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板厚度能否决定车辆被动安全性好坏”一直是比较争议的话题,在国内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往往钢板越厚、车身越重,意味着安全性越高。没错,这样的车身在发生碰撞时确实能够保持更好的车身完整性,但是它真的能保护车内成员的安全吗?到底什么样的车身才真正安全?众所周知,车辆的安全是由框架结构和钢板等多方面决定的,单一极端的想象是与现实不符的。在全球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业的发展趋势。而轻量化和“偷工减料”是两码事,想要琢磨明白,请接着往下看。
这里所说的轻量化当然不是指某些厂家为了盈利而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偷工减料。它是等同于新能源的一项新科技,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何谓轻量化?在解决节能与环保这一汽车业最重要的命题时,当前大热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是一条路径,另一条路径则是轻量化技术——即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使汽车“瘦身”。
轻量化的意义
轻量化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赛车运动,它的优势其实不难理解,重量轻了,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性,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能够产生更高的加速度。由于车辆轻,起步时加速性能更好,刹车时的制动距离更短。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了广泛关注的话题,轻量化也广泛应用到普通汽车领域,在提高操控性的同时还能有出色的节油表现。汽车的油耗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排量和汽车的总质量,在保持汽车整体品质、性能和造价不变甚至优化的前提下,降低汽车自身重量可以提高输出功率、降低噪声、提升操控性、可靠性,提高车速、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量、提升安全性。有研究数字显示,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若滚动阻力减少10%,燃油效率可提高3%;若车桥、变速器等装置的传动效率提高10%,燃油效率可提高7%。汽车车身约占汽车总质量的30%,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身质量上。因此,车身变轻对于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车辆控制稳定性、碰撞安全性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