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考上这非比寻常的课堂
[汽车之家 设计殿堂] 高考刚刚结束,这一届高考生以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即将面临行业与人生道路的抉择。人们常说:选择比努力重要。选择一个有潜力和有发展的行业,让努力更有成效。汽车设计等较前端的研发类专业以往都是比较热门的,但随着汽车产业的变革和疫情的影响,甚至于汽车的研发和制造理念在发生着变化,以汽车设计为代表的的汽车研发专业,从培养方式到工作模式,都在寻找新的方向。那么,汽车设计这样的研发类专业还有前途吗?汽车设计该怎样考取?该怎样学习?该如何就业?
在这个毕业季,汽车之家将推出毕业季特别节目《设计练习生》,我们将选拔优秀汽车设计毕业生,汇聚设计大师,让大师带领和指导练习生,创造新的作品。我也将带你了解在汽车业大变革前夜,汽车设计在如何自我升级,未来的“新设计”可能会是怎样?从业人员将如何面对汽车设计岗位的变化,如何在大潮中顺势而行。
说起国内有汽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业内人士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以及北京理工(排名不分先后)等高校,但要注意的是,以上几个是综合类院校,其中有汽车或交通工具方向的学院,部分学员有汽车造型设计,但学员整体偏工程方向。
如果要学习偏重创意的汽车设计专业的话,汽车设计师们普遍提及的是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排名不分先后)等美术专业高校,录取分数线那自然是非常高的,此外还有广州美院、四川美院、江南大学、湖南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相对低一些。至于国际名校,则有美国的ACCD和CCS,英国的RCA和考文垂,德国的普福,意大利的IED和IAAD,适合非高考路线或毕业后深造,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
在国内院校里,中央美院的交通工具设计专业是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央美的交通工具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教学进行了多年,与产业深度合作,目前又在学科的深度、广度和前瞻性以及多元交叉学科的开拓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正符合我们本期所要聊的主题。
汽车设计的高门槛与稀缺的生源
汽车设计是一个门槛相当高的行业,尤其是一些知名品牌的设计部门,汽车设计师的入职要求堪称噩梦难度,高水平、高学历和高创新思维缺一不可,甚至于今年受疫情影响,少数几个车企的设计部门还暂停了对应届毕业生的招收,只招收有工作经验的设计师。
很多对于汽车设计不了解的人有过这样的想法——给车企投稿设计图。现实中,汽车设计研发是个高难度的大工程,远没有这么儿戏。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职业汽车设计师,进入高等院校的汽车设计类专业学习是最好的途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途径,毕竟它的专业度太强了。事实上,汽车设计专业的生源是相当稀缺的,稀缺到什么程度呢?
出生于兰州的何松林,是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方向2020届毕业生,他受家庭熏陶和长辈的培养,从小就学画画,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素描,一步步接受基础美术教育。在高中时,作为美术艺考生,还在北京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美术集中培训。
考汽车设计专业并且能够学得足够好的学生,往往对汽车有浓厚的兴趣。汽车设计是艺术类中的冷门,毕竟在高考时,大部分美术艺考生所期望的是更有“艺术气息”一些的专业,而汽车设计,听起来似乎很理工科。
他最初只是一个喜欢汽车的美术艺考生,平时只是比较喜欢画汽车,并不知道大学里还有汽车设计这个专业。
基于我国的高考模式,汽车设计专业的学生基本来自美术类艺考生,而这一群体往往对更常规意义上的艺术类或设计类专业感兴趣,对于带有理工科元素往往不太感冒。汽车设计专业对于手绘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这部分人本就少,又需要对于汽车有一定兴趣,生源之稀缺可想而知。
非同寻常的学习环境和方式
大家对于大学的课堂的印象,普遍是讲台、课桌和座椅这样的常规课堂,美术类专业可能是画室,设计类则会摆上电脑,但央美设计学院的交通工具设计方向的Studio(以下统称“画室”)则完全不属于以上几类的任何一种,它更像是一个设计办公室和俱乐部的综合体。
这样的“教室”,如何保证授课?前面我们说过,汽车设计是艺术类中的冷门,即便是央美这样在国内汽车设计专业排名前列的院校里,也是冷门。汽车设计师又属于高级人才,车企又少,需求量自然不会大,因此汽车设计师的培养,往往采用的是精英式教学。央美这一届的交通工具设计方向的本科毕业生,只有开头看到的4人。
毕竟是搞艺术的,更需要放飞想象力的学习工作方式。然而这个专业的学习难度和劳累程度,远不像学习环境看上去的那样轻松。
央美的教学方式比较特别,王善涵入学时,整个设计学院录取的学生在大一统一学习设计方向的基础课程,大一期末才开始有各研究方向的选修课,各方向的负责老师也会向他们介绍各方向的内容及学习方式,由学生们选择“报考”。而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的老师在向新生介绍交通工具设计专业时,提的最多的词是“累”。
这是王善涵比较喜欢的课程,他喜欢这种能够用手摸到作品的感觉,喜欢这种能够直观感受到车身姿态的方式,虽然油泥模型远比手绘草图更耗费时间、精力和体力。
大二就可以开始的职业之路
如果说有一门不那么累,大家又都普遍喜欢的课程,那一定是汽车文化课。学汽车设计怎能不摸一摸好车?王善涵以及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这门课上,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了劳斯莱斯、法拉利和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车型。
大二就开始接触职业之路
多年来国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这让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对应产业,但如果说要比哪个专业的学生普遍最早接触对口职业,那汽车设计专业的学生很可能名列第一梯队。
开设汽车设计专业的院校往往在某个汽车产业基地附近,平时因为产学研的模式,合作比较多,因此学校经常可以邀请到一些从业人士来讲座甚至直接兼职授课。此外,一些进入车企的毕业生也会受邀回校给学弟学妹们讲课,传授技能,分享业内知识。
与车企的初次接触
汽车设计专业与车企的合作也非常密切,经常会有提供一些“项目”给学生来设计,就算是刚刚开始学习汽车设计的大二学生也可以参与。为什么车企要给在校学生提供设计“工作”呢?因为需要他们的奇思妙想。
一款全新量产车从零开始构思到实车下线,国际大厂一般需要4-5年时间,在最初阶段,前瞻设计部门就需要提前进行概念设计,并打造出概念车,试探市场的反应。随后进入量产化阶段,设计研发部门开始根据市场反应、工程研究、供应商反馈和成本评估等一系列部门的反馈进行量产车的打磨。
简单来说,就是先有一个创新的想法,然后做个PPT,看看客户接受程度如何,如果反馈不错那就做下去,在这个大致想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条件打造成品。
这个做项目的过程和招投标比较类似,车企会给出项目任务书,报名参与的学生们根据项目要求,提交自己的方案,车企则会挑选比较满意的方案,提供资金供学生继续优化完善,最终将“中标”学生的方案制作成硬质模型。
正是因为这样的项目合作,使得央美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的学生们的四年花费并不多。公立学校一般学费和生活费都比较低,但艺术类专业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是非常花钱的,学费稍微高一些,但不是主要耗费,绘画、雕塑类的需要各种美术材料,设计类的也需要软件以及各种材料。
首先,学生需要自备电脑,这在现在已经不算什么;其次,油泥、模型机床、专用绘图电脑等设备在画室中都有提供;最后,硬质模型确实很贵,但这一项一般也是到毕业设计时才需要,如果是中期时制作,一般也是车企合作项目所需,这部分费用自然都是由车企提供。
结果,看起来花费大的艺术类专业到最后反而没那么昂贵。真正的花费,实际上是需要培养高品味所需的课外经历和日常生活的隐形花费。
设计也有大赛
参加车企或相关协会举办的汽车设计大赛,也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为履历增添含金量的重要途径。
毕业生刘子阳去年参加了上汽集团举办的2019届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他设计了一套基于2030年5G与智能驾驶技术的城市救护车进化方案。
在他看来,参加设计大赛更像是提前实习。这种设计大赛的赛程比较长,一般在2-3个月左右。入围选手一般还会到车企的设计中心,在职业设计师的指导下进行方案制作,最终进一步挑选优秀作品,最终做成硬质模型。
参赛这么长时间不会耽误学习吗?几个月的时间,确实会严重影响正常学习,但如果能够获得好的名次,确实对将来职业发展非常重要。所以,有不少学生会为了参赛而休学一年。
这些在大学四年期间制作的作品,无论是自有项目、合作项目还是参赛作品,都将成为学生作品集中的重要展示。
汽车设计专业的对口职业只有汽车设计师吗?
大学四年,终将走向社会,终于到了最重要的一步——就业。在今年的特殊形势下,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规划。
实习。一般本科大四就没那么多课程了,有大半时间是留给学生做毕业设计和实习的。汽车设计专业同样有实习,但这个实习有所不同。车企设计部门会提供两种实习岗位,一种是正式实习生,实习到期后可以择优转正;另一种则是项目实习生,只参与特定的某个项目的设计工作,到期结束,一般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甚至一年。不少车企对于项目实习生的要求相对宽松,因此不少学生会选择投大车企的项目实习生岗位,增添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履历含金量。
项目实习生对于年级要求没那么严格。就算已经毕了业,如果还想再接触一些大车企的工作,同样可以选择继续选择做一段时间的项目实习生。当然,保密协议同样是要签署的。
未来路向何方
就业。每一个大学专业都有自己的对口职业,很多专业的对口职业范围比较广,但汽车设计类听起来似乎就有些狭窄了,真的是这样吗?
汽车设计是工业设计的细分专业,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差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只不过业界普遍认为汽车设计比普通的工业设计更难。
何松林也考虑过影视与游戏的载具设计这个当下比较热门的就业方向。当下游戏与影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数字特效技术的应用几乎成为必须,尤其是在科幻题材的电影、游戏中。
何松林特别关注《赛博朋克2077》这款尚未发布却一直备受期待的游戏,如果能够进入这样团队工作,他也是很有兴趣的。
不过这样的就业选择,在一些传统的家长眼中,可能有些离经叛道。一边是大车企的汽车设计师岗位,光鲜亮丽,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一边则是影视或游戏制作公司的概念设计师,听起来就不务正业,朝不保夕。好在何松林的长辈比较开明。
如果不急着就业,继续深造或拓宽方向将是主要的两个发展方向,不少学生并不急于答应企业提出的offer,而是选择到国际顶尖设计院校继续深造,就算是已经准备工作的,也打算工作两年后继续深造。有天分的人如此拼命,才是最可怕的。
汽车业的转变
车企制造业也在发生着变化,影响着想成为汽车设计师的毕业生们。最近的影响车辆内部越来越重要。
用户体验设计的崛起,对于广大女性设计师来说是个好消息。不少设计师表示,用户体验设计要对于人的需求细节的察觉更为敏锐,在这方面,女性设计师更有优势。
再说说影响较为深远或者说未来的趋势。近几年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共享出行的快速发展,大部分车企都已经开始布局出行服务公司。
张腾的就业目标中,就包括滴滴与新石器公司。滴滴虽然目前还是出行服务公司,但要造车的消息已经传了好几年,在央美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的那些合作项目中,就曾有过滴滴提供的概念项目。
新石器则是一家无人驾驶物流车企业。无人驾驶物流车也是未来的自动驾驶车趋势,全球众多知名科技企业都在入局,我们熟知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美团、京东等都是其中玩家。
汽车业“新汽车”的“新设计”
面对交通工具产业的发展变革,开设汽车设计专业的院校也同样开始寻求变革。中央美院的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目前已经更名为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方向,专业的培养方向已经不局限于交通工具产品的设计,而是向出行方式、交通系统方面拓展。与车企一样,大家都在探索“新汽车”的方向。
从张腾和王善涵这两位毕业生的毕设作品就能看到,其设计的核心已经是关于出行系统的思考和畅想。
有了先例就不叫创新,更何况人类的出行方式也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所以,这个新的方向是没有教材的,这将是汽车业“新汽车”的“新设计”。
张腾说,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方向所在的设计学院近两年也开始了教育改革,学院内不再分专业,而是方向。以往各专业学生在本专业课程完成后会有一些空闲时间,而在学院打破了专业的壁垒后,所有专业的课程融合成为一个大的课程池,除了必修课,设计学院的学生们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原本空余的时间现在也可以去学习感兴趣的课程。到了毕业时,只要在方向相关的课程学习达到一定比例后,就能够以该方向毕业。
总结:
他们的故事,是汽车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缩影。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之路已经走了数年,对于高级汽车设计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面向汽车设计专业学生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这个职业未来将更加精英化,因为他们要面对即将到来的“新汽车”时代。
技术革新推动着产业的变化,无人驾驶大趋势下,大车企们纷纷转型出行服务商,私人车辆的份额很可能极大地缩水。商业模式的变化,产品形式自然也会有巨大的区别,未来的汽车与现在的汽车将会有很大的不同,设计理念的变化甚至不会是线性的,或许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新设计”。
就算不提不太遥远的未来,仅仅是变革中的当下,以智能系统这个“大脑”为核心的特斯拉模式,让以动力总成、车身底盘总成这个“躯体”为核心的传统设计、研发和制造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不久前特斯拉的一次OTA升级,让车辆加速性能得到不小的提升,这种基于整车电气架构和车联网系统,让汽车可以像手机一样通过数据更新的方式,对汽车业是颠覆性的,这让很多人联想到了iPone与诺基亚。如果采用这样的新模式,汽车必将从一个新的出发点开始设计,设计模式也将完全不同,未来的汽车设计将如何重新?
想知道设计大咖们如何设计未来的“新汽车”吗?
在这个疫情困扰期仍想踏入汽车设计行业吗?想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以未来为蓝图吗?
想获得与知名车企设计总监对话、展示才华、获得指导的机会吗?
在这个毕业季,汽车之家将举办毕业季特别活动,汇聚行业顶尖设计大师,再一次举办汽车设计界的盛会。各位汽车设计类专业(非毕业生亦可)的年轻人们,将你的个人履历与作品集发送到邮箱lianxisheng2020@autohome.com.cn,你将进入我们的选拔范围。投稿作品,我们将择优报道。(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文 汽车之家 卫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