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防撞梁:碰撞吸能结构有区别
[汽车之家 车门/防撞梁调查] 奇瑞汽车艾瑞泽7(下称艾瑞泽7)与长安汽车逸动(下称逸动)是自主品牌紧凑型车市场中两款热门车型。艾瑞泽7是奇瑞推出“提升感官质量”策略后推出的第一款车型,在操控性、舒适性以及感官体验上都较之前车型有了一定的提升。逸动则凭借较好的外形设计以及市场定价策略受到网友的关注。从外观内饰上看,这两款车各有千秋。至于两款车的做工和安全性如何,就要拆解对比一下才能下定论。
■ 我们为什么要测防撞梁
防撞梁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起到吸收撞击能量的作用,长宽高尺寸、材质选择、制造工艺等均会影响其表现。在车辆安全性研发时,工程人员会控制车辆结构在碰撞中的变形次序。为了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离乘员舱越近的结构应该越晚发生变形,越是远离乘员舱的结构,应越早发生变形。另一方面,出于对车辆本身的考虑,会使最薄弱的部位处于车架最外沿,这能够保护车身主体在轻微碰撞中不被破坏,且便于维修和更换,保险杠以及防撞梁就属于这样的结构。
■ 我们拆解的是哪款车型
我们此次拆解的车型为“艾瑞泽7 2014款 1.6L 手动智云魔力版”与“逸动 2014款 1.5T 自动运动尊贵型”,配置上可能与其它车型存在差异,敬请谅解。
■ 前防撞梁
艾瑞泽7与逸动的前防撞梁均为钢制材质。在防撞梁面积方面,逸动稍微占优。而两车前部碰撞吸能设计上有着较大差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艾瑞泽7/逸动前防撞梁对比 | ||
车型 | 艾瑞泽7 | 逸动 |
防撞梁长度(mm) | 1100 | 1150 |
防撞梁宽度(mm) | - | - |
防撞梁高度(mm) | 65 | 88 |
防撞梁材质与厚度(mm) | 双层钢板/4.00 | 单层钢板/3.62 |
吸能盒长度(mm)/吸能盒类型 | 125/表面有吸能溃缩设计式吸能盒 | -/无传统吸能盒,纵梁与保险杠连接区域有溃缩吸能设计 |
吸能盒与车身连接方式 | 螺栓 | - |
保险杠与防撞梁间有无泡沫材质填充 | 有 | 有 |
艾瑞泽7和逸动前防撞梁与保险杠间均布置有车辆低速碰撞时,减轻防撞梁受伤几率的泡沫塑料填充物。艾瑞泽7的前防撞梁采用两层钢板冲压焊接而成,防撞梁与车身纵梁之间有标准的溃缩吸能盒,能够有效吸收正面撞击时车身受到的冲击。相比起来,逸动的设计有点不同,防撞梁后方并没有设计标准的溃缩吸能盒,仅有一个起到连接作用的钢制部件。但逸动的纵梁前部带有溃缩吸能设计,在车辆发生严重正面碰撞时能起到相应的吸能作用。
前防撞梁细节 & 后防撞梁
■ 前防撞梁细节
在前防撞梁细节部分,艾瑞泽7的喇叭布置位置更为合理,蓄电池输出功率上更具优势,且在轮拱位置贴覆了隔音棉。两车在发动机舱盖上均配备了隔音、隔热棉,这点值得表扬。值得一提的是,逸动 2014款 1.6L 手动尊贵型带有启停功能,因而蓄电池也换用了低温启动电流高达680A的瓦尔塔(VARTA)AGM玻璃纤维隔板蓄电池。2014款艾瑞泽7并没有配置启停功能的车型。
■ 后防撞梁
后防撞梁部分,二者同为单片冲压钢板结构。所不同的是,艾瑞泽7采用了标准的溃缩吸能盒;而逸动后防撞梁后方的吸能盒则采用了变截面设计,可起到引导撞击力的作用。
艾瑞泽7/逸动后防撞梁对比 | ||
车型 | 艾瑞泽7 | 逸动 |
防撞梁长度(mm) | 1055 | 1420 |
防撞梁宽度(mm) | - | - |
防撞梁高度(mm) | 75 | 110 |
防撞梁材质与厚度(mm) | 单层钢板/1.43 | 单层钢板/1.49 |
吸能盒长度(mm)/吸能盒类型 | 90/普通溃缩式吸能盒 | -/有吸能盒,采用变截面设计 |
吸能盒与车身连接方式 | 螺栓 | 螺栓 |
保险杠与防撞梁间有无泡沫材质填充 | 无 | 有 |
逸动后保险杠与防撞梁之间有泡沫塑料填充物,在车辆低速碰撞时能减轻防撞梁受伤几率。艾瑞泽7在相同的位置并没有类似填充物。艾瑞泽7的保险杠支架采用的是塑料材质,逸动的保险杠支架为钢板材质。
车门拆解:防撞梁形状有差异
■ 车门
如上文所述,艾瑞泽7和逸动在车身碰撞吸能结构设计上有较大的区别。两车在车门拆解项目中究竟有何表现,我们接着往下看。
逸动车门内饰板边沿采用黑色泡沫材质来消除内饰板与车门间的振动。相同的措施,艾瑞泽7并没有采用。艾瑞泽7的车门防撞梁采用了截面为“W”形的钢板,而逸动则采用了管状防撞梁。
车门细节:车门限位器大不同
■ 车门细节
在车门细节上,艾瑞泽7的车门采用的是一体冲压成型工艺制造;而逸动的车门则采用了普通的拼焊工艺制造。值得一提的是,艾瑞泽7的车门限位器为三段一体铰链式限位器;而逸动的车门限位器为普通的拉杆式车门限位器。
全文总结:
通过此次拆解,我们可以看到艾瑞泽7与逸动在车身前部碰撞吸能结构设计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艾瑞泽7在前防撞梁与车身纵梁之间设置了标准的溃缩吸能盒,而逸动则在车身纵梁前端设计了溃缩凹槽。在车身后部碰撞吸能结构上,两车具有更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均采用了单层钢板防撞梁、设计了吸能盒等。艾瑞泽7后部标准的溃缩吸能盒能够起到缓冲吸能作用;而逸动后部的变截面吸能盒则能够起到引导撞击力的作用。
在车门部分,艾瑞泽7一体冲压成型的车门要比逸动的拼焊车门在工艺上更为先进。值得一提的是,艾瑞泽7采用的是三段一体铰链式限位器。这种限位器限位效果更好但制造成本较高。相反,逸动只采用了非常常见的,成本较低的拉杆式限位器。
综合来看,两车在碰撞吸能结构设计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在车身制造工艺上,艾瑞泽7稍微占优;内饰优化方面逸动则更为细致一些。两车的外观设计显然已经摆脱了自主品牌车模仿与抄袭的“传统”,工艺上也达到该级别车型应有的水准,虽然还没达到合资品牌顶级水平,但和日韩系产品相比有赶超之势。(图/文 汽车之家 常庆林 摄 汽车之家 唐朝/李博旭)
相关链接:
互有不足 瑞虎5/CS75车门防撞梁拆解
//www.autohome.com.cn/tech/201409/843527.html
各具特色 对比奇骏/翼虎防撞梁及车门
http://www.autohome.com.cn/tech/201405/793819-a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