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安全技术
[汽车之家 安全技术] 1949年,一个名为村上春树的著名文学家在日本出生,《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是他记录自己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日本铁人三项赛到希腊马拉松等多年的长跑生涯。同样是1949年,对于本田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是推出了属于本田品牌的产品——Dream D摩托车,从此对交通安全也开始了长期的探讨之路。近三年来,本田每年都会进行FUNTEC安全技术体验活动,今年的主角是一辆本田雅阁Hybird(以下简称混动雅阁)。
● 当混动雅阁以64km/h的速度发生碰撞后
对于车舱里布置着动力电池组和高压供电线路的混动车型来说,除了油耗或许大家关心的还有安全性问题,也许你会问出:碰撞时电池会不会着火?事故中高压电路会不会漏电?混动车与传统车哪个更安全?……一系列问题。为了测试本田混动车型安全性如何,日本本部的本田技研所里将一辆全新的混动雅阁以64km/h的速度引向了正面40%重叠可变形墙壁。
- 碰撞测试视频如下:
经过几个小时的数据计算,本田工程师给出的结果显示在正面40%偏置碰撞测试中混动雅阁的各项数据均在本田的安全要求范围内,得到这样的结果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安全技术呢?我们接下来看。
- 本田被动安全技术
相比于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性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更为基础,而被动安全性中车身结构设计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本田为自己的车身结构设计命名为Advanced Compatibility Engineering,简称ACE。
ACE车身结构设计的核心是依靠溃缩吸能结构尽可能地吸收碰撞能量,将能量引导至乘员舱之外的部分,保障乘员舱的生存空间。然而当车与车碰撞时,往往因为碰撞重叠的面积较小而让两车避开车身纵梁的保护,不能被很好地吸收,导致乘员舱严重变形。本田的ACE车身结构则针对这一痛点给出了优化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本田的ACE车身结构并没有为了某项测试而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所以也不会出现诸如为应对美国IIHS驾驶员侧25%偏置碰撞而额外加入针对性增强结构,ACE车身结构的左右侧保护基本是保持一致的。《IIHS有话说:难道副驾驶的命就不值钱?》这篇文章中便讨论了美国IIHS增加副驾驶席侧25%偏置碰撞测试后一些车型的表现。
除了ACE车身结构设计外,混动雅阁也考虑了行人保护设计,为此本田自主研发了Polar III型行人假人,相比普通假人,它身上的传感器要更丰富,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腰部、大腿部、膝盖部、小腿部等都内置了传感器,为行人碰撞测试与研发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 电池组和高压供电线路如何保护?
说到这里,到底混合动力车型在碰撞事故中如何解决传统车型没有的隐患呢?您别着急,要想提高混动车型的碰撞安全就要先了解混动车型的各系统及零部件特性。
为此在碰撞中混动雅阁设计出了自动切断高压电流功能。为了以防万一,它在前期设计时也考虑了高压线路的布置位置,尽量避免线路在发动机舱发生溃缩时被零部件挤压而导致短路。
主动安全技术
● Honda SENSING技术解析与体验
被动安全技术的成熟并不意味着这是保障人身安全的最佳方式,面对碰撞事故,汽车应该最先想到是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其次才是如何将伤害降到最低,因此汽车厂商们逐渐地将主动安全技术搭载在自家车型上,本田的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便是应运而生的技术。
因此,这些数据就给了本田研发主动安全技术指导方向,目前本田的Honda SENSING技术包括了碰撞缓解制动系统CMBS、车道偏移抑制系统、附带低速追随模式ACC、交通标识智能识别、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等等。
- 附带低速追随模式ACC
附带低速追随模式ACC技术主要是为拥堵路况设计,它能让车辆自动跟随前车,自动加速、刹车以及停车,并实现重新启动跟随,这对于经常在城市拥堵行驶时的上班族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法宝,能很大程度减轻驾驶疲劳。(视频简介如下)
这款混动雅阁采用了77GHz的毫米波雷达,相比摄像头、红外、激光等光学传感器,它的探测距离为120m,探测范围为30°角,其穿透能力更强,对于雾、烟、灰尘等抗干扰能力更优秀,具有较好的全天候工作能力。如今对于主动安全技术甚至自动驾驶来说,诸如摄像头、雷达等硬件的要求不再是技术壁垒,而重要是如何处理这些传感线收集来的信息,其中的数据算法和控制逻辑才是更为核心的要素。
当我在附带低速追随模式ACC功能启动状态下踩了一下刹车时,系统便自动终止了这项功能,技术人员解释此刻的判断逻辑是驾驶员接管了车辆,所以将主导权交还给了人。
- 附带低速追随模式ACC真实体验视频如下:
- 碰撞缓解制动系统CMBS
CMBS全称Collision Mitigation Brake System,即碰撞缓解制动系统,它同样是利用微波雷达和单眼摄像头为基础的主动安全技术,在驾驶员注意力不集时,面对正面即将发生的事故作出提醒和主动预防。(视频简介如下)
当系统判断与前方车辆或行人可能发生碰撞危险时,会通过警示音和仪表盘显示提醒驾驶员采取相应地动作反馈;如果驾驶员没有反应,与前方车辆或行人进一步靠近时,系统试驾一定的制动力,同时安全带也进行预紧,再次提醒驾驶者进行管控;如果判断车辆即将发生危险时,系统会进行大力制动,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之后我依旧没有理会这样的提醒,随之明显感受到车辆开始介入制动力,当与模拟车辆靠近到一定距离后,混动雅阁开始大力制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刹停后的2秒内,驾驶员必须要自己来踩住刹车,否则车辆会继续向前行驶,这样的工作逻辑是考虑到发生这样的险情后,本田认为驾驶员一定会下意识地进行制动,当然此刻已经帮我避免了严重的碰撞事故。
- 碰撞缓解制动系统CMBS真实体验视频如下:
● 总结
虽然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张,但碰撞后起火、漏电等依旧是很多人心中对这类车型say no的重要理由。本田在混动雅阁上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被动安全碰撞的技术方案,也将包括了碰撞缓解制动系统CMBS、车道偏移抑制系统、附带低速追随模式ACC、交通标识智能识别、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等技术的Honda SENSING系统囊括其中。通过碰撞测试和主动安全测试两方面考验,混动雅阁并没有表现出让人担忧的情况。这辆车能否消去您对混动车型安全性的疑虑?或许还要等待国内上市之后,经过长期的考验您才能给出答案吧。(文/图 汽车之家 夏志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