集团水深火热之时,曹德旺站出来公开批判,称许家印总共39亿的自身资本,居然贷款可以做到两万亿,企业的发展要有自己的底线, “不要贪,要一步步来,你想挖别人的心,应该担心自己的心会不会被人挖走。”
一时间,曹德旺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达则兼济天下”的最佳代表。最近,他又开始向汽车产业开炮了。2022年初,有人问曹德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看法,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很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算是一个好的投资机会或者风口,于是一窝蜂去投资。但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泡沫,最后可能既会浪费钱,又产能过剩。”
他本人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有2个担心。“第一,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生产传统汽油柴油车型的那些人怎么办,那些有车贷的车主怎么办?第二,为适应新能源汽车的需要,住宅小区的配套设施要进行重新改造。原来的小区建设没有充电桩、也没有预埋足够的电缆电线,也没有建设城市的供应网,变压器的容量也不够等等,这些问题都要解决。此外,还有更严重的是电池废弃后如何处理,这是个难题。”
其实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泡沫,大家早有讨论。此前,恒大汽车在一车未售的情况下,市值就冲破了6400亿港元,引发业界普遍关注。当然,恒大汽车的下场大家也无限唏嘘,虽然看上去首款量产车型恒驰5上市在即,但看好这家企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恒驰5』
2021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显然,新能源车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曹德旺提出的两个问题,确实也值得警惕。
这一炮,虽然刺耳,但极为厚道。
TOP 2:余承东舌战群雄 汽车人满座皆惊
杀伤力:★★★★★
过瘾程度:★★★★★
被打脸指数:★★★
在苏菁被免职后,华为内部肯定讨论过高管对外发言的尺度问题。但要注意,这仅仅是尺度问题,对于一家在科技圈打拼多年的企业来说,发布会上不向友商开炮是不可能的,问题是,开的得有技巧。
2021年12月23日,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在接连发布了华为P50宝盒、新款MateBook X Pro、华为WATCH D、新款华为智能眼镜等一系列新品后,最重磅的产品终于出现了——问界M5。
『问界M5』
在发布会的舞台上,问界M5仿佛不是一款车,而是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手中握着的一部手机。在该发布环节刚一开始,余承东就进入了外界熟悉的开炮流程:第一,肯定自身产品力;第二,用若干张PPT开启与友商的对比,甚至是越级对比;第三,喷友商产品不行。
作为一款刚刚诞生的中国品牌,首款非纯电动中型SUV预售价为25-32万元,贵么?相信不少人都会觉得贵,但经过余承东这么一包装,大家又都觉得不仅不贵,而且还很值。为什么?因为余承东说了,这款车可以媲美百万级别豪车——满油满电CLTC工况续航1242公里、0-100km/h加速时间4.4秒、全铝合金底盘、前双叉臂独立悬架、HarmonyOS首次搭载……
而且在对比时,第一炮就开到了自己身上。他直言以前赛力斯SF5底盘太肉,而AITO问界M5调校得柔中带韧。
轰完自己,就该轮到友商了。于是在此后的时间里,他几乎将燃油车,以及新能源友商们轰了个遍,言论包括但不限于:“我们看到很多车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是麦弗逊悬架,驾驶感受是不行的。”“我看有些车用的还是1.3L三缸发动机,发动机至少是四缸的,你买车不要去买三缸的,应该至少配四、六、八、十二缸的。”以及“我们的续航里程,基本上三倍于正常的电动车,秒杀一众纯电动车。”
不同于科技媒体,台下的汽车媒体颇为传统,他们已经习惯了一板一眼,哪见过新车发布会上这么怼同行的。所以大家能看到,发布会还没结束时,网上的质疑声就已经铺天盖地。
问题在于,如果单从动力模式来看,问界M5作为一款串联式混合动力车型,市面上同类型最大竞品应是理想ONE。炮轰三缸也可以理解为针对理想ONE,可后者采用的增程器排量是1.2L涡轮增压,非余承东口中的1.3L。
这该怎么理解?难道余承东记错参数了?亦或是,他想喷的其实是雪佛兰?问题来了,华为一个致力于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前3的企业,没事喷雪佛兰干嘛……
这一炮,有点歪。
TOP 1:李想大仇得报 团车家底暴露
杀伤力:★★★★★★★★★★(满分5颗星)
过瘾程度:★★★★★★★★★★(满分5颗星)
被打脸指数:☆
在余承东彻底适应汽车产业之前,李想的开炮集锦是最精彩的。但在2021年,李想忍的很辛苦,一直没怎么开炮,直到自家产品11月上险量销量出炉,大众同级产品销量扑街后,李想实在是忍不住了。
2021年12月下旬,理想汽车官方发布了一则销量图表,表头为“24个月挑战中大型SUV销量冠军”,其中除了展示理想ONE的节节攀升姿态外,同样揶揄了一把大众。其中显示,2021年11月,南北大众旗下所有的中大型SUV销量加在一起,都没有理想ONE卖的多。
看到这大家肯定会有疑问:好好的一个新能源车,为什么要跟揽境、途昂等燃油车比销量?其实这只是李想的复仇。2020年9月,大众(中国)CEO冯思翰曾在某次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增程式电动是最糟糕的方案”。
这句话刚一出炉,李想就坐不住了。在同月举办的理想汽车用户日上,李想刚一开场便口吐芬芳,接连蹦出了三个***——“我先说难听的话,***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搞出来屁技术了?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的研究技术路线,***什么技术路线啊?胡说八道!”
此后,他又发了一条微博,称想与大众旗下最先进的PHEV车型实测比拼。不过对于这份战书,大众方面一直没给出回应。这口怨气,李想无处发泄,一直憋到了现在。
用一张销量表格开炮,这是李想有史以来开得最优雅的一炮,也是最过瘾的。这一炮开完之后,他并没有消停多久。当团车网造车的消息出现后,李想又坐不住了。
1月5日,团车官博发声:“2022,我们也要造车了!你们觉得挤不?”,并@蔚来、李想、小鹏。
在后续的发声中,团车网CEO闻伟对外公布了造车底气——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外来团队可以承担产品规划、造型设计、工程开发、测试、底盘、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系统化整合方案、生产支持、供应商管理几乎所有造车流程,具有20多年造车经验,在技术、样车上都有沉淀。既可以做2000万元以上的车,也可以做5万元以下的车。
1月16日,李想转发了一条对话闻伟的文章,并撰文称:“那些指望找到超级救世主的创业者,那些指望能通过打开任督二脉无所能的创业者,最后找到的普遍都是骗子,或者大概率自己也是骗子。
对于李想的这次炮轰,不少网友并不买账。毕竟理想汽车在产品大火之前,也被一些人贴上过“骗子”的标签。在有些人看来,自己造车成功了就来批判后来者,这相当于上了公交车后就把门“焊死”了。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过于戏剧化。据调查,这个号称可以把新能源汽车的造车周期从36个月缩减到18-24个月、把一款车的量产成本缩减到5000万美元左右的团车网还没开始造车,资金就出了问题。
去年下半年绩效奖金全员未发,12月30日以后全员在家待岗,复工时间未定,期间只给2000元/月的最低工资……从企业财报来看,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该企业总资产仅为3.96亿元(包括1.15亿商誉资产),存款合计为1.34亿元。即便5000万美元的量产成本为真,没人投钱,团车也继续不下去了。
没想到,这一炮还真的让李想给轰准了。
自古道:忠言逆耳,真话往往是最伤人的。但不知在过去一年多的“炮弹”中,哪一颗才是你心中杀伤力最大的呢?(文/汽车之家 陈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