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技术讲堂 正文

冷科技 为什么汽车保险杠一碰就碎?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汽车之家 技术]  扮猪吃老虎这种事情在漫画中可谓是经典套路,比如《火影忍者》里的迈特凯,看起来只掌握了八门遁甲一门忍术,但当八门全开时,直接用“夜凯”一脚踹倒了十尾人柱力宇智波斑,当时这一话我至少翻了三遍,反转打脸、弱鸡干到强者的情节果然吸引宅男的目光……

汽车之家

   汽车圈这种事情也不少见,这不在2019年元旦的前夕,深圳龙岗同力路就发生了这样一起“尴尬”的交通事故。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事实的真相真的如此吗?我百度了相关的事件,发现全是带节奏的文章,真心不敢恭维这些内容,因此这期的《冷科技》就跟大家聊聊这类问题。

◆汽车:对不起,这一局是我输了,告辞。

  说起网黑这个问题,汽车保险杠、日系车皮薄、防撞梁太细等都是键盘车神经常挑战的问题,我们其实做过十分“技术范儿”的解读,但正如俗话所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每当这类事情发生时,还是有很多人不愿相信事实真相。

  从心理学上讲,这就是典型的“逆火效应”,人们会把自己的认知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实,而当我们反驳时就可能出现反作用,用先人的智慧理解就是跟瞎子摸象有些类似,你只相信你看到的东西。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这种原始的保险杠从视觉效果上看起来十分厚重,但吸能效果有限,同时一旦发生与行人的碰撞,会给行人很大伤害,同时由于外露的部件对于空气动力的设计也十分不友好,因此随着汽车设计和车身安全技术的进步,这种设计也已经销声匿迹。

  很多网友的认知就停留在那个时代,但现实是当下汽车的前部设计已经不再采用外露的保险杠,车企考虑的更全面也更科学。现阶段汽车前保险杠一般由三大块构成,分别是最外层的塑料保险杠壳体、安装在塑料保险杠内部的吸能缓冲材料以及与车身纵梁连接的保险杠。

汽车之家

  这种设计有几方面好处:首先车身设计更美观,塑料保险杠可以将金属保险杠都包裹起来,整个车身造型是一个整体,同时对空气动力设计更有帮助;第二点和行人保护有关,外保险杠现在大都采用聚酯烯材料,这个部件对碰撞能量的吸收基本忽略不计,但是它内部的泡沫却是吸能的重点,这种材料质量极轻(轻满足了车身轻量化)又有很强的吸能效果,同时还有很强的韧性,因此这是种应对低速碰撞的完美“防具”。

  上面描述的这一部分就是工程学里面对行人保护区的定义,这一部分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求其变形和变形力值要做的小一点,以此保护行人和自行车等弱势碰撞物体。我们在电视和网络上经常看到的自行车、动物和汽车的碰撞基本都属于这一类。虽然碰撞后汽车表现的十分夸张,但无论对车还是对被碰撞的物体都没有过多伤害。

汽车之家

◆车身才是真正硬核的“保镖”

  在搞清楚了为什么一只鸡都能撞破车前保险杠后,下面的问题就容易解释了。在行人保护区域的后方,也就是从前金属保险杠开始才真正进入车身保护区域,从这里开始才真正考验车企在用料、车身结构设计等方面是否做到了足够好。

汽车之家

  这一部分一般也会设计的相比A柱、乘员舱要软一些,因为要靠车头变形,发动机下沉等进行能量吸收,同时要靠纵梁和副车架进行能量疏导,尽可能把碰撞中产生的能量消耗掉。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总体而言,前后的碰撞梁在碰撞中并不是主角,只是个男2号。主要吸收和传递能量的部位在纵梁。根据目前的被动碰撞研究,纵梁可以吸收总碰撞能量的60%,同时伴随着动力系统下沉,轮胎外移等设计,更好的吸收能量并减少对乘员舱的侵入。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能真正明白汽车碰撞的原理了呢?我这篇文章既不是洗地也不想宣传某个车企实在,只是想通过清晰的分析让大家了解这些事故真正发生的原因,买车的时候也能有自己的判断而不被销售忽悠。

   编辑点评:当然,减配现象确实存在。减配这个现象在车企中是确实存在的,从前也有一些合资品牌把后防撞梁省去的事例,或者在碰撞一侧加入强化件,另一侧减配的情况。但这几年,随着中国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中国品牌的崛起,在车身安全方面的减配很少了,更多的是配置方面的减配,比如奔驰E级在国外使用了铝制覆盖件,而国内改成了钢材,当然价格自然也变得更便宜,这并不是说不好,而是从成本和后期维修使用着想,其他的包括主动安全功能,国内外同款车也经常会有不同,总体来说都是从成本方面考虑。 (图/文 汽车之家 冷晓阳)

冷科技 为什么汽车保险杠一碰就碎? 汽车之家
查看同类文章:
安全技术
车门/防撞梁调查
冷科技
更多精彩内容:
工厂揭秘
向编辑冷晓阳提问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 卡罗拉 2019款 双擎 1.8L E-CVT GL-i精英版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11.90 42.29 5.40
    测试文章:让人越开越爱 测试丰田卡罗拉双擎1.8L
    评测编辑-:

    卡罗拉双擎诠释了家用车应该所具备的特点,省油、不错的空间、日常使用率较高的配置都未缺席。驾乘感受谈不上多么的优秀,但能保障日常城市中的舒适性,开这款车你整个人的驾驶风格也会变得佛系,你更在意的是仪表盘上那越来越低油耗带来的成就感。

    评测编辑-:

    毫无疑问,卡罗拉双擎是个称职的家用轿车,相比前作,它在底盘质感和人机工程学上有了很大提升。论驾驶感受,我认为油电混动带来的细腻平稳的体验要远超其燃油经济性带来的价值。

    评测编辑-曹益:

    卡罗拉双擎绝对称得上家用车神器,虽然它的加速、刹车测试成绩确实一般,但谁会开着卡罗拉去“飙车”呢?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感受到的只有丝般顺滑的动力和跟脚的油门响应,并且卡罗拉会让你越开越佛,越开越惬意。

  • 卡罗拉 2019款 1.2T S-CVT GLX-i旗舰版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11.79 40.35 6.70
    测试文章:以根为本 测试一汽丰田全新卡罗拉1.2T
    评测编辑-周宇轩:

    对于这台全新卡罗拉,我真的认为它依旧是一台综合表现均衡,但没有绝对突出亮点的紧凑型车,反而正是这样的特点,备受国内消费者的认可,毕竟居家实用是绝大部分购车消费者的主要需求。

    评测编辑-:

    在12-16万元这个价格区间,包括跨级的中型车、SUV等等,都很多,消费者的选择也变得多种多样。从自身考虑,如果主要是城市代步使用的话,1.2T燃油版我并不太愿意优先推荐,或许同样价位的双擎轻混版可能更适合城市使用。

    评测编辑-:

    很好开,开起来感觉很轻巧。方向盘很轻盈。车子的减震效果也不错。后悬挂是独立的悬架,通过路面不好的地方质感比过去老款更好。

  • 卡罗拉 2016款 双擎 1.8L E-CVT旗舰版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11.27 39.79 4.30
    测试文章:实测油耗4.3L 测试一汽丰田卡罗拉双擎
    评测编辑-张可:

    对于混动系统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驾驶感受比较平顺,而且市区中驾驶非常省油。其实最大的亮点就是价格,这是混动系统首次在日本以外的国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使得混动车型比常规动力车型并没有贵太多钱,回本比较轻松!如果经常在市区中行驶,推荐购买

    评测编辑-李佳:

    汽油版卡罗拉的销量已经在这个级别里相当惹眼了,所以我并不担心卡罗拉双擎的市场表现,因为它比普通汽油版卡罗拉只贵一点点,但绝对是一台高颜值、低用车成本的卡罗拉,日常驾驶时如果不关注仪表盘上的动力流示意图的话,基本上就可以当做是一台普通汽油版的卡罗拉来开。

    评测编辑-:

    作为一辆主打经济的家用车,卡罗拉双擎的表现非常令人满意,动力虽然不突出,但也能满足市区代步的需求,重点是超强的经济性,让人无可挑剔。综合整体的表现,我觉得卡罗拉双擎拿到九分并不为过。但可惜的是,在大多数地区,卡罗拉双擎并不列入新能源车的补助范围,这点是挺可惜的,因为双擎动力并不需要依赖冲电桩、只需要加油就好,而且有越堵车越省油的优点,而且技术成熟,只能说它有些“生不逢时”。

  • 卡罗拉 2014款 1.6L CVT GLX-i导航版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10.54 39.49 7.10
    测试文章:无招胜有招 测一汽丰田卡罗拉1.6L CVT
    评测编辑-李毅:

    性能和油耗表现出众,卡罗拉1.6L CVT在各方面都基本挑不出什么毛病。没有配备ESC是其最大的硬伤,省成本偏选不该动的地方下手,实在让人无奈。

    评测编辑-罗浩:

    全新卡罗拉的动力表现令人满意,驾驶感受继续遵循中庸风格,开起来没什么特点,但是各方面都挺舒服,让人挑不出毛病,可惜1.6L车型全部没有配备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主动安全性方面有所欠缺。

    评测编辑-时睦华:

    如果不是没有配备ESC,我觉得卡罗拉1.6L应该是同级别最值得购买的家用车。可惜它没有。这玩意儿倒不是说非有不可,但关键同级不少对手都全系标配了,卡罗拉没有,肯定会在消费者心目中减分的。

  • 卡罗拉 2014款 1.8L CVT至高版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10.36 41.73 7.00
    测试文章:变速箱有看点 测试全新卡罗拉1.8L CVT
    评测编辑-张可:

    2014款卡罗拉依旧是那种各方面非常均衡的表现,多天的试驾我们并没有感觉它有什么突出的优点,跟老款给人的感受还是非常接近,当然,也很难发现它有明显短板。跟上一代卡罗拉相比,2014款卡罗拉除了外型设计有了明显偏向时尚个性化的变化,还把原来的4AT变速箱换为CVT变速箱,这款变速箱的换挡多数时候再模仿AT变速箱换挡方式,整体换挡感受基本让人满意。

    评测编辑-刘昱昕:

    如果论实用性,其实历代卡罗拉都不次。这代车型的重点是提升吸引力,无论是外形、内饰还是驾驶感觉都如此。全新的CVT变速箱日常使用可以满足用户舒适和节油的需求,而在深踩油门时,它又会模仿传统AT变速箱的换挡特性,这点真的有些意思。

    评测编辑-胡正暘:

    我们测试的这款顶配车型可能性价比稍低一些,但从车辆本身来看,确实没有什么明显缺憾的部分,跟高一级别的凯美瑞一样,这代卡罗拉也做到了同级别最高水平的“均衡性”,居家过日子非常合适。

  • 卡罗拉 2011款 2.0L CVT GLX导航版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10.15 41.12 7.15
    测试文章:居家好男人 测试一汽丰田卡罗拉2.0 CVT
    评测编辑-梁巍:

    一个打形象的产品,本身的意义并不大,作为家用车我认为1.5或者1.8就足够了,2.0在动力上并没有本质提升,而且价格还更贵,性价比不高。

    评测编辑-胡正暘: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节奏很快的城市当中,一定会意识到卡罗拉2.0CVT的优势所在,开起来实在是太舒服了。问题在于价格太惊人,优势瞬间消失,毕竟是买来家用的。

    评测编辑-罗浩:

    2.0CVT车型的推出在于提升卡罗拉的品牌形象,尽管装备了2.0L发动机,但它依然是温和的家用车,运动气质有限,况且价格有些高了,所以还是建议购买1.6L或1.8L车型。

  • 卡罗拉 2007款 1.8L 手动GL-i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10.90 44.80 8.00
    测试文章:卡罗拉1.8手动挡测试--行驶、测试篇
    评测编辑-韩路:

    卡罗拉1.8手动的油耗让我们非常的惊喜,比1.6自动整整少了2升/百公里。同时,六挡手动在高速巡航作用最大,日常行驶中意义不大,刹车性能一般。虽然努力加入时尚元素,但是整车特点还是没脱离“没有特点”的特点。

    评测编辑-王苦公:

    卡罗拉在外观上注入了一些时尚元素,但本质仍保持了花冠系列的中庸路线。从外观到内饰,包括动力及驾驶感受都完全以满足家庭用途为目标。因此在个性上稍显不足,或许难以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

    评测编辑-孟庆嘉:

    卡罗拉凭借在同级别车型中少见的6挡手动车型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尽管这种配备在城市中很少使用,但在高速上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油耗方面的偏低也比较令人满意,有了这些,如果在价格方面再小有调整相信它将会卖的更好。

  • 卡罗拉 2007款 1.6L 自动GL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13.80 41.80 10.35
    测试文章:细节显品质!油耗并不低 评测卡罗拉1.6
    评测编辑-韩路:

    卡罗拉与老花冠比较,在外观设计上的变化是成功的,更为年轻动感的设计让卡罗拉的消费者群体更加广泛。但是在动力方面,新加入的1.6L双VVT-i发动机却让我们比较失望,动力不足而且油耗也偏高,不知道1.8L发动机的表现会不会好一些。

    评测编辑-王苦公:

    到今天COROLLA已经历了整整十代了,作为全球最畅销的车型卡罗拉的确有它的独到之处。平衡、驾驶舒适、皮实耐用等等,作为家用车来说这些都是非常让人满意。在加上丰田一贯出色的做工品质的确不错;只是动力性发面并不是很突出。

    评测编辑-孟庆嘉:

    日系代表之一的卡罗拉在外观上已经进化得更加硬朗、大气;内饰做工用心,尽管用料不够显档次,但至少会令你感觉很舒服;较为硬朗的悬挂符合如今年轻人的口味;1.6L双VVT发动机技术比较先进,但配合4速自动变速箱的表现实在一般,油耗方面也并不理想,还是6挡手动款比较吸引人。

最新文章
加载中

卡罗拉

指导价:11.68-15.58万
级别:紧凑型车
询底价
车型推荐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