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办公室、智慧城市、
【汽车之家 图说概念】欢迎大家阅读汽车之家毕业季特别节目《设计练习生》的第二期,第一期我们在文章最后公布了招募信息,并表示将择优报道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本期我们就将为大家解读来自国内几个名校的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都是一些有趣的想法。
大学生毕竟尚未踏入社会,毕业设计中的主要为概念设计,更多的是对于未来的畅想,并不一定需要非常切合当下实际生活。不要小看毕业展,很多车企经常会与大学合作,提供创意合作项目,从大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中获取灵感储备。每年的毕业作品展中,就有不少作品是学生曾经做过的车企创意设计项目。
我们的解读和点评将主要针对作品的概念新颖程度、实用性和美观性。当然,我们也会基于当下以及未来几年的技术和社会背景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不是为了批评作品,而是以此来侧面展示当下的技术和社会发展趋势。
编辑的一句话介绍:社畜的时时刻刻
学校: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交通工具设计专业
毕业作品:移动联合办公空间概念设计
作者:王哲
清华美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有很多优秀毕业设计,之所以挑选这位王哲同学的毕业设计来解读,是因为他的作品表达的概念让人眼前一亮,编辑部一位同事在看到这个作品时惊呼:这是要让人在通勤途中也要工作啊!
《移动联合办公空间概念设计》构想了一种非常奇妙的工作空间体系,基于L5自动驾驶技术,它将工位、会议室拆散成模块化的一个个“车辆”,内部包含了电脑、桌椅等一个正常工位所应配备的器具,可以说就是一个移动办公室。写字楼则变成了像停车楼一样的“办公楼平台”,一个个移动办公室模块进入其中,组成联合办公室。
这是个很有趣且大胆的想法,以往很多关于L5级别自动驾驶车型的设计,大多仍然是将其作为一个通勤工具,只是不再需要驾控后,可以有更多的空间用于休闲、娱乐。这位王哲同学的设计,则将其设计为一个移动的办公空间,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作为一个模块,与办公楼平台一起,进而畅想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办公地产体系。
企业老板或许会会比较感兴趣,如果真的有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员工在通勤途中就开始工作,提高人效,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办公楼租金不合适的情况下,随时“开车走人。
此外,座椅的设计可以看出作者是考虑到了车辆行驶时成员的安全性,虽然为了概念图的美观没有展示安全带,但座椅的结构上有一定的支撑性和安全性考虑,例如明明有桌子,但扶手设计了杯架,就是为了避免行车中杯子倒了的问题。
如果从现有和即将实现的技术来推测可行性,则会有两个问题。首先,这样用途单一的“办公车”显然不太可能由员工自行采购,只能是公司采购后,分配给员工,而且还得是案头工作岗位。在无人驾驶成熟后,通勤精力成本的降低,房地产成本大概率会降低,是否真的有必要选择移动办公室呢?其次,虽然非办公室场景工作会降低工作效率,但5G通讯成熟后必然推动沟通方式升级,连FACEBOOK都在研究居家办公体系,那么将来很多企业,真的还需要办公室这项成本吗?
编辑的一句话介绍:扁平化的城市物流体系规划
学校:中国美院-设计学院-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方向
毕业作品:WER|城市动态场景流系统设计
作者:张腾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以往的交通工具设计方向,现在更名为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将研究和教学方向转向更系统层面的“出行”方面。这位张腾同学的毕设作品就是该专业方向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看似是一个四四方方的自动驾驶车辆,但其实是他设计的整个城市流通系统中的关键模块之一。
张腾同学针对的是大城市存在的拥堵和效率问题,导致生活不便利。现在的普遍观点认为,大城市病的问题在于资源分配过度集中和不均衡,从而导致了城市里有大量的客流和物流,因此认为需要推动职住平衡、建设毛细血管交通网等措施。
张腾同学的作品中,是基于资源分配扁平化和空间功能分散化的理念,将公交系统以及公交站资源利用起来,使用未来的自动驾驶、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将销售终端送到人们身边,日常生活在家门口解决,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他在望京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社区公交站附近的报刊亭、早餐车、售卖厅等空间,由于商品种类狭窄、功能单一,很多已经处于半废弃或废弃状态。这些空间实际上是可以利用起来的,在他的设计中,公交站与这些近社区空间,可以基于未来的自动驾驶、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融入流通体系,打造成一个综合生活服务枢纽。
车站兼顾了餐饮、便利零售、快递驿站及其它生活服务,普通的日常需求在这里就能解决。前面呈现的“公交车”,动力模块与空间仓模块可以灵活组合,既可以客运也可以货运。出行高峰时作为公交车,夜间等闲时则变形为物流车,与分拣中心和“公交站”自动接驳,自动配货。
近两年京东、苏宁等众多企业开始进军社区便利零售市场,城市里的便利店遍地开花,城市建设也开始进行职住平衡,已经在进行资源扁平化的脚步。
张腾同学的设计亮点在于,利用自动驾驶技术、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将城市流通效率提高,减少了不必要的出行,并且提高生活的便利程度和幸福感。
风挡玻璃屏、旋转货舱、移动病房
编辑的一句话介绍:超大的刷剧风挡玻璃
学校:中国美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
毕业作品:SHARING MOBILE SPACE
作者:蔡彤
中国美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的众多作品中,这位名叫蔡彤的女同学设计的这辆轿车很显然也是一款达到L5级别的自动驾驶车,采用跑车造型的车体看起来颇为炫酷和科幻。
众所周知,车内设置大屏已经是主流趋势,这块屏幕已经成为互联网以及车企获得用户注意力的新入口,已经有一些车型实现了在中控大屏上播放影视节目、刷抖音等功能。如果能够承载更多信息,就能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自然会尽快安排上。
编辑的一句话介绍:导弹风的左轮式短途货运车
学校: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身工程(工业设计)系
毕业作品:智能短途物流运输车
作者:戴学文
之所以设计成导弹造型,可能是因为作品中的另一个亮点——货舱内部的旋转结构。货舱采用了分隔结构,各个小货舱围绕轴心,就像左轮手枪的弹仓一样,可以通过旋转,把所有货舱都能够出现在最佳取放位置,减少了货舱内的搬运、翻找工作。
这样的货舱设计和短途物流功能定位让你想到了什么?对,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快递车。它前部是驾驶舱,后方为旋转货舱,这样的结构能够让快递小哥无需弯腰把一个个包裹搬运出来,它甚至不需要电动旋转,成本不够,手一推也能实现旋转。当然,以它的分体仓大小,只适合运送中小件物品。
它的导弹造型也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有利于减少风阻,这正好是作者戴学文所在院系的长项,想必该作品多少受到所学专业的影响。
虽然这个作品是汽车设计,但作者所在的院系实际上是偏向于工程方面的,吉林大学的汽车工程学院是我国的老牌汽车人才摇篮,前身是吉林工业大学的汽车系,曾经拥有行业领军地位,也是首批211大学之一。
汽车工程学院的车身工程系的本科阶段主干课程包含机械工程学科基础课程,还有汽车构造、汽车理论、车身结构与设计、汽车造型、车身制造工艺学、人机工程学、汽车空气动力学、车身实验学、汽车模型制作、汽车效果图等。
编辑的一句话介绍:既是救护车也是病房也是手术室还能是医院
学校:广州美院-工业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
毕业作品:智能移动方舱医院设计
作者:陈才进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医疗问题解决方案也随着疫情关注度的提高而不断出现,广州美院的陈才进同学也是根据疫情中方舱医院的需求,构想出了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移动方舱医院车。
疫情控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隔离空间不足,而这一设计的目的是直接将病房变成一个单独的移动病房,可以直接上门接病人,承担救护车的功能。更大的空间也能够承载更齐备的医疗器材,病人上车后,车上的医护人员就可以直接开始诊疗。
车辆可以作为一个模块,使用专用管道连接,快速组建成一个方舱医院。车辆在接病人归来,可以快速接驳回管道上。各个病房相互独立,减少了医院内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问题。
很显然,该方案的成本比较高,但好在复用率高,机动性强,灵活性大,能够随时更换场地,理论上能够无限增加容量,非常适合作为紧急隔离、紧急医疗救援以及战地医院。
总结:
第一期我们挑选了来自不同学校几位毕业生的作品,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是各自学校本届毕业生中最优秀的,而是因为他们所表达出的设计理念和对未来技术应用的畅想,正好符合目前汽车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趋势。
所有作品中,几乎都是基于L5自动驾驶技术的车辆,在应用领域方面有所不同。央美张腾的方案是在整个城市的流通体系层面的设计,还涉及了物联网和大数据方面的畅想。清华王哲的作品,则是应用在商业办公地产方面,同时也畅想了承载它的大楼平台,创造出了一种新颖的办公交通方式。广美陈才进的作品,则是应用在医疗方面,个人认为非常适合紧急医疗用途。国美蔡彤的风挡玻璃窗投射方案,则正是现在车内大屏在未来发展到极致的产品形态。吉大戴学文的短途物流车,则展示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小件货物存取方式。
欢迎各位汽车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以及在校学生投稿报名,我们也将继续发掘各大高校的优秀作品,请将你的个人履历与作品集发送到邮箱lianxisheng2020@autohome.com.cn,你将进入我们的选拔范围。投稿作品,我们将择优报道。敬请期待下一期作品解读。(文 汽车之家 卫江鹏)