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零部件 正文

中国电池超速:从被碾压,到称霸全球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汽车之家 行业]  1987年夏天,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到上海大众视察时,当着中德双方人员的面,发出警告:“如果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比例不能顺利提到40%,我们就关掉上海大众!”

  辗转二十多年后,国内乘用车的国产化率仍然裹足不前。根据《2013年产业蓝皮书》中称,201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企业利润,95%以上被合资企业赚走。一方面是海外车企授权合资车企生产时,要收取高额技术转让费,另一方面是在零部件采购上赚取了高额利润。

  汽车强国的前提是零部件强国。实践证明,在合资政策、技术换市场等要素的影响下,我国传统零部件产业依然存在“低、散、弱”的短板。中国汽车产业的前途在何方?

汽车之家

  答案是新能源汽车。自2009年1月“十城千辆”项目启动后,短短十年余载,新能源产业链的崛起为中国汽车产业换来了一个坐上牌桌的机会。

  区别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最核心的技术在于“三电”,即电池、电机和电控。得益于丰富的稀土资源,中国已成为驱动电机生产大国,以大洋电机、精进电动、上海大郡、中车株洲所、联合电子等为代表的中国电机供应商,生产的驱动电机技术多项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仅有少数乘用车采用外资企业的电驱动系统。

  电机和电控被业内关注的相对少一些,而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在整车成本中占比40%以上。在全球新能源爆发式增长的当下,业内人士直称“得电池者得天下”。

汽车之家

  2021年5月,美国总统拜登在密歇根州福特工厂内发表演讲时表示,“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的未来’,而中国在这场竞赛中‘领先’。”。拜登口中的“领先”也对准了动力电池,“中国供应了全球80%电动车电池!他们不仅在中国制造,还在德国和墨西哥制造,然后出口到全世界。”

  从没有存在感,到成为全球霸主,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背后到底经历了什么?


  2017年的5月1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品牌日”的第一个庆典。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的苗圩对外发表《把每一天都当作“中国品牌日”》的署名文章,他指出,品牌是价值和信誉的载体,这个过程对中国品牌来说,犹如一次“惊险的跳跃”。

  五年过去了,中国汽车品牌是否实现了品牌向上的关键一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根据今年1-3月的终端销量数据显示,中国品牌的市占率已经扩大到42.9%。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值此之际,汽车之家特推出中国品牌日特别策划,本篇为系列第四篇,细数中国品牌出海之路。

中国品牌日系列策划选题
系列第1篇《市占率超42% 中国品牌抢了谁的蛋糕?》
系列第2篇《售价上涨明显 中国品牌闯过向上第一关》
系列第3篇《中国品牌向上途中 有人离场有人上位》
系列第4篇《把车卖到别人地盘 中国品牌出海持续加速
系列第5篇中国动力电池超速 从被碾压,到称霸全球

“电池双雄”行走江湖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电池由于成本高、续航里程低并不成气候。彼时,中国政府开始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从2010年起,大量补贴政策喷涌而出,动力电池的产业链配套逐渐起步。

  不过尴尬的是,当时国内一个能打的电池厂商都没有。绝大多数的补贴,最终都被韩国电池厂赚走了。

  2010年前后,中国动力电池做得最好的公司,成品率只有60%,而日韩早已做到90%以上。当时,LG化学一口气拿下了上汽、一汽以及长安的订单,这三大国企占了当年国内销量的60%。

  不仅生产效率上悬殊,相比国内主流的磷酸铁锂,日韩主推的三元锂电池路线,能量密度优势明显,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几乎为零。就这样,松下、LG化学、三星SDI等日韩电池厂商在各方面都碾压中国企业。

  电池是新能源车技术密度最高、成本最高的零部件,如果搞不定电池,当年在燃油车产业技术换市场的铩羽而归,似乎又将在新赛道上重演。

  不过,中国人从未灰心,而是在等待一个机会。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一份“白名单”把占有国内市场60%的LG、三星等外资企业直接拦在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外。政策的倾斜加上产能扩张的时间差,为中国电池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窗口期。

  宁德时代的崛起是最典型的案例。2011年,曾经创办ATL的曾毓群,看准了机会再度创业,将ATL的汽车动力部门单独剥离出来,回到老家福建宁德,成立了宁德时代。

汽车之家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

  同年,宝马与一家国内企业的动力电池合作项目告吹,转而寻找新的供应商。继承了ATL服务苹果经验的宁德时代吸引了宝马总部的注意,不过合作的前提是,宁德时代需要啃下宝马给的800页德文技术文件。

  拿到标注着各种需求与参数的文档,宁德时代与宝马的技术专家一道花时间吃透。2年后,宁德时代成功打入宝马供应链,一战成名。

  另一家中国电池厂商,比宁德时代出道更早。早在1994年,28岁的王传福就带着工人们挤在深圳的一间民房里,开始生产日本人淘汰的镍铬电池。因为买不起自动化生产线,王传福就用“夹具+人工=机器手”的思路打造了一条半自动化生产线。很快,比亚迪就以人海战术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电池生产商。

  2003年比亚迪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早期,政策偏向于商用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优势更好的磷酸铁锂长期霸占动力电池“王座”,其份额甚至高达70%以上。而以磷酸铁锂电池作为核心产品的比亚迪,成为了当时国内动力电池行业老大。

汽车之家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王传福』

  随着私家车市场的逐步崛起,电池的技术路线发生了改变,能量密度更高、续航能力更长的三元锂开始高歌猛进。相比比亚迪坚定押注的磷酸铁锂,宁德时代两边都下注,但更倾向于三元锂。

  至此,中国的电池双雄已经走出了规模化道路,把国外一大片企业打得“丢盔卸甲”。至2017年,宁德时代顺理成章地取代了松下、LG化学、三星SDI等国外厂商,以11.84 GWh的销量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冠军,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为中国摘得第一个“世界冠军”。

  而一个围绕宁德时代的“一超多强、群雄争霸”局面,正一步一步建立起来。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92.5GWh,排名前十的电池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松下、比亚迪、LG化学、AESC、三星SDI、国轩高科、力神、孚能和比克。全球动力电池Top10中,算上远景AESC,中国占据了7席。

汽车之家

  短短十年,我们终于凭着一张燃油车时代的站台票,挤上了新能源时代的列车,并且还坐上商务舱。

向编辑彭斐提问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

相关车系

车型推荐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