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设计殿堂 正文

钢铁侠的偶像 技术狂人埃隆·马斯克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 经历3次发射失败

  发射火箭谈何容易,更何况在埃隆•马斯克的设想中,它希望火箭在完成航天任务后可以折返地球,由此来缩减航天飞行的开支,不过,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不过,事情的发展一定不会顺利,在2008年,SpaceX公司研发的猎鹰1号运载火箭在经历了3次发射失败之后已经把埃隆•马斯克在PayPal公司身上赚来的钱消耗殆尽,在这段最为艰难的时期,唯有依靠他人赊借才得以度过,他很清楚,如果第4次发射失败究竟意味着什么,故事往往就是这样,奇迹出现了,这一下震惊了整个美国,猎鹰1号在第4次发射试验中成功的进入预设轨道。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发射费用,由于猎鹰1号运载火箭采用可部分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因此,发射一次的费用仅为670万,而在当时,相对便宜些的飞马座火箭发射(一种从空中发射的小型运载火箭)一次的费用则要2500万美元。

● 获得NASA的合同

  首获成功之后,NASA为SpaceX公司提供了一纸合同以帮助SpaceX公司进行火箭发射项目,这张合同书中没有明确具体的资金数额,而是根据公司在2010年6月30日至2012年12月期间的发射项目来提供2亿美元至10亿美元的支持。就此,埃隆•马斯克的火箭公司迎来了新的曙光。

  在随后,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技术进一步被完善,2010年12月,SpaceX公司研制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与猎鹰1号运载火箭不同的是,这一次,它将携带的“龙飞船”成功发射到地球轨道并在完成预定工作后顺利返回地球。整个宇宙航天界被再一次震撼。而在两年后,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迎来了NASA部署的任务——向国际空间站输送重量约500公斤的物资,这也是人类首次由商业飞船向空间站发送物资。

汽车之家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龙飞船”向空间站缓慢靠近后,空间站内的宇航员佩蒂和凯博斯利用加拿大机械臂成功捕获“龙飞船”,据这两位宇航员描述,当时,他们就好像抓住了一条龙,这种感觉非常奇妙。最后,飞船按照预设轨迹重返地球,依靠三个降落伞落入洛杉矶西南约900公里处的太平洋海域,早已准备就绪的打捞队伍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打捞工作。

汽车之家

● 技术和成本上占有明显优势

汽车之家

  “你可以拥有一辆很便宜很稳定的汽车,这个规则也适用于火箭”。埃隆•马斯克说到。“低廉”的成本是SpaceX公司的优势,在正常情况下,联合发射联盟发射一枚大中型载荷火箭到太空的费用在4亿美元左右,其它提供国际发射服务的公司在这方面的报价也不低,相比之下,性价比颇高的中国长城公司的长征三号乙火箭的发射费用则在6000万美元以上,这样看来,来自中国的火箭已经足够便宜了。但埃隆•马斯克创办的SpaceX公司所研发的猎鹰9号火箭的标准发射费用仅为5400万美元,这样的价格优势让SpaceX公司轻松拿到了NASA的合同。

● 让更多的人实现宇宙梦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埃隆•马斯克的航天梦还在继续,在他规划的蓝图中,让更多的人负担得起到太空旅游的费用是下一阶段的计划。航天技术我确实不懂,但我觉得首先要改变的就是飞船在返回地球时着陆的方式,像猎鹰9号运载火箭发射的飞龙号那样依靠降落伞坠入大海中肯定不靠谱,至少在这一点上,埃隆•马斯克与我的意见保持一致。目前,Superdraco火箭发动机已经进入研发阶段,通过它来可以帮助飞船更平稳的着陆。下面的这段视频就是这项技术的演示。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 关于SpaceX公司发展的疑问

1、 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为什么能有资格去制造火箭?
2、 火箭技术的团队由哪些组成?

  这两个问题都是埃隆•马斯克在面对SpaceX公司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逾越的鸿沟。事实再一次证明,埃隆•马斯克是上帝的宠儿,当然,更为确切的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由于NASA的航天计划因种种原因而停滞不前,但其所消耗的经费却没有因此而被大幅度缩减,官僚主义、铺张浪费等负面消息让人们开始对这个庞大的组织产生质疑,另外,每况愈下的航天器的机械状态也丝毫看不出美国人对于航天事业的责任心。

  为了推进航天技术的发展,NASA开始支持私营企业发展航天技术,另外,它们还把“阿波罗计划”中的部分技术资料公布出来,其中,猎鹰火箭搭载的发动机的喷注器则来源于“阿波罗计划”登月舱下降段发动机。不仅如此,在测试场地方面,NASA提供了测试台架,就连美国空军都为SpaceX开了绿灯。

  在研发团队的建设方面,怀揣着一大笔钱的埃隆•马斯克开始到各大航天公司去游说,说白了,就是去挖墙脚。当那些同样怀揣航天梦却因大环境而郁郁寡欢的技术专家见到埃隆•马斯克时自然对这样一个性格坚毅、钱又多的人丧失免疫能力,于是乎,美国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商TRW的液体推进器专家Mueller被挖了过来,在业内谁都知道,除了他,没有人制造过那么大的发动机了。另外,在波音公司做了15年火箭测试主管的Buzza以及麦道飞机公司的火箭结构设计师Thompson也都归顺于埃隆•马斯克。

汽车之家

  天时、地利、人和,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几乎破产的境况,这还差点将TESLA电动车公司拖垮,但有这些行业中最资深的专家坐镇,以及还算够用的资源,失败对于埃隆•马斯克来说,只是向梦想进发途中的垫脚石。

文章标签: 汽车人物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