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设计殿堂 正文

有批评也有期望 多方热议中国汽车设计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 第三方,来自高校教师的声音:

傅炯(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所长,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创新中心主任)

■ 第四方,来自汽车媒体人的声音:

编辑有话说——

  网友群体意见分歧较大,不少人认为中国汽车发展的这些年,一直在抄袭和拷贝,产品鲜有创意,甚至原本有创意有亮点的车型也堙没在车海中。好的产品是一个汽车企业的灵魂,产品的设计与它的口碑、销量等息息相关。但是,由于时下市场的趋势,合资品牌、进口品牌占据国内市场的江山,所以部分车企为抓住国人的喜好,模仿受欢迎车型的造型并作为新车发布,这种发展观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很多人认为,自主品牌的车型无论是工艺、技术等都与国外有所差距,所以,首先要弥补的是这方面的差距,汽车的“表面”功夫可以先置于一旁。然后,对待它的方式就像对待中国的足球,起初每一个人都是抱有希望,但久而久之,失望大于希望。

  真正的汽车设计师们承认中国的汽车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仅在技术方面,设计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差距。除此之外,还在于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心态上以及车企高层的决定上。如果每一个技术细节每一个设计方案,车企都不是急功近利,也就不会造成现在这种局面。不过,今年北京车展我们很庆幸的看到,这么多自主品牌展现出研发的能力,山寨的产品变少了,有亮点的车型变多了,希望是存在的。如果从汽车行业从业者的角度出发,是否,我们还可以给予中国汽车设计再多一点的时间?(收集/汽车之家 张然)


汽车技术很难懂?汽车设计太遥远?谁说的?这些内容也可以很有趣!

为未来培养人才 对话清华大学王波教授 汽车之家

>>想了解更多汽车知识成为达人?一起去汽车之家科技看看!<<

文章标签: 设计师访谈
共3页<>
文章导航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