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丰田E’Z逸致是近期推出的一款家用MPV车型,它拥有宽敞的乘坐空间和7座的布局设计,配置方面也不错。日系的家用车型经常会有在防撞梁处缩水的现象,而E’Z逸致的表现如何呢?我们拆开了它的保险杠。
逸致的前防撞梁与保险杠之间有普通塑料泡沫作为填充,防撞梁采用单片钢结构,厚度一般,也没有采用辊压成型等加强结构,相比上述几款车型偏单薄,但低速吸能盒较长,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防撞梁比较薄弱的特性。
它并没有因为节省成本而省去后防撞梁,保护面积其实还不错,标准的可拆卸吸能盒结构也说明这是近几年诞生的车型,不过它也存在钢板略薄的“特征”。尽管这不能直接代表钢梁强度,但拆开时给人的感觉的确是没有上述欧洲车型厚重。
● 进口奥迪 A3
奥迪A3属于比较小资和小众的车型,原装进口的它售价也不低,我知道买奥迪的人肯定也不会怀疑它的安全性。我们此次拆开它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了验证下防撞梁是否真的也会比较优秀。请往下看。
奥迪A3的前后防撞梁都采用了铝合金材质,对减轻车辆的自重起到积极作用。前防撞梁采用环形结构,碰撞面的面积较大,防撞梁本身有明显的褶皱区域。就设计来说,它与东风雪铁龙C5比较相似。
后防撞梁做得尤其强大,因为两厢车型在追尾时没有尾巴作为缓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防撞梁的功能越发有用。奥迪A3的后防撞梁采用更加坚固的田字形的结构,无论结构上还是厚度上都比前面的防撞梁优秀。这似乎已经可以证明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每天执着于防撞梁无用论的朋友也可以略微收敛一些了。
● 总结
还是那句话,车辆的安全性是一个综合体系,我们要正确认识防撞梁,不要神化它的作用,我们的拆解也只是给大家一个展示而已,安全驾驶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去掌握。不过,防撞梁毕竟还有作用的,它应该作为任何车辆必须装备,而不是去讨论它有没有。今天的6款车型中,除了第八代索纳塔尾部为玻璃钢材质的防撞梁外,其余车型都为金属结构,而它们的好与不好,通过今天的图片大家心里应该也大致有了个底了吧。(文/图 汽车之家 孙涛 助理/张可 苑璐)
● 汽车技术很难懂?汽车设计太遥远?谁说的?这些内容也可以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